齿病
《古今医彻》:齿病
五行之用.无在不彰.天一生水.水之凝者为石.其至坚者为金.而石可砻物.金能断物.在人则齿应之.齿者胃之标.骨之余.上龈属胃.胃为艮土.故止而不动.下龈属大肠.大肠主庚金.故动而不休.齿禀其气.无物不摧.此造化之微.不可测也.肾中有水有火.足阳明喜寒畏热.手阳明喜热畏寒.其气不齐.凡齿落动摇.主肾.齿龈肿溃.主胃与大肠.其间有风寒乘之.湿热侵之.疳虫蚀之.或散或清.或荡涤.法亦不等.然必以寒热兼济.药乃有效者何也.缘水火不可偏废.一胜则一负.土不可燥.金不可寒.即其所喜所畏.可得用药之权衡.如细辛.少阴之热药也.黄柏.太阳之寒药也.专用之.则各主一病.合用之.则止牙疼于俄顷.凡祛风解热凉血剂中.皆不可缺.至真阴亏而水不足.元气伤而火有余.或益水中之火.或滋火中之水溯厥原而疗之.能以常格论哉.
一东垣治刘经历之内.齿痛不可忍.须骑马外行.口吸凉风则痛止.至家复作.乃湿热为邪.足阳明多血多气.加以膏粱之味助之所致.因立方.不须骑马.当令风寒之气.生于齿间.黄连胡桐泪之苦寒.薄荷叶荆芥穗之辛凉.四味相合而作风寒之气.治湿热为主.新升麻之苦平.行阳明经为使.羊 骨灰补之为佐.麝香少许为引.细末擦之.痛减半.又以调胃承气去硝加黄连治其本.下三两行.痛不复作.
一齿恶寒热.或虫疳龈肿.出血痛秽.皆手足阳明.外感风寒.内蕴湿热.风寒.用荆防汤.湿热.用清胃散.甚则承气汤.
一牙齿动摇脱落.本足少阴经.用六味丸.火衰者.八味丸.还少丹.七情所伤.随症调之.
一风毒牙痛.或大寒所犯.用独活散.
荆防汤 治畏寒畏热.
防风 荆芥 生地 枳壳 葛根(各一钱) 细辛(三分) 蔓荆子(七分焙研) 黄柏(五分酒炒黑)
水煎.
清胃汤 治龈肿溃烂.
生地(一钱半) 石膏(二钱) 升麻(五分) 丹皮 防风 枳壳(各一钱)
水煎.下龈甚者.加芍药、黄芩.
凉膈散 治胃有实热.
大黄(酒蒸) 朴硝 甘草 山栀(炒黑) 黄芩 薄荷(各一两) 连翘(四两)
为末.每服五七钱.水煎.
独活散
独活 川芎 羌活 防风(各五分) 细辛 荆芥 薄荷 生地黄(各二钱)
每服五钱.水煎.
丹溪治小儿走马牙疳.床一齐腐烂即死.用妇人尿桶中白垢.火 一钱.入铜绿三分.麝香
一分半.敷之立效.
立斋治中气亏损.牙齿作病.用补中益气、归脾二汤.加酒炒黑黄柏.
《备急千金要方》:齿病
厉兑 三间 冲阳 偏历 小海 合谷 内庭 复溜 主龋齿。 浮白主牙齿痛,不能言。 大迎 颧 听会 曲池 主齿痛恶寒。 阳谷 正营 主上牙齿痛。 阳谷 液门商阳 二间 四渎 主下齿痛。 角孙 颊车 主牙齿不能嚼。 下关 大迎 翳风 完骨主牙齿龋痛。 曲鬓 冲阳 主齿龋。
《医学正传》:齿病
论
《内经》曰∶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夫齿者,肾之标,骨之余也。足阳明胃之脉贯络于齿上龈,手阳明大肠之脉贯络于齿下龈,手阳明恶寒饮而喜热饮,足阳明恶热饮而喜寒饮,故其为痛有恶寒恶热之不同也。有开口呷风则痛甚者,肠胃中有风邪也。有开口则秽臭不可近者,肠胃中有积热也。或谓痛而齿动摇,或谓痛而虫侵蚀,又有齿缝疏豁饮食不便者,比比是也。大抵齿龈宣露而动摇者,肾元虚也,治宜滋阴补肾为要。憎寒恶热而口臭秽者,胃气热也,治宜安胃泻火为良。其所谓风邪虫蚀之证,盖因热生风而风生虫也。肠胃之火既平,更加以擦牙诛虫之药以治其标,无有不安之理也,学人详之。
脉法
右寸关脉洪数,或弦而洪,肠胃中有风热,齿痛。
尺脉洪大而虚者肾虚,主齿动摇疏豁,相火上炎而痛。
方法
丹溪曰∶牙痛或出血,属热,胃中有热,有风寒,有虫,有湿热。实热肿痛,调胃承气加黄连,又用升麻、白芷、防风、荆芥、薄荷、甘草、桔梗之类,外用胡桐泪、麝香擦之。
灸法∶上片痛,灸足三里二穴(在足阳明经,膝下三寸, 骨外,大筋内陷中,灸七壮);下片痛,灸手三间二穴(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后内侧陷中,手阳明大肠经,灸七壮)。
治虫牙痛,用韭菜子,以黄蜡包之,外以瓦片烧红,将韭子蜡丸置于其上,又别糊一纸袋如巨螺样,上以小竹管为袋嘴,将袋复于蜡丸上,以竹管拄于齿窍中,接烟熏之,其虫即死而愈。
治走马牙疳方,其效如神。
干姜 南枣(各烧存性) 枯白矾上各等分为末,敷之即愈。
小儿走马牙疳,牙床一齐腐烂即死,此方神效。
妇人尿桶中白垢,火 一钱,入铜绿三分,麝香一分半,敷之立愈。
□
(以上丹溪方法凡五条)
□
麝香散(东垣) 治热多寒少,牙龈露,肉脱血出,齿动欲落,疼痛妨食,恶寒少,恶热多。
熟地黄(二分) 益智仁(二分半) 当归身 生地黄 麻黄根 酒汉防己 人参(各五分) 升麻(一钱) 草豆蔻 黄连(各一钱五分) 羊胫骨灰(二钱) 麝香(少许)
上为末,先用温水漱口净,擦之。
草豆蔻散(东垣) 治寒多热少,牙齿疼痛。
细辛叶 防风(各二分) 羊胫骨灰 熟地黄(各五分) 当归(六分) 草豆蔻 黄连(各一钱三分) 升麻(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如前法擦之。
羌活散 治客寒犯脑,及风寒凑袭,脑痛项筋急,牙齿痛动摇,肉龈袒脱疼痛。
本 香白芷 桂枝(各三分) 苍术 升麻(各五分) 当归身(六分) 草豆蔻(一钱) 羌活(一钱五分) 羊胫骨灰(二钱) 麻黄(去根节) 防风(去芦,各三钱) 柴胡(五钱) 细辛(少许)
上为细末,如前法擦之,立愈。
白牙散(东垣)
白芷(七分) 升麻(一钱) 石膏(一钱五分) 羊胫骨灰(二钱)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如前法擦之,立效。
独圣散(东垣) 治一切牙痛风疳等证。
北地蒺藜(不拘多少,阴干)
上为细末,每用刷牙,以热浆水漱牙,外用粗末熬浆水刷牙,大有神效。
立效散(东垣) 治牙齿痛不可忍,微恶寒饮,大恶热饮,其脉上中下三部阴胜阳虚,是五脏内盛,六腑阳道脉微小,小便滑数。
细辛(三分) 炙甘草(五分) 升麻(七分) 防风(一钱) 草龙胆(洒洗,三钱)
上为细末,作一服,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以匙抄在口中,漱痛处,待少时则止。如多恶热饮,更加草龙胆一钱。此法不定,随寒热多少,临时加减。若更恶风作痛,加豆蔻、黄连各五分,勿加草龙胆。
牢牙散(东垣) 治牙龈肉绽有根,牙疳肿痛,牙齿动摇欲落,牙齿不长,牙黄口臭。
羌活(一两) 草龙胆(酒洗,一两五钱) 羊胫骨灰(二两) 升麻(四两)
上为细末,临卧时贴牙龈上。
清胃散(东垣) 治因服热药,或食辛热之物,致使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大痛,足阳明之别络入脑,喜寒恶热,乃是手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其齿喜冷恶热。
当归身 黄连(夏月倍用) 生地黄(酒制,各三分) 牡丹皮(五分) 升麻(一钱)
上为细末,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滤去渣,带凉服。
神功丸(东垣) 治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牙齿疳蚀,牙龈肉将脱,牙齿落,血不止。
兰香叶(如无藿香代之) 当归身 藿香叶 木香(各一钱) 升麻(一钱) 生地黄(酒洗) 甘草(生,各三钱) 黄连(酒洗) 缩砂仁(各五钱)
上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或加至二百丸止,白汤下,食远服。此药兼治血痢,及血崩,及血下不止,血下褐色,或紫色,或黑色,及肠 下血,空心服,米汤下,其脉洪大而缓者,及治麻木,血气上冲,逆气上行,妄闻妄见者,皆效。
□
(祖传方)
治胃有实热齿痛,或上 痛尤甚者。
用凉膈散,以大黄酒蒸为君,加知母、石膏、升麻为佐,频频含咽即愈。
又方 治胃热齿痛,口臭秽不可近者。
用大黄牡荆一、二十斤,于火上烹沥,入姜汁六分之一,时时含咽,甚效。
又擦牙止痛方用黄虿蜂窠一个,以川椒填满其窍,更以白盐一钱封口,烧存性,入香白芷、羊胫骨灰各一钱,同研为细末,先以清茶漱口净,然后以此药擦之,及敷痛处。如有虫蛀孔作痛,以少许塞于孔中立愈。
又灸法亦妙∶列缺二穴,在手太阴肺经与阳明经相连,叉手取穴中指尽处、又看其浮脉丫叉之间,灸七壮,其痛立止,永不再发。
《证治汇补》:齿病
大意
齿者.骨之余.髓之所养.故齿属肾.上下龈属阳明.凡动摇豁脱.或大痛或不痛.或出血或不出血.如欲脱之状者.皆属肾病.其虫疳龈肿.溃烂秽臭而不动者.皆属阳明.或兼诸经错杂之邪.(医贯)
内因
若阳明膏粱之变.湿热上攻.则牙床不清.而为肿为痛.或出血.或生虫而黑烂脱落.(玉纶)若肾虚作痛者.
遇劳即发.午后更甚.口渴面黧.倦怠遗精.此皆脾肾虚热之症.(医贯)
外候
精完则齿坚.肾衰则齿豁.虚热则齿动.髓溢则齿长.(入门)肾虚牙疼.其齿浮.血虚牙疼.其齿痒.火热牙疼.
其齿燥.虫蚀牙疼.其齿黑.风热牙疼.其齿肿.湿热牙疼.其齿木.(绳墨)又有风热相搏.吸风即痛者.寒气犯脑.头项连齿者.痰热毒瓦斯.注痛咳嗽者.血搏齿间.钻刺掣痛者.(入门)
齿痛寒热
足阳明胃之脉.贯络于齿上龈.手阳明太阳之脉.贯络于齿下龈.手阳明恶寒饮而喜热饮.足阳明恶热饮而喜冷冻饮料.故齿痛有恶寒恶热之不同.(正传)恶寒饮者.外吸风寒所致.恶热饮者.内生风热使然.(汇补)
脉法
尺脉虚大者肾虚.洪数者阴火.关脉浮弦者风热.洪滑者痰火.
治法
齿根宣露动摇者.肾元虚也.治宜滋肾.恶寒热而口臭者.阳明热也.治宜清胃.(正传)
用药
阳明经病.治以清胃散.加干葛、石膏、黄芩、连翘、花粉、山栀.如胃火盛.倍加石膏.大肠实.加大黄.挟痰.
加贝母.挟风.加防风.酒毒.加干葛.虫蚀.加槟榔.龈痒.加白芷.龈烂.加胆草.若劳倦而胃虚齿浮.补中益气汤.肾虚.地黄汤加元参、补骨脂.阳虚豁落.加续断、枸杞、茴香.阴虚浮动.加知、柏、地骨皮、生地.外用敷药绿袍散.或香盐散.
【附:走马牙疳】
牙床腐烂.一时脱落.因湿热毒瓦斯.蕴积既久.一时齐发.势莫可遏.患此病者.十难一治.惟初发之时.急服泻胃清火之药.外以疳药敷之.庶可保全.
【附:齿蚀】
凡饮食不洁.臭腐之气.淹积日久.由是热盛生风.风胜生虫.蛀食齿中.根有黑点.蚀尽一齿.又度其余.甚至疳 .皆其种类.宜清彻肠胃以治其本.擦牙诛虫以理其标.
齿病选方
清胃散 统治阳明经齿痛.
黄连 生地(各二分) 升麻 丹皮(各五分) 当归 芍药(各三分)
一方 用 生地 丹皮 山栀 知母 玄参 黄芩 石膏 升麻 干葛 甘草六味汤 统治少阴经齿痛.
补中益气汤(方见中风)
独活散 治风牙.吸风痛甚.走注不定.
独活 羌活 川芎 防风(各五分) 细辛 荆芥 薄荷 生地(各一钱)
每服三钱.水煎.
白芷散 治寒牙痛连脑户.动摇肉脱.
麻黄 草蔻(各一钱半) 黄 桂枝(各二钱半) 吴萸 白芷(各四分) 本(三分) 羌活(八分) 当归熟地(各五分) 升麻(一钱)
末之.以水漱口.用此擦齿.
化痰汤 治痰热毒瓦斯.攻注齿痛.
贝母 枳实 黄芩 黄连 花粉 桔梗 元参 升麻 甘草外用二陈汤.加细辛、姜黄、荜茇等分.煎汤浸舌取涎.
细辛散 治风蛀牙虫.
荆芥 细辛 砂仁 白芷 川椒 鹤虱 牙皂 荜茇为末.擦患处.
犀角地黄汤 治风热挟瘀血.搏结齿间.瘀而作痛.
犀角 丹皮 生地 白芍绿袍散黄柏(四两) 炙草(二两) 青黛(一两)
为末敷用.
地黄丸 固齿益肾.
白茯苓 人参 山茱萸(各四两) 枸杞(三两) 生地(五斤取汁) 蜜(一斤) 酥(少许)
以前四味.用好酒一斗.煎至三升.去渣.入地黄汁、蜜、酥.同煎至可丸.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
日三服.
外治法 因寒作痛.得热饮稍宽者.用干姜、荜茇、细辛作汤漱之.因火作痛.得寒饮稍停者.用石膏、朴硝、牙皂、荆芥作汤漱之.虫蚀作痛者.用苦参煎汤.日漱三升.痛已止.齿衄.用烧盐、金墨.研匀擦之.
牙寒痛.用胡椒、荜茇为君.细辛、石膏为佐.研末擦之.或用橄榄细嚼.即愈.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