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甲煎丸
《备急千金要方》:鳖甲煎丸
主治方。
成死鳖(十二斤治如食法,《要略》作鳖甲三两) 半夏 人参 大戟(各八铢) 瞿麦 阿胶 紫葳(一作紫菀) 牡丹皮 石苇 干姜 大黄 浓朴 桂心 海藻(《要略》作赤硝)葶苈 蜣螂(各十二铢) 蜂窝 桃仁 芍药(各一两) 乌羽(烧,一作乌扇) 黄芩(各十八铢) 虫 虻虫(各三十铢《要略》作鼠妇) 柴胡(一两半)
上二十四味为末,取 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以酒渍灰,取酒煮鳖甲尽烂泯泯如漆,绞去滓,下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未食服七丸,日三。(仲景方无大戟海藻多赤硝。)
《医方考》:鳖甲煎丸
鳖甲(十三片) 蜂窠(四分,炙) 蜣螂(炙) 柴胡(各六分) 乌羽 瞿麦 桃仁 干姜(各二分) 牡丹皮 芍药 虫(各五分) 赤硝(十二分) 黄芩 鼠妇(炙) 桂枝 石苇(去毛) 浓朴 紫盛 阿胶(炒) 大黄(各三分) 葶苈(熬) 半夏 人参(各一分)
上二十三味,取 灶下灰一斗,清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
疟疾久不愈,内结 瘕,欲成劳瘵者,名曰疟母,此丸主之。
凡疟疾寒热,皆是邪气与正气分争,久之不愈,则邪正之气结而不散,按之有形,名曰疟母。始虽邪正二气,及其固结之久,则顽痰、死血皆有之矣。然其为患,或在肠胃之中,或薄肠胃之外,不易攻去,仲景公先取灰酒,便是妙处。盖灰从火化,能消万物,今人取十灰膏以作烂药,其性可知;渍之以酒,取其善行。若鳖甲、鼠妇、 虫、蜣螂、蜂窠者,皆善攻结而有小毒,以其为血气之属,用之以攻血气之凝结,同气相求,功成易易耳。乃柴胡、浓朴、半夏,皆所以散结气;而桂枝、丹皮、桃仁,皆所以破滞血;水谷之气结,则大黄、葶苈、石苇、瞿麦可以平之;寒热之气交,则干姜、黄芩可以调之。人参者,所以固元于克伐之场;阿胶、芍药者,所以养阴于峻厉之队也。乌羽、赤硝、紫盛,隋唐医哲,皆不知之,故以乌羽作乌扇,赤硝更海藻,紫盛更紫葳、紫菀。今详四物,亦皆攻顽散结之品,更之未为不可,然依旧本,仍录乌羽、赤硝、紫盛者,不欲遽然去之,盖曰爱礼存羊云尔。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鳖甲煎丸
鳖甲 十二分 桃仁 二分 蛰虫 五分 鼠妇 三分 螳螂 六分 蜂巢 四分 葶苈 一分 大黄 五分 厚朴 五分 石苇 五分 赤硝 十二分 乌扇 三分 即射干 紫威 五分即凌霄 半夏 五分 柴胡 六分 黄芩 三分 桂枝 五分 白芍 五分 瞿麦 二分 阿胶 五分 人参 三分 丹皮 五分 干姜 五分
治疟病,日久必发,名疟母者。
此疟邪内结,成为症瘕,名为疟母。治以消结为治,而以温补中气为主。丹皮桃仁乌扇紫威螳螂鼠妇蜂巢蛰虫破瘀以消结。葶苈石苇瞿麦赤硝利湿以消结。大黄厚朴泄胃热滞气以消结,桂枝白芍阿胶鳖甲调木气以消结。半夏黄芩清相火调胆胃以消结。
人参干姜温补中气以运行结聚也。用人参不用炙草,炙草壅满助结之故。用丸缓缓治之,病去人不伤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