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
《本草便读》:珍珠
珍珠(图缺)
得太阴精气以生.清热益阴专解毒.具甘淡咸寒之性.镇心定悸可疗狂.治惊痫之痰迷.入肝明目.生肌肉而翳退.泽面涂容.(珍珠出大蚌中.感太阴月魄精华而生.故有中秋无月蚌无胎之说.甘咸寒无毒.益阴解毒.是其本功.虽阴精之气结成.而质禀坚刚.性含灵宝.故能镇心坠痰.安魂定魄.至于退翳膜.治痘疮.生肌泽面.皆取其灵宝咸寒润泽之力耳.)
《本草蒙筌》:珍珠
气寒。无毒。老蚌生者,(蚌即珠母,惟老者生多,小者少有。)出廉州海岛大池;(属广东,海中有州岛,岛上有池谓之珠池。人疑其底与海通,池水乃淡,此不可测也。)刺史掌之,督珠户岁采充贡。圆大寸围为上,光莹不暗极优。得此售人,价值难估。欲穿孔眼,非金刚钻不能;求入医方,惟新完者可用。瓷钵极研,薄绢重筛。为丸镇心神,敷面润颜色。作散点目去膜,绵裹宜耳除聋。小儿惊热风痫,和药作锭摩服。尤堪止渴,亦能坠痰。
蚌肉味甘,作脯可食。功惟醒酒,去热驱烦。 又石决明,出南海内。单片不生对合,光耀无忝真珠。由此得名,眼科专用。或疑珠母,此大差违。气味寒咸,择七孔九孔方取;(又名九孔螺,十孔以上者不佳。)面裹煨熟,将皮外粗黑尽摩。捣细末务如粉霜,开青盲兼除翳障。(渍水洗眼亦妙。)肉采供馔,干可久留。远行馈人,并为真味。
《本草求真》:珍珠
(蚌蛤)除心肝热邪及脾肾湿热
珍珠(专入心肝。兼入脾胃)。即蚌所生之珠也。珠禀太阴精气而成。故中秋无月。则蚌即无珠也。此药冯楚瞻辨论最详。谓其功用多入阴经。其色光明。其体坚硬。大小无定。要以新完未经钻缀者为尚。味甘微咸。气寒无毒。入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盖心虚有热。则神气浮游。肝虚有热。则目生翳障。(目为肝窍。)除二经之热。故能镇心明目也。耳聋本属肾虚有热。(耳为肾窍。)甘寒所以主之。逆胪者胪胀也。胸腹气逆胀满。以及手足皮肤皆肿也。经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诸满胀大。皆属于热。此脾虚有热。兼有积滞所致。珍珠味甘。既能益脾。寒能除热。体坚复能磨积消滞。故亦主之。珠藏于泽。则川自媚。况涂于面。宁不令人润泽颜色乎?至于疔毒痈肿。长肉生肌。尤臻奇效。但体最坚硬。研如飞面。方堪服食。否则伤人脏腑。外掺肌肉作疼。蚌蛤无阴阳牝牡。故珠专一于阴精也。
《冯氏锦囊秘录》:珍珠
珠太阴之精气而结,故中秋无月则蚌无胎,是以功用多入阴经,其色光明,其体坚硬,大小无定,要以新完未经钻缀者为上。味其微咸,气寒,无毒。入手少阴、足厥阴经。心虚有热,则神气浮越,肝虚有热,则目生翳障,除二经之热,故能镇心明目也。
耳聋本属肾虚有热,甘寒,所以主之。逆肺者,胪胀也。胸腹气逆胀满,以及手足皮肤皆肿矣。《经》云∶“诸湿肿满皆属脾土”诸腹胀大,皆属于热,此脾虚有热,兼有积滞所致,珍珠味甘,既能益脾寒,能除热软坚,复能磨积消滞,故亦主之。珠藏于泽,则川自媚,况涂于面,宁不令人润泽颜色乎?至于疔毒痈肿,长肉生肌,尤臻奇效,但体最坚硬,研如飞面,方堪作食,否则,内服伤人脏腑,外掺肌肉作痛,蛤蚌无阴阳牝牡,须雀化成,故珠专一于阴精也。
珍珠,镇心神,凉肝热,手足皮肤逆胪,小儿风热惊痫,绵裹塞耳聋,敷面令润泽,堕痰止渴,去翳明目,生肌收口,蚌即珠母,其肉功能醒酒,去热除烦。
主治(痘疹合参) 珍珠,细研成粉,主小儿惊热,镇心明目,痘中疔毒痈毒,俱入掺药,用之神效。
《雷公炮制药性解》:珍珠
味无考,性寒无毒,入心经。主手足皮肤逆胪,镇心润颜,止渴坠痰,点目去膜,塞耳除聋,催生下死胎,又主小儿惊热风癫。须未经钻眼者,研细筛过,再研二万下方用。
按∶珍珠为水精所孕,专能制火,且其性镇重,心经之所由入也。研之不细,伤人脏腑,功未获奏,害已随之。
雷公云∶须取净新者,以绢袋盛之。然后用地榆、五加皮、五方草三味各四两,细锉了。
又三件药笼之,以浆水煮三日夜,勿令火歇,日满出之,用甘草汤洗之,令净,后于臼中捣令细,以绢罗重重筛过,却更研二万下用,凡使要不伤破钻透者,方可用。
《外科全生集》:珍珠
入豆腐煮一炷香,取出,与灯心同研极细,去心,除翳障,安魂魄,疗惊逐痰,止遗精白浊,解痘疔毒,下死胎胞衣,生肌肉。
《医学入门》:珍珠
珍珠气寒除烦渴,镇心坠痰细作末,点翳膜兮催死胎,小儿惊风亦可活。
珍,珍重也;珠,圆明也。生南海,采老蚌剖珠充贡。无毒。主手足皮肤逆胪,镇心坠痰止泄。为粉点目中,主肤翳障膜,用绵裹塞耳主聋,敷面令润泽好颜色。合知母疗烦热消渴,合左缠银治小儿麸疮入眼,为末酒下,治难产下胞衣及子死腹中。小儿惊热药中多用之。取新完未经钻缀者研极细方可饵服,不尔伤人脏腑。
《药笼小品》:珍珠
固心消热痰,清神明,治惊痫,所以至宝丹用之。
《证类本草》:珍珠
(珍珠_图缺)
寒,无毒。主手足皮肤逆胪,镇心。绵裹塞耳,主聋。敷面令人润泽好颜色。粉点目中,主肤翳障膜。(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珍珠,君。治眼中翳障白膜,七宝散用磨翳障,亦能坠痰。日华子云∶珍珠子,安心,明目,驻颜色也。
图经曰∶珍珠,《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出廉州,北海亦有之。生珠牡(俗谓之珠母)。
珠牡,蚌类也。按《岭表录异》∶廉州边海中有洲岛,岛上有大池,谓之珠池。每岁刺史亲监珠户入池采老蚌,割取珠以充贡。池虽在海上,而人疑其底与海通,池水乃淡,此不可测也。
土人采小蚌肉作脯食之,往往得细珠如米者。乃知此池之蚌,随大小皆有珠矣。而今取珠牡,云得之海旁,不必是珠池中也。其北海珠蚌,种类小别。人取其肉,或有得珠者,但不常有,其珠亦不甚光莹,药中不堪用。又∶蚌属中有一种似江珧者,其腹亦有珠,皆不及南海者奇而且多。入药须用新完未经钻缀者为佳。
海药云谨按《正经》云∶生南海,石决明产出也。主明目,除面 ,止泄,合知母疗烦热,消渴。以左缠根,治儿子麸豆疮入眼。蜀中西路女瓜亦出珍珠,是蚌蛤产,光白甚好,不及舶上彩耀。欲穿须得金刚钻也。为药须久研如粉面,方∶堪服饵。研之不细,伤人腑腑。雷公以牡蛎约重四、五斤以来,先置于平底铛中,以物四向 令稳,然后着珍珠于上了,方∶下锉了三件细,以绢罗重重筛过,却更研二丸下了,用。凡使,要不伤破及钻透者,方可用也。外台秘要∶疗子死腹中方,珍珠二两,为末,酒调服尽,立出。千金方∶治儿胞衣不出,苦酒服珍珠末一珠末以鸡冠血和丸小豆大,以三、四粒纳口中。又方∶主镇安魂魄,珠蜜方∶炼珍珠如大豆,以蜜一蚬壳,和一服与一豆许,日三。大宜小儿矣。抱朴子∶珍珠径寸以上可服,服之可以长久。
酪浆渍之绝谷得长生。
衍义曰∶珍珠,小儿惊热药中多用。河北圹泺中,亦有围及寸者,色多微红,珠母与廉州珠母不相类。但清水急流处,其色光白;水浊及不流处,其色暗。余如《经》。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