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浊症,有便浊、精浊之不同。便浊是便溺混浊而不痛。赤者,湿热在血分;白者在气分。经所谓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者是也。譬之天气,热则水混浊,寒则澄清。又如清水煎汤,则自然白浊耳。吴氏云∶便浊乃胃中湿热渗入膀胱所致。治宜理脾胃,清湿热,兼补肾水。亦有因色欲伤肾,思虑伤心,劳役伤脾所致者。精浊则牵丝粘腻,虽不便溺,亦时有之。此是肾水不足,淫火易动,精离其位,故渐渍而出。若多出不禁者,乃因房劳过度,关窍失合,不戒色欲,必死。总宜壮水滋阴为主,佐以酸收固涩之剂。其因思虑伤心者,天王补心、归脾之属,因劳倦伤脾者,补中益气之类,可加敛涩之品以治之,仍宜兼补其肾,此治浊之大略也。


便浊效方〔自制。〕治赤白浊。


川石斛〔清胃中湿热。〕茯苓〔祛膀胱湿热。〕米仁〔除湿健脾益胃。〕川萆 〔除湿、祛浊厘清。〕生地〔肾为胃关,水脏得职,湿热自去,赤者多用。〕天冬〔金为水源,肺气清肃,小便自清。〕知母、黄柏〔泻阴火,除湿热。〕便浊不禁加莲须、莲肉,赤者再加白芍,可加水陆二仙膏。〔艾实生于水,金樱子生于陆也。〕此理脾胃,清湿热兼补肾水之剂。浊症主此加减治之。


六味丸 左归丸饮〔俱见虚劳。〕本方〔宜去渗泄助火诸品。〕加莲须、莲肉之属。〔清心则淫火不动,固肾则精气无遗。〕精流不禁,加五味〔酸以收敛。〕鳔胶〔粘以止滑。〕龙骨、牡蛎〔涩以固脱。〕此二方皆壮水滋阴,加清心安神,佐以敛涩之剂。精浊者,随宜加减采用。


天王补心丹 归脾汤〔俱见虚劳。〕此因思虑伤心而致便浊精浊者,随宜加减采用。


补中益气汤〔见泄泻。〕此因劳倦伤脾而致便浊精浊,随宜加减用之。


湿热、有痰、有虚,赤浊属血、白浊属气,寒则坚凝、热则流通。


大率皆是湿热流注,宜燥中宫之湿。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燥去湿。赤者乃是湿伤血,加白芍药。仍用珍珠粉丸加椿树根皮、滑石、青黛等作丸。


虚劳者,用补阴药,大概不利热药。


肥白人必多痰,以二陈汤去其热。胃弱者兼用人参,以柴胡、升麻升胃中之气。丸药用∶


青黛 黄柏(炒褐色) 干姜(炒微黑色) 海石 蛤粉


胃中浊气下流为赤白浊者,用柴胡、升麻、苍术、白术、二陈汤。丸药用樗末、蛤粉、炒姜、炒黄柏。


专主胃中之浊气下流,渗入膀胱,用青黛、蛤粉。


肝脉弦者,用青黛以泻肝。


又方∶


黄柏(一两,炒黑) 生柏(二钱半;一作三两) 海石(二两) 神曲(五钱)


为末,水丸。


有热者,黄柏、滑石、青黛之类。


燥湿痰∶南星、半夏、蛤粉。


上神曲为丸,青黛为衣。或用海石代曲。


张子元气血两虚,有痰,痛风时作,阴火间起,小便白浊,或带下赤白,方在前痛风中。


一人便浊,常有半年,或时梦遗,形瘦,作心虚主治∶珍珠粉丸和匀定志丸服。


一妇人年近六十,形肥,奉养膏粱,饮食肥美,中焦不清,浊气流入膀胱,下注白浊,白浊即是湿痰也。


戴云∶断用二陈汤去痰;加升麻、柴胡升胃中之清气;加苍术去湿;白术补胃;全在活法。服四帖后,浊减大半。觉胸满,因柴胡、升麻升动其气。痰阻满闭,用二陈汤加炒曲、白术。素无痰者,升动胃气不满。


丸药方


青黛 椿皮 蛤粉 滑石 干姜(炒) 黄柏(炒)


上为末,炒神曲糊丸。仍用前燥湿痰丸,亦能治带。


又方


滑石利窍,黄柏治湿热,青黛解郁结,蛤粉咸寒入肾,炒干姜味苦,敛肺气下降,使阴血生。干姜盐制之。


钱(三四) 白浊溺痛,起于长夏,湿热阻窍,清利治之。


萆 扁蓄 瞿麦 赤茯苓 滑石 木通 淡竹叶四服愈。



湿热、痰、虚。赤属血,白属气。


燥湿 湿痰流注,于二陈中加仙术、白术。赤者加白芍,仍用珍珠粉丸。


清热 脉弦滑者,青黛、滑石、柏、□。


燥痿 南星,守田,海石,以神曲糊为丸,青黛衣。


补 气血虚,缚虎饮子下珍珠丸。心虚,宜定志丸。


下 热在下,气实者,导水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