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紫参

「释名」牡蒙、童肠、马行、众戎、五鸟花。


「气味」(根)苦、寒、无毒。


「主治」


1、下痢。用紫参半斤,加水五升,煎成二升。再加入甘草二两,煎至半升,分三次服。此方名“紫参汤”。


2、吐血不止。用紫参、人参、阿胶(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乌梅汤送下。又方:与上方基本相同,但减去人参。换为甘草,以糯米汤送下。


3、脸上酒刺。用紫参、丹参、人参、苦参、沙参和成一两,共为末,加胡桃仁捣烂,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色紫入肝.气寒散血.行瘀破积.皆因微苦微辛.治痢通经.却又能通能降.(紫参苦寒之性.略兼辛味.全无补益.只能入肝行血清血.凡血崩血痢.以及痈肿诸疮.胸腹积聚而有瘀热者.皆可用之.一名牡蒙.五月结实.六月采根.色紫形似丹参.用亦相近.但丹参性平有甘味.此则寒兼苦辛无甘味耳.)


(本经中品)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主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


【核】曰∶紫参,生河西、冤句山谷,今河中、淮郡、三辅皆有之。茎高一二尺,叶似槐;亦有状羊蹄者,色青绿。五月开花,白色似葱。花,亦有红紫水荭色者。实黑,大如豆,圆


【参】曰∶赤黑兼色而得紫,参水火相射者,既济之为参也。犹未离乎火味之苦,水寒之气,金亦互,木亦交矣。故腑脏咸入,根身并叶尔。脏在胸,腑在腹;积者,五脏之所生;


聚者,六腑之所成也。积解聚散而寒热平,清阳仍走上窍而利,浊阴仍走下窍而通矣。


气味苦寒,无毒。主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大小便。


(紫参《本经》名牡蒙,出河西及冤句山谷,今河中晋解齐及淮蜀州郡皆有之。苗长一二尺,茎青而细,叶似槐叶,亦有似羊蹄者。五月开细白花,似葱花,亦有红紫,而似水荭者。


根淡紫黑色,如地黄状,肉红白色,内浅皮深,三月采根,火炙干便成紫色。又云六月采,晒干用。)


《金匮》泽漆汤方,用紫参。本论云∶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纲目集解》云∶古方所用牡蒙,皆为紫参,而陶氏又以王孙为牡蒙,今用亦希。因《金匮》方有紫参,故存于此。


苦辛微寒,除肠胃大热,利窍通二便益精,去心腹积聚肠中聚血,疗疮肿治痢。



味苦、辛,寒、微寒,无毒。主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治肠胃大热,唾血,衄血,肠中聚血,痈肿诸疮,止渴,益精。一名牡蒙,一名众戎,一名童肠,一名马行。生河西及宛朐山谷,三月采根,火炙使紫色。(畏辛夷。)


今方家皆呼为牡蒙,用之亦少。(《大观》卷八,《政和》二一一页)


(山草)泻肝血瘀


紫参(专入肝。兼入胃膀胱。又名牡蒙)。味苦而辛。气寒无毒。功专入肝逐瘀破血。兼入胃腑膀胱。使血自为通利。故凡寒热血痢。痈肿积块。心腹积聚。因于血瘀阻滞而成者。无不可以调治。以其味苦则泄。味辛入肝。寒则胜热。而使血从二便出矣!仲景治下痢腹痛。而用紫参汤以除。亦取散其积血之意。(圣惠方治吐血不止。用紫参人参阿胶炒。等分为末。乌梅汤服一钱。一方。去人参。加甘草。以糯米汤服。普济用五参丸。治面上酒刺。用紫参丹参人参苦参沙参各一两。为末。胡桃仁杵和为丸。茶下。)但市人罕识其真。用以紫菀为代。虽其寒热不同。而其疏利则一。反藜芦。(古方治妇人肠覃病乌啄丸。所用牡蒙。即此物也。)


紫参(图缺),生河西及冤句山谷,今河中解、晋、齐及淮、蜀州郡皆有之。


苗长一、二尺;根淡紫色如地黄状;茎青而细,叶亦青,似槐叶,亦有似羊蹄者;五月开花,白色似葱花,亦有红紫而似水荭者;根皮紫黑,肉红白色,肉浅而皮深。三月采根,火炙令紫色。又云∶六月采,晒干用。张仲景治痢紫参汤主之。紫参半斤,甘草二两,以水五升,煎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煎取半升,分温三服。


即牡蒙,又名童肠,三四月间遍地茸生,高三五寸,逐层起台,开紫花者是也


苦辛寒,无毒。反藜芦。


《本经》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


发明 紫参入足厥阴兼入足太阳、阳明血分,故治诸血病,及寒热血痢,痈肿积块。即《本经》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之谓。瘀血去,则九窍利,而二便通矣。古方治妇人肠覃,乌喙丸中用牡蒙即紫参也。仲景治下痢、肺痛,用紫参汤,取其散积血也。但市人罕识其真,详痢下肺痛皆胸中气结之故,每以紫菀代之,虽气味之寒温不同,疏利之性则一。


一名牡蒙


畏辛夷。苦,寒。入足厥阴经血分。破结逐瘀。通九窍,利二便,退寒热,除疟痢。(疟有蓄血则狂,肠胃湿热,致血瘀而成血痢。)配阿胶、乌梅,治吐血。配甘草、龙芽草,治血痢。


紫参(图缺),味苦、甘平,性微温。通行十二经络。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腿软战摇、筋舒筋活络药酒方∶紫参(三两) 秦归(二两) 川芎(一两) 威灵仙(五钱) 桑寄生(五钱) 秦艽(五钱) 川牛膝(五钱) 老鹳草(五钱) 桂枝(五钱) 陈木瓜(一两) 防风(五钱) 薏苡仁(五钱) 陈皮(一两) 胆南星(三钱) 好酒六斤布袋贮药浸酒内,重汤煎三炷香时,冷去火毒,每饮三杯。


──丛本卷上


【本经】味苦辛寒。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一名牡蒙。生山谷。


味苦,微寒,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消胸中之痞结,止肺家之疼痛。


《金匮》紫参汤,紫参半斤,甘草三两。治下利肺痛。以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肠陷而利作,则肺逆而痛生。而肺肠之失位,原于中气之不运,盖己土不升则庚金陷,戊土不降则辛金逆,甘草补中而培土,紫参清金而破凝,使肺肠之气,各复其升降之旧也。泽漆汤方在泽漆。用之,治咳逆而脉沉者,以其清金而降逆也。


紫参苦寒,清金泻热。降冲逆而破凝塞,清咳嗽而止疼痛。金清则肺气收摄,故长于敛血,金清则肺气通调,故长于行瘀。其诸主治,止吐衄,消痈肿,利小便,滑大肠,治金疮,调血痢,破瘀血,通闭经,开胸膈积聚,散腹胁坚满。


微寒,无毒.主治肠胃大热,唾血,衄血,肠中聚血,痈肿诸疮,止渴,益精.一戎,一名童肠,一名马行.生河西及宛朐.三月采根,火炙使紫色.(畏辛夷.)


《本经》原文∶紫参,味苦、辛,寒.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一名牡蒙.生山谷.


味苦辛,寒,微寒,无毒。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疗肠胃唾血,衄血,肠中聚血,痈肿诸疮,止渴益精。一名牡蒙,一名众戎,一名童肠,一名马行。生河西及冤句山谷,三月采根,火炙使紫色。


紫参味苦辛气寒,除大热伏肠胃间,治痢通经诸血疾,破积消痈利窍关。


叶似羊蹄,紫花青穗,皮紫黑,肉红白,肉浅皮深,实黑大如豆,所在有之,一名牡蒙。无毒。主肠胃大热,唾血衄血,肠中聚血。仲景以甘草佐之而治痢,《局方》用以通妇人经脉。《本经》云∶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痈肿诸疮,皆以其通九窍,利大小便也。三月采根,火炙令紫色。畏辛夷。


味苦辛寒。


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一名牡蒙。生山谷。


《吴普》曰:伏蒙,一名紫参,一名泉戎,一名音腹,一名伏菟,一名重伤。神农黄帝苦,李氏小寒,生河西山谷或宛句商山,圆聚生,根黄赤有文,皮黑中紫,五月花紫,赤实黑,大如豆,三月采根。(《御览》《大观本》节文)


《名医》曰:一名众戎,一名童肠:一名马行,生河西及冤句,三月采根,火炙使紫色。


案《范子计然》云:紫参出三辅,赤青色者善。



味苦、辛,寒、微寒,无毒。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疗肠胃大热,唾痈肿诸疮,止渴,益精。一名牡蒙,一名众戎,一名童肠,一名马行。生河西及宛朐山谷,三月采根,火炙使紫色。


畏辛荑。 今方家皆呼为牡蒙,用之亦少。


〔谨案〕紫参,叶似羊蹄,紫花青穗,皮紫黑,肉红白,肉浅皮深。


所在有之。牡蒙叶似及己而大,根长尺余,皮肉亦紫色,根苗并不相似。虽一名牡蒙,乃王孙也。紫参京下见用者,是出蒲州也。


(紫参_图缺)


味苦、辛,寒、微寒,无毒。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疗肠胃大热,唾血,衄血,肠中聚血,痈肿,诸疮,止渴,益精。一名牡蒙,一名众戎,一名童肠,一名马行。生河西及冤句山谷。三月采根,火炙使紫色。(畏辛夷。)


陶隐居云∶今方家皆呼为牡蒙,用之亦少。唐本注云∶紫参,叶似羊蹄,紫花青穗,皮紫黑,肉红白,肉浅皮深,所在有之。牡蒙,叶似及己而大,根长尺余,皮肉亦紫色,根苗并不相似。虽一名牡蒙,乃王孙也。紫参,京下见用者是,出蒲州也。臣禹锡等谨按吴氏云∶牡蒙,神农、黄帝∶苦。季氏∶小寒。生河西或商山。圆聚生,根黄赤有纹,皮黑中紫。五月华紫赤,实黑大如豆。药性论云∶紫参,使,味苦。能散瘀血,主心腹坚胀,治妇人血闭不通。


图经曰∶紫参,生河西及冤句山谷,今河中解、晋、齐及淮、蜀州郡皆有之。苗长一、二尺,根淡紫色如地黄状,茎青而细,叶亦青似槐叶,亦有似羊蹄者。五月开花,白色似葱花,亦有红紫而似水荭者。根皮紫黑,肉红白色,肉浅而皮深。三月采根,火炙令紫色。又云∶六月采,晒干用。张仲景治痢,紫参汤主之。紫参半斤,甘草二两。以水五升煎紫参,取二升纳甘草煎取半升,分温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