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河车
- 《本草备要》:紫河车
- 《本草便读》:紫河车
- 《本草分经》:紫河车
- 《本草撮要》:紫河车
- 《本草经解》:紫河车
- 《本草经解》:紫河车
- 《本草蒙筌》:紫河车
- 《本草求真》:紫河车
- 《本草易读》:紫河车
- 《本草择要纲目》:紫河车
- 《得配本草》:紫河车
- 《冯氏锦囊秘录》:紫河车
- 《雷公炮制药性解》:紫河车
- 《药性切用》:紫河车
《本草备要》:紫河车
即胞衣,一名混沌皮
大补气血
甘咸性温。本人之血气所生,故能大补气血,治一切虚劳损极(虚损∶一损肺,皮槁毛落;二损心,血脉衰少;三损脾,肌肉消脱;四损肝,筋缓不收;五损肾,骨痿不起。六极,曰气极、血极、筋极、肌极、骨极、精极),恍惚失志癫痫。以初胎及无病妇人者良。有胎毒者害人(以银器插入,焙煮,不黑则无毒)。长流水洗极净,酒蒸焙干研末。或煮烂捣碎入药(如新瓦炙者,反损其精汁),亦可调和煮食(李时珍曰∶崔行功《小儿方》云∶胞衣宜藏天德月德吉方,深埋紧筑。若为猪、狗食,令儿癫狂;蝼蚁食,令儿疮癣;鸟雀食,令儿恶死;弃火中,令儿疮烂;近社庙、井、灶、街巷,皆有所忌。此亦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自然之理。今人以之炮炙入药,虽曰以人补人,然食其同类,独不犯崔氏之戒乎?以故本集如天灵盖等,概不入录)。
《本草便读》:紫河车
假有情血肉之形.甘咸入肾.疗瘵疾虚劳之证.益下填阴.然与小儿感召相关.当为仁者革除禁用.(紫河车即人之胞衣.味甘咸.性温.前人皆谓能大补虚劳.以人有形精血之属.仍能接补人之精血.所谓以形补形也.故有河车大造等方.信者固多.服者亦复不少.然此等形秽不洁之物.生气已离.世间良药颇多.何必舍彼而取此.且每每淫火之毒未泄.服之反致出痘等证者有之.况小儿之胞衣.宜藏安妥之处.或深埋紧筑.令儿长寿.若为虫蚁所食.儿即有病.足见气相感召.稍具仁心者.有所不忍耳.)
《本草分经》:紫河车
甘咸温,大补气血而补阴之功尤为极重,治一切虚劳损极,大有奇效,且根气所钟必达元海。病由膀胱虚者用之尤宜。清水洗至净白,用铅壶隔汤煮极烂,连汁入药。或煮略熟文火焙干用,有胎毒者伤人,须以银器试之。
《本草撮要》:紫河车
味咸性温.入手足太阴厥阴经.功专大补气血.治一切虚劳损极.恍惚失志癫痫.以初胎无病妇人而色紫者良.洗净.酒蒸焙研.得熟地天冬牛膝杜仲补肾益精.坎气禀心肾之气.得当归麝香治脐汁不干.得乳汁朱砂解胎毒痘患.烧末煎服治疟.
《本草经解》:紫河车
气温.味甘咸.无毒.主血气羸瘦.妇人劳损.面 皮黑.腹内诸病.渐瘦瘁者以五味和之.如 法与食之.勿令知.紫河车气温.禀天春生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咸无毒.得地中北土水之味.入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脾者统血之脏.肾者藏气之经.肝者生生之脏.以生气血之经.甘咸益脾肾.气温畅肝气.所以主血气羸瘦也.妇人以血为主.劳伤五脏.则损其真阴.阴虚血枯.血不华面.面 皮黑.河车味浓益阴.所以主之也.腹者阴也.腹内诸病.阴分亏也.阴主质.所以形渐瘦也.阴虚补之以味.所以用五味和之也.勿令病患知者.恐知之而恶其秽也.
【制方】
河车同人参、黄 、鹿茸、白胶、当归、补骨、五味、巴戟天.治真阳虚损. 同败龟板、黄柏、杜仲、牛膝、生地、砂仁、白茯、天冬、麦冬、人参、五味丸.名大造丸.治男女虚劳骨蒸.
《本草经解》:紫河车
古之本草.不分部类.于人仅用发皮.海藏汤液.旁附人尿.亦不立人部.盖药本人胞.重在人也.用之及人.且列人部.失则已甚.人胞创自陈氏拾遗.纲目虽收而未以为是.引崔行功只言治人之虚失痨瘵偶用之.崔行功云.炮炙入药.令儿惨夭.于心何忍.濒湖又言吴燮山大造丸用此.然诸药皆平补.内即无人胞.亦可服饵.今吴门郭氏论此方.谓如阴虚精涸.水不制火.发为咳嗽吐血.骨蒸盗汗等症.属阳盛阴虚.服此耗将竭之阴.为患非细.夫病未甚不必服.病既甚又不宜服.则后之纂述者于此药此方俱逸之可也.
《本草蒙筌》:紫河车
味甘,气大温。无毒。产初者良,勿嫌妇瘦;产多者次,务择妇肥。男病觅女胎有功,女病求男胎获效。一说不必拘泥,随得俱可补人。入急水中,洗净筋膜。或新瓦烘皱成块,(新瓦二片,仰覆盖盛,铁线扎牢,盐泥固密,低驾垆上,文火烘之,时或倒颠,免致焦黑,从辰至申,自渐干皱成块也。)或密甑蒸烂杵膏。(小甑栉密,蒸一昼夜才得糜烂,杵膏。)块者可久留,研末入剂;膏者须即用,搀蜜为丸。余药所宜,凭证加灭。疗诸虚百损,痨瘵传尸;治五劳七伤,骨蒸潮热。喉咳音哑,体瘦发枯。吐衄来红,并堪制服。得多煮食,(煮熟食,与猪肚味同。)滋补尤佳。又益妇人,俾育胎孕。罐贮埋于地内,年深自化清泉。此名河车水也。驱天行时疫狂言,去小儿丹疹热毒。
(谟)按∶紫河车即胞衣也。儿孕胞内,脐系于胞,胞系母腰,受母之荫。父精母血,相合生成,真元气之所钟也。然名河车者,盖以天地之先,阴阳之祖。乾坤之橐吁,铅汞之匡廓。
胚胎将兆,九九数足。儿则载而乘之,故取象而立名也。紫者红黑相杂色也,红属火为阳,黑属水为阴。谓其阴阳两气并具,而不杂尔。稽诸古方,又曰混沌皮,又曰混元丹。所加混字,抑非与紫同一意乎。是则河车虽成后天之形,实禀先天之气。入药拯济,诚夺化工。不惟病者可得苏生,弱妇服之亦易结孕。此又本所自出,以类相从,正如哺鸡而用卵也。即今医方竟名大造丸,明以生育拟天,玄妙无可及矣。
《本草求真》:紫河车
(人)滋补虚损
紫河车(专入肝肾)。甘寒性温。虽曰本人血气所生。故能以人补人也。凡一切虚劳损极。(损于肺则见皮聚毛落。损于心则见血脉不荣于五脏六腑。损于脾则见肌肉消瘦不能饮食。损于肝则见筋缓不能收持。损于肾则见骨痿不起。损在肺则损自上及下。是肺先受其损。然后及心及脾及肝及肾而递见也。损在精则损由下及上。是肾先受其损。然后自肝自脾自心自肺而递及也。伤肺自上及下。过于胃则不可治。伤肾自下而上。过于脾则不可治。故以得饮食为贵。)
恍惚失志。癫痫肌肉羸等症。用之极为得宜。(紫河车禀受精血结孕之余液。得母之气血居多。故能峻补营血。)如永类钤方用此。合以山药参苓以补真阴。(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然究皆属滑肠之品。故合天冬麦冬黄柏生地龟板同服。则于胃气有损。(如吴球创大造丸之类。)况干食则等肉脯。入药亦鲜奇效。且药补剂甚多。在人别为取用。慎毋于此恋恋不置也。用取初生色紫者良。(米泔摆净长流水中久洗。)去筋膜。蒸捣和药用。
《本草易读》:紫河车
洗净酒蒸,焙干研用。
治一切虚劳。
河车丸 胎衣(一具,制末) 山药(二两) 人参(一两) 茯苓(半两)
酒丸豆大,每三十丸。治妇人瘵疾劳嗽,虚损骨蒸。(诸方第一。)
《本草择要纲目》:紫河车
(采得投长流水洗净血污.蒸捣入药为良.筋膜乃初结真气.不可剔去.)
【气味】
甘咸无毒.
【主治】
血气羸瘦.男女一切虚损劳极.癫痫失志恍惚.安心养血.益气补精.
《得配本草》:紫河车
即人胞
甘、咸、热。入足厥阴、少阴经血分。大补气血,尤治癫痫。
破其血线,流水洗净,酒蒸焙干用,或童便煮熟烂焙干用。阴虚火动者禁用。
《冯氏锦囊秘录》:紫河车
紫河车即人胞也。有生之初父精母血以成,胚胎外有衣一层裹之者,即胞也。十月降生,随儿后出,其味甘、咸,气温,无毒。主血气羸瘦,妇人劳损面 皮黑。腹内诸病渐瘦瘁者,皆荣血不足,精气亏损也。此药得精血之气而结,能从其类以补之,是以治男女一切虚损劳极,为益血补精气之用,诚有返本还元之功。胞衣水即罐贮胞衣,久埋地下,年久成者是也,味辛气寒无毒,得土气即深,浊气即化,阴气独存,故走足阳明经,能解天行时疫,狂热及小儿无辜友竖,丹毒热毒并血热痘疮,以代金汁清而带补,功力更倍。
紫河车,大温。专滋肝肾,补虚损劳伤,痨瘵传尸,体瘦发枯,骨蒸盗汗,腰脊酸痛,足膝痿软,惊悸羸乏等症。又益妇人,俾育胎孕,罐贮地埋,年深自化,名河车水也。驱天行时疫狂言,去小儿丹疹热毒,并清血热痘疮,以代金汁清。中兼补,功力更优。
主治(痘疹合参) 大补气血,凡痘气血两虚者用之。
按∶崔氏云∶胎衣宜藏吉方,勿为虫兽听食,令儿不育,此亦铜山西崩洛钟东应之理,蒸煮而食,罔顾损人,长浓者勿忍为也。
怀妊妇人爪甲(爪者,用之外应筋之余也,得肝气疏散之能,有甘咸软坚散热之力,故为去翳障,散乳痈,下胞衣之用,独取怀妊妇人者,以气血充实,乃能受孕,取其有生长力紧之意出。)怀妊妇人爪甲,下胎衣。(胞衣下下,以本妇手足爪甲烧灰酒服。)散乳痈,取细末,置目中去翳障,并治飞丝入目。
《雷公炮制药性解》:紫河车
味甘,性大温无毒,入心脾肾三经。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骨蒸潮热,体弱气短,吐衄,男子精衰,妇人无孕,的是仙丹。取肥壮者洗净,抽去紫筋切碎,入童便二碗,入铅瓶重汤煮烂,一昼夜方开,杵成膏用。世俗有埋地日久化作清泉者,此名河车水,主天行时疫热狂,小儿丹疹热毒。
按∶紫河车味甘,宜其归脾;父之精也,宜归肾脏;母之血也,宜入心家。夫其精血所结,未有男女,先立胚胎,浑然太虚,实乾坤之橐龠,铅汞之根基,九九数足,儿则载而乘之,故名河车。又曰紫者,以红黑色相杂也。合坎离之色,得妙合之精,虽成后天之形,实禀先天之气,补益之功,更无足与俦者。第其性温,若有火证者,必得便制,斯无他患耳。
《药性切用》:紫河车
即人胞,一名混沌衣。甘咸性温,本血气结成,能大补气血,治一切虚劳积损,乏崩。炙末或蒸捣入药。然必不得已而后用之,如他药可代,何忍以人食人。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