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茵芋

「释名」芫草、卑共。


「气味」(茎、叶)苦、温、有毒。


「主治」


1、手足枯痹拘挛。用茵芋、附子、天雄、乌头、秦艽、女萎、防风、防己、石南叶、踯躅花、细辛、桂心各一两,切细,装薄布袋中,以酒一斗浸渍。几日后,取酒饮服。每服一合,一天两次。手足只感微痹即止。此方名“茵芋酒”。


2、脚气病(风气积滞而成,发时甚疼)。用茵芋叶(炒)、薏苡仁各半两,郁李仁一两,牵牛子三两(生,研末),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时以姜、枣煎汤送下。以泻为验。未泻再服。此方名“茵芋丸”。



宣,去风湿


辛苦微温,有小毒。


治风湿拘挛痹痛(时珍曰∶古方治风痫,有茵芋丸;治风痹,有茵芋酒;治产后风,有茵芋膏。风湿诸证多用之。茵芋、石南、莽草,皆治风妙品,近世罕知。莽草辛温有毒,治头风痈肿乳痈疝瘕。苏颂曰∶古方风湿诸酒多用之,今人取叶煎汤热含,治牙虫喉痹甚效。


甄权曰∶不入汤)。


茎赤,叶如石榴而短浓,茎炙用。


宣、去风湿.


辛苦微温.治风湿拘挛痹痛.(时珍曰∶古方治风痫、有茵芋丸、治风痹、有茵芋酒、治产后风、有茵芋膏、风湿诸证多用之、茵芋、石楠、莽草、皆治风妙品、世所罕知.)茎赤.


叶似石榴而短浓.炙用.


辛苦微温,治风湿拘挛痹痛,炙用。



味苦,温、微温,有毒。主治五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治久风湿走四肢,脚弱。一名芫草,一名卑共。生太山川谷。三月三日采叶,阴干。


好者出彭城,今近道亦有。茎叶状如莽草而细软,取用之皆连细茎。方用甚稀,惟以合治?


(毒草)治关节风湿痹痛


茵芋(专入肝肾)。本属毒物。味辛而苦。气温有毒。据书所述。治症多是风湿为用。如治风痫。则有茵芋丸。治风痹。则有茵芋酒。治产后风。则有茵芋膏。凡风湿痹症。多用茵芋。与石南莽草同为一类。(莽草辛温有毒。能治头风痈肿。乳痈疝瘕。其叶煎汤热含。能治牙虫喉痹。)若云能疗虚羸寒热。恐莫及耳。(因虚当兼补虚。)出彭城海盐。茎赤。叶如石榴而短浓者佳。取茎叶阴干。炙用。


茵芋(图缺),出泰山川谷,今雍州、绛州、华州、杭州亦有之。春生苗,高三、四尺,茎赤;叶似石榴而短浓,又似石南叶;四月开细白花,五月结实;三月、四月、七月采叶连细茎,阴干用,或云日干。胡洽治贼风,手足枯痹,四肢拘挛。茵芋酒主之。其方茵芋、附子、天雄、乌头,秦艽、女萎、防风、防己、踯躅、石南、细辛、桂心各一两,凡十二味,切,以绢袋盛,清酒一斗渍之,冬七日,夏三日,春秋五日,药成。初服一合,日三。渐增之,以微痹为度。


苦辛温,有毒。生泰山川谷。春生苗,高三四尺,茎赤,叶似石榴而短浓,又似石南。四月开细白花,五月结实。今彭城、海盐、杭州、雍州、绛州、华州皆有,四月采叶,七月采茎,阴干用之。


《本经》主五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


发明 茵芋大毒,世亦罕用。《本经》虽有治羸瘦如疟状一语,皆是五脏有邪气,心腹寒热所致,非能疗虚羸寒热也。其治关节风湿痹痛,是其正治。时珍曰,《千金》《外台》诸方治风痫有茵芋丸,治风痹有茵芋酒,治妇人产后中风有茵芋膏,风湿诸方多用之。茵芋、石南、莽草皆古人治风妙品,近世罕知。


茵芋(图缺),气味辛、苦,性温,有小毒。专治一切风湿麻木,手足拘挛,筋骨疼痛,左瘫右痪,用酒为引,其功甚佳。


──模板卷十


微温,有毒阴干.


《本经》原文∶茵芋,味苦,温.主五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生


味苦,温,微温,有毒。主五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疗久风流走四肢,脚弱。一名莞草,一名卑共。生太山川谷,三月三日采叶,阴干。


味苦温。


主五藏邪气,心腹寒热,赢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生川谷。


《吴普》曰:茵芋,一名卑共。微温有毒,状如莽草,而细软(《御览》)。


《名医》曰:一名莞草,一名卑共。生太山,三月三日,采叶阴干。



《御览》卷九百九十二


一名卑山共。微温,有毒,状如莽草而细软。



味苦,温、微温,有毒。主五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疗久风湿走四肢,脚弱。一名芫草,一名卑共。生太山川谷。三月三日采叶,阴干。


好者出彭城,今近道亦有。茎叶状如莽草而细软耳,取用之皆连细茎。方用甚稀,惟以合疗风酒散用之。


辛苦微温,治风湿拘挛痹痛。炙熟用。


味苦,温,微温,有毒。主五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疗久风湿走四肢、脚弱。《药性论》云∶使。味苦辛,有小毒。能治五脏寒热似疟,诸关节中风痹,拘急挛痛,治男子女人软脚毒风,治温疟发作有时。日华子云∶治一切冷风,筋骨怯弱羸颤。生∶太山。


(茵芋_图缺)


味苦,温、微温,有毒。主五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疗久风湿,走四肢,脚弱。一名莞草,一名卑共。生泰山川谷。三月三日采叶,阴干。


陶隐居云∶好者出彭城,今近道亦有。茎叶状如莽草而细软。取用之皆连细茎。方用甚稀,淮以合疗风酒散。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苗高三、四尺,叶似石榴短浓,茎赤。今出华州、雍州。四月采茎、叶,日干。药性论云∶茵芋,味苦、辛,有小毒,能治五脏寒热似疟,诸关节中风痹,拘急挛痛,治男子、女人软脚毒风,治温疟发作有时。日华子云∶治一切冷风,筋骨怯弱羸颤。入药炙用。出自海盐。形似石南,树生,叶浓,五、六、七月采。


图经曰∶茵芋,出泰山川谷,今雍州、绛州、华州、杭州亦有之。春生苗,高三、四尺,茎赤。药似石榴而短浓,又似石南叶。四月开细白花,五月结实。三月、四月、七月采叶连细茎,阴干用。或云日干。胡洽治贼风,手足枯痹,四肢拘挛。茵芋酒主之。其方∶茵芋、附子、天雄、乌头、秦艽、女萎、防风、防己、踯躅、石南、细辛、桂心各一两,凡十二味切,以绢袋盛,清酒一斗渍之。冬七日,夏三日,春秋五日,药成。初服一合,日三,渐增之,以微痹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