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青
《本草纲目》:芫青
「释名」青娘子。
「气味」辛、微温、有毒。
「主治」主疝气,利小便,水有瘰疬,下痰结,治耳聋目翳,制犬伤毒。余功同斑蝥。
《本草经集注》:芫青
味辛,微温,有毒。主治蛊毒,风疰,鬼疰,堕胎。三月取。曝干。
芫花时取之,青黑色,亦治鼠 。(《大观》卷二十二,《政和》四五四页)
《本经逢原》:芫青
即青娘子
辛温有毒。去翅足同糯米炒,去米用。
发明 芫青居芫花上而色青,故能泄毒、攻积破血、堕胎,功同斑蝥而毒尤猛,芫花有毒故也。其治疯犬伤,消目翳,却偏头风,塞耳聋,皆取其毒锐也。又治月闭水肿,椒仁丸方用之。
《名医别录》:芫青
味辛,微温,有毒.主治蛊毒,风疰,鬼疰,堕胎.三月取,曝干.
《千金翼方》:芫青
味辛,微温,有毒。主蛊毒风疰,鬼疰堕胎。三月取,曝干。
《新修本草》:芫青
味辛,微温,有毒。主蛊毒,风疰,鬼疰,堕胎。三月取,曝干。
芫花时取之,青黑色,亦疗鼠 。
《证类本草》:芫青
(芜青_图缺)
味辛,微温,有毒。主蛊毒,风疰,鬼疰,堕胎。三月取,曝干。
陶隐居云∶芫花时取之,青黑色,亦疗鼠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形大小如斑蝥,纯青绿色,今出宁州也。
图经曰∶芫青,《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其形颇与斑蝥相类,但纯青绿色,背上一道黄纹,尖喙。三、四月芫花发时乃生,多就花上采之,曝干。凡用斑蝥、芫青、亭长之类,当以糯米同炒,看米色黄黑,即为熟,便出之。去头、足及翅翼,更以乱发裹之,挂屋东营一宿,然后用之,则去毒矣。旧说斑蝥、芫青、葛上亭长、地胆皆一类而随时变。古方∶皆用之。深师疗淋用亭长,说之最详。云;取葛上亭长,折断腹,腹中有白子如小米二、三分,取着白板子上阴干燥,二、三日药成。若有人患十年淋,服三枚;八、九年以还,服二枚。服时以水着小杯中,水如枣许,纳药盏中,爪甲研,当扁扁见于水中,仰头,乃令人写着咽喉中,勿令近牙齿间,药虽微小,下喉自觉当至下焦淋所,有顷,药大作,烦急不可堪者,饮干麦饭汁,则药势止也。若无干麦饭,但水亦可耳。老、小服三分之一,当下淋疾如脓血连连尔。石去者,或如指头,或青,或黄,男女服之皆愈。此虫四月、五月、六月为葛上亭长,七月为斑蝥,九月、十月为地胆。随时变耳。亭长时,头当赤,身黑。若药不快,淋不下,以意节度,更增服之。今医家多只用斑蝥、芫青,而亭长、地胆稀有使者。人亦少采捕,既不得其详,故不备载。
雷公云∶芫青、斑蝥、亭长、赤头等四件,其样各不同,所居、所食、所效各不同。其芫青嘴尖,背上有一画黄。斑蝥背上一画黄,一画黑,觜尖处一小点赤,在豆叶上居,食豆叶汁。
亭长形黑黄,在蔓叶上居,食蔓胶汁。赤头,额上有大红一点,身黑。用各有长处。凡修事芫青、斑蝥、亭长、赤头并用糯米、小麻子相拌同炒,待米黄黑出,去麻子等,去两翅、足并头,用血余裹,悬于东墙角上一夜,至明取用。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