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鱼
- 《本草纲目》:衣鱼
- 《本草崇原》:衣鱼
- 《本草经集注》:衣鱼
- 《本草衍义》:衣鱼
- 《本经逢原》:衣鱼
- 《名医别录》:衣鱼
- 《千金翼方》:衣鱼
- 《医学入门》:衣鱼
- 《神农本草经》:衣鱼
- 《新修本草》:衣鱼
- 《证类本草》:衣鱼
《本草纲目》:衣鱼
「释名」白鱼、壁鱼、蠹鱼。
「气味」咸、温、无毒。
「主治」
1、小儿天吊(眼向上翻)。用衣鱼干十个、湿者五个,加乳汁研匀灌下。
2、小儿疾。用衣鱼七个、竹茹一把,加酒一升,煎成二合,温服。此方名“白鱼散”。
3、目中浮翳。取书中衣鱼末,点少许在翳上。一天点二次。
4、小便不通。有衣鱼、浓石乱发,等分为散。每服半匙,水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白鱼散”。
《本草崇原》:衣鱼
气味咸温,无毒。主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背起,摩之。
(衣鱼一名白鱼,即蠹鱼也,生衣帛及书纸中,故名衣鱼,形略似鱼身有白粉,其色光亮如银,故又名白鱼。俗传衣鱼入道经中,食神仙字,则身有五色,人得吞之,可至神仙,此方士谬传,不可信也。)
衣鱼色白,碎之如银,禀金气也。命名曰鱼,气味咸温,禀水气也。水能生木,故治妇人之疝瘕。妇人疝瘕,肝木病也。金能生水,故治小便之不利。小便不利,水不行也。小儿经脉未充,若中于风,日久不愈,则项强背起,乃督脉为病,督脉合肝部,属太阳。衣鱼禀金水之化,故当用以摩之。
《本草经集注》:衣鱼
味咸,温,无毒。主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背起,摩之。又治淋,堕胎,涂疮灭瘢。一名白鱼,一名 。生咸阳平泽。
衣中乃有,而不可常得,多在书中。亦可用于小儿淋闭,以摩脐及小腹,即溺通也。(《大观》卷二十二,《政和》四五六页)
《本草衍义》:衣鱼
多在故书中,久不动帛中或有之,不若故纸中多也。身有浓粉,手搐之则落。亦啮毳衣,用处亦少。其形稍似鱼,其尾又分二歧,世用以灭瘢痕。
《本经逢原》:衣鱼
即蠹鱼
咸温无毒,即衣帛书画中之蠹,碎之如银,有粉者是。
《本经》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背起摩之。
发明 衣鱼主中风项强,摩之即安。惊痫天吊口 、淋闭,服之即愈,皆手足太阳经病,乃《神农本经》之药。古方盛用,今人罕知。合鹰屎、白僵蚕敷疮瘢灭。
《名医别录》:衣鱼
无毒.主治淋,堕胎,涂疮,灭瘢.一名 .生咸阳.
《本经》原文∶衣鱼,味咸,温.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背起摩之.一名白鱼.生平泽.
《千金翼方》:衣鱼
味咸,温,无毒。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背起。摩之。又疗淋,堕胎,涂疮灭瘢。一名白鱼,一名 。生咸阳平泽。
《医学入门》:衣鱼
即书内蠹鱼。味咸温。无毒。卒患偏风口眼 斜, 右摩左耳下, 左摩右耳下,正即止。妇人瘕疝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背起摩之,淋闭取摩脐及小腹即通。研烂敷瘢疮,又和乳汁点眼,治翳及沙石草落目中。
《神农本草经》:衣鱼
味咸温。
无毒,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御览》作泄利),小儿中风(览作头风),项强(《御览》作强),背起摩之。一名白鱼,生平洋。
《吴普》曰:衣中白鱼,一名蟫(《御览》)。
《名医》曰:一名蟫,生咸阳。
案《说文》云:蟫,白鱼也。《广雅》云:白鱼,蛃鱼也。《尔雅》云:蟫,白鱼。
郭璞云:衣书中虫,一名蚋鱼。
上虫,鱼,下品一十八种,旧同。
《新修本草》:衣鱼
味咸,温,无毒。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背起,摩之,又疗淋,堕胎,涂。生咸阳平泽。
衣中乃有,而不可常得,多在书中。亦可疗小儿淋闭,以摩脐及小腹,即溺通也。
《证类本草》:衣鱼
(衣鱼_图缺)
味咸,温,无毒。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巨两切)背起,摩之。又疗淋,堕胎,涂疮灭瘢。一名白鱼,一名 (音谈)。生咸阳平泽。
陶隐居云∶衣中乃有,而不可常得,多在书中,亦可用。小儿淋闭,以摩脐及小腹,即溺通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衣中白鱼,使,有毒,利小便。
图经曰∶衣鱼,生咸阳平泽,今处处有之。衣中乃少,而多在书卷中。《尔雅》所谓(潭寻二音),白鱼。郭璞云∶衣、书中虫,一名 (音丙)鱼是也。段成式云∶补阙张周封见壁上瓜子化为白鱼,因知《列子》朽瓜为鱼之言不虚也。古方∶主小儿淋闭,取以摩脐及小腹,溺即通。又合鹰屎、僵蚕同敷疮瘢即灭。今人谓之壁鱼,俗传壁鱼入道经函中,因蠹食神仙字,则身有五色,人能得而吞之,可致神仙。唐·张汤之少子,惑其说,乃多书神仙字,碎剪置瓶中,取壁鱼投之,冀其蠹食而不能得,遂致心疾。
千金方∶治沙石草落目中, ,不出。白鱼以乳汁和,注目中。外台秘要∶主眼翳。白鱼末,注少许于翳上。孙真人猝患偏风,口 语涩。取白鱼摩耳下。 向左摩右,向右摩左,正即止人无故遗血溺。衣中白鱼三十个,纳阴中。食医心镜∶小儿中客忤。书中白鱼十枚,敷乳头,饮之瘥。
衍义曰∶衣鱼,多在故书中,久不动,帛中或有之,不若故纸中多也。身有浓粉,手搐之则落,亦啮毳衣,用处亦少。其形稍似鱼,其尾又分二歧,世用以灭瘢痕。
三十六种陈藏器余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