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
《顾松园医镜》:运气
寒无犯寒,热无犯热,〔凡用寒者,无犯司气之寒,用热者,无犯司气之热。〕从者和,逆者病。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谓司天司地之气也。谓寒热温凉,俱当避忌,有应用者,亦无过用,恐犯岁气也。〕发表不远热,〔寒邪中表,非温热不能发散,夏日亦然。〕攻里不远寒。〔郁热在里,非沉寒不能攻,隆冬亦然。
〕帝曰∶不发不攻,而犯寒犯热何如?〔言不因发表而犯热,不因攻里而犯寒,不当用而误用。病当何如〕?岐伯曰∶寒热内贼,其病益甚。〔以水济水,以火济火也。〕帝曰∶愿闻无病者何如?岐伯曰∶无者生之,〔无病犯之,则生寒生热。〕有者甚之。〔有病犯之,寒热反甚矣〕。厥阴司天,〔己亥年也〕风淫所胜,〔司天主上半年,天气司之,故六淫谓之所胜,上淫于下也。〕平以辛凉,〔风为木气,金能胜之,故平以辛凉。〕佐以苦甘,〔过于辛,恐反伤其气,故佐以苦甘,苦胜辛,甘益气也。〕以甘缓之,〔木性急,故以甘缓之。〕以酸泻之。〔木之正味,其泻以酸也。〕少阳在泉;〔己亥年也。〕火淫于内,〔在泉主下半年,地气司之,故六淫谓之于内,外淫于内也。〕治以咸冷,佐以苦辛,〔苦能泻火,辛能散火故也。〕以酸收之,〔火盛于经而不敛者,以酸收。〕以苦发之。〔火郁于内而不解者,以苦发之。〕风化于天,清反胜之,〔凡己亥岁厥阴风木司天,而或气有不及,则金之清气反胜之。〕治以酸温,〔酸求木之同气,温以制清也。〕佐以苦甘。〔苦以温金,甘以缓肝之急也。〕火司于地,寒反胜之,〔凡己亥岁,少阳相火在泉,而气有不及,则水之寒气反胜也。〕治以甘热,〔甘能胜水,热能制寒。〕佐以苦辛,〔寒得苦而温,得辛而散也。〕以咸平之。〔火之正味,其补以咸,水之正味,其泻以咸也。〕少阴司天,〔子午年也。〕热淫所胜,平以咸寒,〔热为火气,水能胜之。〕佐以苦甘,〔苦能泻,所以去热之实,甘胜咸,所以防咸之过。〕以酸收之。〔热胜于经而不敛,故以酸收之。〕阳明在泉,〔子午年也。〕燥淫于内,治以苦温,〔燥为金气,火能胜之,治以苦温,苦从火化也。〕佐以甘辛,〔木受金伤,以甘缓之,金之正味,以辛泻之。〕以苦下之。〔燥结不通,则邪实于内,故当以苦下之。〕热化于天,寒反胜之,〔凡子午岁,少阴君火司天,而或气有不及,则水之寒气反胜也。〕治以甘温,〔甘能胜水,温能制寒。〕佐以苦辛,〔火为水胜,则心苦缓,故宜食酸以收之。〕燥司于地,热反胜之,〔凡子午岁,阳明燥金在泉,而气有不及,则火之热气反胜之。〕治以平寒,〔以金司于地,气本肃杀,若用大寒,必助其惨,故但以平寒,以抑其热。〕佐以苦甘,〔所以泻火也。〕以酸平之,〔金之正味,其补以酸也。〕以和为利。〔戒过用也,即平寒之意。〕太阴司天,〔丑未年也。〕湿淫所胜,平以苦热,〔湿为土气,燥能除之。〕佐以酸辛,〔酸从木化,制土者也,辛胜酸,所以防酸之过也。〕以苦燥之,〔苦从火化也。〕以淡泄之。〔淡能利窍也。〕湿上甚而热,〔湿郁于上而成热也。〕治以苦温,〔欲其燥也。〕佐以辛甘,〔欲其散也。〕以汗为故而止。〔一燥一散,则湿热之在上者以汗之,故而止矣。〕太阳在泉,〔丑未年也。〕寒淫于内。治以甘热,〔甘能胜水,热能制寒。〕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如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碱泻之也。〕湿化于天,热反胜之,〔凡丑未岁,太阴湿土司天,而或气有不足,则火之热气反胜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苦寒所以祛热,苦酸所以敛热。按此节与湿司于天,皆当言风反胜之,而俱言热者,盖风火本属同气,内能胜湿者也,然佐以苦酸,则木之正味,其泻以酸,此虽治热而亦兼乎风矣。〕寒司于地,热反胜之,〔凡丑未岁。太阳寒水在泉,而气有不及,则火之热气反胜之。〕治以咸冷,〔抑火邪也。〕佐以甘辛,〔甘泻火而辛能散也。〕以苦平之。〔水之正味,其补以苦也。〕少阳司天,〔寅申年也。〕火淫所胜,平以咸冷,〔水能胜火也。〕佐以苦甘,〔苦能泻火之实,甘能泻火之急。
〕以酸收之,〔火胜而散越者酸以收之。〕以苦发之,〔火郁而复留者,以苦发之。〕以酸复之。〔以苦发火,未免伤气,故又当以酸复之。〕热淫同。〔火热二气同治也。〕厥阴在泉,〔寅申年也。〕风淫于内,平以辛凉,佐以甘苦,以甘缓之,〔治同厥阴司天。〕以辛散之,〔风邪胜,故以辛散之。〕火化于天,寒反胜之,〔凡寅申岁,少阳相火司天,而或气有不及,别水之寒气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与火司于地同治,少以咸平之一句。〕风司于地,清反胜之,〔凡寅申岁,厥阴风木在泉,而或气有不及,则金之清气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治同风化于天。
〕以辛平之。〔木之正味,其补以辛,金之正味,其泻以辛。〕阳明司天,〔卯酉年也。〕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与燥淫于内同治,但彼佐辛,此佐酸辛为异,〕少阴在泉,〔卯酉年也,〕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治同少阳司天。〕燥化于天,热反胜之,〔凡卯酉岁,阳明燥金司天,而或气有不及,则火之热气反胜之。〕治以辛寒,〔辛寒所以散热也。〕佐以苦甘。〔苦甘所以泻火。〕热司于地,寒反胜之,〔凡卯酉岁,少阴君火在泉,而气有不及,则水之寒气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治同火司于地。〕太阳司天,〔辰戌年也。〕寒淫所胜,平以辛热,〔辛热足以散寒。〕佐以苦甘,〔苦甘可以胜水。〕以咸泻之。〔水之正味,其泻以咸。〕太阴在泉,〔辰戌年也〕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甘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治同太阴司天,但彼佐酸辛,此佐酸淡为异。〕寒化于天,热反胜之,〔凡辰戌岁,太阳寒水司天,而或气有不及,则火之热气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苦辛。〔治同寒司于地。〕湿司于地,而热反胜之,〔凡辰戌岁,太阴湿土在泉,而或气有不足,财火之热气反胜之。〕治以苦冷,〔抑火邪也。〕佐以咸甘,〔咸寒制热,甘辛补土。〕以苦平之。〔即苦冷之义。〕
《女科证治准绳》:运气
运气血崩,皆属风火。经云∶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风胜乃摇,候乃大温,其病血崩是也。
《痧疹辑要》:运气
汪双池曰∶五运六气,《内经》言之甚详,而先儒或不之信。然以气类推之,则亦或有然者,医者不可以不考也。其不尽应,则所处有东西南北之殊。
如南方多暑,北方多寒,东方多风,西方多阴。
土地有燥湿高下之异。
处高则多风寒,处下则多湿热。下湿则春夏之气常存,高燥则秋冬之气常存。
又有余不足胜复郁发之际,每乍变其常,而非可一端尽。
如阳则有余而气先至,甲丙戊庚壬之岁也。阴则不足而气后至,乙丁己辛癸之岁也。气有余则乘所胜而侮所不胜,如木盛则乘土而侮金,火盛则乘金而侮水,土盛则乘水而侮木,金盛则乘木而侮火,水盛则乘火而侮土也。气不足则所胜侮之,所不胜乘之,如木不足则土侮之而金乘之,火不足则金侮之而水乘之,土不足则水侮之而木乘之,金不足则木侮之而火乘之,水不足则火侮之而土乘之也。气乘所胜为胜,子复母仇为复,如以风胜湿,风胜清复;以暑胜清,暑胜寒复;以湿胜寒,湿胜风复;以清胜风,清胜暑复;以寒胜暑,寒胜雨复也。
不足之岁则有胜复,有余之岁则无之。郁而发者,两间之气,有升有降,而或为司天在泉之气所遏,则郁而后发也。又主客相乘,有相生相克,比和之不同,相生则气和,相克则气暴,客克主为顺,主克客为逆。又运气迭推,有此盛彼衰,彼盛此衰,平岁之异。故化气与司天之气同则为天符,干支所属之气同则为岁会,化气与在泉之气同为同天符,地支所属与在泉之气同为同岁会。惟化气及地支所属,及司天之气皆同,如戊午、乙酉、己丑、己未之岁,则曰太乙天符,其气最烈。故运气之变,又不可以一例尽也。
大抵如《周礼·内则》所云∶春多酸,
春气行而肝木旺,恐木气过而侮金,故酸以泻肝而补肺。
夏多苦,
夏气行而心火旺,恐火气过而侮水,故苦以泻心而补肾。
秋多辛,
秋气行而肺金旺,恐金气过而克木,故辛以泻肺而补肝。
冬多咸,
冬令行而肾水旺,恐水气过而克火,故咸以泻肾而补心。
调以甘滑。
甘土味,土兼成五行,甘兼补五脏,故四时皆用之。淡滑者滋味之本,得气于大,故四时皆调以甘滑也。
甘味多缓,亦能生湿痰,滑又以渗湿,故肝无患过缓矣。
是亦即《内经》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毋伐天和之旨也。及夫多风、多暑、多雨、多热、多凉、多寒之岁,则因时调燮,毋助其愆。
如多暑之岁则勿用热药、多寒之岁则勿用寒药,多雨之岁则药宜燥湿,多风之岁则药宜祛风。俗有云∶春不麻黄夏不苏。亦是此意,但不可泥耳。
因变制宜,常非可泥。
如寒水司天之年,或未必寒而反酷暑;君火司天之年,或未必热而反多寒;湿土之年,或未必雨而反多晴。
此多由胜复之变,气运相违。又高土少湿多寒,下湿少寒多湿,则又各因其地也。
盖时行之证,必谨察乎岁气所偏。如病自人生,则气运或所不同。
时行之证,即六淫也。如春而 首,夏而疮疥飧泄,秋而病疟,冬而咳逆,及岁或大温、大疫、大寒之类,是多岁气所偏之变。若病自人生,则如七情之伤,及饥饱劳役所致,是无关于气运。其当热当寒,当补当泻,无问岁气时候。故隆冬而用寒药,盛夏而用热剂者,亦有之,岁气岂可尽拘乎?但人之脏气有偏者,则亦每因岁气所偏而并发,是又所宜兼考也。
如懵不知有五运六气之说,则又何以能因时制治,而不至于伐天和也。《内经》所载,反复详悉,学人或未能尽识,此撮其大略于篇,俾学人知所考焉。
十干化气
甲己化土,所谓 天之气,甲年为太过,己年为不及。
甲己之年,首丙寅月,丙火生土,故甲己化土。化气者,其所生之气也。
乙庚化金,所谓素天之气,乙年为不及,庚年为太过。
乙庚之年,首戊寅月,戊土生金,故乙庚化金。
丙辛化水,所谓元天之气,丙年为太过,辛年为不及。
丙辛之年,首庚寅月,庚金生水,故丙辛化水。
丁壬化木,所谓苍天之气,丁年为不及,壬年为太过。
丁壬之年,首壬寅月,壬水生木,故丁壬化木。
戊癸化火,所谓丹天之气,戊年为太过,癸年为不及。
戊癸之年,首甲寅月,甲木生火,故戊癸化火。
化气自寅月,地气始升于上也。
寅月而三阳出于地上,是地气始升也,故化气自寅月数。或谓逢龙则化者,非是。
岁运由是推焉。
每岁三百六十五日零三时,分为五气,则每气行七十二日三时有奇。如立春后为初运,至清明后十二日余而交二运,至夏至后八九日间而交三运,至处暑后二十日余而交四运,至立冬后二三日间而交五运。故五运自寅月始主运,岁岁皆然。以木为初运,火为二运,土为三运,金为四运,水为五运。客运,如甲年则初运太宫土,二宫少商金,三运太羽水,四运少角木,终运太征火。乙年,初运少商金,二运太羽水,三运少角木,四运太征火,终运少宫土。丙年,初运太羽水,二运少角木,三运太征火,四运少宫土,终运太商金。丁年,初运少角木,二运太征火,三运少宫土,四运太商金,终运少羽水。戊年,初运太征火,二运少宫土,三运太商金,四运少羽水,终运太角木。己年,初运少宫土,二运太商金,三运少羽水,四运太角木,终运少征火。庚年,初运太商金,二运少羽水,三运太角木,四运少征火,终运太宫土。辛年,初运少羽水,二运太角木,三运少微火,四运太宫土,终运少商金。壬年,初运太角木,二运少征火,三运太宫土,四运少商金,终运太羽水。癸年,初运少征火,二运太宫土,三运少商金,四运太羽水,终运少角木。
六气参错其间,或则相助,或则相制,而变化纷矣。
十二支合化。
子午少阴君火,
火胎于子而旺于午,天地之经位,向明而治,故为君火。火而谓之少阴者,至午位而阴己萌,阴以始生为少也。君火本也,少阴标也。
应在肾心,
肾应在子,心应于午。肾为足少阴经,心为手少阴经。
子对化,午正化也。
子非火位,而对化为火。正化火有余,对化火不足。
丑未太阴湿土,
二支自是土位,然土旺四季,辰戌丑未皆土,而独主丑未者,土为太阴,丑未阴支,若辰戌则阳支也。土生于火,则根据母在未,水为土配,则根据妻在丑。土为太阴者,阴以极盛为太也。湿土本也,太阴标也。
应于肺脾。
肺应在丑,丑为金库。脾应在未,土之正位。肺为手太阴经,脾为足太阴经。
丑对化,未正化也。
肺非土,而对化为土,其湿同。正化土有余,对化土不足。
寅申少阳相火,
火生于寅而病于申,木旺于寅而胎于申。相火者,方生之火而行于木,为龙为雷,故寅申为相火。君居正位,相助其旁也。方生之火,火不相附,故为少阳。相火本也,少阳标也。
应于胆三焦。
胆应在寅,寅木火之位,胆木实行相火之气,犹震木雷火也。三焦应在申,申为水长生之地,三焦行相火,而实水道之官也。胆为足少阳经,三焦为手少阳经。
寅正化,申对化也。
申非火,而对化为火。正化火有余,对化火不足。
卯酉阳明燥金,
金胎于卯而旺于酉,地经南方火位,而革阳从阴,是为燥金。金而谓之阳明者,阳尽显于外而严肃刚明也。
燥金本也,阳明标也。
应在胃大肠。
胃应在卯,卯与未合,胃与脾合,以木从土,实行肝气,而其腑主藏纳,故又从金。大肠应在酉,酉金之正位,而酉与丑合,大肠与肺合,金实生于土也。胃为足阳明经,大肠为手阳明经也。
卯对化,酉正化也。
卯非金,而对化为金。正化金有余,对化金不足。
辰戌太阳寒水,
水库在辰,火库在戌,而戌当干位,干为寒为冰,故辰戌为寒水。水而谓之太阳者,水居五行之始,阳气之元也,阳以始为太,故曰太阳。寒水本也,太阳标也。
应在膀胱小肠。
膀胱应在辰,膀胱津液之腑,辰与申子和,膀胱与肾合。小肠应在戌,小肠沁别水谷,渗入膀胱,戌与寅午合,小肠与心合而从水化。膀胱足太阳经,小肠手太阳经也。
辰正化,戌对化也。
戌非水,而对化为水。正化水有余,对化水不足。
巳亥厥阴风木,
木病于巳而生于亥,巳当巽位,巽为风为木,故巳亥为风木。而谓之厥阴者,阴至下极,物极则反,必逆而复上,故冬至阳生,为生木之始,阴以逆为厥也。风木本也,厥阴标也。
应在心包肝。
心包应在巳,肝应在亥。心包为手厥阴经,肝为足厥阴经。
已对化,亥正化也。
巳非木,而对化为木。正化木有余,对化木不足。
六气行自丑半,地辟而天气通也。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地辟而天地通,故六气自大寒始,十干属天,而五营运气于地,地在天中而亦常承天者也。十二支属地,而六气加临自天,天包地外以营运气交地中也。昔人分发多失其义,兹特为详正之。
岁气以是行焉。
主气岁岁所同,客气每年各异。
主气错于四时,而阳赢阴乏。
主气岁自大寒,厥阴风木始行,至春分而止。自春分后,少阴君火气行,至小满而止。自小满后,少阳相火气行,至大暑而止。自大暑后,太阴湿土气行,至秋分而止。自秋分后,阳明燥金始行,至小雪而止。自小雪后,太阳寒水始行,至大寒而止。
此每岁主气之常。客气加临,则因岁支而变。但主气则湿土行相火之后,客气则湿土居二火之间。大寒尚在冬日,而风木之气已行,至湿土犹挟暑令,故曰阳常赢。秋分后而燥金之气始行,及大寒而寒水之令遂改,故曰阴常乏。木火阳也,金水阴也。
客气因岁推移,加临主气之上,而顺逆和乖焉,则因为民病。
客气克主气为顺,主气克客气为逆。主客同气,而或相生为和,相克为乖。然气运不及则以相生相助为得其平,气运太过而复生之助之则愈厉矣。此在民病所以有寒风暑火燥湿之淫也。
是故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所以调燮天和也。
六气有司天在泉之气,有左间右间之气,迭为升降浮沉。气有郁而不得升者则为升之,有阻而不能降者则为降之。如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之类是也。其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温则凉之,凉则温之,则所谓逆之也。
是故岁在子午,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
司天之气统主一岁,又三气以前司天之气主之,四气以后在泉之气主之。又人身自天枢以上天气主之,自天枢以下地气主之,天枢之际中气主之。天枢谓当脐也,中气即主气也。
初之气,太阳寒水。
在泉左间之气,客气生主气,多风。
二之气,厥阴风木。
司天左间之气,客气生主气,多温。
三之气,少阴君火。
司天之气,二火合炎,多暑。
四之气,太阴湿土。
司天右间之气,主客皆土,多湿热雨。
五之气,少阳相火。
在泉右间之气,客克主,火伤金,肺病。
终之气,阳明燥金。
在泉之气,客气生主气,多清寒。
甲子甲午.
火生土,多热湿。
丙子丙午.
丙子岁会,水胜火,气平。丙午,干支皆火,多热湿。
戊子戊午.
天符岁热,戊午太乙天符,热甚多疫,肾肺皆病。
庚子庚午.
金气盛,岁平,多燥。
壬子壬午.
风火相助,多风温,多热疫。
五运参错考之,以察民病焉。
虽不必尽泥,要不可不知也。
岁在丑未,太阴湿土司夭,太阳寒水在泉。
说已见上。
初之气,厥阴风木。
主客同气,多风。
二之气,少阴君火。
主客皆火,早热生湿。
三之气,太阴湿土。
主气生客气,湿热大行。
四之气,少阳相火。
客气生主气,热湿大行。
五之气,阳明燥金。
主客同气,热湿始平。
终之气,太阳寒水。
主客同气,民多寒疾。
乙丑乙未.
土生金,金气平。
丁丑丁未.
木气不足,土侮木郁。
己丑己未.
太乙天符,湿气大行,多雨多肿胀。
辛丑辛未.
土壅水,水不足,多寒湿拥。
癸丑癸未。
火生土,火不足,多寒湿。
五运参错考之,以察民病焉。
岁在寅申,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
是岁风火相助,肝胆为病。
初之气,少阴君火。
主气生客气,风温早作。
二之气,太阴湿土。
主气生客气,湿热大作。
三之气,少阳相火。
二火合炎,火气大行,民多内热。
四之气,阳明燥金。
火气始平。
五之气,太阳寒水。
主气生客气,清早寒。
终之气,厥阴风木。
主气生客气,早寒多寒风。
甲寅甲申.
木火土交助,湿热较盛。
丙寅丙申.
岁平,丙寅木火得气,丙申火令反减。
戊寅戊申.
天符,相火盛炎,肺肾交病。
庚寅庚申.
岁平,庚申木火反衰。
壬寅壬申.
风木相火相益助岁,风热大作。
五运参错考之,以察民病焉。
岁在卯酉,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
外寒内热。
初之气,太阴湿土。
主气克客气为逆,风湿并作。
二之气,少阳相火。
二火合炎,金反不胜。
三之气,阳明燥金。
主气逆在天之气,金反不胜,多郁暑疟痢。
四之气,太阳寒水。
主气克客气为逆,寒雨并作。
五之气,厥阴风木。
主气克客气为逆,风气清冷。
终之气,少阴君火。
主气克客气为逆,蛇虫不蛰。
乙卯乙酉.
天符乙卯,得木气平。乙酉太乙天符,金令燥气大行。
丁卯丁酉.
岁会气平,金反弱。
己卯已酉。
土生金,燥金盛。
辛卯辛酉.
金助水,多清寒。
癸卯癸酉。
火平,金亦不盛。
五运参错考之,以察民病焉。
岁在辰戌,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岁多寒湿。
初之气,少阳相火。
客主相助,蛰虫早出。
二之气,阳明燥金。
主气克客气,逆,旱气早热。
三之气,太阳寒水。
客气克主气,岁不暑而热,气多内郁。
四之气,厥阴风木。
客气克主气,寒湿相夹。
五之气,少阴君火。
客气克主气,肺金受伤,咳。
终之气,太阴湿土。
客气克主气,寒湿相搏。
甲辰甲戌.
岁会,木土气足水准。
丙辰丙戌.
天符,岁大寒,丙戌寒减。
戊辰戊戌.
水火平。
庚辰庚戌.
金生水,岁多清寒。
壬辰壬戌.
水生木,岁多寒风。
五运参错考之,以察民病焉。
岁在己亥,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
风火相助。
初之气,阳明燥金。
客气克主气,萌芽多枯蒌。
二之气,太阳寒水。
客气克主气,草木不生 。
三之气,厥阴风木。
暴风大热,风疫并作。
四之气,少阴君火。
客气生主气,热湿大行。
五之气,太阴湿土。
客气生主气,冷雨凄清。
终之气,少阳相火。
主气克客气,逆,蛇虫复出。
乙巳乙亥.
金克木,金亦不盛,木气平。
丁巳丁亥.
天符,风木大盛,脾病。
己巳己亥.
木胜土,土病。
辛巳辛亥.
水生木,多寒气。
癸巳癸亥。
木火相助,风热大盛。
五运参错考之,以察民病焉。
而又验之五纬。
五星也,如金胜木则岁星失色,木胜土则镇星失色,土胜水则辰星失色,水胜火则荧惑失色,火胜金则太白失色之类是也。
候之八风。
东风曰明庶风,应在春分;东南风曰清明风,应在立夏;南风曰景风,应在夏至;西南风曰凉风,应在立秋;
西风曰阊阖风,应在秋分;西北风曰不周风,应在立冬;北风曰广莫风,应在冬至;东北风曰条风,应在立春。
各以时节应方而至则为顺。其有冲逆,则水旱作焉,民病生焉。
参之云气。
如霾、雾、背、 、晕、珥之类。
《周礼》冯相氏职焉,以参之诊脉,则又有南政北政之殊。
凡太阳脉浮,阳明脉长,少阳脉弦,太阴脉缓,少阴脉微,厥阴脉涩。此亦应时而至,至当其时,合于主客之气,皆无庸遽为诧异。而少阴脉微,故凡岁少阴所在,其脉多不应,不足为病,毋误施治也。南政北政者,惟甲己之岁,主中央土,人君之位,故六气皆南面而定其位。司天之气在寸,在泉之气在尺,如君火在下左间,则左尺不应;君火在上左间,则左寸不应;君火司天,则两寸皆不应;君火在上右间,则右寸不应;君火在下右间,则右尺不应;君火在泉,则两尺俱不应也。若乙庚、丙辛、丁壬、戊癸之岁,则皆人臣就北面位,故六气皆北面而定其位。司天之气在尺,在泉之气在寸,如君火在下左间,则右寸不应;在上左间,则右尺不应;在司天则两尺皆不应;在上右间,则左尺不应;在下右间,则左寸不应;君火在泉,则两寸不应。
霖按∶《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此言脉应节候。当至则至者,其气和平无病也;当至不至者,气不及也;未至而至者,气有余也,故皆曰病。若阴位见阳脉,阳位见阴脉,是阴阳易位,二气交错,故曰危。汪氏所论六气之脉,与经文不合,或别有见解,未敢臆断。然皆统言六气,主客未分,学人当以意消息,不可胶柱鼓瑟也。兼候之太冲、神门、冲阳、太渊、太溪之部。
太冲肝脉,动见足大指本节后二寸陷中。木病之年,太冲脉绝,死不治。神门心脉,动见手小指掌后锐骨端。火病之年,神门脉绝,死不治。冲阳胃脉,动见足跗背上陷中。土病之年,冲阳脉绝,死不治。太渊肺脉,动见即今寸关尺三部。金病之年,大渊脉绝,死不治。太溪肾脉,动见足内踝下半寸陷中。水病之年,太溪脉绝,死不治。是凡此诸动脉,医者皆当兼诊,而今人独知有太渊一部,其于病情不能无失者,盖多矣。彼此参互,以谨于未病之先,察乎致病之源,暨于既病,乃见其情,以从施苦欲补泻,浮沉升降,寒热温凉之剂。
噫,而岂易言哉。匪达于天人性命之原,审夫阴阳阖辟之机者,其或无轻言医也。
霖按∶《内经》曰∶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此但就逐年之岁气言之,而六十年之岁气亦不可不讲也。考陆九芝先生《大司天三元甲子表》,引《内经》七百二十气,凡三十岁为一纪,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为一周,扩而大之,以三百六十年为一大运,六十年为一大气。五运六气迭乘,满三千六百年为一大周天。由黄帝八年起第一甲子,下元前三十年一纪,为厥阴风木;后三十年一纪,为少阳相火。黄帝六十八年第二甲子,上元前一纪,少阴君火;后一纪,阳明燥金。少昊十八年第三甲子,中元前一纪,太阴湿土;后一纪,太阳寒水,少昊七十八年第四甲子,下元前一纪,少阳相火;后一纪,厥阴风木。 顼五十四年第五甲子,上元前一纪,阳明燥金;后一纪,少阴君火。帝喾二十九年第六甲子,中元前一纪,太阳寒水;后一纪,太阴湿土。帝尧二十一年第七甲子,下元又复厥阴风木、少阳相火。由此类推,风木、相火、君火、燥金、湿土、寒水,相火、风木、燥金、君火、寒水、湿土,迭相推算。至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为第六十五甲子,上元值燥金、君火用事。刘守真乃金大定间人,与张易水同时,皆主用寒凉,燥火用事故也。钱仲阳治痘多用清法,亦同。其时东垣虽为易水高弟,值宋宁宗嘉泰四年,乃第六十六甲子,寒湿用事,故宜于温。陈文中治痘每用异功、木香等散,专事温补,与东垣同为六十六甲子,寒湿用事时也。王海藏《阴证略例》纯用温药,书成于金马贞氏称制之三年,是仍在嘉泰甲子中。丹溪生于元至元,卒于至正,值泰定元年第六十八甲子,火燥用事,故宜于清。至明汪石山《痘证理辨》,自序于嘉靖九年,其治皆主于凉,乃在弘治十七年,第七十一甲子燥火运中,有宜然者。
洎乎嘉靖末年,下逮隆、万,苦寒之弊,层见迭出,故万密斋、张景岳、聂久吾辈,莫不以温补为事。此在嘉靖四十三年,第七十二甲子寒湿运中也。天启四年,第七十三甲子,风火主令,此后费建中、吴又可、周禹载等专主寒凉。国朝康熙二十三年,第七十四甲子,火燥运中,故费书犹行于康、雍之间。乾隆九年交七十五甲子,湿寒之运,维时毗陵庄在田《遂生编》、《福幼编》等书出,有切戒寒凉之论,盛行于时。嘉道以后,庄公之法投而不验,每遇痘痉等证,多主清热解毒、泻火坠痰。殊不知嘉庆九年,第七十六甲子,火风用事;同治三年,第七十七甲子,燥火用权,是湿寒治法不可施诸风燥二火运中耳。愚意痘疹时疫,每与运气相应,但风火运中若遇虚寒之体,又未便拘牵此说。况地形有南北高下之不同,人身有禀赋强弱之各异,治病之法全在通达之士随机应变。是运气之理不可不明,而又未可泥执也。
《医述》:运气
经义
帝曰∶愿闻平气如何?岐伯对曰∶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顺静。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帝曰∶太过何谓?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湿土受邪,脾病生焉。所谓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虚,则邪甚也。失时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
○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素问》)
哲言
五行者何?金、木、水、火、土也。行者,言欲为天行气之义也。水位北方,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
水之为言,准也。义物平均,有准则也。木位东方,阳气始动,万物始生。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火位南方,阳在上,万物布施。火之为言,化也。阳气用事,万物变化也。金位西方,阴气始起,万物禁止。金之为言,禁也。土位中央,主吐含万物。土之为言,吐也。《乐》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土所以不名时者,地土之别名也。于五行最尊。土之无位,而道在故大。一不与化,人主不任部职。
○少阳见寅,寅,演也。盛于卯,卯,茂也。衰于辰,辰,震也。甲,万物孚甲。乙,物蕃屈,有节欲出,时为春。春之为言蠢,蠢,动也。太阳见巳,巳起也。壮盛于午,午物满长。衰于未,未,味也。丙,物炳明。丁,强也。时为夏。夏之为言,大也。少阴见申,申,身也。壮于酉,酉,老也。物收敛。衰于戌,戌,灭也。庚,物更也。
辛阴始成,时为秋。秋之为言,愁也。太阴见亥,亥, 也。壮于子,子,孳也。衰于丑,丑,纽也。壬阴始任,癸,揆度也。时为冬。冬之为言,终也。土为中宫,戊,茂也。己,抑屈而起也。
○十一月律黄钟。黄,中和之色;钟,动也。言阳气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十二月大吕。大,大也;吕,拒也。阳气欲出,阴不许也。正月太蔟。太,亦大也;蔟,凑也。万物始大,凑地出也。二月夹钟。夹,孚甲也;万物孚甲,种类分也。三月姑洗。姑,故也;洗,鲜也。万物去故就新,莫不鲜明也。四月中吕。言阳气将极,中充大也。故复中难之也。五月蕤宾。蕤,下也,宾,敬也。阳气上竭,阴气始起,故宾敬之也。六月林钟。林,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七月夷则。夷,伤也,则,法也。万物始伤,被刑法也。八月南吕。南,任也。
阳气尚有任生,阴拒之也。九月无射。射,终也。言万物随阳而终,当复随阴而起,无有终已也。十月应钟。
钟,动也。万物应阳而动下藏也。(《白虎通》)
少角之运,岁木不及,侮而乘之者,金也。金不务德,故以燥胜风,时则有白露早降,收气率行,其变为肃杀,其灾为苍陨,名为少角,而实与太商之岁同。少征之运,岁火不及,侮而乘之者,水也。水不务德,故以寒胜热,时则有寒雾凝惨,地积坚冰,其变为凛冽,其灾为霜雹,名为少征,而实与太羽之岁同。少宫之运,岁土不及,侮而乘之者,木也。木不务德,故以风胜湿,时则有大风飘暴,草偃沙飞,其变为张发,其灾为散落,名为少宫,而实与太角之岁同。少商之运,岁金不及,侮而乘之者,火也。火不务德,故以热胜燥,时则有火延焦槁,炎赫沸腾,其变为销铄,其灾为燔KT ,名为少商,而实与太征之岁同。少羽之运,岁水不及,侮而乘之者,土也。土不务德,故以湿胜寒,时则有泉涌河衍,涸泽生鱼,其变为骤注,其灾为霖溃,名为少羽,而实与太宫之岁同。通乎此,则知岁在涸流之纪,而河决大水,固可以类而推之也。
○岁以阳为首。正,正也。寅,引也。少阳之气,始于泉下,引阳升而在天地人之上,即天之分五谷草木,皆甲坼于此时也。至立夏,少阴之火,炽于太虚,则草木盛茂,垂枝布叶,乃阳之用,阴之体,此所谓天以阳生阴长。《经》言∶岁半以前,天气主之。在乎升浮也。至秋,而太阴之运,初自天而下逐。阴降而彻地,则金振燥令,风厉霜飞,品物咸殒,其枝独在,若乎毫毛。至冬,则少阴之气复,伏于泉下,水冰地坼,万物周密,阴之用,阳之体也。此所谓地以阳杀阴藏。《经》言∶岁半以后,地气主之。在乎降沉也。(刘温舒)
十二肖者,谓十二宫中,惟龙善变,而属辰位。凡十干起甲,但至辰宫,即随其所遇之干,而与之俱变矣。
如∶甲己干头,起于甲子,至辰属戊;戊为土,此甲己之所以化土也。乙庚干头,起于丙子,至辰属庚;庚为金,此乙庚之所以化金也。丙辛干头,起于戊子,至辰属壬;壬为水,此丙辛之所以化水也。丁壬干头,起于庚子,至辰属甲;甲为木,此丁壬之所以化木也。戊癸干头,起于壬子,至辰属丙;丙为火,此戊癸之所以化火也。又谓甲刚木,克己柔土,为夫妇而成土运。乙柔木,嫁庚刚金,而成金运。丁阴火,配壬阳水,而成木运。丙阳火,娶辛柔金,而成水运。戊阳土,娶癸柔水,而成火运。二说义各不同,今并存之,以备参校。(《类经》)
主气,土居二火之后,客气,土行二火之间。是故∶风木,在冬春之交,北东之维,艮震也;君火,春夏之交,东南之维,震巽也,相火,正夏之时,正南之方,离也;湿土,夏秋之交,南西之维,坤兑也;燥金,秋冬之交,西北之维,兑干也;寒水,正冬之时,正北之方,坎也。此主气,以相生为序,故土居二火之后。
客气,则子午合化为君火,丑未合化为湿土,寅申合化为相火,卯酉合化为燥金,辰戌合化为寒水,己亥合化为风木,此客气以正化对化相待为序,故土行二火之间。
○主客气化,其行有先后时日。大约客气居先,主气居后。其先则客气旺者二十日,次则主气旺者亦二十日,后二十日则主客之气并旺,或差有轻重耳。共六十日有奇,以终一气。当客气旺,主气未尝无,但其气微弱,不能为权也。客气稍谢,而后主气随旺,运之先后亦同。客运先至,而主运之化随之,其旺亦各以两旬余为准。戾气之来也骤,和气之来也徐。故未至而至者其政急而残;至而不至者,其政弛而慢;适期而至者,谓之平气。
○尝思气化,纪岁,纪步,及时而至,至不失时,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粤自太极之理立,而阴阳之气分;动静之机殊,而五行之变备。太极之妙,常以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故动之始为风,风以动之,化之始也。
有所抑而不伸,则奋而为雷,动之变也。此春之化,以升发振起为令者矣。其次为君火,为升明之纪,正阳而治,有君之象,故名君火。火以温之,其候暄燠,其德明显。君火来自风木,所谓帝出乎震也。火之后为暑,盖阳气至午而炎暑郁蒸之功着,代君宣化,有臣之象,故名相火。是为三气湿土旺于未申,得暑以蒸之,其化为溽蒸,为大雨时行。暑蒸湿而浸淫。故燥以干之,燥化继湿而旺也。天地之气,至是而变革,故金曰从革。
草木凋落,此秋之化,以收敛肃杀为政者矣。至六阴盛而为寒,其德阴惨,寒雾其变,冰雪霜雹,寒以固之,坚凝之化也。寒之化,为藏为固。此六化以相生为序,开降阖辟为机,生、长、化、收、藏为功用也。然太过则害生焉!故风胜则地动,暑胜则地热,湿胜则地泥,燥胜则地干,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耳。(徐季孺)
大凡物理,有常有变。运气所主者,常也;异于所主者,变也。常则如本气变,则无所不至,而各有所占,故其候有从、逆、淫、郁、胜、复、太过、不及之变,其法皆不同。若厥阴用事多风,而草木荣茂,此之谓从;天气明洁,燥而无风,此之谓逆。太虚埃昏,流水不冰,此之谓淫;大风折木,云物混扰,此之谓郁;山泽焦枯,草木凋落,此之谓胜,大暑燔燎,螟蝗为灾,此之谓复;山崩地震,埃昏时作,此之谓太过;阴森无时,重云昼昏,此之谓不及。随其所变,疾厉应之,皆视当时当处之候。虽数里之间,但气候不同,而所应全异。
岂可胶于一定!
○凡太阳之人,而遇流衍之纪,太阴之人,而逢赫曦之纪,强者有制,弱者遇扶,气得其平,何病之有?或以强阳遇火,则炎烈生矣;阴寒遇水,则冰霜至矣。天有天符,岁有岁会,人得无人和乎?(沈存中)
《天元纪大论》等篇,以年岁之支干分管六气,盖已失先圣之旨矣。年岁之支干,天下皆同,且通四时不变也。天气之温、暑、寒、凉,民之虚、实、衰、旺,东西南北之殊方,春夏秋冬之异候,岂有皆同之理!
此其妄诞,盖不待深论而可知也。近世伤寒钤法,则以得病日之干支为主,其源亦出于此,决不可用。盖金、木、水、火、土之气,各主一时,当时则为主气,为司天;非其时而有其气,则为客气。与时正相反者,则为在泉。为其气伏于黄泉之下,而不见也。治法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所谓必先岁气,毋伐天和也。春时木气司天,则四方皆温;夏时火气司天,则四方皆热;夏秋之交,土气司天,则四方皆湿;秋则皆凉,冬则皆寒。民病往往因之。此则理之易见者也。其有气与时相反者,则所谓客气者也。故治疗之法,亦有假者反之之说。观此则运气之说,思过半矣。(何柏斋)
五运六气者,虚位也。岁有是气至则算,无是气至则不算。既无其气,焉得有其药乎?无益于治疗,有误乎来学,如指算法之稀奇,谓事物之实有,岂不误哉!其云必先岁气者,谓此年忽多淫雨,民病多湿,药用二术,苦以燥之;佐以风药,风能胜湿。此即必先岁气之谓也。其云毋伐天和者,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禁用麻、桂,秋冬禁用芩、连。此即毋伐天和之谓。然尚有舍时从证之时也。谓不明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者,正指后人不明运气之所以,而误于方册所载,根据而用之,动辄成过。则虽检遍方书,亦何益哉!故仲景、元化、越人、叔和并未尝载有是说,信其为天运气数之法,而非医家治疗之书也。况传流既久,天地人物气化转薄,亦难同年而语矣。故宜知之者,以明天气岁气立法之常也。不可执之者,以处天气岁气法外之变也。天有寒、暄、早、晚不同,人有盛、衰、时、刻迥别。岂可以干支司岁一定之数,以定无穷之变哉!(缪仲淳)
尹彦成问曰∶五运六气,是邪?非邪?曰∶大挠作甲子,隶首作数,志岁月日时远近耳。故以当年为甲子岁,冬至为甲子月,朔为甲子日夜半为甲子时。配以五行,位以五方,皆人所为。天地、五行,寒、暑、风、雨,仓卒而变,人婴斯气,疾作于身,气难预期,疾难预定,推验多舛,拯救易误,俞扁弗议,淳华未稽,吾未见其是也。曰∶《素问》之书,成于黄岐,运气之宗,起于《素问》,将古圣哲妄邪?曰∶尼父删经,三坟犹废,黄岐之医籍,后世之托名于圣哲也。曰∶然则诸书不足信邪?曰∶由汉而上,有说无方;由汉而下,有方无说。说不乖理,方不违义,虽出后学,亦是良师。固知君子之言,不求贫朽;然于武成之策,亦取二三。(《褚氏遗书》)
《医学入门》:运气
张子和云∶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不通五运六气,检尽方书何济?经络明,认中标;运气明,认得本。求中标,只取本,治千人,无一损。兹纂《素问》、《灵枢》及《绀珠经》等书,以便初学识其概耳。
□
太极肇分而有阴阳。夫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纲纪,谓生长、化成、收藏之纲纪也;父母,谓万物形之先也;本始,谓生杀皆因而有之也。夫有形禀气而不为五运阴阳之所摄者,未之有也。所以造化不极,能为万物先化之元始者,何也?以其是神明之育故也。
合散不测,生化无穷,非神明无能也。
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寒火热。)金木者,生成之始终也;(金杀木生。)阴阳五行,流为十干五化之运。
寒、暑、燥、湿、风、火之气,周流天地间而为万物之原。人则禀其精而囿于两间,所以具五脏六腑,以应五运六气之数也。
五运者,金、木、水、火、土也。
木言阳气触地而生,火言毁然盛而变化万物,金言阴气禁止万物而揪敛,水言润养万物,土言含吐万物,将生者出,将死者归。
六气者,风、火、暑、湿、燥、寒也。
六气皆有一化也。木化风,主于春,阳气鼓舞,为天号令;君火化热,主于春末夏初,行暄淑之令而不行炎;暑,君德也,相火化暑,主于夏,炎暑大行;金化清燥,清凉乃行,金为丙妇,带火之气,故燥也。水化寒,严凛乃行;土化湿,与土润溽,暑湿化行也。盖湿则土生,干则土死,泉出于地中,湿化信矣。
圣人仰观五天云色。
天之气,经于中央,临甲己之位,立为土运;素天之气,经于西方,临乙庚之位,立为金运;玄天之气,经于北方,临丙辛之位,立为水运;苍天之气,经于东方,临丁壬之位,立为木运;丹天之气,经于南方,临戊癸之位,立为火运。此五气之色,上经二十八宿,下应十二分位。所以古人占天望气则知气之灾疫应在于何方,了然预知之矣。凡占当于正月初一日,若太过之纪寅初看,不及之纪寅末看,平治之纪寅正看。如苍气为风,凡为热, 为湿,素为燥,黑为寒。其气之色有兼见者,又当分其微甚而推之。
天干取运,地支取气。天干有十,配合则为五运;地支十二,对冲则为六气。所以然者。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
天有阴故能降,地有阳故能升。
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
生长者,天之道;藏杀者,地之道。天阳主生,故以阳生阴客长;地阴主杀,故以阳杀阴藏。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人在气交之中,身半以上,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地之分也,地气主之。
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则为九,九九制会,故生九窍,九脏而应之也。
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骨节。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在天为玄,玄生神;在人为道,道生智;在地为化,化生五味。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怒;神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喜;神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思;神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人为忧;神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恐。寒暑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阴阳之神不可得而见也。支干之迹可得而求之也。
天地阴阳,以象不以数,惟推凭支干则可测焉。
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天地相合则为甲子。故甲子者,干支之始也。天气终于癸,地气终于亥,天地相合则为癸亥。故癸亥者,干支之末也。阴阳相间,刚柔相须。是以甲子之后,乙丑继之;壬戌之后,癸亥继之。三十年为一纪,六十年为一周。有主运焉,有客运焉;有主气焉,有客气焉。主运主气,万载而不易;客运客气,每岁而迭迁。
自天干、兄弟、次序言之;甲乙,东方木也;甲者,草木始甲而出;乙者,阳尚屈乙。
丙丁,南方火也;丙乃万物炳然着见而强。丁适阳强与阴气相丁。
戊己,中央土也;戊,阳土也。万物生而出之,万物伐而入之。己,阴土也,无所为而得己。者也。
庚辛,西方金也;庚乃阳更而续,辛乃阳极于此而更辛也。
壬癸,北方水也。壬乃阳气生之,在壬而为胎,与子同意;癸乃万物闭藏,怀孕于其下,揆然萌芽,天之道也。
故木为初之运,火为第二运,土为第三运,金为第四运,水为第五运,此主运也。
诗曰∶大寒木运始行初,清明前三火运居,芒种后三土运是,立秋后六金运推,立冬后九水运伏,周而复始万年如。或问∶木火土金水,天道左旋,自然之序也。然君火生土,土复能生相火,火复生金,其义何在?
盖相火非土不成,未见虚空能聚火。金在矿非火不能 出,所以河图火七居西,金九居南,互显其成能也;认真五行六气,总一气也。故木焚则为火,绞则为水;金石击则为火,熔则为水。洲澶之内,江河竞注,大海之中,火光常起,皆情之本有也,又何疑土中火,火中金乎?
自其夫妇配合言之,甲与己合而化土,乙与庚合而化金,丙与辛合而化水,丁与壬合而化木,戊与癸合而化火。故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此客运也。
诗曰∶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木位尽成林,丙辛便是长流水,戊癸离宫号曰心。甲己之岁,正月建丙寅,丙火生土,故为土运;乙庚之岁,正月建戊寅,戊土生金,故为金运;丙辛之岁,正月建庚寅,庚金生水,故为水运;丁壬之岁,正月建壬寅,壬不生木,故为木运;戊癸之岁,正月建甲寅,甲木生火,故为火运。
假如甲己年,甲为土运,初之运即土也;土生金,二之运即金也;金生水,三之运即水也;水生木,四之运即木也;木生火,五之运即火也。每一运各主七十二日零五刻,此天干在上为阳,所以主乎运也。
又以地支循环次序言之∶寅卯,属春木也;寅者,演也。正月阳上阴下,律管飞灰以候之,可以述事之始也。卯者,茂也。二月阳气盛而孳茂也。
巳午,属夏火也;巳者,起也。四月正阳无阴,物毕尽而起。午者,长也。五月阳尚未屈,阴始生而为主,物皆长大矣。
辰戌丑未,属四季土也;辰者,震也,三月阳已过半,万物尽震而长;戌者,灭也,九月万物皆衰灭矣;丑者,纽也,阴尚执而纽之,十二月始终之际也;未者,味也,六月物成而有味也。
申酉,属秋金也;申者,身也,七月物体皆成也。酉者, 也,八月万物皆 缩收敛。
亥子,属冬水也。亥者,劾也。十月阴气劾杀万物,此地之道也。子者,北方寒水阴位,一阳肇生之始,故阴极则阳生,壬而为胎,十一月辰也。
故风为初之气,火为二之气,暑为三之气,湿为四之气,燥为五之气,寒为终之气,此主气也。
诗曰∶大寒厥阴气之初;春分君火二之隅,小满少阳分三气,大暑太阴四相呼,秋分阳明五位是,小雪太阳六之余。
自其对冲定位言之,子对午而为少阴君火,丑对未而为太阴湿土,寅对申而为少阳相火,卯对酉而为阳明燥金,辰对戌而为太阳寒水,巳对亥而为厥阴风木。
君火司午,火本热,而其气当午位,阴生之初,故标寒而属少阴也;水居北方子位,水本寒,而其气当阳生之初,故标热而属太阳也;土应夏未之位,未乃午之次,故曰太阴,相火司于寅,寅乃丑之次,故曰少阳;木居东方震,在人主于肝,处鬲下阴位,木必待阴而后生,故属厥阴;金居西方兑,在人主于肺,居鬲上阳位,金必待阳而后发,故属阳明也。
故子午之岁,君火主之;丑未之岁,湿土主之;寅申之岁,相火主之;卯酉之岁,燥金主之;辰戌之岁,寒水主之;巳亥之岁,风木主之,此客气也。
诗曰∶子午少阴君火天,阳明燥金应在泉,丑未太阴湿土上,太阳寒水雨连绵,寅申少阳相火旺,厥阴风木地中联,卯酉却与子午反,辰戌巳亥到皆然。如卯酉年司天,即子午年在泉;卯酉年在泉,即子午年司天。辰戌年与丑未年倒,巳亥年与寅申年倒。
假令子午少阴君火司天(午位),阳明燥金司地(子位),上者右行,太阴湿土为天之左间,厥阴风木为天之右间,所以面南而命其位也;下者左行,太阳寒水为地之左间,少阳相火为地之右间,所以面北而命其位也。
一气在上,司一岁之天,又主上半年。
一气在下,司一岁之地,又主下半年。
二气在左,二气在右。司人与万物。
地之左间为初之气,
要诀∶每年退二便是客乡,如子司天,后二支戌,太阳寒水为初之气,亥为二气,子为三气,丑为四气,寅为五气,卯为六气。又逐年年辰,逐日日辰,皆名司天。
天之右间为二之气,司天为三之气,天之左间为四之气,地之右间为五之气,司地为终之气。每一气主旺六十日八十七刻半有奇。
卯酉年,阳明司天,少阴在泉,初气太阴,二气少阳,三气阳明,四气太阳,五气厥阴,六气少阴。辰戌年,太阳司天,太阴在泉,初气少阳,二气阳明,三气太阳,四气厥阴,五气少阴,六气太阴。丑未年,太阴司天,太阳在泉,初气厥阴,二气少阴,三气太阴,四气少阳,五气阳明,六气太阳。寅申年,少阳司天,厥阴在泉,初气少阴,二气太阴,三气少阳,四气阳明,五气太阳,六气厥阴。巳亥年,厥阴司天,少阳在泉,初气阳明,二气太阳,三气厥阴,四气少阴,五气太阴,六气少阳。
此地支在下为阴,所以主乎气也。然客运之流行也,有太过焉,有不及焉。太过之年,甲、丙、戊、庚、壬,五阳干也;不及之年,乙、丁、己、辛、癸,五阴干也。太过,其至先,大寒前十三日交,名曰先天∶不及,其至后,大寒后十三日交,名曰后天。平气之年,正大寒日交,不先不后,名曰齐天。
申子辰年,大寒日寅初一刻交初之气,春分日子时末交二之气,小满日亥时末交三之气,大暑日戌时末交四之气,秋分日酉时末交五之气,小雪日申时末交终之气,所谓一六天也。巳酉丑年,大寒日巳初一刻交初之气,春分日卯时末交二之气,小满日寅时末交三之气,大暑日丑时末交四之气,秋分日子时末交五之气,小雪日亥时末交终之气,所谓二六天也。寅午戌年,大寒日申初一刻交初之气,春分日午时末交二之气,小满日巳时末交三之气,大暑日辰时末交四之气,秋分日卯时末交五之气,小雪日寅时末交终之气,所谓三六天也。亥卯末年,大寒日亥初一刻交初之气,春分日酉时末交二之气,小满日申时末交三之气,大暑日未时末交四之气,秋分日午时末交五之气,小雪日巳时末交终之气,所谓四六天也。
客气之升降也,有正化焉,有对化焉。正化之岁,谓午未寅酉辰亥之年也;对化之岁,谓子丑申卯戌巳之年也。正化者,令之实,从本,其数生;对化者,令之虚,从标,其数成。
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皆以阴阳而配。若考其深义,则水生于一,天地未分,万物未成之初,莫不先见于水,故草木子实、人虫胎卵未就,皆水也。及水聚而形质,其阴阳备而后成物,故物之小而味苦者,火之兆也。物熟则甘,土之味也。甘极则淡,反本也。人禀阴阳,先生二肾。草木子实,大小虽异,其中皆有两以相合,与人肾同,是以万物非阴阳合体则不能化生,故火曰次二。既阴阳合体,然后有春生而秋成,故次三曰木,次四曰金,水火木金,莫不因土而成,故次五曰土。三阴三阳,正化者从本,生数;对化者从标,成数。
假令甲子年,甲为土运,统主一年;子为君火,专司一岁。一期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正合乎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
周天者,天周地位,非周天之六气也。天体至圆,周遭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行健,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进过一度。日行速健,次于天,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恰好。然天多进一度,则日为退一度;二日天进二度,则日为退二度。积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则天所进过之度,又恰周得本数,而日所退之度,亦恰退尽本数,遂与天会而成一年,是谓一年一周天。月行迟,一日一夜行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行不尽,比天为退了十三度有奇,至二十九日半强恰与天相值在恰好处,是谓一月一周天。
五日一候,三候成一气,即十五日也。三气成一节,节谓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八节也。三八二十四气,而分四时,一岁成矣。春秋言分者,阴阳中分,其气异也;冬夏言至者,阴阳至此而极,其气同也。天亦无候,以风雨霜露草木之类应期可验而测之,故曰候。言一候之日,亦五运之气相生而直之,即五日也。《书》曰∶期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即其义也。
一期之中,主运以位而相次于下,客运以气而周流于上,客气加于主运之上,主气临于客气之下,天时所以不齐,民病所由生也。
辰戌年,初之客气少阳相火加主气厥阴风木,二之客气阳明燥金加主气少阴君火,三之客气太阳寒水加主气少阳相火,四之客气厥阴风木加主气太阴湿土,五之客气少阴君火加主气阳明燥金,终之客气太阴湿土加主气太阳寒水。以上皆客气加于主气之上,举此二年为例。抑论,主气春温、夏暑、秋凉、冬寒,风以动之,火以温之,暑以蒸之,湿以润之,燥以干之,寒以坚之,皆天地正气之营运。惟客加于主,乃有逆从淫胜。然后春有凄风,夏有伏阴,秋有苦雨,冬有愆阳。风胜则地动,火胜则地固,暑胜则地热,湿胜则地泥,燥胜则地干,寒胜则地裂,气候不齐,疠疾时降。
六甲年,土运太过,则雨湿流行,湿病乃生,肾水受邪,治当除湿以补肾;六己年,土运不及,则木气乘旺,反见风化,风病乃行,治当益脾以平木;六丙年,水运太过,则寒气大行,寒病乃生,心火受邪,治当逐寒以补心;六辛年,水运不及,则土气乘旺,反见湿化,湿病乃行,治当补肾以除湿;六戊年,火运太过,则热气大行,热病乃生,肺金受邪,治当降火以补肺∶六癸年,火运不及,则水气乘旺,反见寒化,寒病乃行,治当补心以逐寒;六庚年,金运太过,则燥气流行,燥病乃生,肝木受邪,治当清燥以补肝;六乙年,金运不及,则火气乘旺,反见热化,热病乃行,治当清肺以降火;六壬年,木运太过,则风气大行,风病乃生,脾土受邪,治当平木以补脾;六丁年,木运不及,则金气乘旺,反见燥化,燥病乃行,治当补肝以清燥,此客运之治法也。太阳寒水,治宜辛热;阳明燥金,治宜苦温;少阳相火,治宜咸寒;太阴湿土,治宜苦热;少阴君火,治宜咸寒;厥阴风木,治宜辛凉,此六气之治法也。然运气之所以有变者,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又有相得而病者,以下临上,不当位也。五行相生者为相得,相克者为不相得。上临下为顺,下临上为逆。
假令土临火,火临木,木临水,水临金,金临土,皆为以下临上,不当位也。父子之义,子为下,父为上,以子临父,不亦逆乎?
司天克运则顺,运克司天则逆;气克运则顺,运克气则逆,运气相同曰天符。
戊子、戊午、戊寅、戊申年,运气皆火;丙辰、丙戌年,运气皆水;己丑、己未年,运气皆土;乙卯、乙酉年,运气皆金;丁巳、丁亥年,运气皆木。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天符也。又戊。子日,戊为火运,子为少阴君火司天,运与司天同火,是为天符。此日得病速而危困也。更遇当年太岁亦是天符,或者岁会,其病尤困。
天气生运曰顺化,
甲子、甲午、甲寅、甲申年,火下生土也;壬辰、壬戌年,水下生木也;乙丑、乙未年,土下生金也;辛卯、辛酉年,金下生水也;癸巳、癸亥年,木下生火也,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顺化也。
天气克运曰天刑。
庚子、庚午、庚寅、庚申年,火下克金也;戊辰、戊戌年,水下克火也;辛丑、辛未年,土下克水也;丁卯、丁酉年,金下克木也;己巳、己亥年,木下克土也。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天刑也。
运生天气曰小逆,
壬子、壬午、壬寅、壬申年,木上生火也;庚辰、庚戌年,金上生水也;癸丑、癸未年,火上生土也;己卯、己酉年,土上生金也;辛巳、辛亥年,水上生木也。子临父位,于理未当。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小逆也。
运克天气曰不和。
丙子、丙午、丙寅、丙申年,水上克火也;甲辰、甲戌年,土上克水也;辛丑、辛未年,水上克土也;癸卯、癸酉年,火上克金也;己巳、己亥年,金上克木也。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不和也。
运临本气之位曰岁会。
子,水位也,丙子年,水运临之;午,火位也,戌午年,火运临之;卯,木位也,丁卯年,木运临之;酉,金位也,乙酉年,金运临之;辰、戌、丑、未,土位也,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年,土运临之。六十年中,有此八年岁会也。又丙子日,丙为水运,子为水支,是运与支同水,乃名岁会。年、月、日、时同,如遇此日得病,不死,但执持而徐缓,更会年、月、时合天符岁会,其病尤甚。
天符岁会相合曰太乙天符。
戊午、乙酉、己未、己丑,六十年中有此四年太乙天符也。又戊午日,戊为火运,午是少阴君火司天,又是火支,乃名太乙天符。此日得病,主死。
运与四孟月相同曰支德符。
寅属木,春孟月也,壬寅年,木运临之;巳属火,夏孟月也,癸巳年,火运临之;申属金,秋孟月也,庚申年,金运临之;亥属水,冬孟月也,辛亥年,水运临之。六十年中,有此四年支德符也。
运与交司日相合曰干德符。
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一年遇此二干,天地德合,亦为平气之岁也。
太过之运加地气曰同天符。
庚子、庚午年,运同司地燥金;壬寅、壬申年,运同司地风木;甲辰、甲戌年,运同司地湿土。六十年中,有此大年同天符。
不及之运加地气曰周岁会。
辛丑、辛未年,运临司地寒水;癸卯、癸酉年,运临司地君火;癸巳、癸亥年,运临司地相火。六十年中,有此六年同岁会也。
大要∶阳年先天时化,则己强而以气胜实(主胜客也),故不胜者受邪;阴年后天时化,则己弱而以气休衰(客胜主也),故胜己者来克。被克之后,必待时而复也。行复于所胜,则己不可前。故待得时,则子当旺,然后子为母复仇也。
又云∶阳年太过,则传所不胜而乘所胜;阴年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假令肝木有余,则时已气盛,反薄肺金而乘其脾土;肝木不及,则土无所畏,遂自妄行,乃凌其肾水。此五行生克之理,盖胜至则复,复已而胜,故无常气而不息。若复而不胜,则是生意已伤,而有穷尽矣。
经曰∶亢则害,承乃制,制生则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亢者,过极而不退也。当退不退,始则灾害及物,终则灾害及己。承,犹随也。以下奉上,有防之之义。
制,克胜之也。制生则化者,言有所制,则六气不至于亢而为平,平则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矣。生者自无而有,化者自有而无。外列盛衰者,六气分布主治,迭为盛衰,害而无所制,则败坏乖乱之政行,为灾为变,生化几乎息,而为万物之大病。大病,即灾变也。万物皆病,天地其能位乎?此亢害承制皆莫或使然,而自不能不然者也。以天时言之,春时冬令不退,则水亢极而害所承之木。然火为木之子,由是乘土而制水,则木得化生之令,而敷荣列秀于外。但草木虫育自有各年盛衰不同,苟无制而木被其害,则冬入于春,生化几乎息,而为天地间之大灾变也,岂非政令败乱之极乎?以人身言之,心火亢甚,口干、发燥、身热,则脾土失养,肺金受害。
由是水乘而起,以复金母之仇,而制平心火,汗出发润、口津身凉而平矣。苟肾水愈微而不能上制,心火愈盛而不能下退,则神去气孤,而灾害不可解矣。与七卷参看。
又曰∶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
言六甲有余,己则不足;不足,己则有余。若余己复余,少己复少,则天地之道变矣。
又曰∶出入废则神机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四者常守,反之则灾害至矣。
出入者,天地之呼吸也;升降者,天地之化气也。毛羽裸鳞介及飞走 行者,皆生气根于身中,以神为动静之主,故曰神机;金玉土石草木,皆生气根于外,假气以成立,故曰气立。根于中者,生源系天,其所动浮皆神气为机发之主,故其所为也,物莫之知,是以神舍去则机息;根于外者,生源系地,故基生长、化成、收藏,皆造化之气所成立,故其所出也,物亦莫知,是以气止息则造化之道绝矣。九窍横者,皆有出入去来之气;九窍竖者,皆有阴阳升降之气往复于中。壁窗户牖,皆承来气冲击于人。阳升则井寒,阴升则井暖。以物投井及叶坠空中,翻翻不疾,皆阴气所凝也。虚管溉满,捻上悬之,水固不出,为无升气而不能降也;空瓶小口,顿溉不入,为气不出而不能入也。由是观之,升无所不降,降无所不升,无出则不入,无入则不出。群品之生,升降出入,生气之常也。若有出无入,有入无出,有升无降,有降无升,则反生化之常道,而神去气孤,非灾害如何?
虽然逆顺灾眚,尽皆天之气运所为也。地在人之下,大气举之也。天六动而不息,地五静而有守。
天以六气临地,地以五位承天。然天气不加君火,以六加五,则五岁而余一气,乃君火不立岁气,但以名奉天耳。故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言相火代君火而用事,故五岁而右迁。若地以五承六,则当六岁乃备尽天元之气,故六期而循环,周而复始。五岁一周,则五行之气遍;六期一备,则六气之位周。五六相合,故三十年一纪之,则六十年矣。
推之历日,根据节交气,常为每岁之主气,又曰地气。若司天、在泉、左右两间轮行而居主气之上者,曰天气、客气也。客气乃行岁中天命,主气只奉客气之天而已。客胜主则从,主胜客则逆,二者有胜而无复矣。
主胜则泻主补客,客胜则泻客补主。
经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每年先立运气,审其太过不及,然后以地之主气为本,天之客气加临于上为标,以求六化之变。如气之胜也,微者随之,甚者制之;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皆随胜气,安其屈伏,以平为期。抑考褚氏有曰∶大挠作甲子,隶首作数,志岁月日时远近。故以当年为甲子岁,冬至为甲子月,朔为甲子日,夜半为甲子时,积一十百千万,亦有条而不紊,皆人所为也。人婴异气,疾难预拟。吾未见其是也。
吁!此一偏之见也。不知天时非凡夫可度,人身资大化有生。《明堂》诗曰∶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巳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宫寄,胞络同归入癸方。
诗言人秉天地壬之气而生膀胱命门,秉癸之气而生肾,秉甲之气而生胆,秉乙之气而生肝,秉丙之气而生小肠,秉丁之气而生心,秉戊之气而生胃,秉己之气而生脾,秉庚之气而生大肠,秉辛之气而生肺,此天干也。
地支亦然。
又云∶肺寅大卯胃辰经,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胞戌,亥三子胆丑肝通。观此二诗,则天地人身,无时不相流通。
经曰∶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咽,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也。
故一气不合,不能生化,天有六气,人以三阴阳而上奉之。
以六经言之,三阴三阳;以十二支分之,则有六阴六阳。阴从上降,生于午而极于亥,谓之六阴;阳从下起,生于子而极于巳,谓之六阳。
地有五行,人以五脏腑而下应之。脏为阴,而其数奇,以应五运,盖五行质具于地,而气则行于天也;腑为阳,而其数偶,以应六气,盖六淫虽降于天,而势必充于地也。子午为天地之中正,君火位焉,手少阴心(午)
足少阴肾(子)居之。辰戌为七政之魁罡,寒水位焉。
太阳寒水在子位而居于辰戌者,水伏于土,由水由地中行,故戌为六戊天门,辰为六己地户。
手太阳小肠(戌)足太阳膀胱(辰)居之。然火从水化,水随肾至,故少阴为脏,位与太阳隔,而气相合为腑也。丑未为归藏之标本,湿土位焉,足太阴脾(未)手太阴肺(丑)居之。卯酉为日月之道路,燥金位焉,足阳明胃(酉)手阳明大肠(卯)居之,然子随母居,土旺金盛,故太阴为脏,位与阳明隔而气相合为腑也,巳亥为天地之门户,风木位焉。
卯虽木之正分,为阳明燥金所居,然木生在亥,故居于亥,而对化于巳也。
足厥阴肝(亥)手厥阴心胞络(巳)居之。寅申握生化之始终,相火位焉。
少阳相火佐脾,虽在午位,君火居之,故居寅,火生于寅也。
足少阳胆(寅)手少阳三焦(申)居之。然相火寄于肝肾,胆者,肝之腑;心包络者;肾之配,故厥阴为脏,位与少阳隔,而气相合为腑也。
三阴三阳,名异而体则一也。阴阳气微则谓之少,阴阳气盛则谓之太。寅为少阳,卯为阳明,辰为太阳,午为少阴,未为太阴,亥为厥阴。
南政,三阴司天,则皆寸不应;三阴在泉,则皆尺不应。北政,三阴司天,则皆尺不应;三阴在泉,则皆寸不应。不应者,皆为沉脉也。
此言六气以君火为尊,五运以湿土为重,故甲己土运为南政。盖土以成数,贯金木水火之运,位土居中央。
君尊南面而行令,余四运以臣事之,北面而受令,所以有别也。然此论其常也,若天行时病,则有不必拘者。
经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天地以气不以位,故不当以脉诊,但以形证察之。
由此观之,经络、脏腑、脉病、药治,无非运气之所为也。非只一岁也,虽一时一刻之短,而五行之气莫不存;非特一物也,虽一毫一芒之细,而五行之化莫不载。上达于天,则有五星倍减之应;下推于地,则有草木虫育之验。奈何俗医不知医之源者,全然不识运气为何物;不知医之变者,又泥时日执钤方以害人。要之,有在天之运气,有在人之运气。
天时胜,则舍人之病而从天之时;人病胜,则舍天之时而从人之病。张子和曰∶病如不是当年气,看与何年运气同,只向某年求活法,方知都在至真中。扁鹊曰∶阴淫寒疾,(即太阳寒水之令太过。)阳淫热疾,(相火之令太过。)风淫末疾,(木令太过。)雨淫腹疾,(湿令太过。)晦淫惑疾,(燥令太过,久晴不雨,当为疫疠风痹。)明淫心疾。(君火之令太过。)
经曰∶必先岁气,勿伐天和。又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不可以为工。学人合而观之,更精于脉证,乃自得之。噫!儒之道,博约而已矣;医之道,运气而已矣。学人可不由此入门而求其蕴奥耶!
《医学三字经》:运气
张飞畴运气不足凭说
谚云∶不读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所以稍涉医理者,动以司运为务。曷知《天元纪》等篇,本非《素问》原文,王氏取《阴阳大论》补入经中,后世以为古圣格言,孰敢非之,其实无关于医道也。况论中明言,时有常位,而气无定然,犹谆谆详论者,不过穷究其理而已。纵使胜复有常,而政分南北。四方有高下之殊,四序有非时之化;百步之内,晴雨不同;千里之外,寒暄各异。岂可以一定之法,而测非常之变耶?若熟之以资顾问则可,苟奉为治病之法,则执一不通矣。
《证治准绳·幼科》:运气
〔袁〕痘内发于脏腑,外应乎运气,天动人随,毫发不爽,是故治痘者,以明运气为急也。历稽往者,大率三年一发,虽各年零出,间一有之,而其大发之期,则三年为准也。所谓三年者,多系子午卯酉之年,子午、少阴君火司天,而阳明燥金在泉,卯酉、阳明燥金司天,而少阴君火在泉,诸疮非火不发,非金不收,痘以少阴、阳明二经为正者,为是故也。然玄化密移,主客互用,五运有平气、太过、不及之殊,六气有常化、淫胜、反胜、相胜之异,几微不同,则全体尽别,痘有当盛行而不盛行,有不当盛行而传染周遍者,是不可执一论也。〔万〕疮疹之候,或间数年而发,或发则连年不已,何也?经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盖司天者,主行天之令,上之位也,岁运者,主天地之间人物化生之气,中之位也,在泉者,主地之化行乎地,中下之位也,一岁之中,有此上中下三气,各行化令,气偶符会而同者,则通其化,其中于人,则病矣,所以疮疹必待其年而发也。六十年中,天符十二年,(戊子戊午己丑己未戊寅戊申乙卯乙酉丙辰丙戌丁巳丁亥。)
其中又四年为太乙天符,(戊午己丑己未乙酉。)谓之天符者,司天与运同也。太乙天符者,司天与运及辰之同也。岁会八年,(丙子己丑丁卯甲辰甲戌戊午己未乙酉。)谓之岁会者,运与支同也。同天符六年,(甲辰甲戌庚子庚午壬寅壬申。)同岁会六年,(癸卯癸酉癸巳癸亥辛丑辛未。)
谓之同者,谓岁运与在泉合其气化,阳年曰同天符。阴年曰岁会也。此五者,杂而言之,共三十六年,合而言之,止有二十六年,经曰∶天符为执法,岁位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邪之中人,则执法者,其病速而危,行令者,其病徐而待,贵人者,其病暴而死也。又子午之岁,少阴君火主之,寅申之岁,少阳相火主之,经曰∶少阴所至为疡疹。少阳所至为嚏呕疮疡,恶病暴死。凡此数年,刚柔失守,升降窒抑,旧者不退,新者不迁,则连年发而不已也。
按∶运气之说,《内经》几居其半,而世罕行用,盖泥其常,不通其变,则以为无验。余友缪仲淳高明善医,至排斥五运六气之谬,不容口,余以王炎、沈栝之说折之,亦不服,盖未尝虚心而细求之也。假令厥阴用事,其气多风,民病湿泄,岂普天之下皆多风,普天之民皆病湿泄耶,至于一邑之间,而雨 有不同者,此气运安在,欲其无谬,不可得也。大凡物理有常有变,运气所主者常也,异气所主者变也,常则如本气,变则无所不至,而各有所占,故其候有从逆、淫郁、胜复、太过、不足之变,其发皆不同。若厥阴用事,多风而草木荣茂,是之谓从;天气明洁,燥而无风,此之谓逆;太虚埃昏,流水不冰,此之谓淫;大风折木,云物浊扰,此之谓郁;山泽焦枯,草木凋落,此之谓胜;大暑燔燎,螟蝗为灾,此之谓复;山崩地震,埃昏时作,此之谓太过;阴森无时,重云昼昏,此之谓不足;随其所变,疾疠应之,皆视当时当处之候,虽数里之间,但气候不同,而所应全异,岂可胶于一定。熙宁中,京师久旱,祈祷备至,连日重阴,人谓必雨,一日骤晴,炎日赫然,沈、时因事入对,上问雨期,沈对曰雨候已见,期在明日,众以谓频日晦溽,尚且不雨,如此 燥,岂复有望,次日果大雨,是时湿土用事,连日阴者,从气已效,但为厥阴所胜,未能成雨,后日骤晴者,燥金入候,厥阴当折,则太阴得伸,明日运气皆顺,以是知其必雨。呜呼!今安得如存中者,而与之言运气哉。
《中国医籍考》:运气
〔太始天元册文〕佚
素问补篇天元纪大论。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大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神灵。总统坤元。九星县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王冰曰。天元册。所以记天真元气营运之纪也。自神农之世。鬼臾区十世祖。始诵而行之。此太古占候灵文。洎乎伏羲之时南华。非新学之所易晓。观其经注一律。以出一人之手。谓扁鹊为黄帝时人。则其书不古。谓扁鹊为秦越人。则传中无太玄君之号。医门仿托。率多类此。(九灵山房集沧洲翁传)
〔王氏(冰)玄珠密语〕(宋志。作素问六脉玄珠密语。国史经籍志。作素问六气玄珠密语。)艺文略十卷(宋志。作一卷。讹。国史经籍志。作十七卷。道藏基字号中所辑亦同。)存
自序曰。余少精吾道。苦志文儒。三冬不倦于寒窗。九夏岂辞于炎暑。后因则天理位。而乃退思休儒。继日优游。栖心正道。每思大数。忧短景以无根据。欲究真筌。虑流年而不久。故乃专心问道。执志求贤。得遇玄珠。乃师事之。尔即数年间。未敢询其太玄至妙之门。以渐穷渊源。乃言妙旨。授余曰。百年间可授一人也。不得其志求者。勿妄泄矣。余即遇玄珠子。与我启萌。故自号启玄子也。谓启问于玄珠子也。今则直书五本。每本一十卷也。头尾篇类义同。其目曰玄珠密语。乃玄珠子密而口授之言也。余于百年间。不逢志求之士。亦不敢隐没圣人之言。遂书五本。藏于五岳深洞中。先飨山神。后乃藏之。恐后人志求者。可以遇之。如得遇者。可以珍重之宝爱之。勿妄传之。不得奇人。不可轻授尔。此玄珠子授余之深诫也。此十卷书。可见天之令运之化。地产之物。将来之灾害。可以预见之。素问中隐奥之言。可以直而申之。可以修养五内。资益群生。有罚强补弱之门。有祛邪全正之法。故圣人云。天生天杀。道之理也。能究其玄珠之义。见之天生。可以延生。见之天杀。可以逃杀。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此者是人能顺天之五行六气者。可尽天年一百二十岁矣。其有夭亡。盖五行六气。近相罚夭。故祖师言六气之道。本天之机。其来可见。其往可追,可以法之玉版。藏之金柜。传之非人。殃堕九祖。王冰曰。辞理秘密。难粗论述者。别撰玄珠。以陈其道。(素问次注序)
林亿等曰。详王氏玄珠。世无传者。今有玄珠十卷。昭明隐旨三卷。盖后人附托之文也。虽非王氏之书。亦于素问第十九卷。至二十二卷。颇有发明。吕复曰。玄珠密语十卷。乃启玄子所述。其自序谓。得遇玄珠子而师事之。与我启蒙。故自号启玄子。盖启问于玄珠也。目曰玄珠密语。乃玄珠子密而口授之书也。乃考王氏素问序云。辞理秘密。难粗论述者。别撰玄珠。以陈其道。二序政自相戾。意者玄珠之名。取诸蒙庄子所谓黄帝遗玄珠。使罔象得之之语。则师事玄珠子。而号启玄者。皆妄也。宋高保衡等校正内经曰。详王氏玄珠。世无传者。今之玄珠。乃后人附托之文耳。虽非王氏之旧。亦于素问十九卷二十二卷。颇有发明。余尝合素问观之。而密语所述。乃六气之说。与高氏所指诸卷全不侔。疑必刊传者所误也。原其所从。盖捃摭内经六微旨。及至真要等五篇。洎天元玉册要言。而附会杂说。其诸纪运休祥之应。未必可征。实伪书也。苟启玄别撰。果见于世。又岂止述气运一端而已。览者取其长。而去其短可也。(九灵山房集沧洲翁传)
钱曾曰。玄珠密语十七卷。唐启玄子王冰述其师密授之口语也。冰云。能究其言。见之天生。可以延生。见之天杀。可以逃杀。百年间不逢志求之士。遂书五本。藏五岳深洞中。遇者可宝爱之。冰之言如此。余读其书。浩瀚委曲。莫得其津涯。大概直申素问六气之隐奥耳。(读书敏求记)
四库全书提要曰。玄珠密语十七卷。旧本题唐王冰撰。冰有黄帝素问注。素问序称。词理秘密。难粗论述者。别撰玄珠。以明其道。则冰实有玄珠一书。然考冰为宝应时人。官至太仆令。而此书序中。有因则天理位。而退志休儒之语。时代事迹。皆不相合。其书本素问五运六气之说。而敷衍之。始言医术。浸淫及于测望占候。前有自序。称为其师玄珠子所授。故曰玄珠密语。又自谓。以启问于玄珠。故号启玄。然考冰所注素问。义蕴宏深。文词典雅。不似此书之HT 怪。且序末称传之非人。殃堕九祖。乃粗野道流之言。序中文谓余于百年间。不逢志求之士。亦不敢隐没圣人之言。遂书五本。藏之五岳深洞中。是直言藏此书时。其年已在百岁之外。居然自号神仙矣。尤怪妄不可信也。宋高保衡等。校正内经云。详王氏玄珠。世无传者。今之玄珠。乃后人附托之文耳。虽非王氏之书。亦于素问十九卷二十四卷。颇有发明。则宋时已知其底。明洪武间吕复作群经古方论云。密语所述。乃六气之说。与高氏所指诸卷全不侔。则吕复所见者。并非高保衡所见。又伪本中之重 。且郑樵通志略。称玄珠密语十卷。吕复又称十卷。而此本乃十七卷。则后人更有所附益。又非明初之本矣。术数家假托古人。往往如是。不足诘也。其书旧列于医家。今以其多涉HT 祥。故存其目于术数家矣。
〔昭明隐旨〕三卷 佚
林亿等曰。昭明隐旨三卷。与今世所谓天元玉册者。正相表里。而与王氏之义多不同。
〔启玄子天元玉册〕读书后志三十卷 佚
赵希弁曰。右启玄子撰。即唐王冰也。书推五运六气之变。
〔蓝先生(阙名)素问入式钤〕艺文略一卷 佚
〔亡名氏三甲运气经〕艺文略三卷 佚
〔赵氏(从古)六甲天元运气钤〕(旧缺撰人名氏。今据宋志订补) 艺文略二卷 佚
〔亡名氏五运六气玉锁子〕艺文略三卷 佚
〔刘氏(温舒)素问论奥〕艺文略四卷(读书后志。作三卷是。)存
自序曰。夫医书者。乃三坟之经。伏羲观天文造甲历。神农尝百药制本草。黄帝论疾苦成素问。因知其奥妙。不易穷研。自非留心刻意。岂达玄机。且以其间气运。最为补泻之要。虽备见黄帝与岐伯鬼臾区问对。分糅篇章。卒无入法。稍难施用。余性识偏陋。窃慕真风。栖心圣典。积有岁月。虽吏役劳尘之暇。亦未尝暂舍。笔萃斯文。久以盈轴。莫不究源附说。解惑分图。括上古运气之秘文。撮斯书阴阳之精论。若网之在纲。珠之在贯。粲然明白。笺明奥义。感有指归。讵饰文辞。庶易晓悟。使览者经目。顿知妙道。几过半矣。讵敢沽誉。且畏医药之差误。遗人夭殃。绝人长命尔。元符己卯岁丁丑月望日序。赵希弁曰。运气论奥三卷。上皇朝刘温舒撰。温舒以素问气运。最为治病之要。而答问纷糅。文辞古奥。读者难知。因为三十论。七十二图。上于朝。四库全书提要曰。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三卷。附黄帝内经素问遗论一卷。宋刘温舒撰。温舒里居未详。前有元符己卯自序。题朝散郎太医学司业。盖以医通籍者也。晁公武读书志云。温舒以素问气运。为治病之要。而答问纷糅。文辞古奥。读者难知。因为三十论。二十七图。上于朝。今详考其图。实二十九。盖十千起运。十二支司天。二图。原本别题曰诀。故公武不以入数。仅曰二十有七。其论为三十一篇.末五行胜复论一篇。原本别注附字。故公武亦不以人数。仅曰三十也。卷末附刺法论一卷。题曰黄帝内经素问遗篇。案刺法论之亡。在王冰作注之前,温舒生北宋之末。何从得此。其注亦不知出自何人。始不免有所根据托。未可尽信。焦 国史经籍志。载此书四卷。合此论为一书。益舛误矣。
〔马氏(昌运)黄帝素问人试秘宝〕宋志七卷 佚
〔陈氏(蓬)天元秘演〕宋志十卷 佚
〔叶氏( )五运指掌赋图〕书录解题一卷 佚
〔刘氏(完素)内经运气要旨论〕(旧作素问要旨。今据原病式订正。)国史经籍志八卷(世善堂书目。作一卷。)未见
刘完素曰。世俗或以谓运气无征。而为惑人之妄说者。或但言运气为大道玄机。若非生而知之。则莫能学之者。由是学人寡而知者鲜。设有攻其本经。而复有注说雕写之误也。况乎造化玄奥之理。未有比物立象。以详说者也。仆虽不敏。以其志慕兹道。而究之以久。略得其意。惜乎天下尚有未若仆之知者。据乎所见。而辄伸短识。本乎三坟之圣经。兼以众贤之妙论。编集运气要妙之说。十万余言。九篇三部。勒成一部。命曰内经运气要旨。备见圣经之用矣。(原病式序)
〔亡名氏运气图解〕一卷 存
按是书。附刻于张卿子仲景全书。顷又见元板零册。不载撰人名氏。
〔邓氏(焱)运气新书〕佚
吴澄序曰。天地阴阳之运。往过来续。木火土金水。始终如环斯循。六气相生之序也。岁气起于子中。尽于子中。故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子午之岁始冬至燥金三十日。然后禅于风木。以至燥金。日各六十者五。而小雪以后。其日三十。复终于寒泉。寅申以下皆然。如是六十年。至千万年。气序相生而无间。非小寒之末。无所于授。大寒之初。无所于承。隔越一气。不相接续。而截自大寒。为次年初气之首也。此造化之妙。内经秘而不发。启玄子阙而不言。近代杨子建 而推而得之。夫医家运气之说。惟阴阳大论七篇具存。而启玄子取以补内经。医流之究竟及此者盖鲜。邓焱京文贯通儒书。精专医伎。纯浓谨审。而笃于学。演绎七编。条分类别。目曰运气新书。经文注义。采拾靡遗。凡着书欲以明运气者。未有能若是赅且悉也。予又因杨氏所推。特表古圣先贤未发未言之奥于其篇端。邓氏之此书之行于世也。可无毫发罅漏矣。(文集)
〔曹氏(大本)运气考定〕佚
吴澄序曰。邵氏谓素问密语之频。得术之理。郓城曹君大本彦礼又嗜邵子书,而尤究意于素问密语运气之说。裒集大论三卷。密语七卷。亦勤矣。吾乡有医士邓氏所编运气新书。相近而微不同。予尝为之序。噫。世之言运气者。率以每岁大寒节。为今年六之气于终。来年一之气所始。其终始交隔。越一气不相接续。予尝疑于是。后见杨子建通神论。乃知其论已先于予。彦礼父好邵学。予请以先天后天卦明之。夫风木冬春之交。东北之维。艮震也。君火春夏之交。东南之维。震巽也。相火正夏之时。正南之方。离也。湿土夏秋之交。南西之维。坤兑也。燥金秋冬之交。西北之维。兑干也。寒水正冬之时。正北之方。坎也。此主气之定布者也。地初正气子中。而丑中震也。地后间气丑中也。卯中离也矣。前间气卯中。而已中兑也。天中夭气巳中。而未中干巽也。天后间气未中。而酉中坎也。地前间气酉中。而亥中艮也。地终正气亥中。而子中坤也。此客气之加临者也。主气土居二火之后。客气上行二火之间。终艮始艮。后天卦位也。始震终坤。先天卦序也。世以岁气起大寒者。似协后天终艮始良之文。然而非也。子建以岁气起冬者。冥契先天始震终坤之义。子午岁之冬至。起燥金而生丑中之寒水。丑未岁之冬至。起寒水而生丑中之风木。寅申岁起风木。卯酉岁起君火。辰戌岁起湿土。已亥岁起相火。皆肇端于子半。六气相生。循环不穷。岂岁岁间断于传承之际哉。然则终始于艮者。可以分主气所居之位。而非可以论客气所行之序也。彦礼父于经传之所已言。采拾详矣。惟此说乃古今之所未发。欲为诵之。以补遗阙。彦礼父天资淳实。于书无不读。而慕邵子甚至。昔司马公与邵子同时。而师尊之。注太玄。撰潜虚。笃学请修。吾彦礼父之资。其几乎。予忝与之聚处国学。获其书。遂为志其卷首。(文集)
〔吕氏(复)运气图说〕未见
按上见于九灵山房集沧洲翁传。
〔亡名氏运气精华〕文渊阁书目一部一册阙( 竹堂书目作一卷)未见
〔熊氏(宗立)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一卷 存
四库全书提要曰。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一卷。明态宗立撰。宗立字道轩。建阳人。刘剡之门人也,好讲阴阳医卜之术。是书以素问五运六气之说。编为歌辞。又有天符岁会之说。以人生年之甲子。观其得病之日。气运盛衰。决其生死。医家未有用其法者。盖本五运六气。以生克制化。推其王相休囚而已。初无所征验也。
〔汪氏(机)运气易览〕三卷 存
四库全书提要曰。运气易览三卷。明汪机撰。是编取素问中五运六气之说。详加辨论。所衍各图。亦颇有发明。然治病自以脉证为主。拘泥司天在泉。终无当于经旨也。
〔楼氏(英)运气类注〕四卷 存
〔王氏(三杰)运气指明〕二卷 未见
〔亡名氏运气总论〕一卷 未见
按上二书,见于澹生堂书目。
〔亡名氏运化玄枢〕未见
按上见于绛云楼书目。
〔吕氏(夔)运气发挥〕未见
按上见于江阴县志。
〔邵氏(弁)运气占候补汇〕未见
按上见于图书集成。
〔董氏(说)运气定论〕一卷 未见
四库全书提要曰。运气定论一卷。明董说撰。是编凡四论八图。辨素问所论运气。当在六元正纪大论。原文久佚。故晋皇甫谧作甲乙经。隋全元起注素问。皆云亡失。唐王冰始私采阴阳大论七篇补之。诡云秘藏旧本。刘守真杨子建递变其说。亦皆乖谬。因着此书以辟之。定以六气为经。五运为纬。气静运动。上下周流。天始于甲。地始于子。数穷六十。循环无端。其说甚辨。然运气之主病。犹分野之占天。以为不验。亦有时而中。以为必验。又有时不然。天道远。人事迩。治病者求之望闻问切。参以天时地气。亦足得其概矣。正不必辨无证无形之事也。
〔石氏(震)运气化机〕未见
按上见于武进县志。
〔钱氏(宝)运气说〕未见
按上见于镇江府志。
〔张氏(三锡)运气略〕一卷 存
〔李氏(中梓)运气考〕未见
按运气之说。出于王冰补素问七篇。而见于褚澄遗书。然则运气之说。起于六朝间者乎。褚书盖萧渊所根据托也。隋萧吉五行大义。上自经传。下至阴阳医卜之书。凡言涉五行者。莫不搜辑。特至五运六气。胜复加临之义。则片言只字。无论及者。其起于隋以后。确乎可知矣。其说凑合纬医二书所立。自是一家言。未知创于何人。但至王冰。采而阑入素问篇内。其说始显。然竟唐代。犹未闻有言之者。及宋杨子建沈存中刘温舒笃信之。以为表章。然其泛滥不经。与灵素之旨相乖。五变篇。虽有先立其年。以知其时之语。是则岁露篇。所谓三虚三实之义。与加临胜复等说不同。乃不唯无裨治术。后世医家。为之眩惑。为害不鲜。先子尝于所着医剩。极辨其妄。而古人亦有议及之者。今采录其说。以备镜考。褚澄遗书曰。尹彦成问云。五运六气。是邪非邪。曰。大挠作甲子。隶首作数。志岁月日时远近耳。故以当年为甲子岁。冬至为甲子月。朔为甲子日。夜半为甲子时。使岁月日时积一十百千万。亦有条而不紊也。配以五行。位以五方。皆人所为也。岁月日时。甲子乙丑。次第而及。天地五行。寒暑风雨。仓卒而变。人婴所气。疾作于身。气难预期。故疾难预定。气非人为。故疾难人测。推验多舛。拯救易误。俞扁弗议。淳华未稽。吾未之见其是也。黄鲁直通神论序曰。余有方外之友。曰杨介。尝谓五运六气。视其岁而为药石。虽仲景犹病之也。王履溯洄集曰。运气七篇。与素问诸篇。自是两书。作于二人之手。其立意各有所主。不可混言。王冰以为上编参入素问之中。本非素问元文也。黄仲理伤寒类证辨惑曰。夫运气应时交反脉者。谓取其加临时日。以诊平人。验其病不生死于将来。非伤寒已病脉之比也。盖伤寒有是证。则有是脉。如伤寒脉紧。伤风脉缓。是也。有是证。而不见是脉者。故云反之一字也。温舒浦云守真三家之说。岂敢附于仲景之篇。特后人好事者为之耳。万全痘疹心法曰。运气之论。岐黄之秘旨。专论其年。非谓起病日也。伤寒钤法。以日起病。归号求方。不惟失轩岐之意。而且乱长沙之法矣。况主客之气。胜复之变。一岁之中。难以逆料。岂可以是料病吉凶也。信如其言。太乙天符日起病者凶。则太乙天符年有病者。皆不可治也。周礼医圣阶梯曰。运气治伤寒。以病者之所生。年月日时。合得病之日时。推算五运六气。与伤寒六经证候。无不吻合。谓某日当得某经。某经当用某药。而以张仲景一百一十有三方。按方施治。如太阳无汗麻黄汤。有汗桂枝汤之类。此无稽之术。杀人之方也。世之业医者。欺人罔天。动以五运六气为言。殊不知寒毒之气。入人腠理。相搏于营卫之间。怯者则着而成病矣。壮者气行。实时未病。或过一二日。或过三四日而始觉。则得病之日。无真正之日矣。以此不真正之日。而谓某日当得某经。某经当用某药。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祸不旋踵。况运气推算。假饶得真正之日。万无是理耶。予故曰。运气不可适从也。缪希雍本草经疏曰。原夫五运六气之说。其起于汉魏之后乎。何者。张仲景汉末人也。其书不载也。华元化三国人也。其书亦不载也。前之则越人无其文。后之叔和鲜其说。予是以知其为后世所撰。无益于治疗。而有误乎来学。学人宜深辨之。予见今之医师。学无原本。不明所自。侈口而谈。莫不动云五运六气。将以施之治病。譬之指算法之精微。谓事物之实有。岂不误哉。殊不知五运六气者。虚位也。岁有是气至则算。无是气至则不算。既无其气。焉得有其药乎。一言可竟已。其云必先岁气者。譬夫此年忽多淫雨。民病多湿。药宜类用二术。苦温以燥之。佐以风药。加防风羌活升麻葛根之属。风能胜湿故也。此必先岁气之谓也。其云毋伐天和者。即春夏禁用麻黄桂枝。秋冬禁用石膏知母芩连芍药之谓。即春夏养阴。秋冬养阳之义耳。乃所以遵养天和之道也。昔人谓不明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者。正指后人愚蒙。不明五运六气之所以。而误于方丹所载。根据而用之。动辄成过。则虽检遍方书。亦何益哉。予少检素问。中载有是说。既长游于四方,见天下医师。与学士大夫。在在谈说其义。于时心窃疑之。又见性理所载元儒草庐吴氏。于天之气运之中。亦备载之。予益信其为天运气数之法。而非医家治病之书也。后从敝邑。见赵少宰家藏宋板仲景伤寒论。皆北宋善板。始终详检。并未尝载有是说。六经治法之中。亦并无一字及之。予乃谛信予见之不谬。而断非治伤寒外感之说。何梦瑶医碥曰。运气之说。拘牵不通。固为有识者所不信。然其大指在详举六气。有许多变幻。寒中有热。热中有寒。邪正交错。蕃变纷纷。莫可纪极。一以明人之病源。一以例人之病情耳。明人之病源者。言人感六气而生病。欲人细推所感之气。其中有无夹杂他气。当兼治也。例人之病情者。天地之气。变幻无定。则人身之气。亦变幻无定。而病情不可以一律拘也。如冬月固属寒气司令。然亦有客热加临。故冬亦有温时。所谓非时之暖也。人于冬月。病外感。则未知为感寒而病欤,抑感非时之温而病欤。是其源所当察也。寒气在上。则阳伏地中。故土上凛烈。而井泉温暖。以验人身。则外感于寒。则内郁为热也。是其情之有可例也。此言运气者之大指。取其大者。略其烦碎。弃其纰缪。而实物理验于人身。是在善读书者耳。又曰。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曰。司天运气之说。黄帝不过言天人相应之理如此。其应验先候于脉。凡遇少阴司天。则两手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寸不应。太阴司天。则左寸不应。若在泉则尺脉不应。亦如之。若脉不当其位。则病相反者死。此诊脉之一法也。至于病。则必观是年岁气胜与不胜。如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心痛胁满等证。倘是年风淫虽胜。而民另生他病。则不得亦指为风淫之病也。若是年风淫不胜。则又不当从风治矣。又云。相火之下。水气乘之。水位之下。火气承之。五气之胜皆然。此乃亢则害。承乃制之理。即使果胜。亦有相克者乘之。更与司天之气相反矣。又云。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则岁半以前属司天。岁半以后。又属在泉。其中又有胜不胜之殊。其病更无定矣。又云。厥阴司天。左少阴右太阳。谓之左间右间。六气皆有左右间。每间主六十日。是一岁之中。复有六气。循环作主矣。其外又有南政北政之反。其位天符岁会。三合之不齐。太过不及之异气。欲辨明分晰。终年不能尽其蕴。当时圣人不过言天地之气营运旋转如此耳。至于人之得病。则岂能一一与之尽合。一岁之中。不许有一人生他病乎。故内经治岁气胜复。亦不分所以得病之因。总之见病治病。如风淫于内。则治以辛凉。六气皆有。简便易守之法。又云。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无问其数。以平为期。何等划一。凡运气之道。言其深者。圣人有所不能知。及施之实用。则平正通达。人人易晓。但不若今之医者所云。何气司天。则生何病。正与内经圆机活法相背耳。张倬伤害兼证析义曰。谚云。不读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所以稍涉医理者。动以司运为务。曷知天元纪等篇。本非素问原文。王氏取阴阳大论。补入经中。后世以为古圣格言。孰敢非之。其实无关于医道也。况论中明言。时有常位。而气无必然。犹谆谆详论者。不过穷究其理而已。纵使胜复有常。而政分南北四方有高下之殊。四序有非时之化百步之内。晴雨不同。千里之外。寒暄各异。岂可以一定之法。而测非常之变耶。何瑭医学管见日。运气之说。起于素问。本为四时之变而设。盖以春为木。夏为火。秋为金。冬为水。夏秋之交为士。以此察天地之气候。辨人物之病证。以为治疗之主耳。素问六节脏象论。谓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又谓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且以一期三百六十日。分为六气。每气主六十日。则其意可见矣。纪以天干。则曰五运。纪以地支。则曰六气。其实一也。传久致讹。至天元纪大论等篇。则遂以年岁之干支。分管六气。盖以失先圣之指矣。盖年岁之干支。天下皆同。且通四时不变也。天气之温暑寒凉。民病之虚实衰旺。东西南北之殊方。春夏秋冬之异候。岂有皆同之理。此其妄诞。盖不待深论而可知也。近世伤寒钤法。则以得病日之支干为主。其源亦出于此。决不可用。盖金木水火土之气。各主一时。当时则为主气。为司天。非其时。而有其气。则为客气。其气与时正相反者。则为在泉。谓其气伏于黄泉之下而不见。治疗之法。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盖所谓必先岁气。勿伐天和者也。春时木气司天。则四方皆温。夏时火气司天。则四方皆热。夏秋之交。土气司天。则四方皆湿。秋则皆凉。冬则皆寒。民病往往因之。此则理之易见者也。其有气与时相反者。则所谓客气者也。故治疗之法。亦有假者反之之理。观此则运气之说。思过半矣。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