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樗
《本草纲目》:椿樗
「释名」香者名椿,臭者名樗。山樗名栲、虎目树、大眼桐。
「气味」(白皮及根皮)苦、温、无毒。
「主治」
1、小儿疳疾。用椿白皮晒干,取二两研末,另以粟米淘净,研成浓汁,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十岁小儿可服三、四丸,米汤送下。其他年龄的小儿酌量加减。另外,还以丸纳竹筒中,吹入鼻内。
2、休息痢(日夜泻痢,腥臭不可近,脐腹疼痛)。用椿根白皮诃黎勒各半两,丁香三十个,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又方:用椿根白皮,水漂三日,去黄皮,焙为末。每一两,加木香二钱,以粳米饭调药成丸。每服一钱二分,空心服,米汤送下。
3、秋痢兼腰痛,取樗根一大两,捣碎,筛过,以好面调皂角了孤小团,加水煮熟。每日空心十枚。不须禁忌,有特效。
4、赤白简。用香椿洗过,刮取皮,晒干为末,水送服一钱,立效。
5、长年屙血。用樗根二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再加半碗酒服下。或作丸服亦可。
6、白带。用椿根白皮、滑石,等分为末,加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开水送下,又方;椿根白皮一两半,干姜(炒黑)、白芍药(炒黑)、黄蘖(炒黑)各二钱,共研为末,加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开水送下。
7、白浊。治方同上。
《本草乘雅半偈》:椿樗
(唐本草)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主疮疥,风疸,疳 ,煮汁饮之,樗木根叶尤良。
【核】曰∶椿、樗二树,南北皆有,形并相似。但椿木皮细,肌实而赤,嫩叶香甘可茹;
樗木皮粗,肌疏而白,茎叶臭恶不可茹。二三月木端作叶,嫩红,老绿。有花无荚者椿;有荚无花者樗。干枝端直者椿;迂矮者樗。庄周所谓“其木拥肿,不中绳墨,其枝拳曲,不中规矩”者樗也。秋深落叶,脱处有痕如虎眼。樗有小毒,椿叶无之。修事椿根,以不近西头者为上。采出,拌生葱蒸半日,锉细,盛桂屋角南畔,阴干用。
【 】曰∶椿樗同种,材臭异形者,牝牡有别耳。樗孕荚者牝,椿无荚者牡,故椿体木性之直,樗体木性之曲,曲直仆伛,木体之全性现矣。故始区芽 ,直拆者萌,曲生者句,枝干已成,曲直仆伛,四体始备,直无仆伛,曲则兼有,是以椿木体直,精专枝叶,樗木体曲,精专根皮,诚肝木之体用药也。椿益皮肤毛发,正肝以能生为体,荣华为用;樗益血气阴窍,正肝以藏血为体,疏泄为用。内而肠风已,崩带除,滞痢行,癃闭利,遗浊清,神安志悦;外而疮疡净,斑疹消,丁毒解,好颜媚色,以及四体百骸,不言而喻。至若疳 蛊毒,传尸鬼注,而与物为春,杀厉之气,暖然齐春仁之洁,椿樗之为用溥矣。
《本草撮要》:椿樗
味苦温.入足阳明经.功专杀虫止利.得诃子、母丁香醋治休息利.得苍术、枳壳治脾毒肠风.得干姜、白芍、黄柏治湿热白带.得参为末.每日空心温酒或米饮下二钱.治年久脏毒血痢神效.性似寒.虚寒阴虚以及痢疾积滞未尽者勿服.去粗皮.醋炙或蜜炙.忌猪肉热面.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