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宿食

大黄(寒。大寒) 巴豆(温。生温。熟寒) 朴硝(寒。大寒) 柴胡(平。微寒) 术(温)


桔梗(微温) 浓朴(温。大温) 皂荚(温) 曲(热) 柏(温) 槟榔(温)


治停食或因醉饱即睡,胸膈痰饮积热,气结满闷 用陈皮半两微炒为末,以水浓煎如茶,呷


治酒食过饱满闷 用青橘皮二两汤浸去瓤、炒黄,葛根一两,缩砂仁半两,为末和匀。


浓煎茶调一二钱服,干舐吃亦得。可常服,消食、化气、醒酒。


治胃虚不消食,饮食饮入胃皆变冷水,反吐不停 用赤石脂为末,米饮调服方寸匕,日三服。稍稍加进,终身不吐。


治胃寒肠热,水谷不化,腹胀痞满,泄利不已 用川乌去尖半两,栀子、干姜各一分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食前温酒下,日二服。


治胃热肠寒,善食而饿,便溺小腹胀痛,大便或涩 用青皮、三棱、黄连、蓬术炮各一两,巴豆霜一分,为末,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茶酒任下。


治宿食留饮积聚中脘,噎臭吐酸,心腹刺痛 用巴豆去皮心膜、别研,缩砂仁、胡椒、乌梅去核,丁香各一百个,为末,炊饼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临卧熟水送下。一方以百草霜,杏仁、半夏代胡椒、丁香。


治破滞气,消饮食,开胃健脾 用木香一两,枳实炒一两,白术二两,为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治宿食腹胀,快气宽中 用木香、黑牵牛炒、萝卜子炒,槟榔等分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萝卜汤下。


治过食杂果伤脾,腹胀气急 用肉桂不见火一两,麝香一钱、别研,为末,饭丸如绿豆大。壮大十五丸,小儿七丸,熟水下。


又方 用朴硝一两,煎汤服,泻即愈。



〔汤〕消食丸 治宿食不消。又名消乳丸。


砂仁 陈皮(炒) 三棱(炒) 神曲(炒) 麦芽(炒。各半两) 香附(炒。一两)


上末,曲糊丸如麻子大。食后白汤送下,大小加减。


七圣丸


三棱 蓬术 川楝 青皮 陈皮 芫花 杏仁


上件等分,先用醋浸芫花一宿,炒渐干,次入蓬、棱同炒赤色。又入陈、楝等再同炒一处,令微焦,取出为末。前药如各半两,杏仁亦用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不用,细研,入巴豆二十粒,去油,和匀,醋糊丸如黍米大。一岁儿常服二丸,临卧温热汤送下,使日间所飧之物,一夜而化,永无疳疾,能使黄瘦子顿作化生儿。今之小儿可去巴豆,只入杏仁,名七圣丸是也。



大黄(《本经》寒,《别录》大寒)


巴豆(《本经》温,《别录》生温、熟寒)


朴硝(《本经》寒,《别录》大寒)


紫胡(《本经》平,《别录》微寒)


术(《本经》温)


桔梗(《本经》微温)


浓朴(《本经》温,《别录》大温)


皂荚(《本经》温)


曲(《别录》温)


(《别录》温)


槟榔(《别录》温)


钱氏云∶吐泻,乳不化,伤食也,宜下之。冯承务子五岁,吐泻壮热,不思食饮。钱氏见目中黑睛少而白睛多,面色 白,曰此子必多病,面色 白者神怯也,黑睛少者肾虚也,黑睛属水,本怯而虚,故多病也,纵长成,必肌肤不壮,不奈寒暑,易虚易实,脾胃亦怯,更不可纵恣酒欲,若不保养,不过壮年也,面上常无精神光泽者,如妇人之失血也,今吐利不食壮热者,伤食也。又虚怯不可下,下之,虚入肺则嗽,入心则惊,入脾则泻,入肾则益虚,但宜以消积丸磨化之,为微有食也。如伤甚,则可下,不下则成癖也。若实食在内,亦可下也,下毕,补脾必愈,随其虚实,无不效者。〔曾〕钱氏曰∶吐乳泻黄,是伤热乳,吐乳泻青,是伤冷乳,皆当下之,此迎夺之法也。不若伤热者用五苓散以导其逆,伤冷者用理中汤以温其中,自然平复。脾经积滞未除,再为饮食所伤,不吐则泻,不泻则吐,宜以三棱散化积,守胃散和中。


〔丹〕小儿吐泻黄胆。


三棱 蓬术 陈皮 青皮 神曲 麦芽 黄连 甘草 白术 茯苓上为细末。生姜灯心汤调服。伤乳食吐泻加山楂。时气吐泻加滑石。发热加薄荷。


消积丸 治小儿吐泻,大便酸臭。


丁香(九个) 砂仁(十二个) 巴豆(二个) 乌梅肉(二个)


上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温水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