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余
《本草求真》:血余
(人)逐瘀
血余(专入肝心。兼入肾)。味苦微温。据书载能补肾壮气。然总不如地茱参耆为补精补气之最耳。(素问曰。肾之华在发。王冰注云。肾主髓。脑者髓之海。发者脑之华。脑减则发素。滑寿注云。水出高源。故肾华在发。发者血之余。血者水之类也。今方家叫发为血余。盖本此也。叶世杰草木子云。精之荣以须。气之荣以眉。血之荣以发。类苑云。发属心。禀火气而上生。须属肾。禀水气而下生。眉属肝。禀木气而侧生。故男子肾气外行而有须。女子宦人则无须。而眉发不异也。)又载功能疗惊痫。理咳嗽。固崩带。止血晕血痢血淋。舌血鼻血。暨转胞不通。及涂疮疥。入膏敷毒。治皆有效。(时珍曰。发者血之余。埋之土中。千年不朽。煎之至枯。复有液出。误食入腹。变为瘕虫。 治服饵。令发不白。此正神化之应验也。)然总皆属通关开窍。散瘀生新之品。(子母秘录治小儿斑疹。用发灰饮。服二钱。治小儿两角生疮。用发灰三钱。饮汁服。)若胃虚用之。多有吐泻之弊。皂荚洗。 用。
《本草择要纲目》:血余
(头上曰发.属足少阴阳明.耳前曰鬓.属手足少阳.目上曰眉.属手足阳明.唇上曰髭.属手阳明.颏下曰须.属足少阴阳明.两颊曰髯.属足少阳.其经气血盛则美而长.气多血少则美而短.气少血多.则少而恶.气血俱少.则其处不生.气血俱热.则黄而赤.气血俱衰.则白而落.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咳嗽五淋大小便不通.小儿惊痫.止血.鼻衄烧灰吹之立已.烧灰疗转胞小便不通.赤白痢.哽噎.痈肿.疔肿骨疽杂疮.消瘀血.补阴甚捷.发乃血余.故能治血病.补阴.疗惊痫.去心窍之血.
《得配本草》:血余
苦,微温。入手少阴、足厥阴经血分。消瘀(能去窍血。)生新,补阴甚捷。通关格,疗惊痫,除咳嗽,止诸血,托痈疽,长肌肉。介宾先生云∶壮肾益肺,阴中有阳,静中有动,为精气中最要之药。得鸡冠花、柏叶末,治便血。配爪甲灰,治无故遗血。佐鸡子黄,治惊热。
调茅根汁,治诸血。合莲房、败棕烧炭,止窍血。入猪膏煎化,治阴吹。香油煎化,入鸡子煮服,治广疮,并疗脓窠积年不愈。乱发头发,撩结口中,治胎衣不下。
二十来岁无疾病男子顶心头发,用皂角水洗净,苦参水浸一宿,去水,筑入瓷罐,黄坭将罐裹贮,文火 ,候开视成炭者佳。若未成炭,或已成灰,俱不入药用。
《侣山堂类辩》:血余
肾藏精,其荣在发;心主血,发乃血之余也。夫血乃所生之精汁,奉心神而化赤,故曰血者神气也。
本经发 ,主五癃关格不通,疗小儿惊,大人痉,仍自还神化,谓血化之余荣,仍自还于神化也。血脉流通,精神交感,则关格通而惊痉自解。是以痘方用血余者,取其能导肾精中之毒瓦斯,归于心神,行于脉络,而又能败毒。
《药性切用》:血余
即头发。性味苦平,入足少阴、厥阴;生新去瘀,止血定崩。 灰用。胎发尤良。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