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汗症

汗有自盗之分,不可以不知也。盖自汗为阳虚,不因劳动而自出也。盗汗为阴虚,睡而汗出,醒而收也。灸其尺泽,可以奏勋。设未效者,膈俞灸之,必然全愈。


尺泽(见中风。)


膈俞(七脊下,各开二寸,正坐取之。)


(自汗 盗汗)


脉大而虚浮而濡者。汗。在寸为自汗。在尺为盗汗。伤寒脉阴阳俱紧。当无汗。若自汗者。曰亡阳。不治。


自汗者。无时而 然出。动则为甚。属阳虚。卫气之所司也。盗汗者。寐中出。通身如浴觉来方止。属阴虚。荣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补阳调卫。盗汗宜补阴降火。心虚而冷汗自出者。理宜补肝。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阴虚火炎者。法当补肾。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又有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能生汗。凉膈散主之。凡汗出发润。汗出如油。汗缀如珠者。


皆不治也。自汗大忌生姜。以其开腠理故也。


一论自汗属阳虚。时常而出也。宜


参 汤


黄 (蜜炙) 人参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去皮) 当归(酒洗) 熟地黄 白芍(酒炒)酸枣仁(炒) 牡蛎( 各一钱) 陈皮(七分) 甘草(炙二分) 乌梅(一枚)


上锉一剂。枣一枚。浮小麦一撮。水煎。温服。


一论自汗虚弱之人。可服


大补黄 汤


黄 (蜜炒) 人参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去皮)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熟地黄山茱萸(酒蒸去核) 肉苁蓉(酒洗各一钱) 五味子(十粒) 肉桂(五分) 防风(七分)甘草(炙三分)


上锉一剂。枣二枚。水煎。温服。


一论盗汗。属阴虚。睡中则出。醒则止也。此方治盗汗之圣药也。


当归六黄汤


当归(酒洗) 黄 (蜜炙) 生地黄 熟地黄(各二钱) 黄柏 黄连 黄芩(各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一论治盗汗。属气血两虚者。宜


滋阴益阳汤


当归(酒洗) 熟地黄 生地黄 白芍(酒炒各一钱) 黄柏(蜜水炒) 知母(蜜水炒各八分)人参(五分)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黄 (蜜水炒各一钱) 陈皮(八分) 甘草(炙八分)


上锉一剂。枣二枚。净小麦一撮。水煎。温服。


一论自汗盗汗。宜实腠理也。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自汗盗汗。宜


白龙胶


桂枝 白芍(酒炒) 龙骨( ) 牡蛎( 各三钱) 甘草(炙一钱)


上锉一剂。枣二枚。水煎服。


四制白术散


白术(四两) 黄 (炒一两) 石斛(炒二两) 牡蛎( 一两) 甘草(炙一钱) 麦麸(炒一两)


有止用白术为末。每服三钱。粟米调服。


一论心汗者。心孔有汗。别处无也。宜


茯苓补心汤


白茯苓(去皮) 人参 白术(去芦) 当归 生地黄 酸枣仁(炒) 麦门冬(去心)陈皮 黄连(炒各等分) 甘草(炙八分) 辰砂(研末临服调入五分)


上锉一剂。枣二枚。乌梅一个。浮小麦一撮。水煎。食远服。


一秘方。治冷汗时出。宜用公猪肚洗净。装糯米入内。令满。用线缝口。入砂锅内。水煮烂。将肚与汤一并食之。用糯米晒干为末。每服小盏空心。米汤调服。


一额上常有汗出。不论冬夏者。得之醉后当风所致。头乃诸阳之会。酒乃发阳。所以饮酒必见汗者。醉后阳气上升。头面之阳气必开。当风坐卧。风时入之。以致头面出汗。名曰漏风宜


黄 六一汤


黄 (六两) 甘草(一两) 加肉桂、白芍。名黄 建中汤。


上各用蜜炙十余次。出火毒。每服一两。水煎。温服。


一论自汗不休。内伤及一切虚损之症所致者。用补中益气汤。柴胡、升麻。俱用蜜水炒少加制附子、麻黄根、浮小麦。(方见内伤)


一论肾气虚弱。发汗发热。用六味地黄丸。(方见补益)


一论肾气虚弱。盗汗恶寒。用八味丸。(方见补益)


一论气血俱虚而盗汗者。用十全大补汤。(方见补益)


秘方。治盗汗自汗。


五倍子为末。津液调搽脐中。绸勒住。一宿即止。


一方。用何首乌末。津液调搽脐中亦效。


一论自汗邪在诸经。有蓄血亦有头汗。有头汗小便不利者死。关格不得尿。有头汗者死元气下脱。有头汗如珠不流者死。柔汗发黄者死。


镇液丹


防风(去芦酒洗三两) 黄 (蜜炙二两五钱) 白术(去芦微炒一两) 中桂(一两) 白芍(酒炒一两五钱) 大附子(面包煨去皮脐童便炒二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酒下。加酸枣仁炒一两。


一治脚汗方白矾(五钱) 干姜(五钱)


上锉为末。逐日洗。连五日。自然无汗。


一治盗汗。用牙猪心一个。水二碗。入砂锅内。煮烂熟为度。去心不用。另用当归、人参各二钱。半入煮心汁内。熬至大半瓯。去渣。不拘时服。猪心食否不拘。


一论凡内伤及一切虚损之症。自汗不休者。用益气汤。加熟附子、麻黄根、浮小麦其效捷于影响。但升麻、柴胡。俱用蜜水炒过。以杀其升发勇悍之性。又欲引参、 等药至肌表不可缺也。如左寸脉浮洪而自汗者。心火炎也。本方加倍参、 。加麦冬、五味、黄连各五分。如左关脉浮弦而自汗者。挟风邪也。本方桂枝、芍药。若不阴虚。只用桂枝可也。左尺脉浮洪无力而有汗者。水亏火盛也。本方加黄柏、知母各五分。熟地一钱。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右关脉浮洪无力而自汗者。只根据本方倍参、 。右尺脉洪数无力而自汗者。或盗汗。


相火挟心火之势而上伐肺金也。宜当归六黄汤。一论自汗盗汗。乃阴阳两虚。或睡或醒时而出也。益气汤去升麻。加茯苓、酒芍、酸枣炒、牡蛎 各一钱。黄柏蜜炒。知母蜜炒。乌梅一个。枣一枚。浮小麦一撮。水煎服。


一人四时出汗。畏风不敢当。虽炎天必须棉衣。冬天气喘。气不相接。偶有便淋白浊。


服八物汤。不效。服补中益气汤。少已。予以荆芥、防风、桂枝、薄荷、甘草、羌活。一剂而痊一治自汗盗汗久不止者。以清晨采带露桑叶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米饮汤送下。


一论小儿盗汗。寒热往来。胡黄连、柴胡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每一丸至三丸。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二三十沸。放温。食后和渣服之。


一治小儿虚汗。或心血液盛。亦发为汗。此药收敛心气。


新罗人参 川当归(各三钱)


上细锉。用雄猪心一个。切三片。每服二钱。猪心一片。井水一盏半煎。食前。作两次服。


一治小儿盗汗。因食生冷之物过多。或热水淘饭。大能损土。为水之所伤。则不能制其津液。故成汗自出也。


牡蛎( 二钱) 黄 (蜜炙) 生地黄(各一两)


锉散。水煎服。


一治小儿盗汗。用五倍子为末。津液调涂脐中。一宿即止。


又方。用何首乌为末。津液调涂亦效。


【总括】小儿自汗症多端,切莫将为一例看,要识阴阳虚实候,勤勤调理自平安。


【脉法】脉大而虚浮而濡者,在尺为自汗,在寸为盗汗。伤寒脉阴阳俱紧当无汗,若自汗为亡阳之症,不治。


《内经》曰∶心之液为汗。《原病式》曰∶心热则汗出。东垣云∶西南坤土也,在人为脾胃。夫人之汗,犹天地之雨,阴滋其湿则为雾露为雨也。按《内经》独主于心,而东垣又指脾胃而言,何也?盖心为君火主热,脾胃属土主湿,湿热相搏为汗明矣,亦如地之湿气为云雾,而上升于天,若不下降则不成霖雨也。夫五脏皆令人出汗,独心与脾胃主其湿热,此乃总司耳。故《经》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若自汗与盗汗者,病虽似而实不同也,细详于后。


(凡汗出发润,一不治也;汗出如油,二不治也;汗凝如珠,三不治也。通身出汗谓之热越,热气越于四体也。睡熟汗出,醒而收者为盗汗。丹溪云∶自汗属气虚,人参黄 ,少佐以桂枝汤,虚甚附子汤亦可。盗汗属血虚,当归六黄汤神效。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然作汗,凉膈散主之。)


小儿脾虚自汗,多出额上,沾黏人手,速救胃气,服全蝎观音散。


脾虚泻自汗,遍身冷,而出有时,遇泻则无,泻过则有,此候大虚,急当以参苓白术散服之。


肺虚自汗,右脸色多 白,肺脉按之无力,久因咳嗽连声不已,乃肺经虚气上壅致令汗出,宜补肺散为治,及以藿香饮调脾,此又益母救子之义也。


慢惊自汗,遍体俱有,其冷如冰,此症已危,详慢惊论内。


有实症自汗,外因感受风邪发热,无问昏醒,浸浸自汗出,当用百解散,或间投五苓散。


有小儿无疾,睡中汗出如水,觉而经久不干,此名积症盗汗,脾冷所致,用三棱散。


有时时冷汗微出,发根如贯珠,而额上 然,此为惊汗,宜抱龙丸及茯神汤加麻黄根服。


有睡中汗自出者,曰盗汗,此阳虚所致,久不已,令人羸脊枯瘦,心气不足,津液妄出故也,用茯神汤加黄 煎服。


【附方】


当归六黄汤 当归 生地 熟地 黄 黄连 黄芩 黄柏


凉膈散 桔梗 薄荷 甘草 栀子 连翘 大黄 芒硝


全蝎观音散 莲肉 人参 扁豆 天麻 防风 全蝎 羌活 白芷 木香 黄 茯苓 神曲 甘草


参苓白术散 见霍乱症内。


补肺散 阿胶 茯苓 铃 糯米 杏仁 甘草


藿香饮 人参 半夏 赤茯 甘草 苍术 陈皮 藿香 浓朴


百解散 见热症内(一方加升麻)


五苓散 见惊风症内。


三棱散 见诸吐症内。


抱龙丸 见惊风症内。


茯神汤 茯神 人参 当归 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