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眼
《厘正按摩要术》:察眼
目乃肝之窍,勇视而睛转者风也。直视而睛不转者,肝气将绝也。(夏禹铸)
目之窍,五脏所属。黑珠属肝,纯见黄色,凶证也。白珠属肺,现青色,肝风侮肺也。
淡黄色,脾有积滞也;老黄色,湿热内蕴也。瞳人属肾,无光彩又兼发黄,肾气虚也。大角属大肠,破烂,肺有风也。小角属小肠,破烂,心有热也。上胞属脾,肿则脾伤也。下胞属胃,色青者,胃有风也。上下眼胞皆肿者,脾经风热也。睡而露睛者,脾胃虚寒所致也。(夏禹铸)
小儿目连眨者,肝有风也。凡病或新或久,肝风入目,如风吹,儿不能任,故连眨。(夏禹铸)
小儿目无精光,及白睛多而黑睛少者,肝肾不足也。(《大全》)
心主赤,目赤甚者,心实热也;赤微者,心虚热也。肝主青,目青甚者,肝热也;淡青者,肝虚也。脾主黄,目黄甚者,脾热也;淡黄者,脾虚也。(《集成》)
眼眶黑,主内有痰饮,眼眶青,主生惊厥。(《大全》)
目神短促而无光,瞻视无力而昏暗者,主病夭。目瞪者,膀胱绝也,或有痰涎内扰致之。若目睛稍定,临时转动者亦属痰。(《大全》)
目属肝,肝气实则眵干硬,肝气虚则眵胶粘。寒伤肝则泪冷,热伤肝则泪热。(惕厉子)
赤脉贯瞳,火乘水位,治宜泻心补肾。(《指南》)
凡病者,两目 有黄色起者,其病方愈。(《集成》)
目色赤者心实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实热,淡青者肝虚热;黄者脾实热,微黄者脾虚热;白而混者肺实热,目无精光者肾虚也。(钱仲阳)
惊痫发搐,男则目左视无声,右视有声;女则目右视无声,左视有声,相胜故也。(钱仲阳)
凡病者至危时,必察两目。故经曰∶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世补斋》)
仲圣云∶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睛不和者,神昏如醉也。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宜急下之。经云∶热病目不明,热不已者死。(《世补斋》)
小儿眼睛珠黑光满轮者主寿,虽有疾病亦易愈。若白珠多而黑珠昏蒙、眼珠或黄或小者,主灾患。(《集成》)
小儿目直视者热,白膜遮睛者成疳。其病时或目开不合,或目合不开,或哭而无泪,或不哭而泪出者,为肝绝。(《集成》)
开目见人者属阳,闭目不欲见人者属阴。(《大全》)
目忽无明者,脱阴脱血也。目睛定而不转者,危候也。(《周于蕃》)
按∶经云∶肝开窍于目,人之有目,犹天之有日也。天有日则阳光普照,人有目则精光外发,由中形外,目其最着者。分而言之,则目专属肝。统而言之,则脏腑皆系于目。六淫感于外,七情伤于内,脏腑病无不见于目。诊目一法,亦司命所切要者尔。(惕厉子)
全目图(图缺)
锐 即小 ,属心与小肠。上下胞属脾胃。瞳人属肾。黑珠属肝。白珠属肺。内 即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