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龋
《普济方·针灸》:齿龋
疗牙齿不嚼物。龋痛肿(资生经)。穴角孙疗齿龋。穴耳门治齿龋痛。穴三间 阳谷 冲阳 内庭 厉兑 四渎 液门 上关治齿龋痛。穴三间 大迎 正营治齿龋痛。又治齿寒脑风头痛。穴少海治齿龋。穴合谷 偏历 三阳络 耳门治齿龋。穴完骨治齿龈痛。唇吻强上。穴兑端 目窗 正营 耳门治齿龋。穴厉兑 三间 冲阳 偏历 小海 合谷 内庭 复溜治齿龋。穴曲鬓疗牙齿龋痛。穴下关 大迎 翳风 完骨传曰。唇亡齿寒。谓前齿。非牙也。说文云。龋齿蠹也。谓齿蠹而痛也。其不因齿蠹而痛者。盖风寒入脑髓尔。素问谓大寒入至骨髓。故头痛齿亦痛。当以此治之。
治齿龋。穴曲鬓 冲阳治上齿龋肿。穴目窗治上齿龋痛。恶寒。穴正营治齿痛恶清。穴三间
《圣济总录》:齿龋
论曰,齿龋之病,由风热邪气,客于手足阳明二经,其状龈肿,或脓出而臭,久则侵蚀,齿龈宣露,一名风龋。
治齿龋龈肿,脓出疼痛。独活丸方
独活(去芦头) 防风(去叉) 黄芩(去黑心) 零陵香 芎 细辛(去苗叶) 当归(切焙各半两) 沉香(锉) 鸡舌香 升麻 甘草(炙锉各一两)
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末,熔蜡和丸,如小豆大,用绵裹一粒,于痛处含化咽津,消尽即再用。
治齿龋疼痛。虾蟆散方
干虾蟆(一枚烧灰) 麝香(研半钱) 柑皮 细辛(去苗叶各半两) 白鸡屎(烧灰)青黛(研) 干姜(炮) 雄黄(研各一分)
上八味,捣罗为散,绵裹如黍米大,纳虫孔中,无虫孔者,贴一字于患处,有涎即吐。
治牙齿风龋疼痛,虫蚀挺出。矾石汤方
白矾(烧灰) 藜芦(去芦头) 干姜(炮) 白术 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 附子(去皮脐生用) 甘草(炙锉各半两) 防风(去叉) 细辛(去苗叶各三分) 蛇床子(一分)
上一十味,捣为粗末,每用三钱匕,清酒一升,煎三五沸,热漱冷吐,日二三度。
治牙齿风龋疼痛。蜀椒汤方
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 芎 细辛(去苗叶) 升麻 莽草 防风(去叉) 黄芩(去黑心各一分)
上七味,粗捣筛,每用五钱匕,水二盏,煎三五沸,去滓热漱冷吐。
治牙齿风龋,宣露疼痛疳慝藜芦散方
藜芦(去芦头) 莽草(各半两) 细辛(去苗叶) 垣衣 盐(各一两) 棘刺(四十九枚有钩者)
上六味捣末,水调成剂,以荞麦面四两,和作饼子,裹之烧令通赤,于醋中蘸过焙干,再捣罗为散,用柳杖子咬头令软, 散置齿间,良久温水漱,早晨临卧用之。
治龋齿痛,及虫蚀。白附子散方
白附子(炮) 知母(焙) 细辛(去苗叶) 高良姜(各一分) 芎 (三分)
上五味,捣罗为散,每用半钱匕,量患处贴之,有涎即吐,日三五度。
治牙齿风龋疼痛。麝香散方
麝香(研) 砂(研各半钱) 细辛(去苗叶) 青黛(研) 升麻(各一分)
上五味,捣研为散,先以针拨开风虫处,点药于虫孔中,药行痛即止。
治龋齿龈肿,出脓汁。白矾散方
白矾(一分烧灰) 蟾酥(半分) 麝香(半分) 雄黄(半分) 干虾蟆(一枚焚灰)熊蟾(一分)
上六味,捣罗为细末,每用半钱,敷牙根。
治牙齿风龋疼痛。白附子散方
白附子(一分生使) 莽草(一分) 细辛(一分) 芎 (一分) 高良姜(一分锉)
上五味,捣罗为散,以绵裹少许,着龋齿上,有汁勿咽。
治牙齿风龋疼痛,解骨槽毒瓦斯。牛膝散方
牛膝(一两烧为灰)
上一味,捣罗为末,以少许着齿间含之。
又方:上取郁李根一握切,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热含之,吐出虫长六分黑头虫出,即瘥。
治牙齿风龋,疼痛作臭,血出脓。雄黄煎方
雄黄(研) 葶苈(纸上炒为末各一钱) 麝香(研半钱) 芦荟(研半分)
上四味,先以腊月猪脂三两,煎化去滓,次下葶苈末,煎少顷,次下三味研药,搅勿住手,候凝成煎,瓷合盛,先刮齿令净,针出恶血,以绵拭干,涂煎,仍用铁篦子熨烙,日三两度,次用后方。
芎 升麻 本(去苗土各半两) 独活(去芦头) 细辛(去苗叶各一分)
上五味,捣罗为散,量患处贴之。
治牙齿风龋疼痛。松脂汤方
松脂(二两) 皂荚(炙去皮子一挺) 盐(一分)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五七沸去滓,热滓冷吐。
治牙齿风龋疼痛。乌头汤方
乌头(炮制去皮脐) 独活(去芦头) 郁李仁(汤去皮各半两)
上三味,锉如麻豆,每用五钱匕,好酒一升,绵裹药,于酒中浸一宿,煎十余沸,热漱冷吐。
治牙齿风龋疼痛。乌头丸方
乌头(炮制去皮脐半两) 五灵脂(一两)
上二味,捣罗为末,以醋一升,煮大枣二十枚,醋尽为度,取枣肉和药,丸如绿豆大,用绵裹一丸,于痛处咬,勿咽津。
治牙齿风龋肿痛,脓汁不止。细辛汤方
细辛(去苗叶) 附子(去皮脐生用各半两) 芎 (一两)
上三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十余沸,去滓热漱冷吐。
治牙齿风龋。吴茱萸丸方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 夜明砂(炒各一分)
上二味,捣罗为末,以蟾酥和丸,如麻子大,绵裹一丸,于痛处咬,勿咽津,以瘥为度治牙齿风龋,隐痛动摇,齿龈宣露。柳枝汤方
柳枝(一握锉) 地骨皮(一两) 细辛(一两) 防风(一两去芦头)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去双仁) 盐(半两) 蔓荆子(一两) 生地黄(一两锉)
上八味,都细锉如麻豆,和匀,每用一两,水一大盏半,同煎至一盏,去滓热含,就于患处良久,倦即吐之,含尽为度,日二,尽此一剂永瘥,更不再发。
《外科心法要诀》:齿龋
齿龋风热客阳明,牙龈肿痛出臭脓,遇风痛甚久宣露,白马悬蹄塞入灵。
【注】此证由风热客于手、足阳明二经而成。初起牙龈宣肿觉痛,遇风痛甚,常作歪口吸气之状,牙龈腐孔,时出臭脓,久则龈齿宣露。初宜服清胃汤加羌活,外用白马悬蹄少许,以绵裹之,塞入脓孔甚效。
清胃汤(见牙衄)
《医宗金鉴》:齿龋
【方歌】齿龋风热客阳明,牙龈肿痛出臭脓,遇风痛甚久宣露,白马悬蹄塞入灵。
【注】此证由风热客于手、足阳明二经而成。初起牙龈宣肿觉痛,遇风痛甚,常作金口吸气之状,牙龈腐孔,时出臭脓,久则龈齿宣露。初宜服清胃汤加羌活,外用白马悬蹄少许,以绵裹之,塞入脓孔甚效。
又方:清胃汤(见牙衄)
《证治准绳·杂病》:齿龋
海藏云∶牙齿等龋数年不愈,当作阳明蓄血治之。桃仁承气汤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服之。
好饮过者,多得此疾,屡服有效。蛀牙痛,用巴豆一粒烂研,(一方香油灯上烧过)搓乳香细末丸之,塞蛀孔中。内藜芦细末于孔中,勿咽津。用不蛀皂角一锭,去皮子,却于每皂子处安巴豆一粒,盐泥固济,烧灰研细末。用剜耳子抄少许,填入蛀孔内。雄雀粪绵裹塞孔内,日一二易。芦荟、白胶香,塞蛀孔内。松脂锐如锥者,塞孔中,少顷虫出脂上。芦荟四分炒研细,先用盐揩净齿,敷少许。鹤虱枝插患处。芜荑仁安蛀齿上,有缝就以窒之。吴茱萸、雄黄各等分,樟脑、乳香各少许,末之,擦痛处。鹤虱、细辛、白芷、干茄等分为末,揩痛处。如有蛀孔,用饭丸药末,塞孔中。虫蚀牙根肉腐,用棘针烧取沥,频敷之,或煮汁含之。亦可煮郁李根白皮浓汁含。温米醋漱出虫自愈。香白芷、细辛煎漱。天仙子烧烟,用竹筒抵牙,引烟熏之,即虫死不再发。用小瓦片置油拌韭子烧烟,搁在水碗上,以漏斗覆之,以蛀牙受漏斗口中烟,其牙内虫如针者,皆落水碗中。
蛀牙有孔疼痛不断根者,用雄黄、乳香各一钱,樟脑少许,末之,黄蜡为丸,随孔大小纳一丸,以铁打条一尺五寸长,如箸小头大,作一勾头如钳尾状,火烧红,笔管筒住,只留勾头,勿令热伤唇舌,须先以箸挑开口唇,然后以头勾炷汤药上,须熔开觉热为度,以水漱之神效。有牙虫已出,其孔穴空虚而痛者,宜用乳香少许,火炙令软以实之。
□
用栝蒌根二两,砂锅内甘草水煮软,取出令干,鸡舌香十枚,白芷半两,麝香一分,上为细末。
每用少许揩牙,误咽无妨。蚯蚓矢,水和为泥,火烧令赤,研如粉,腊月猪脂和敷上,日三次,永瘥。
一方,同入瓷瓶内,黄泥固济, 火煨烧一夜,候冷取出,细研用,如常法揩牙。生地黄一斤,于木臼内捣碎,入盐二合和之,上用白面裹,可浓半寸以来,煨于 灰火中,断烟始成。去焦面,入麝香一分,同研末,每用少许贴齿根上。蔓荆子、生地黄、地骨皮、青蒿各一两,郁李根皮二两,每服半两,水煎,热含冷吐。
□
东垣云∶还少丹常服牢牙齿。地黄丸亦好。阴虚内热者,甘露饮。外用,五灵膏、宣牙膏、五倍子散、生姜、地黄汁制,皂角散、土蒺藜散、黑铅砂贴搽。生地细锉,绵裹着齿上咂之,日三四,并咽津效。
□
用黑豆三十枚,牛粪火内烧令烟尽,取出细研,入麝香少许研匀,先以针挑破不生处,令血出,却涂药在上。不可见风,忌酸咸物。雄鼠矢三七枚,麝香半钱,同研细揩齿。露蜂房散、川升麻散。
《针灸资生经》:齿龋
角孙、疗齿牙不嚼物.龋痛肿.(明)耳门、疗齿龋.三间、阳谷、冲阳、(见口内庭、厉兑、四渎、液门、阳谷、上关、(下同.)治齿龋痛.(铜)少海、治齿龋痛.又治齿寒.脑风头痛.合谷、偏历、三阳络、(明下云.疗齿痛.)耳门、治齿龋.三间、大迎、正营、治齿龋痛.完骨、治齿龋.(见癫疾.)兑端、目窗、正营、耳门、治唇吻强.上齿龋痛.(千)厉兑、三间、冲阳、偏历、小海、合谷、内庭、复留、主龋齿.曲鬓、主齿龋.下关、大迎、翳风、完骨、主牙齿龋痛.传曰、唇亡齿寒.谓前齿非牙也.说文云、龋、齿蠹也.谓齿蠹而痛也.其不因龋蠹而痛者.盖风寒入脑髓尔.素问谓大寒至骨髓.故头痛齿亦痛.当以此治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