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
- 《本草备要》:香附
- 《本草便读》:香附
- 《本草从新》:香附
- 《本草分经》:香附
- 《本草分经》:香附
- 《本草分经》:香附
- 《本草撮要》:香附
- 《本草经解》:香附
- 《本经逢原》:香附
- 《滇南本草》:香附
- 《顾松园医镜》:香附
- 《雷公炮制药性解》:香附
- 《外科全生集》:香附
- 《轩岐救正论》:香附
- 《医学入门》:香附
- 《药鉴》:香附
- 《药笼小品》:香附
- 《玉楸药解》:香附
《本草备要》:香附
一名莎草根
宣,调气开郁
性平气香,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主一切气(人身以气为主,气盛则强,虚则衰,顺则平,逆则病,绝则死矣。经曰∶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劳则气耗,此七情之气也。以香附为君,随证而加升降消补之药。《素问》中仍有寒则气收,热则气泄,名九气)。利三焦,解六郁(痰郁、火郁、气郁、血郁、湿郁、食郁),止诸痛(通则不痛)。
治多怒多忧,痰饮痞满,胸肿腹胀,饮食积聚,霍乱吐泻,肾气香港脚,痈疽疮疡(血凝气滞所致。香附一味末服,名独胜丸,治痈疽由郁怒得者。如疮初作,以此代茶。溃后亦宜服之。大凡疮疽喜服香药,行气通血,最忌臭秽不洁触之。故古人治疡,多用五香连翘饮。
康祖左乳病痈,又臆间生核,痛楚半载。祷张王梦授以方,姜汁制香附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遂愈),吐血便血,崩中带下,月候不调(气为血配,血因气行。经成块者,气之凝;将行而痛,气之滞;行后作痛,气血俱虚也;色淡亦虚也,色紫,气之热;色黑则热之甚也;错经者,气之乱;肥人痰多而经阻,气不运也。香附阴中快气之药,气顺则血和畅,然须辅以凉血补气之药。丹溪曰∶能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此正阳生阴长之义),胎产百病。
能推陈致新,故诸书皆云益气(行中有补。丹溪曰∶天行健运不怠,所以生生无穷,即此理耳。时珍曰∶凡人病则气滞而馁,香附为气分君药。臣以参、 佐以甘草,治虚怯甚速也)。
去毛用。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旁彻腰膝。童便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或蜜水炒);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且敛其散);姜汁炒,则化痰饮;炒黑又能止血。忌铁(时珍曰∶得参、术则补气,得归、地则补血,得木香则散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芎 、苍术则总解诸郁,得栀子、黄连则清降火热,得茯神则交济心肾,得茴香、破故纸则引气归元,得浓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发汗散邪,得三棱、莪术则消积磨块;得艾叶则治血气,暖子宫。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仙药也。大抵妇人多郁,气行则郁解,故服之尤效,非宜于妇人,不宜于男子也。李士材曰∶乃治标之剂,惟气实血未大虚者宜之,不然恐损气而燥血,愈致其疾矣。世俗泥于女科仙药之一语,惜未有发明及此者)。
《本草便读》:香附
香附(图缺)
入肝脾而开郁.为血因气滞之方.理胎产以调经.有气顺血行之理.其味辛甘带苦.故生者有解表之功.其质香燥而温.经制服得纯和之妙.乃女科之圣药.为气病之专司.(香附一名莎草根.其草可为衰衣.香附即其根下子也.芳香辛苦.气温入肝脾两经.兼入手太阴足太阳.散一切气.解一切郁.芳香可以入血分.故又能理血中之气.为妇人之圣药.一切小腹膀胱冷痛疝瘕.以及胸胁闪气刺痛等疾.皆可用之.同参术则补气.同归地则补血.得姜艾能温气血之寒.得栀连能清气血之热.或随其佐使而用.酒醋盐水童便以制之.然毕竟香燥之品.阴虚气不滞者忌之.)
《本草从新》:香附
一名莎草根、宣、调气解郁.
气香.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主一切气.(人身以气为主、气盛则强、虚则衰、顺则平、逆则病、绝则死矣、经曰∶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劳则气耗、又曰∶寒则气收、热则气泄、名九气、以香附为君、随证而加升降消补之药.)利三焦.解六郁.(痰郁、火郁、气郁、血郁、湿郁、食郁.)治多怒多忧.痰饮积聚.痞满腹胀.霍乱吐泻.痈疽疮疡.血凝气滞所致、香附末服、名独胜丸、治痈疽由郁怒而得者、如疮初作、以此代茶、大凡疮疽喜服香药、触之、康祖左乳病痈、又臆间生核、痛楚半载、祷张王、梦授以方、姜汁制香附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遂愈.)吐血便血.崩中带下.月候不调.(气为血配、血因气行、成块者气之凝、将行而痛气之滞、行后作痛、气血俱虚也、色淡亦虚也、色紫气之热、色黑则热之甚也、错经者气之乱、肥人痰多而经阻、气不运也、香附阴中快气之药、气顺则血和畅、然须辅以凉血补气之药、丹溪曰∶能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气血药同用.)诸种气痛.胎产百病.(时珍曰∶得参术则补气、得归地则补血、得木香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芎 苍术、则总解诸郁、得栀子黄连、则清降火热、得茯神则交济心肾、得茴香破故纸、则引气归元、得浓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发汗散邪、得三棱莪术、则消积磨块、得艾叶则治血气暖子宫、凡气血未亏而多滞者、最宜用之也、妇人多郁、气行则郁解、故服之尤效、非宜于妇人不宜于男子也、又曰∶凡人病则气滞而馁、香附为气分君药、臣以参 、佐以甘草、治气滞甚速也.)
苦燥而能耗血散气.(士材曰∶乃治标之品、唯气实血未大虚者宜之、不然、恐损气而耗血、愈致其疾矣、世俗泥于女科仙药之一语、惜未有发明及此者.)产金华者良.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旁彻腰膝.童便浸炒.盐水浸炒.则入血分.青盐炒则入肾.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且敛其散.蜜水炒.制其燥性.姜汁炒则化痰饮.炒黑耳出汁、香附为末、以绵杖送入.)
《本草分经》:香附
辛香微苦微甘,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调一切,气能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解六郁利三焦消积调经,乃治标之品,损气耗血。
《本草分经》:香附
见通行和。
《本草分经》:香附
见通行和。
《本草撮要》:香附
味苦辛.入足厥阴经.通行十二经.功专下气解郁.得木香则散滞和中.得山栀能降郁火.得茯苓能交心肾.得茴香、补骨脂能引气归元.得浓朴则决壅消胀.得艾叶能暖子宫.得高良姜治心脾冷痛.得乌药为青囊丸.得黄连名黄鹤丹.二者皆治百病.得乌苏安胎.青盐炒入肾.酒浸炒行经络.醋浸炒消积聚.姜汁炒化痰饮.炒黑止血.忌铁.
《本草经解》:香附
气微寒.味甘.无毒.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令人益气.长须眉.(醋炒)
香附气微寒.禀天深秋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和.阴也.胸中者肺之分也.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气.气滞则热而皮毛焦.香附甘寒清肺.所以除胸中热而充皮毛也.久服令人益气者.微寒清肺.肺清则气益也.须眉者血之余.脾统血.味甘益脾.脾血盛.所以须眉长也.
【制方】
香附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毛.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童便炒则入血分补虚.盐水炒则入血分润燥.青盐炒则益肾.酒炒则行经络.醋炒则入肝.姜汁炒则化痰饮.同参、术则补气.同归、地则补血.同木香则去滞.同蔻仁则理气.同沉香则降气.同川芎、苍术则解郁.同栀子、川莲则降火.同茯神则交心肾.乃十二经气分之要药也.童便炒为末.醋汤服.治血崩.同茯神、甘草.治气逆.同沉香、砂仁、甘草.治痞胀噫酸.同砂仁、甘草.治一切气滞症.同乌药、甘草.治一切心腹刺痛.同茯神、甘草、橘红.治妇人血滞气虚之症.
《本经逢原》:香附
即莎草根
辛微苦甘平,无毒。产金华,光细者佳。入血分补虚,童便浸炒。调气盐水浸炒。行经络酒浸炒。消积聚醋浸炒。气血不调,胸膈不利,则四者兼制。肥盛多痰,姜汁浸炒。止崩漏,童便制炒黑。走表药中则生用之。
发明 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乃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气分主药。兼入冲脉,开郁气,消痰食,散风寒,行血气,止诸痛。月候不调,胎产崩漏,多怒多忧者之要药。治两胁气妨,心忪少气,是血中之气药也。盖血不自行,随气而行,气逆而郁则血亦凝滞;气顺则血亦随之而和畅矣。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毛,故能散风寒。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故能调血气。得参、术则益气,得归、地则调血,得木香则流滞和中,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芎 、苍术则总解诸郁,得山栀、黄连则降火清热,得茯苓则交心肾,得茴香、补骨脂则引气归元,得浓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解邪气,得三棱、莪术则消磨积块,得艾叶则治血气,暖子宫。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惟经水先期而淡,及失气无声、无臭者勿用。血气本虚,更与利气,则行之愈速矣。
《滇南本草》:香附
香附(图缺),味辛,性微温。调血中之气也,则有推行之意。开郁气而调诸气,宽中消食,止呕吐,和中养胃,进食。气血调而阴阳固守,忧郁开而疾病不生,开郁调气要药,女人之至宝也。
(补注)先贤制十珍香附丸。
大理府香附十四两,每份二两,分为七份。
一份 用童便浸,童便滋离中之阴也。
一份 用好酒浸,好酒行经络。
一份 用醋浸,醋开郁,消瘀血,顺气。
一份 用盐水浸,盐水清坎水。
一份 用茴香汤浸,滋肾水,补腰膝。
一份 用益智仁汤浸,上行暖胃,下行补肾强志。
一份 用萝卜汤浸,消痰,消食积也。
春浸二日,夏浸一日,秋浸三日,冬浸五日。
制毕焙干,以香附为君,加蕲艾(四两) 熟地(四两) 人参(二两) 归身(四两)
阿胶(二两) 抚芎(二两) 净枣仁(二两炒) 白茯苓(二两) 白术(二两土炒) 天冬(二两五钱) 缩砂仁(二两五钱) 淮山药(二两) 橘红(一两) 元胡(一两五钱醋炒) 黄芩(二两五钱酒炒) 益母草(四两) 炙草(九钱) 以上俱上好之药。如法炮制,共为末,水酒煮神曲汤,炼蜜为丸。每服三钱,白滚汤送下。
──丛本卷下
《顾松园医镜》:香附
〔辛苦微温,入肺、肝二经。童便浸晒焙。惧燥,蜜水炒;惧散,醋炒。〕开郁快气,〔辛能散之,苦能降之,温能通之畅之。〕发表散邪。〔亦辛温之力。〕消痰化食,治心腹之疼;〔皆快气之功。〕调经止带,理胎产之疾,〔血随气行,香附为血中之气药,气调则血亦从之而和畅,故能调月经而治胎产之疾也。诸气白带,因肝气郁而脾受伤,此能升降诸气,而治一切气疾故也。〕为三焦肝经气分之主药,而兼通十二经气分也。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得参、术则补气,得归、地则补血,得木香则流滞和中,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茯神则交济济心肾,得紫苏则解散邪气,得三棱、莪术则消磨积块,得苍术、抚芎则总解诸郁,得黄连、山栀则能降火,统领诸药,随用得宜,乃气分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
辛香温燥之品,若月经先期者,法当凉血,不可误用。
《雷公炮制药性解》:香附
味辛甘,性温无毒,入肺肝脾胃四经。疏气开郁,消风除痒,便醋制用。
按∶香附味甘辛,故主发散疏通,以入肺肝脾胃,类称女科圣药者,盖以妇人心性偏热,多气多郁,血因气郁,则不能生耳。不知惟气实血不大虚者宜之。不然,损其气,燥其血,愈致其疾,惜乎未有发明,而俗多受女科圣药一句之累矣!性燥,故便制以润之,性散故醋制以敛之。
《外科全生集》:香附
去皮,童便浸,水洗晒捣,醋盐水拌炒。解郁消痈,积聚痰饮,调经。
《轩岐救正论》:香附
香附虽为快气宣郁之圣药.妇人所必需但味苦气辛.苦主泄.辛主散.而一切阴阳气血虚弱者忌之.若脾气虚弱作痞.虚寒生胀.宜用四君.六君或加姜桂治之.中气既健.痞胀自消.此治本法也.设使误用香附耗泄真气.愈增胀满耳.甚有阴虚中败.火升作喘.而亦妄用之.只速其死也丹溪亦谓此药.性燥.
《医学入门》:香附
香附辛甘充散寒,皮风胸热也能宽,消食霍乱腹心痛,开郁理血女人丹。
气香,附根而生,又名莎草根。气平,无毒。沉也,阴中阳也。味轻辛散,能充皮毛发,去寒气及皮肤病疹,胸中虚热,消食下气,治一切霍乱,心腹疼痛,肾气膀胱冷。古云∶香附理血气,妇人之仙药。盖妇人性偏多郁,此药散郁逐瘀,令新血自生而百体和。炒黑能止血,治崩漏下血。凡气血药必用之,能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亦阳生阴长之义。本草云∶益气者,正谓其为血中气药,能和气而生血止血也。不然,逐瘀快气之剂,岂能补气益气哉?采得后用秆火烧去毛,入石臼内捣净。
气病略炒,血病酒煮,痰病姜汁煮,下虚盐水煮,血虚有火,童便煮过则凉,积冷醋浸,炒则热,他药亦可以此类推。忌铁,得乌药良。又与巴豆同炒,治泻泄不止。生用,治大便不通。
《药鉴》:香附
气微热,味甘辛,气重味轻,乃血中气药,诸血气方中所必用者也。快气开郁,逐瘀调经。除皮肤瘙痒外邪,止霍乱吐逆内证。炒黑色,禁崩漏下血。醋调敷,治乳肿成痈。又能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醋炒理气疼为妙,盐制治肾痛为良。酒炒则热,便煮则凉。同气药则入气分,同血药则入血分,女科之圣药也。大都甘能理气和血,辛能散滞消食。此药能疏气散郁,气疏郁散,则新血生而百体和矣。然此剂性热多燥,必须童便浸炒,乌药为其佐使也。
《药笼小品》:香附
辛散苦降。
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利三焦,解六郁。
治崩中带下,月候不调。
能耗血散气。生则行胸膈,达皮肤;童便浸炒入血分,酒浸炒行经络,醋浸炒消积聚;姜汁炒化冷痰。
《玉楸药解》:香附
味苦,气平,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开郁止痛,治肝家诸证。但肝以风木之气,升达不遂,则生风燥,香附降伏之性,最不相宜,香燥之气,亦正相反。庸工香附诸方造作,谬妄不通。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