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花
- 《本草纲目》:旋花
- 《本草从新》:旋花
- 《本草经集注》:旋花
- 《本草图经》:旋花
- 《本草衍义》:旋花
- 《本经逢原》:旋花
- 《名医别录》:旋花
- 《千金翼方》:旋花
- 《新修本草》:旋花
- 《药性切用》:旋花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旋花
- 《证类本草》:旋花
《本草纲目》:旋花
「释名」旋、盘根、续筋根、鼓子花、肠草、美草、天剑草、缠枝牡丹。
「气味」(花)甘、(根)辛、温、无毒。
「主治」腹中寒热邪气(用根),脸上黑痣。亦利小便,续筋骨,合刀伤,治丹毒,补劳损,益精气。
《本草从新》:旋花
一名旋 .补阴、续筋.
甘辛温.补劳损.益精气.续筋骨.(用根捣汁、沥伤处、渣敷其上、日三易、半月即断筋便续.)即鼓子花.
《本草经集注》:旋花
味甘,温,无毒。主益气,去面 黑色,媚好。其根∶味辛,主治腹中寒热邪气,利小便。久服不饥,轻身。一名筋根花,一名金沸,一名美草。生豫州平泽。五月采,阴干。
东人呼为山姜,南人呼为美草,根似杜若,亦似高良姜。腹中冷痛,煮服甚效;作丸散服之,辟谷止饥。近有人从南还,遂用此术与人断谷,皆得半年百日不饥不瘦,但志浅嗜深,不能久服尔。其叶似姜,花赤色,殊辛美,子状如豆蔻。此旋花之名,即是其花也,今山东甚多。(《大观》卷七,《政和》一八五页)
《本草图经》:旋花
旋(徐愿切)花(图缺),生豫州平泽,今处处皆有之。苏恭云∶此即平泽所生旋 (音福)是也。其根似筋,故一名筋根。《别录》云∶根主续筋,故南人皆呼为续筋根。苗作丛蔓,叶似山芋而狭长;花白,夏秋生遍田野;根无毛节,蒸煮堪啖,甚甘美。五月采花,阴干。二月、八月采根,日干。花今不见用者,下品有旋(徐元切)复花,与此殊别。人疑其相近,殊无谓也。
《救急方》续断筋法∶取旋 草根,净洗去土,捣,量疮大小敷之,日一、二易之,乃瘥止。一名肫肠草,俗谓鼓子花也。黔南出一种旋花,粗茎,大叶,无花,不作蔓,恐别是一物也。
《本草衍义》:旋花
旋花蔓生,今之河北、京西、关陕田野中甚多,最难锄艾,治之又生。世又谓之鼓子花,言其形肖也。四五月开花,亦有多叶者。其根寸截,置土下,频灌溉,方涉旬,苗已生。《蜀本·图经》是矣。
《本经逢原》:旋花
一名缠枝牡丹
甘辛,无毒。制雄黄。
《本经》主面 黑色。媚好益气。根主腹中寒热邪气。
发明 凡藤蔓之属,象人之筋,所以多治筋病,旋花根细如筋可啖。《本经》言主腹中寒热邪气。《别录》言其久服不饥。时珍自京师还,见北地车夫每载之,云暮归煎汤饮可补损伤,则益气续筋之说,尤可征矣。筋被斫断者,用旋花根捣汁沥断处,仍以滓敷,日二易,半月即续。
《名医别录》:旋花
无毒.一名美草.生豫州.五月采,阴干.又,
《千金翼方》:旋花
味甘,温,无毒。主益气,去面 黑,色媚好。其根∶味辛,主腹中寒热邪气,久服,不饥轻身。一名筋根花,一名金沸,一名美草。生豫州平泽,五月采根,阴干。
《新修本草》:旋花
味甘,温,无毒。主益气,去面 黑色,媚好。其根,味辛,主腹中寒热邪气,利小便。
久花,一名金沸,一名美草。生豫州平泽。五月采,阴干。
东人呼为山姜,南人呼为美草,根似杜若,亦似高良姜。腹中冷痛,煮服甚效;作丸散服之,辟谷止饥。近有人从南还,遂用此术与人断谷,皆得半年百日不饥不瘦,但志浅嗜深,不花赤色,殊辛美,子状如豆蔻。此旋花之名,即是其花也,今山东甚多。
〔谨案〕此即生平泽,旋 是也。其根似筋,故一名筋根。旋花,陶所说真山姜尔。
陶复于下品旋 注中云∶此根出河南,北国来,根似芎 ,惟膏中用。今复道似高良姜,二说自相矛盾。且此根味甘,山姜味辛,都非此类。其旋 膏疗风,逐水止用花,言根亦无妨,然不可以杜若乱之也。又将旋 花名金沸,作此别名非也。《别录》云∶根,主续筋也。
《药性切用》:旋花
即缠枝牡丹。性味甘辛,力能补劳续筋。汁滴伤处,渣敷其上,日三易,半月,断筋续。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旋花
味甘,温,无毒。主益气,去面 黑色,媚好。其根味辛。主腹中寒热邪气,利小便又云∶根主续筋也。陈脏器云∶取根苗捣汁服之,主丹毒热。根主续筋骨,合金疮。一名金沸,一名美草。生∶豫州平泽。五月采,阴干。
《证类本草》:旋花
(旋花_图缺)
味甘,温,无毒。主益气,去面 黑色,媚好。其根味辛,主腹中寒热邪气,利小便。久服不饥,轻身。一名筋根花,一名金沸,一名美草。生豫州平泽。五月采,阴干。
陶隐居云∶东人呼为山姜,南人呼为美草。根似杜若,亦似高良姜。腹中冷痛,煮服甚效。
但志浅嗜深,不能久服尔。其叶似姜,花赤色,殊辛美,子状如豆蔻,此旋花之名,即是其花也。今山东甚多。唐本注云∶此即生平泽,旋 (音福)是也。其根似筋,故一名筋根。旋(徐兖切)花,陶所证真山姜尔。陶复于下品旋 注中云∶此根出河南,北国来,根似芎 ,唯膏中用。今复道似高良美,二说自相矛盾。且此根味甘,山姜味辛,都非此类。其旋 膏疗风逐水,只用花,言根亦无妨,然不可以杜若乱之也。又将旋 花名金沸,作此别名,非也。《别录》云∶根,主续筋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旋花,本功外,取根食之不饥。又取根、苗捣绞汁服之,主丹毒,小儿毒热。根,主续筋骨,合金疮。陶注误而唐注是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旋 花根也,蔓生,叶似薯蓣而多狭长,花红白色,根无毛节。蒸煮堪啖,味甘美,根名筋根。今所在川泽皆有,二月、八月采根,日干。萧炳云∶旋(徐元切)
复(音伏)用花, (音福)旋(徐愿反)用根,今云旋复根即 旋误矣。
图经曰∶旋(徐愿切)花,生豫州平泽,今处处皆有之。苏恭云∶此即平泽所生旋 (音福)是也。其根似筋,故一名筋根。《别录》云∶根主续筋,故南人皆呼为续筋根。苗作丛蔓,叶似山芋而狭长。花白,夏秋生遍田野。根无毛节,蒸煮堪啖,甚甘美。五月采花,阴干。二月、八月采根,日干。花今不见用者,下品有旋(徐元切)复花,与此殊别。人疑其相近,殊无谓也。《救急方》续断筋法∶取旋 草根,净洗去土,捣量疮大小敷之,日一、二易之,乃瘥止。一名肫肠草,俗谓鼓子花也。黔南出一种旋花,粗茎,大叶,无花,不作蔓,恐别是一物也。
衍义曰∶旋花,蔓生,今河北、京西、关陕田野中甚多,最难锄艾,治之又生。世又谓之鼓之花,言其形肖也。四、五月开花,亦有多叶者。其根寸截置土下,频灌溉。方涉旬,苗已生。《蜀本·图经》是矣。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