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双翘兄幼女目疾
《程杏轩医案》:吴双翘兄幼女目疾
目得血而能视,黑轮上戴,日久涩痒羞明,弦烂流泪。眼科苦寒消散,屡服无功。可知无形之火,原非苦寒可折。王太仆云∶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小儿纯阳,从钱氏六味地黄汤治法。囊缘血虚肝燥,目痛羞明,苦寒消散,阴气益弱。今年厥阴司天,风木气王,秋深燥气倍张。肝藏血,其荣在爪,观其爪甲枯槁剥落,肝血内涸显然。前议壮水,以平厥阳冲逆之威,继佐芍甘培土,酸味入阴,甘缓其急,交冬肾水主事,木得水涵,庶可冀安。哭泣躁烦,究由脏燥。肝在窍为目,肺在声为哭。地黄滋肾生肝,二冬清肺润燥,所加黑羊胆汁引之者,盖肝位将军,胆司决断,胆附肝叶之下,肝燥胆亦燥矣。故取物类胆汁以济之,同气相求之义也。
安波按∶羊胆味苦,恐蹈前辙,不若以磁珠丸之磁石,其性能引铁制金,平木之义可知也。设肝胆得以有制,则其势不暇他顾,只可足以自守本位,济之以补益涵养。俾渴者得饮而燥者润,冲逆之威下潜,则目疾释矣。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