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君扬翁公郎风温证治原委
《程杏轩医案》:饶君扬翁公郎风温证治原委
道光戊子冬,郡城饶君扬翁公郎浓卿兄病,初起寒热头痛咳嗽,服辛散药一剂,次日单热不寒,口渴烦躁,嗽痰带血,下午突作昏晕。当晚折简逆予,黎明至郡,见其面目俱赤,舌黄耳聋,呛咳胁痛,汗出而热不衰,诊脉洪大数疾。谓君翁曰∶公郎之恙,乃风温犯肺,邪在上焦,速为清解,免致蔓延中下。辛散之品,不宜用也。方用料豆、甘草、桑叶、蒌皮、杏仁、桔梗、牛蒡子、贝母、梨皮之属。诘朝复召,问知夜来热甚烦谵,咳血甚多,望其面目仍赤,诊毕昏晕又作,额汗淋漓。翁甚彷徨,适黄就唐表兄至,予告之曰∶此证确属风温为病,但质亏病重,虑难支撑。昨方力薄,故不应效。就兄曰∶鄙见亦然,不识当如何用药。
予曰∶噫,难言。考风温名载仲景《伤寒论》中,但只言脉证及误治之变,并未出方。叔和以下,亦皆无治法,惟朱奉议创立六方,可谓登坛树帜。然既言不可发汗,何葳蕤汤中又用麻黄、羌活等药耶?宋元迄今,名贤代出,所论风温证治,未有一言折衷,可为法守者。惟近时休邑汪广朝先生,所立风温汤一方,只葳蕤、料豆、甘草三味,药简功专,颇有深意。
予治此证,每宗此方范围而扩充之,往往获验。就兄以为然,于是照方加入沙参、生地、丹皮、地骨皮、知母、贝母、黄芩,引用芦根梨汁白蜜,服之大效。诊视数次,热势渐退,苦寒渐减,转手养阴润肺,调理两月,幸得保全。是役也,使非君翁信而不疑,就兄推诚赞助,未见其有成功也。予常语人曰∶凡起一大证,务须病家能笃信,医者有主持,旁人不妄议,三者失一,不可为矣。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