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牧夫兄尊堂寒湿内伏加感外邪
《程杏轩医案》:方牧夫兄尊堂寒湿内伏加感外邪
嘉庆甲子初秋,牧兄邀视伊芳母恙云,家慈年逾五旬,外腴内亏,病经八日,上热下冷,痰多汗少,咳嗽作呕。昔患淋痛,兹亦带发,医为散风清暑,治俱不应,又以为肝火,拟用龙胆泻肝汤,求为决之。予曰∶淋证为本,感证为标,从本从标,当观病之缓急,未可臆断也。
比往诊视,脉细面青,身热足冷,时正酷热,病患犹盖毡被,舌苔白滑,胸腹胀闷,不饥不渴。谓牧兄曰∶尊堂之病,乃寒湿内伏,加感外邪。治宜温中逐邪,淋痛无暇兼顾,方用苍白二陈汤,加姜附、白蔻以温中燥湿,桂枝 、秦艽以彻其表。牧兄问服药以何为验?何期可愈?予曰∶伤寒以舌为凭,舌苔退净,病邪自清,计非二候不可。初服舌苔稍退,再剂已退其半,服至四剂,寒热全解,舌苔退净,淋痛亦止。惟腹闷食少,大便未行,次日忽便泻数次,佥以伤寒漏底为虑。予曰∶无妨。仲圣云∶胃家实,秽腐当去也。方易六君子汤,加谷芽苡仁泽泻神曲,健脾渗湿。三日内共泻二十余行,始得胸宽食进。越日忽又发热,诊脉浮大。予曰∶此复感也。牧兄曰∶病患日来俱卧帐中,邪何由入。予曰∶想因日前便泻,夜间下床,恙久体虚,易于感耳。仍用六君子汤,加姜附秦艽,一服即平。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