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千云伤寒格阳证
《程杏轩医案》:董千云伤寒格阳证
董千云卖花为业,年逾四旬,外状丰腴,冬月患伤寒,诊脉沉细无力,证见寒热烦躁,头身疼痛,面红目赤,舌吐唇外数寸,病来势暴。询因房劳感受寒邪,逼其虚阳外露,即格阳证也。方定六味回阳饮,令其煎成冷服。无如饮药旋呕,并吐蛔虫,躁扰如故,甚为踌躇。其母跪求救治,勉取前药半盏,冲入猪胆汁数匙,试服不呕,良久又与半盏,夜间尽剂。晨诊躁象略安,舌收吐止,仍照原方再进,次易八味地黄汤。时届九朝,忽口噤不语,十一二日,又寒热如疟,有从外感起见者,予曰∶温中即可以散邪,强主正所以逐寇。力排众议,坚持数日,稍见转机,此后尚多枝节,极力扶住正气,守至两旬,寝食虽安,神采欠爽。因思前病重时,只图固正,未暇驱邪,温补药多,未免留邪闭窍,曾记方书论伤寒时疫,愈后神识不清,有属邪滞心包之语,与服蛮煎两剂,神明顿清,续为调理而痊。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