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楚生眼病治效
《仿寓意草》:李楚生眼病治效
李楚生三兄患目,二目皆病,左目尤甚,红痛异常,瞑不能开,勉强开之,盲无所见,头痛难忍,亦左为甚,尤可怪者,大渴欲饮,每日饮浓茶十大碗。蔡医以白虎汤投之,石膏每剂一两许,愈服愈渴,数剂后浓茶加至三十大碗,饮食不思,神烦不寐,终日终夜饮茶而已,两月有余,困顿已甚,乃延予诊。脉皆弦数而大,而右关数疾之中尤欠和柔,子笑曰:此非白虎汤症也。白虎汤乃伤寒时邪,胃有实热,大渴欲冷饮症所用。今因患目而渴,饮欲热饮,不欲冷饮,乃素嗜浓茶,克伐胃气,胃液干枯,求饮滋润,而其实润之者乃更伤之,故愈饮愈渴。彼石膏辈能治实热,不能治虚热,本草载虚人禁用,恐伐胃气,彼庸庸者不知,以为渴饮则当用石膏,而不知外感内伤有天渊之别,热饮冷饮有毫厘千里之分,率意妄投,不独损人之目,即损人之命不难也。其仲兄乃秀才也,问曰;闻目属肝,何患目而胃病如此?予笑曰:肝开窍于目,夫人而知之;乙癸同源,肝亏则肾亏,亦夫人而知之;不知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禀受于脾土,上贯于目而为明,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使不能归明于目矣。以脾与胃相表里而为胃行精液,胃主降脾主升,胃降然后脾升,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下输于脾,然后脾气散精而上输于肺也。今胃汁干枯,胃气不降,脾有何精液可升,尚能归明于目哉!况病者肝肾本亏,肾不养肝,肝虚生热,热盛生风,以久虚之胃,木火乘之,故不独燥热难堪,饮不解渴,且胃无和气,直致饮食不思,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夜不能寐也。至目痛自属肝火,头痛自属肝风,而今欲治之,必先救胃,救胃必先戒茶,然后大养胃阴,并养肝肾。胃喜清和,得滋润而气自能降;木虚枯燥,得涵濡而火自能平;火平则风息,眼无火不病,头无风不疼,如此调治,症虽险无虞也。病者虑茶不能戒,予曰:非戒饮也,特戒茶耳。于是以菊花、桑叶代茶,而先投以养胃阴扶胃气重剂,十日后即不思饮茶。然后兼调肝肾,并或清肺以滋生水之源,或清心以泻肝家之热,千方百计,乃得渐痊。二年后其尊人亦得目病,蔡医以为能治,不必延予,而一目瞽矣。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