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式斋治效
《仿寓意草》:包式斋治效
包式斋患尿血二年未痊,后觅予调治而愈。盖肾亏人也,偶然伤风,某医发散太过,转致喘不能卧者屡日,急乃延予,予曰:咳出于肺,喘出于肾,肺肾为子母之脏,过散伤肺,母不能荫子,则子来就母,而咳变为喘,肾虚人往往如此。今已肾气上冲,脉来上部大下部小,而犹以为风邪未尽,更加发散,无怪乎喘不能卧也。与以都气全方,加紫衣胡桃肉三钱,纳气归肾,一药而愈。越二年又因伤风,某医仍肆意发散,致喘不能卧者三日,又请予治,曰此与前症无异,彼昏不知,子何毫无记性耶!曰;因伊在舍诊病,偶贪顺便,不意至此。予曰:无他,仍服前方可也。其内因夫病着急,忽得笑症,终日哑哑不止,亦求予诊。其左关寸皆数甚,予曰:膻中为臣使之官,喜乐出焉,此肝火犯心包络也。与犀角地黄汤加羚羊角,次日复请予至,则笑病一药而痊。而式斋则夜仍喘不能卧,惟下半夜稍平耳。余曰;异哉!何药之灵于当年而不灵于此日哉?细诊脉象,上部大下部小,实属肾气不纳,毫无他疑,静思良久,因问昨何时服药,曰:晚饭后。予曰:是矣。今可于晚饭前服药,当必有效。次日问之,则喘定气下,一夜安眠矣。伊问何故,曰:药本纳气归肾,饭后服药,为饭阻不能直达于肾,故上半夜全然无效,下半夜药性渐到,故稍平也。今于饭前服药,腹中空空,药力直达肾经,然后以饭压之,肾气岂有不纳者哉。嘱其多服数贴,后加十倍为丸常服。并嘱偶有外感,不可任医发散,其症乃不复发。盖尝览《石室秘录》,陈氏假托乩方,直至岐伯、雷公、华佗、仲景,古之圣神无不毕集,可谓怪诞。至其方药议论亦甚平平,而大其制,一药必数两,一方必一二斤,万难取法。惟其主意先分治法,则群书罕见,可称独得之奇。如教包式斋饭前服药,即内饿治法下冶法也。是故医书汗牛充栋,而除《内经》《难经》、仲景《伤寒》《金匮》二书,无可疵议,其余则各有所偏,亦各有所得。惟在学者之知所取,而勿尚其偏而已。然则不读书固不可,而读书亦岂不贵善读哉!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