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蜈蚣

「释名」蒺藜、蛆、天龙。


「气味」辛、温、有毒。


「主治」


1、小儿撮口(舌上有疮,如粟米大)。用生蜈蚣捣汁敷涂。


2、小儿急惊。用蜈蚣一条(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加乳汁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按病几年龄。每岁服一丸,乳汁送下。


3、天吊惊风(目久不下,眼见白睛,角弓反张,不能出声)。用大蜈蚣一条,去头足,油炙,以竹刀劈为左右两半,研为末,各半加麝香五分。用时,以左半药末吹入左鼻,以右半药末吹入右鼻,但都只吹少许,不可过多。若眼末下,可再吹入少量,服下即止。


4、破伤风。用蜈蚣研末擦牙,吐出涎沫即愈。又主:用蜈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等分为末。每用一分至三分,热酒灌服。另以药末敷患处,出汗即愈。


5、口眼歪斜,口内麻木。用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火煨,都要去掉头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火煨,一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钱。各药一起研为末,加麝香少许。每服一钱,热水调下。一天服一次。


6、蝮蛇螫伤。用蜈蚣研末敷涂。


7、天蛇头疮(生手指头上)。用蜈蚣一条,烧因熏一、二次即愈。或研蜈蚣为末,调猪胆汁敷涂


8、丹毒瘤肿。用蜈蚣一条、白矾如皂角子大一块、雷丸一个、百部二钱,共研不末,调醋敷涂。


9、瘰疬溃疮。用茶和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患处。再将药末敷上。


10、耳出脓。用蜈蚣研末吹耳内。


11、小儿秃疮。用大蜈蚣一条、盐一发,放油内浸七天,取油涂搽,即效。


12、痔疮疼痛。用赤足蜈蚣焙为末,加片脑少许,调好敷涂。又方:用蜈蚣三、国条,浸入煮开一、二次的香油中,再加五倍子末二、三钱,瓶封收存。在痔痛不可忍时,取油点涂,即时痛止。


13、腹大如箕。用蜈蚣三、五条,酒炙过,研为末。每服一钱,分为两份,分别装入两个开孔的鸡蛋内,搅匀,封好,煮熟吃下。一天一次,连进三服可愈。


14、脚吐转筋。用蜈蚣烧为末,调猪油涂搽。



宣,去风


辛温有毒。入厥阴肝经。善走能散,治脐风撮口(炙末,猪乳调服),惊痫瘰 ,蛇症(能制蛇)疮甲(趾甲内恶肉突出,俗名鸡眼睛,蜈蚣焙研敷之,以南星末醋调,敷四围),杀虫(古方治嗽多生用之)堕胎。取赤足黑头者,火炙,去头、足、尾、甲,将荷叶火煨用,或酒炙。畏蜘蛛、蜒蚰(不敢过所行之路,触着即死)、鸡屎、桑皮、盐(中其毒者,以桑汁、盐、蒜涂之。被咬者,捕蜘蛛置咬处,自吸其毒,蜘蛛死,放水中,吐而活之)。


蜈蚣(图缺)


其性走而有毒.散肿行瘀.其味辛而且温.搜风定搐.杀蛇辟蛊先行胃.治痫疗惊又入肝.(蜈蚣辛温有毒.其性善走善窜.能制蛇.故入肝经.截风定搐.与夫蛇蛊蛇伤等证.皆可炙研服之.至于行瘀血.散肿毒.敷治一切外证.皆取其以毒攻毒搜风杀虫之功而已.)


气味辛温,有毒。主治鬼疰蛊毒 ,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


(蜈蚣江以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岐尾,头上有毒钳。入以头足赤者为良。蜈蚣一名天龙,能制龙蛇蜥蜴,畏虾蟆、蛞蝓、蜘蛛、雄鸡。《庄子》所谓∶物畏其天在气也。)


蜈蚣色赤性温,双钳两尾,头尾咸红。生于南方,禀火毒之性,故《本经》主治皆是以火毒而攻阴毒之用也。


愚按∶蛇属金,蜈蚣属火,故能制之。鸡应昴宿,是又太阳出而爝火灭之义矣。


宣、去风.


辛温有毒.入厥阴肝经.善走能散.治脐风撮口.(炙末、猪乳调服.)惊痫瘰 ,蛇症(能制蛇.)疮甲.(趾甲内恶肉突出、俗名鸡眼睛、蜈蚣焙研敷、以南星末、醋调敷四围.)杀虫堕胎.取赤足黑头者.火炙.去头足尾甲.将薄荷叶火煨用.畏蜘蛛.(被咬者、捕蜘蛛置咬放水中、吐而活之.)蜒蚰、(不敢过所行之路、触着即死.)鸡屎、桑皮、盐.(中其毒者、以桑汁盐蒜涂之.)


辛温有毒,入肝,善走能散,去风杀虫,治脐风惊痫蛇症。


味辛温有毒.入足厥阴经.功专治尸疰恶气.若遇脐风撮口.以之去头足尾甲.以薄荷叶烧火炙末.猪乳调服甚效.畏蜘蛛蜒蚰鸡屎桑皮盐蒜.堕胎.



味辛,温,有毒。主治鬼疰,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治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生大吴川谷江南。赤头足者良。


今赤足者多出京口,长山、高丽山,茅山亦甚有,于腐烂积草处得之,勿令伤,曝干之。


黄足者甚多,而不堪用,人多火炙令赤以当之,非真也。一名 蛆。庄周云 蛆甘带。《淮南子》云∶腾蛇游雾,而殆于 蛆。其性能制蛇,忽见大蛇,便缘而啖其脑。蜈蚣亦啮人,以桑汁白盐涂之即愈。(《大观》卷二十二,《政和》四四六页)



味辛,气温。有毒。墙壁多藏,各处俱有。端午收者美,赤头足者良。入药慢火炙黄,去净头足研末。啖蛇虺虫鱼恶毒,杀鬼物蛊疰精邪。去瘀血堕胎,逐积聚除疟。鸡性好食,人若中其毒者,以乌鸡粪水调涂之。又畏蛞蝓、蜒蚰,触之即死,亦可取敷其毒也。


(湿生)入肝祛风通瘀散热解毒


蜈蚣(专入肝)。本属毒物。性善啖蛇。故治蛇症毒者无越是物。(蜈蚣本能刺蛇。)且其性善走窜。故瘟疫鬼怪得此则疗。又其味辛。辛则能以散风。故凡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噤口。得此入肝则治。(炙末。猪乳调治。)又其性温。温则能以疗结。故凡瘀血堕胎。心腹寒热结聚。得此则祛。至于瘰 便毒等症。书载能以调治(如趾甲内有恶肉突出。俗名鸡眼睛。用蜈蚣焙干为末敷上。以南星末醋调敷围四处。)亦是以毒攻毒之意耳!赤足黑头者佳。火煨用。畏蜘蛛蜒蚰(蜘蛛蜒蚰之路。蜈蚣不敢经过。触着即死。被蜈蚣咬者。但捕蜘蛛置咬处。自吸其毒。蜘蛛放水中吐而活之。)鸡屎桑皮盐。(中蜈蚣毒。以桑汁盐蒜涂之即愈。)



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有中其毒者,以乌鸡屎水稠调,涂咬处,效。大蒜涂之,亦效。复能治丹毒瘤,蜈蚣一条干者,白矾皂子大,雷丸一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醋调涂之。又,畏蛞蝓,不敢过所行之路。触其身,则蜈蚣死,人故取以治蜈蚣毒。桑汁、白盐亦效。


(采得真者.去头足并尾.以薄荷叶包.火煨用之.犯蜈蚣毒.以乌鸡粪或大蒜涂之立效.或以火气熏之亦效.或以蜘蛛吸之亦效.或以蛞蝓捣敷之亦效.)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蛊毒.啖诸蛇虫鱼毒.疗心腹寒热积聚.治症癖.小儿惊痫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盖行而疾者.唯风与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风.盖厥阴经药也.故所主诸症多属厥阴.凡用取身扁而长.黑头赤足者为良.千足虫与蜈蚣相似.但头上有白肉.面并嘴俱尖.若误用并犯其腥臭气.入脑致死.不可不慎.重选择之.


辛温有毒。火炙去足用。


《本经》主鬼疰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除温疟,去三虫。


发明 盖行而疾者,惟风与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风。厥阴经药也。岭南有蛇瘴,项大肿痛连喉,用赤足蜈蚣二节研细,水下即愈。又破伤风欲死,研末擦牙边去涎沫立瘥。《本经》言啖诸蛇虫鱼毒,悉能解之。万金散治小儿急惊,蜈蚣一条去足炙黄,入朱砂、轻粉、乳汁为丸,服少许即安。双金散治小儿天吊目久不下,口噤反张,蜈蚣一条酥炙去头足,入麝香为末,以少许吹鼻至眼合乃止。若眼未下再吹之。小儿撮口刮破舌疮,蜈蚣末敷之。


《千金》治射工毒疮,蜈蚣炙黄为末敷之。小儿秃疮,蜈蚣浸油搽之。《直指方》治痔疮疼痛,蜈蚣炙末,入片脑少许唾调敷之。《急救方》治温疟洒洒时惊,凉膈散加蜈蚣尾服之。


《摘要》治妇人趾疮,甲内鸡眼及恶肉突出,蜈蚣一条去头足,焙研入麝香少许,去硬盖,摊乌金纸留孔,粘贴一夕即效。如有恶肉,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周,其祛毒之功,无出其右。


畏蛞蝓、蜘蛛、白盐、鸡屎、桑白皮。


辛,温。有毒。入足厥阴经。能截暴风,消除瘀血。入鸡子白煮,治腹大如箕。入酒煮炙,治腹内蛇症。(常饥,食物即吐,此其症也。)


去头、足用,荷叶包煨,或以柳 末于新瓦上同炒,俟 黑为度,或酒炙,随病法制。


千足虫头上有白肉,嘴尖,误服之腥气入顶而死。中其毒者,桑树汁、盐、蒜涂之。乌鸡粪、蜒蚰可敷。蚯蚓、桑皮,亦能解其毒。


一名螂蛆。禀火金之气以生,味辛,气温,有毒,乃属土之毒虫,足厥阴经药也。


善能制蛇,见大蛇则缘上,啖其脑,淮南子云∶腾蛇游雾而殆于螂蛆,故主啖诸蛇虫鱼毒,去三虫蛊毒也。性复走窜,辟邪所以,能疗鬼,亦治疫杀鬼物老精。辛主散结,温主通行,故治心肠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也。今世以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瘰便毒痔漏等症,亦取其以毒攻毒,散结温行耳。


蜈蚣,啖蛇虺虫鱼恶毒,杀鬼物蛊疰精邪,去瘀血堕胎,逐积聚阴疟,去三虫,逐毒疗心腹寒热,若被毒者,乌鸡粪及蜒蚰并可敷解。


主治(痘疹合参) 治痘发毒攻斑,除五内腹痛。宜去足、头,炙用。


味辛,性温有毒,不载经络。主小儿口噤,鬼疰蛊毒诸蛇毒,杀精物温疟,去三虫,心腹寒热结聚,去瘀血,堕胎。去头足慢火炙黄用,畏蛞蝓、蜒蚰、大蒜、鸡屎。


按∶蜈蚣最似百足虫。第百足虫足较细密,死而不僵,头上有白肉,面及尖嘴,其毒更甚,勿宜轻用。


雷公云∶凡使勿用千足虫,真似,只是头上有角肉,面并嘴尖。若误用者,腥臭气,入顶致死。凡使用蜈蚣,用柳木末放于器中,炒木末焦黑后,去木末,用竹刀刮去足用。


雷公云∶凡使,勿用千足虫,真似,只是头上有白肉,面并觜尖。若误用,并把着,腥臭气入顶,致死。


夫使蜈蚣,先以蜈蚣、木末,不然用柳?末,于土器中炒,令木末焦黑后,去木末了,用竹刀刮去足、甲了用。


有毒.主治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生大吴江南.赤头足者良.


《本经》原文∶蜈蚣,味辛,温.主鬼注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生川谷.


味辛,温,有毒。主鬼疰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疗心腹寒热积聚,堕胎,去恶血。生大吴川谷,江南赤头足者良。


取活者香油浸死。治蛀发癣,捣烂涂足指鸡眼,一宿脱落,愈而不发。


蜈蚣有毒能攻毒,气味辛温杀恶虫,消积破瘀堕胎产,口疮牙噤保婴童。


大吴川谷中最广,江南亦有之。背绿腹黄,头足赤而大者为公,黄细者为母,用公不用母,故曰公。


解诸疮毒及丹硫毒,制诸蛇毒及虫鱼毒、蛊毒、尸疰恶气。杀三虫,止邪疟,疗心腹寒热积聚, 瘕,去恶血堕胎。又治小儿撮口,舌上生疮,牙关不开,不能收乳,为末,以猪乳汁调灌之。此物鸡好食之,故中其毒者,以乌鸡屎水调涂之,或蛞蝓尤妙。麝啖蛇则专制蛇毒,菁园无蜘蛛,物性相制,每每如此。姜汁炙,去头足,为末,再用绵纸盛,就无烟火上炒熟用之。


味辛温。


主鬼注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虐,去三虫(《御览》引云:一名至掌,《大观本》在水蛭下)。生川谷。


《名医》曰:生大吴江南,赤头足者良。


案《广雅》云:蝍蛆,吴公也。



味辛,温,有毒。主鬼疰,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生大吴川谷江南。赤头足者良。


今赤足者多出京口,长山、高丽山、茅山亦甚有,于腐烂积草处得之,勿令伤,曝干之。


黄人多火炙令赤以当之,非真也。一名 蛆。庄周云∶ 蛆甘带。淮南子云∶腾蛇游雾,而殆于蛆。其性能制蛇,忽见大蛇,〔谨案〕山东人呼蜘蛛一名 蛆,亦语。庄周云 蛆甘带,淮南云腾蛇殆于 蛆,并言蜈蚣矣。


即百足虫。辛温有毒,性走善散,入厥阴肝经;治脐风撮口,惊痫蛇症。去头足,炙用。被咬,捕蜘蛛吸毒,入水蛛即活。


味辛,微温,入足厥阴肝经。坠胎破积,拔脓消肿。


蜈蚣辛温毒悍,能化癖消积杀虫,解毒蛊,治瘰疬痔瘘、秃疮便毒,疗蛇瘕蛇咬,虫瘴蛇蛊。庸工以治惊痫抽搐,脐风口噤。


味辛,温,有毒。主鬼疰、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日华子云∶治症癖,邪魅,蛇毒。入药炙用。《淮南子》云∶腾蛇游雾而殆于 蛆,其性能制蛇。忽见大蛇便缘而啖其脑。蜈蚣亦啮人,以桑汁、白盐涂之即愈。胡洽∶治尸疰恶气。《图经》云∶今人治初生儿口噤不开,不收乳者。


(蜈蚣_图缺)


味辛,温,有毒。主鬼疰,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生大吴川谷、江南。赤头、足者良。


陶隐居云∶今赤足者多出京口,长山、高丽山、茅山亦甚有,于腐烂积草处得之,勿令伤,曝干之。黄足者甚多,而不堪用,人多火炙令赤以当之,非真也。一名 蛆。庄周云∶ 蛆,甘带。《淮南子》云∶腾蛇游雾,而殆于□蛆。其性能制蛇,勿见大蛇,便缘而啖其脑。


蜈蚣亦啮人,以桑汁、白盐涂之即愈。唐本注云∶山东人呼蜘蛛,一名 蛆,亦能制蛇,而蜘蛛条无制蛇语。庄周云 蛆,甘带。淮南云腾蛇殆于 蛆,并言蜈蚣矣。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生山南谷土石间,人家屋壁中亦有。形似马陆,扁身长黑,头、足赤者良。今出安、襄、邓、随、唐等州,七月、八月采。日华子云∶蜈蚣,治症癖,邪魅,蛇毒,入药炙用。


图经曰蜈蚣,生吴中川谷及江南,今江浙、山南、唐、邓间皆有之。多在土石及人家屋壁间,以头、足赤者为胜。七、八月取之,黄足者最多。人以火炙令赤以当之,不堪用也。其性能制蛇,忽见大蛇,便缘而啖其脑。陶隐居及苏恭皆以为《庄子》称 蛆,甘带。《淮南子》云∶腾蛇殆于 蛆,并言 蛆是此蜈蚣也。而郭注《尔雅》∶蒺藜, 蛆。云∶似蝗而大腹,长角,乃又似别种。下有马陆条,亦与蜈蚣相类,长三、四寸,斑色,其死侧卧,状如刀环,故一名刀环虫。书传云;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此虫足多,寸寸断之,亦便寸行是也。胡洽治尸疰,恶气诸方,皆用蜈蚣。今医治初生儿口噤不开,不收乳者,用赤足蜈蚣去足,炙,末,以猪乳二合调半钱,分三、四服,温灌之。


雷公云凡使,勿用千足虫,真似,只是头上有白肉,面并嘴尖。若误用,并把着,腥臭气入顶,致死。夫使蜈蚣,先以蜈蚣、木末,不然用柳 末,于土器中炒,令木末焦黑后,去水末了,用竹刀刮去足、甲了用。千金方大治射工水弩毒。以蜈蚣大者一枚,炙为末,和苦酒敷之,亦治口噤。子母秘录治小儿撮口病,但看舌上有疮如粟米大是也。以蜈蚣汁,刮破指甲,研,敷两头肉,瘥。如无生者,干者亦得。抱朴子云∶末蜈蚣以治蛇疮。


衍义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有中其毒者,以鸟鸡屎水稠调,涂咬处,效。


大蒜涂之,亦效。复能治丹毒瘤。蜈蚣一条干者,白矾皂子大,雷丸一个,百部二钱,秤,同为末,醋调涂之。又畏蛞蝓,不敢过所行之路,触其身则蜈蚣死,人故取以治蜈蚣毒。桑汁、白盐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