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
《本草纲目》:莴苣
「释名」名莴菜、千金菜。
「气味」(菜)苦、冷、微毒。
「主治」
1、乳汁不有。用莴苣菜煎酒服。又方:莴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钱,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频食。
2、小便不通。用莴苣菜捣烂,或用莴苣子捣成饼,贴脐中即通。
3、百虫入耳。用莴苣捣汁滴入,虫自出。
4、腰部闪伤。用白莴苣子(炒)三两、白粟米(炒)一撮、乳香、没药、乌梅肉各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一丸,热酒送下。
5、阴囊肿。用莴苣子一合,捣成末,加水一碗煮开五次。
《本草从新》:莴苣
泻热利肠.
苦冷微毒.(中其毒者、以姜汁解之.)功同白苣.又能通乳汁.杀虫蛇毒.自莴国来.
故名.(江南人、盐晒压实、以备方物、名莴苣笋.)子、下乳汁.通小便.治痔漏阴肿下血.损伤作痛.炒用.(小便尿血、莴苣菜捣敷脐上、甚效、小便不通方同.)
《本草分经》:莴苣
苦冷,功同白苣,又能通乳汁,杀虫蛇毒。子下乳汁,通小便。
《本草撮要》:莴苣
味苦冷微毒.入手少阴经.功专通乳汁.杀虫蛇毒.小便不通.捣叶敷脐上良.
《本草求真》:莴苣
(柔滑)除胸膈肠胃湿热水道不通
莴苣(专入肠胃)。由于白莴国来。故以莴名。味苦气冷。微毒。(莴苣虫不敢近。蛇虺触之。则目瞑不见物。人中其毒。以姜汁解之。紫莴苣有毒。入烧炼用。江南人盐晒压实。以备方物。名莴苣笋。)治专通经达络。利水通道。。凡人病因热湿。而见胸膈填胀。眼目昏暗。乳汁不通。小便闭塞等症。用此治无不效。如乳汁不通。则用莴苣菜煎酒以服。小便不解及或尿血。则用莴苣菜捣敷脐上。沙虱水毒。则用莴苣菜捣汁以涂。蚰蜒与虫入耳。则用莴苣菜捣汁以滴。及或和雄黄等分为丸。蘸油入耳以引之类。凡此因其味苦。苦则能以降气。因其气寒。寒则能以解热故耳。至书既言治能明目。而又言其多食则使人目昏。无非因其热极伤目。则目得此以明。过服生寒。而目不明。则目又得因此而暗。无他义也。子能下乳利水。并治阴肿。痔漏伤损作痛。功与莴苣菜略同。
《本草衍义》:莴苣
今菜中惟此自初生便堪生啖,四方皆有。多食昏人眼,蛇亦畏之。虫入耳,以汁滴耳中,虫出。诸虫不敢食其叶。以其心置耳中,留虫出路,虫亦出。有人自长立禁此一物不敢食,至今目不昏。苦苣 捣汁,傅疔疮殊验。青苗阴干,以备冬月,为末,水调傅亦可。
《药性切用》:莴苣
性味苦冷,功近白苣,尤能下乳杀虫,善解蛇毒。子∶亦下乳,炒研用。
《饮膳正要》:莴苣
味苦,冷,无毒。主利五脏,开胸膈壅气,通血脉。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