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 《本草纲目》:檀香
- 《本草纲目》:檀香
- 《本草备要》:檀香
- 《本草便读》:檀香
- 《本草撮要》:檀香
- 《本草蒙筌》:檀香
- 《本草择要纲目》:檀香
- 《得配本草》:檀香
- 《冯氏锦囊秘录》:檀香
- 《医学入门》:檀香
- 《药笼小品》:檀香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檀香
- 《证类本草》:檀香
《本草纲目》:檀香
「释名」旃檀、真檀。
「气味」白旃檀:辛、温、无毒。紫檀:咸、微寒、无毒。
「主治」白旃檀:心腹痛、肾气痛、噎膈吐食、风热肿毒。紫檀:止血、止痛、疗淋、敷刀伤。
《本草纲目》:檀香
「释名」旃檀、真檀。
「气味」(白旃檀)辛、温、无毒。(紫檀)咸、微寒、无毒。
「主治」(白旃檀)心腹痛、肾气痛、噎膈吐食、风热肿毒。(紫檀)止血、止痛、疗淋、敷刀伤。
《本草备要》:檀香
宣,理气
辛温。调脾肺,利胸膈,去邪恶,能引胃气上升,进饮食,为理气要药(《内典》云∶旃檀涂身,能除热恼。昂按∶内兴欲念,亦称热恼。盖诸香多助淫火,惟檀香不然,故释氏焚之。道书又以檀为俗香,不可以供上真)。
《本草便读》:檀香
檀香(图缺)
气香无毒.辛温入肺胃之经.质燥有功.宣发理上中之气.或除邪而辟恶.或畅膈以宽胸.(檀香出南番诸国.中土所出之檀.树虽相类.但不香耳.味辛而温.气香色白.入肺胃上焦气分.专理上焦一切滞气逆气.至其和中进食.辟鬼除邪等治.皆辛温芳香之力耳.)
《本草撮要》:檀香
味辛温.入手太阴足少阴手足阳明经.功专调脾肺.利胸膈.去邪恶.能引胃气上升.进饮食.得丹参、砂仁治妇女心腹诸痛.
《本草蒙筌》:檀香
味辛,气温。阳中微阴。无毒。产南海昆仑,及江淮河朔。专入肺肾脏,通行阳明经。醋摩敷恶毒止疼,水煎升胃气进食。腹痛霍乱可却,中恶鬼气能驱。又紫真檀香,主恶毒风毒。降真香 ,烟直上天;召鹤成群,盘旋于上。主天行时疫狂热,驱宅舍怪异乡声。
小儿佩之,辟恶邪气。
(谟)按∶东垣云∶檀能调气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于极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属,佐以姜枣,并葛根、豆蔻、缩砂、益智,通行阳明之经,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中,同为理气之剂也。
《本草择要纲目》:檀香
【白旃檀】
【气味】
辛温无毒.阳中微阴.入手太阴足少阴.通行阳明之经也.
【主治】
消风热肿毒.治中恶鬼气.杀虫.煎服止心腹痛霍乱.肾气痛.水磨涂外肾并腰肾痛处.散冷气.引胃气上升进饮食.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浆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甚良.白旃檀调气.引芳香之物上至极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属.佐以姜枣.辅以葛根缩砂益智豆蔻.通行阳明之经.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间.为理气之要药也.楞严经云.白旃檀涂身能除一切热恼.故西南诸番.皆用诸香涂身.取此义也.隋有寿禅师妙医术.作五香饮济人.沉香饮.檀香饮.丁香饮.泽兰饮.甘松饮.皆以香为主.更加别药.有味而止渴兼补益人.道书檀香谓之浴香.不可烧供上真.
【紫檀】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摩涂恶毒风毒.刮末敷金枪止血止痛疗淋.醋磨敷一切卒肿.其白檀辛温气分之药也.故能理卫气而调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血分之药也.故能和营气而消肿毒.治金疮.
《得配本草》:檀香
忌火。
辛,温。入手太阴经气分。辟邪去恶。除心痛,止霍乱,散冷积,解结气。夏月囊香,可辟臭气。
白 檀,调卫利膈。紫檀,和营消肿。痈溃、阴虚俱禁用。
《冯氏锦囊秘录》:檀香
味辛而热,无毒。亦以其辛热芬芳,为开发辟恶散结除冷之药也。
檀香入肺,肾、胃经,调气开胃,进食目痛。镇心辟邪,中恶鬼气,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恶毒肿痛,醋磨敷愈,然诸香动火耗气,夏月囊香辟臭,尚谓散真气,而开毛孔,况服之乎?痈疽溃后,诸疮脓多,及阴虚火盛者忌之。
《医学入门》:檀香
檀香辛温升胃气,霍乱腹心痛立去,又行肾邪攻腹心,兼消肿毒并恶疰。
树如檀,生南海,黄、白、紫三种,俱入药。无毒。阳中微阴。入手太阴,足少阴,通行阳明经,引胃气上升,又能引芳香之物上行至胸膈之上,咽嗌之中,同为理气之剂。主霍乱心腹痛,进食杀虫。治肾经邪气上攻,心腹疼痛及腰痛。消风热诸疮肿毒,为末,醋和涂之。敷金疮,止血止痛,兼辟中恶鬼气。抑论诸香动火耗气,非冷气不舒者,不可轻服。脑麝芳窜尤甚,切宜慎之。古人夏月囊香以辟汗气,犹谓能散真气而开毛孔,况服之不当者钓乎!
《药笼小品》:檀香
辛温,调脾利膈。
降真香辛温,辟恶止金疮出血。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檀香
陶隐居云∶白檀消风热肿。陈脏器云∶主心腹霍乱,中恶,鬼气,杀虫。日华子云∶热,无毒。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敷外肾并腰肾痛处。
《证类本草》:檀香
陶隐居云∶白檀消热肿。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主心腹霍乱,中恶,鬼气,杀虫。白檀树如檀,出海南。日华子云∶檀香,热,无毒。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敷外,肾并腰肾痛处。
图经文具沉香条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