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天竺黄

(苞木)泻心热


天竺黄(专入心)。系天竺国之竹。精气结成。其粉形如竹节。味甘气寒。与竹沥功用略同。皆能逐痰利窍。但此凉心去风除热。为小儿惊痫风热。痰涌失音。较之竹沥。其性和缓。而无寒滑之患也。(味甘故缓。)今市肆多骨灰葛粉杂入。不可不辨。


〔甘寒,入心经。轻者真。〕治中风不语,〔热痰壅塞上窍之故。〕理幼稚惊痫。〔总取其凉心除热,豁痰利窍之功。〕竹之津气结成,产于天竺国,与竹沥功用相仿,而无滑肠之患。。


一名竹膏。产于天竺国,乃竹之精气结成。其气味功用与竹沥相仿,但竺黄气微寒,性亦稍缓,故为小儿要药,入手少阴经,专为清热养心化痰,安惊之需,久用亦能寒中。


天竺黄,治小儿天吊惊痫。大人中风不语,镇心明目,解热驱邪,豁痰利窍,除热养心,滋养五脏,金疮风热。


主治(痘疹合参) 主痰壅失音明目,去风湿惊悸镇心,滋养五脏,小儿最宜,和缓故也。


味甘,性寒无毒,入心经。主清心明目,除惊解烦,驱邪逐痰,及小儿惊痫天吊风热诸证。


按∶竺黄之寒,专泻少阴之火,火去而惊邪诸证靡不疗矣。产三竺国,即竹节内黄粉,然多有伪者,须辨其片片如竹节者真。


治小儿惊痰,每取二钱,加雄黄、牵牛末各一钱,研匀,面和为丸,粟米大,每服五丸,薄荷汤送下,治失音不语。


天竺(黄)甘寒性和缓,去诸风热(滋)养五脏,镇心明目疗金疮,儿惊天吊痰壅上。


生天竺国,竹内如黄土成片。无毒。凉心去热,小儿药最宜,和缓故也。


甘微寒。


凉心去风热,利窍豁痰。


治大人中风不语,小儿客忤惊痫。


出南海,大竹之精气结成,片片如竹节者真。


性味甘寒,清心利窍,豁痰定惊。乃竹之津气结成片,片如竹节者真。


味甘,性寒,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泻热宁神,止惊除痰。


天竺黄清君相火邪,治惊悸癫痫,中风痰迷,失音不语,明目安心,清热解毒。


味甘,寒,无毒。主小儿惊风,天吊,镇心明目,去诸风热,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一名竹膏。人多烧诸骨及葛粉等杂之。按《临海志》云∶生天竺国,今诸竹内,往往得之。(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平,治中风痰壅,卒失音不语,小儿客忤及痫痰。


此是南海边竹衍义曰∶天竹黄,自是竹内所生,如黄土着竹成片。凉心经,去风热,作小儿药尤宜,和缓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