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食茱萸

食茱萸(图缺),旧不载所出州土。云功用与吴茱萸同,或云即茱萸中颗粒大经久色黄黑,堪啖者是。今南北皆有之。其木亦甚高硕,有长及百尺者;枝茎青黄,上有小白点;叶正类油麻,花黄;蜀人呼其子为艾子,盖《礼记》所谓 者。 、艾声讹故云耳。宜入食羹中,能发辛香,然不可多食,多食冲眼,兼又脱发。采无时。


辛苦大温,有毒。


《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


发明 食茱萸与吴茱萸性味相类,功用仿佛。而《本经》之文向来错简在山茱萸条内。


详其主心下寒热,即孟诜治心腹冷痛之谓。温中逐寒湿痹,即中恶去脏腑冷之谓。去三虫即脏气疗蛊毒飞尸之谓。虽常食之品,辛香助阳,能辟浊阴之滞,故有轻身之喻。以上主治,岂山茱萸能之乎?其治带下冷痢,暖胃燥湿,水气浮肿用之,功同吴茱萸而力稍逊。多食动目火,目痛者忌之。


味辛苦,大热,无毒。功用与吴茱萸同,少为劣尔,疗水气用之乃佳。



味辛、苦、大热、无毒。功用与吴茱萸同,少为劣耳,疗水气用之,乃佳。


皮薄开口者是,虽名为食,而不堪啖。(新附)


味辛苦,性大热。多食动脾火,发浮肿虚恚,发疮痔。有目疾火证者,忌食。勿同茨菇食。


味辛苦,大热,无毒。功用与吴茱萸同。疗水气。陈脏器云∶杀鬼魅及恶虫毒,起杀牙齿虫痛。《药性论》云∶治冷痹,腰脚软弱,通身刺痛,肠风痔疾,杀肠中三虫,冷。《食疗》云∶主心腹冷气痛,中恶,除咳逆,去脏腑冷。又齿痛,酒煎含之。又杀中贼风口偏不语。又香港脚冲心,和生姜煮汁饮之。又鱼骨刺入肉不出,捣封之,其骨出。畏∶紫石英。


(食茱萸_图缺)


味辛、苦,大热,无毒。功用与吴茱萸同。少为劣尔。疗水气用之乃佳。


唐本注云∶皮薄开口者是。虽名为食茱萸,而不堪多啖之也。今按颗粒大,经久色黄黑,乃是食茱萸。颗粒紧小,久色青绿,即是吴茱萸。今按陈藏器本草云∶食茱萸,杀鬼魅及恶虫毒,起阳,杀牙齿虫痛。(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食茱萸,畏紫石英。治冷痹,腰脚软弱,通身刺痛,肠风,痔疾,杀肠中三虫,去虚冷。陈藏器云∶树皮杀牙齿虫,止痛。《本经》已有吴茱萸,云是口折者。且茱萸南北总有,以吴地为好,所以有吴之名。两处俱堪入食,若充药用,要取吴者,只可言汉之与吴,岂得云食与不食,其口拆者是晒干,不拆者是阴干。《本经》云∶吴茱萸,又云生宛朐。宛朐既非吴地,以此为食者耳。苏重出一条.图经曰∶食茱萸,旧不载所出州土,云功用与吴茱萸同,或云即茱萸中颗粒大,经久色黄黑堪啖者是,今南北皆有之。其木亦甚高硕,有长及百尺者。枝茎青黄,上有小白点。叶正类油麻,花黄。蜀人呼其子为艾子,盖《礼记》所谓 者。 、艾声讹故云耳。宜入食羹中,能发辛香,然不可多食,多食冲眼,兼又脱发,采无时。


食疗∶温。主心腹冷气痛,中恶,除咳逆,去脏腑冷,能温中,甚良。又齿痛,酒煎含之。又杀鬼毒,中贼风,口偏不语者。取子一升,美豉三升,以好酒五升,和煮四、五沸。


冷服半升,日三、四服,得汗便瘥。又皮肉痒痛。酒二升,水开升,茱萸子半升,煎取三升,去滓,微暖洗之,立止。又鱼骨在腹中刺痛。煮汁一盏,服之,其骨软出。又香港脚冲心。和生姜煮汁,饮之。又鱼骨刺入肉不出者。捣封之,其骨自烂而出。又闭目者,名 子,不堪食。


末,冷水调。分为三服。立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