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粉
- 《本草备要》:天花粉
- 《本草便读》:天花粉
- 《本草从新》:天花粉
- 《本草撮要》:天花粉
- 《本草经解》:天花粉
- 《本草求真》:天花粉
- 《本草择要纲目》:天花粉
- 《得配本草》:天花粉
- 《滇南本草》:天花粉
- 《顾松园医镜》:天花粉
- 《冯氏锦囊秘录》:天花粉
- 《雷公炮制药性解》:天花粉
- 《外科全生集》:天花粉
- 《药鉴》:天花粉
- 《药笼小品》:天花粉
- 《药性切用》:天花粉
- 《证类本草》:天花粉
《本草备要》:天花粉
泻火,润燥,治热
酸能生津,甘不伤胃,微苦微寒。降火润燥,滑痰解渴(古方多用治消渴),生肌排脓,消肿,行水通经,止小便利,(膀胱热解,则水行而小便不数)。
治热狂时疾,胃热疸黄,口燥唇干,肿毒发背,乳痈疮痔。脾胃虚寒者禁用。
即栝蒌根,畏恶同。澄粉食,大宜虚热人。
《本草便读》:天花粉
天花粉(图缺)
清胸胃之烦热.痰垢均除.解心肺之炎蒸.苦甘并济.生津止渴.金燥宜求.行水消瘀.黄瘅可治.消肿排脓结可散.泽枯润槁性偏寒.(天花粉色白甘苦而寒.即瓜蒌根也.入肺胃血分.专清上焦邪热.下降一切黄瘅肿毒.皆从郁热水血互结而来.其能利水道.消瘀血.故主治如上.玉露霜即鲜天花粉.以水澄出之粉晒干用.性味主治皆同.略厘清浊耳.)
《本草从新》:天花粉
泻火、润燥、治热痰.
酸能生津.甘不伤胃.微苦微寒.降火润燥.滑痰解渴.生肌排脓消肿.行水通经.止小便利.(膀胱热解、则水行而小便不数.)治热狂时疾.胃热疸黄.口燥唇干.肿毒发背.乳痈疮痔.脾胃虚寒者.均宜戒用.即栝蒌根.澄粉食.大宜虚热人.畏恶同栝蒌.
《本草撮要》:天花粉
味甘苦.入手太阴经.功专润肺生津.通经.止小水利.热狂时疾.得人参、麦冬治消渴饮水.脾胃虚寒禁用.即栝蒌根研粉澄出极细者晒干.名玉露霜.
《本草经解》:天花粉
气寒.味苦.无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天花粉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心火内烁.则津液枯而病消渴.膀胱主表.火盛则表亦热而身热也.其主之者.苦寒可以清火也.心为君火.火盛则烦满大热.其主之者.寒以清之.苦以泄之也.火盛则阴虚.补虚者.清润能补阴虚也.阴者中之守.安中者苦寒益阴.阴充.中有守也.其主续绝伤者.血为阴.阴虚则伤.阴枯则绝.花粉清润.则虚者滋.枯者润也.实名(栝蒌).甘寒之性.能解阳邪.所以主伤寒阳邪结胸也.
【制方】
花粉同川莲.治心火乘金消渴.同人参、麦冬.治肺津枯消渴.同麦冬、竹叶.治心火烦渴.实同川莲、枳实.名小陷胸汤.治伤寒结胸.
《本草求真》:天花粉
(蔓草)入肺除痰消火止渴
天花粉(专入肺)。即栝蒌根也。味酸而甘微苦。微寒。亦同栝蒌能降膈上热痰。兼因味酸。又能生津止渴。故凡口燥唇干。肿毒痈乳痔漏。时热狂燥便数等症。服之立能解除。(时珍曰。栝蒌味甘微苦酸。其茎叶味酸。酸能生津。感召之理。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伤胃。昔人言其苦寒。似未深察。)但此较之栝蒌。其性稍平。不似蒌性急迫。而有推墙倒壁之功也。至经有言安中绝续。似非正说。不过云其热除自安之意。痰色清稀者忌服。澄粉食。大宜水衰有热人。畏恶反同栝蒌。
《本草择要纲目》:天花粉
【气味】
苦寒无毒.阴也.
【主治】
解烦渴.行津液.心中枯涸者.非此不能除.与辛酸药为佐使.导肿气乳痈痔 疮疖.
《得配本草》:天花粉
即栝蒌根
枸杞为之使。畏牛膝、干漆。恶干姜。
甘、微苦、酸、微寒。入足太阴,兼手少阴经。内走经络,解时热烦满。清肺火,降膈痰,止消渴,润干燥,消痈肿,长肌肉,利小便,治黄胆,除酒毒,疗热疝。得乳香,治乳痈。得白蜜,治发黄。配牡蛎为散,治百合病渴。配淡竹沥,治伤寒烦渴。配赤小豆,敷痈毒。入辛酸药,导肿气。入滋补药,治消渴。胃虚湿痰,亡阳作渴,病在表者,禁用。(虽渴亦勿用。)
茎、叶,酸,寒。专治中热伤暑。
《滇南本草》:天花粉
天花粉(图缺),味苦,性寒。治肺痈,排脓,消烦渴,止肺热,消跌打损伤瘀血,清化日久老痰黄痰,下气,解疮毒,治痈疮肿毒,并止咳嗽带血。
昔一人被打伤右边胁腰,咳嗽多年不愈,胸膛疼痛难忍,不时又作吼喘,后得一人传以此方,连服数剂,半月而愈。
(附方) 治跌打损伤天花粉不拘多少,每服(二钱)引用石膏 豆腐卤调服三次,其人咳去紫黑瘀血数口,胸膛不疼,咳嗽亦止。服药后作呕发吐,其病方除。
解毒草,一名天花粉,外科药。此草用法不同本草。治梅疮攻鼻,红肿陷落。用此草常服之,可以解毒,而红肿之处自消。一切疮症,服之,无不神效。
《顾松园医镜》:天花粉
〔甘苦微寒,入心、肺二经。反乌头。〕生津止渴,除烦消痰,利膈清心。除肠胃痼热,而疔诸疽,〔纯阴清寒,故除热疗疽。〕消扑损瘀血,而通月经。〔非若桃仁、姜黄之能直行血分;热清则血不瘀,而经自通。〕治耳鸣猝聋、〔清痰降火之功。〕能散肿排脓。实名栝蒌。〔捣烂〕涤痰结而疗胸痹,止消渴,〔又治伤寒结胸,皆取其下气降火消痰之功。且又能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热,为治消渴之神药。〕润肺燥而除咳嗽,利咽喉。〔肺受火逼,失降下之令,则生痰咳嗽。今得甘缓润下之助,则痰自降,宜其为治咳之要药。利咽喉者,清润之力也。〕能利大肠,〔 末服之之,可治久痢。〕又消肿毒。子名栝蒌仁,〔炒研用。〕润肺化燥痰。天花粉为润燥止渴,消痰解热之品,微苦降火,甘不伤胃,作粉食之,大宜虚弱人。
脾胃虚寒作泻者,仍宜忌之。
《冯氏锦囊秘录》:天花粉
禀天地清寒之气,故味苦气寒而无毒。
天花粉,润心中枯渴烦热,降膈上热痰稠痰,理一切肿毒排脓。长肉消瘀,除时疾热狂,驱酒疸祛黄,实热作渴最宜,胃虚湿痰切戒,汗下后亡阳作渴者,阴虚火动,津液不能上升作渴者,病症在表作渴者,及脾胃虚寒,并宜痛绝。
主治(痘疹合参) 治痘后热毒,发渴痰嗽,利胸膈,排脓长肉,消痈疮肿毒,痘疮溃烂。
按∶天花粉,酸能生津,甘不伤胃,微苦微寒降火,为润燥滑痰解渴要药。但宜于有余阳症,若真寒假热者忌之。亭林一叟,久苦痰火,取服二月,恶食暴泻不救,其寒凉伤脾可知。
《雷公炮制药性解》:天花粉
味苦,性寒无毒,入肺心脾胃小肠五经。主肺火盛而喉痹,脾胃火胜而口齿肿痛,清心利小便,消痰除咳嗽,排脓消肿,生肌长肉,止渴退烦热,补虚通月经。枸杞为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
按∶天花粉色白入肺,味苦入心。脾胃者,心之子,肺之母也,小肠与心相为表里,故均入焉。本功清热,故主疗颇多,其理易达,惟曰补虚通经,此甚不可泥也。夫苦寒之剂,岂能大补?以其能清火,则阴得其养,非真补也。月水不通,亦以热闭,热退则血盛经通,非真能通也。此治本穷源之说耳,倘因寒致疾者,可误使哉。子名栝蒌,主胸痹。仁主润肺下气,止痰嗽瘵,乳痈乳闭,并宜炒用。
《外科全生集》:天花粉
治痼热,唇干口燥,愈热痈排脓。
《药鉴》:天花粉
气寒,味甘润,无毒,沉也阴也。甘能补肺,润能降气导痰,治嗽之要药也。润肺生津液,又能解烦渴、除热毒,治疮疖痈疽。仲景小柴胡症作渴者,以此剂易半夏,取其苦能润肺,而去半夏之辛燥耳。瓤和明矾粉,并主痰喘咳哮,姜汁糊丸立应。子入柴胡汤,总能润肺止渴,消痰降火甚捷。瓤须阴干、为快意,子必去油、免恶心。
《药笼小品》:天花粉
即栝楼根生津止渴,清肺胃烦热。
和平之品,同地骨皮、桑叶治客热久而不愈。
同漂青黛,治火呛如神。
《药性切用》:天花粉
即栝蒌根粉。酸甘苦寒,降火止渴,润燥滑痰。忌同栝蒌。
《证类本草》:天花粉
(天花粉_图缺)
生明州。味苦,寒,无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气安中,续绝伤,除肠中固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月水,止小便利。十一月、十二月采根用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