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
《本草求真》:獭
(兽)山獭茎暖精 水獭肝补肝肾虚损杀鬼疰蛊毒
獭(专入肝肾)。有在山在水之别。山獭(出广宜州溪洞。)性禀纯阳。其性最淫。(牝兽知而痿精寒。取阴一枚。价值数金。水獭以水为生。水性最灵。獭亦多慧。性最嗜鱼。鱼之精气。皆聚于肝。故獭亦得诸鱼之气而聚于肝者也。按肝诸畜皆有定数。惟獭一月一叶。间有退叶。因其渐落复生者故耳。獭味性寒。惟肝性温。味咸微毒。专入肝肾。补虚除劳。俾五脏安和。邪气自却。而鬼疰蛊毒。因得退除矣。葛洪言尸疰。(尸疰五疰之一。病则使人寒热沉沉。默默不知病之所苦。无处不恶。积月累年。淹淹至死。后复传于他人。乃至灭门。觉有此候。)惟取獭肝一具。阴干为末。水服方寸匙。日三。以瘥为度。如无獭肝。獭爪亦可。小儿鬼疰及诸鱼骨鲠。烧灰酒服。故仲景治冷劳。崔氏治蛊疰。皆有獭肝丸之用耳。
《本草衍义》:獭
四足俱短,头与身尾皆扁,毛色若故紫帛。大者身与尾长三尺余,食鱼,居水中。出水亦不死,亦能休于大木上,世谓之水獭。尝縻置大水瓮中,于其间旋转如风,水谓之成旋,起,四面高,中心凹下,观者骇目。皮,西戎将以饰毳服领、袖。问之,云∶垢不着,如风霾翳目,即就袖口拭目中即出。又毛端果不着尘,亦一异也。又《本草·序例》言“獭胆分杯”,尝试之,不验。惟涂于盏唇,但使酒稍高于盏面。分杯之事,亦古今传误言也,不可不正之。肝,用之有验。
《食疗本草》:獭
(一)獭肝∶主疰病相染,一门悉患者,以肝一具,火炙,末以水和方寸匕服之,日再服。〔嘉〕
(二)患咳嗽者,烧为灰,酒服之。〔证〕
(三)肉∶性寒,无毒。煮汁主治时疫及牛马疫,皆煮汁停冷灌之。〔证〕
(四)又,若患寒热毒,风水虚胀,即取水獭一头,剥去皮,和五脏、骨、头、尾等,炙令干。杵末,水下方寸匕,日二服,十日瘥。〔证〕
(五)谨按∶服之下水胀,但热毒风虚胀,服之即瘥。若是冷气虚胀食,益虚肿甚也。只治热,不治冷,不可一概尔。〔嘉〕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