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
- 《本草纲目》:葶苈
- 《本草备要》:葶苈
- 《本草乘雅半偈》:葶苈
- 《本草分经》:葶苈
- 《本草撮要》:葶苈
- 《本草经集注》:葶苈
- 《本草蒙筌》:葶苈
- 《本草求真》:葶苈
- 《本草思辨录》:葶苈
- 《本草图经》:葶苈
- 《本草衍义》:葶苈
- 《本经逢原》:葶苈
- 《长沙药解》:葶苈
- 《雷公炮制药性解》:葶苈
- 《名医别录》:葶苈
- 《千金翼方》:葶苈
- 《医学入门》:葶苈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葶苈
- 《新修本草》:葶苈
- 《药征》:葶苈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葶苈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葶苈
- 《证类本草》:葶苈
《本草纲目》:葶苈
「释名」丁苈、大室、大适、狗荠。
「气味」(苗、子)苦、平、无毒。
「主治」
1、阳性水肿(面赤、烦渴、喘急、小便涩)。用甜葶苈一两半(炒后研末)、汉防己末二两,和鸭血及头同捣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视病情每服五至十丸,一天服三次,以小便通畅为验。
2、遍身肿满,用苦葶苈(炒)四两,研细,和枣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桑白皮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3、在腹水肿。用革葶苈二升,炒后研末,与雄鸡血及头一起捣至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小豆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苈二升,用酒五升泡一夜,服一合即通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苈一两杏仁十枚,同熬成黄色。取出捣烂,分十次服。
4、肺湿痰喘。用甜葶苈炒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服下。
5、咳嗽上气(不能睡卧,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足肿)。用葶苈子三长,经微火熬研后,装入布袋,泡在清酒五升中。几日后饮酒,每次一小杯。一天饮四次。如病急,等不到酒泡透,可以榨汁服。
6、肺壅喘急。用葶苈炒黄,研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服药时先用大枣二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二升,然后放入葶苈一丸,继续煎水至一升,一次服下,此方名“葶苈大枣泻肺汤”。
7、月经不通。用葶苈一升,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棉裹,纳入阴道中。过一夜,换药一次,汗出即出可停药。
8、突发颠狂。用葶苈一程式,捣极细,加白犬血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三服即愈。
9、虫牙用葶苈、雄黄,等分为末调腊月猪油点痛处。
10、瘰疬已溃。用葶苈二合、豉一升,捣烂作成饼子,如钱大,厚二分。安在疮孔上,外用艾灸使受温热,但不可伤肉,亦不可灸初起之疮。
《本草备要》:葶苈
大泻气秘,通,行水
辛苦大寒。属火性急,大能下气,行膀胱水。肿中水气 急者,非此不能除。破积聚症结,伏留热气,消肿除痰,止嗽定喘(水湿泛溢,为肿胀,为痰嗽,为喘满)通经利便。久服令人虚(《十剂》曰∶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大黄泄阴分血闭,葶苈泄阳分气闭,气味俱浓,不减大黄。然有甜、苦二种,甜者性缓,苦者性急,泄肺而伤胃,宜大枣辅之。仲景有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肺气喘急不得卧。昂按∶辅以大枣,补土所以制水)。
子如黍米,微长色黄。合糯米微炒,去米用。得酒良。榆皮为使。
《本草乘雅半偈》:葶苈
(本经下品)
亭亭能历历,便非止于亭者。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核】曰∶出 城平泽田野间,汴东、陕西、河北州郡亦有之。近以彭城、曹州者为胜,他处者不堪用也。春生苗叶,高六七寸,似荠根而色白,枝茎俱青。三月开花,微黄色,遂结角,列子亭亭,扁小如黍粒,微长而黄,味苦入顶,微甘者狗荠也。月令孟夏靡草死。注云∶狗荠,葶苈之属是也。一种单茎向上,叶端出角,其实肥大而短;一种叶近根下,作奇生,如芥叶,其角细长者,此皆异种,不可不辨。修事,以糯米合置燠上微焙,俟米熟,去米,捣碎用。榆皮为之使,得酒良,恶白僵蚕、石龙 。
【 】曰∶水止曰亭,行止曰历。史记云∶决河亭水而注之海,盖以功用为名。故决渎水道,诚急方之泄剂也。若气结为症瘕,为积聚,为饮食寒热,皆止固不迁,决而泄之。十剂云∶泄可去闭,葶苈之属是矣。
《本草分经》:葶苈
辛苦大寒,性急力峻,下气破结,行膀胱水,除肺中水气 急,通经利便,有甜苦二种,甜者力稍缓。
《本草撮要》:葶苈
味辛寒.入手太阴阳明经.足太阳经.功专降气止喘.治上气水蓄.得汉防己治阳水暴肿.得大枣治肺壅喘急.有甜苦二种.甜者性缓.苦者性急.泄肺伤胃.宜与大枣同用.得酒良.榆皮为使.糯米微炒.去米入汤剂.
《本草经集注》:葶苈
味辛、苦,寒、大寒,无毒。主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下膀胱水,腹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腹。久服令人虚。
一名大室,一名大适。一名丁历,一名 蒿。生 城平泽及田野。立夏后采实,阴干。(得酒良,榆皮为之使,恶僵蚕、石龙芮。)
出彭城者最胜,今近道亦有,母即公荠,子细黄至苦,用之当熬也。(敦煌卷子本《新修?
《本草蒙筌》:葶苈
味辛、苦,气大寒。沉也,阴中之阴。无毒。一云∶小毒,用之当熬。陕西河北俱多,曹州(属山东)出者独胜。
延生田野,收采夏间。粒如黍扁小微黄,制隔纸文火略炒。恶僵蚕石龙芮,使榆皮得酒良。
种因甜苦两般,证量轻重各用。苦葶苈行水走泄迅速,形壮证重者热气殊功,消面目浮肿水气立效。肺痈喘不得卧,非此难痊;(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出仲景方。)痰饮咳不能休,用之易愈。主症瘕积聚结气,理风热瘙痒痱疮。久服虚人,须记勿记。
《本草求真》:葶苈
(隰草)泻肺停水
葶苈(专入肺。兼入胃)。辛苦大寒。性急不减硝黄。大泻肺中水气。 急下行膀胱。故凡积聚症结。伏留热气。水肿痰壅。嗽喘经闭。便塞至极等症。(诸症皆就水气停肺而言。)无不当用此调。昔本草十剂篇云。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但大黄则泻脾胃阴分血闭。葶苈则泻肺经阳分气闭。葶苈有苦有甜。甜者性缓。虽泻而不伤。苦者性急。既泻肺而复伤胃。故必用以大枣补土以制水。但水去则止。不可过剂。观金匮所云用葶苈以治头疮。药气入脑杀人。其意大可知矣!子如黍米微长。色黄。糯米微炒用。得酒良。榆皮为使。(榆皮性亦利水。)
《本草思辨录》:葶苈
大黄泄血闭而下热,葶苈泄气闭而逐水。凡水气坚留一处有碍肺降者,葶苈悉主之。惟泄肺甘遂味苦甘,所治在中与下,能利水谷之道,故治留饮宿食,葶苈味苦辛,所治在上与表,但利水道,故主结气饮食寒热。试以大陷胸汤丸证之,大黄荡实涤热,上中下咸到,性极峻厉,故汤丸皆以为君,为陷胸之主药。陷胸汤加芒硝甘遂,而一则煮一两沸,一则内末者,以二物皆下趋极易,欲其回翔胸膈,化水食而软坚也。陷胸丸之证,曰项亦强如柔痉状。项强二字,实此证之主脑。按素问太阴在泉项似拔。项似拔者,湿上冲也。此强而非拔,为水结在肺无疑。曰如柔痉状,则与柔痉相似而不同可知。然则何以治之?夫结胸由于误下,误下故正虚邪入,水饮宿食,遂互结而不下,要其所入之邪,太阳病未解之阳邪也。阳邪劫液,故筋失所养而项强,是宜泄其为患之水,濡以柔筋之液,而大逐其心胃之热实,故用大黄硝遂无二致,而法则有变,药亦宜加矣。杏硝合研,所以润液而柔项;遂蜜同煮,所以安正而化结;葶苈泻肺水,为是方水结之专任,变汤为丸者,以项强不可以急图也。葶苈与甘遂,
《本草图经》:葶苈
葶苈(图缺),生 城平泽及田野,今京东、陕西、河北州郡皆有之,曹州者尤胜。初春生苗叶,高六、七寸,有似荠;根白,枝茎俱青;三月开花,微黄;结角,子扁小如黍粒微长,黄色;立夏后采实,曝干。《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许慎、郑康成注皆云∶靡草,荠、葶苈之属是也。此草至夏则枯死,故此时采之。张仲景治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葶苈炒黄色捣末为丸,大如弹丸。每服用大枣二十枚,水三升,煎之取二升,然后内一弹丸,更煎取一升,顿服之。支饮不得息亦主之。崔知悌方,疗上气咳嗽,长引气不得卧,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或足肿,并主之。葶苈子三升,微火熬,捣筛为散,以清酒五升渍之,冬七日,夏三日。初服如桃许大,日三夜一,冬日二夜二。量其气力,取微利一、二为度。如患急困者,不得待日满,亦可以绵细绞即服。其葶苈单茎向上,叶端出角,角粗且短,又有一种苟芥草,叶近根下作奇,生角细长。取时必须分别前件二种也。又《箧中方》,治嗽含膏丸,曹州葶苈子一两,纸衬熬令黑,知母一两,贝母一两,三物同捣筛,以枣肉半两,别销沙糖一两半,同入药中,和为丸,大如弹丸,每服以新绵裹一丸,含之,徐徐咽津,甚者不过三丸。今医亦多用。
《本草衍义》:葶苈
葶苈用子。子之味有甜、苦两等,其形则一也。经既言味辛苦,即甜者不复更入药也。大概治体皆以行水走泄为用,故曰久服令人虚。盖取苦泄之义,其理甚明。《药性论》所说尽矣,但不当言味酸。
《本经逢原》:葶苈
辛苦寒,小毒。酒洗净焙用。疗实水满急,生用。
《本经》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发明 葶苈苦寒不减硝黄,专泄肺中之气,亦入手阳明、足太阳,故仲景泻肺汤用之。
肺气壅塞则膀胱之气化不通,譬之水注,上窍闭则下窍不通,水湿泛溢,为喘满,为肿胀,为积聚,种种诸病生矣。辛能散,苦能泄,大寒沉降,能下行逐水,故能疗《本经》诸病。
亦能泄大便,为其体轻,性沉降,引领肺气下走大肠。又主肺痈喘逆,痰气结聚,通身水气,脾胃虚者宜远之。大戟去水,葶苈愈胀,用之不节,反乃成病。葶苈有甘、苦二种,缓、急不同,大抵甜者下泄性缓,虽泄肺而不伤胃。苦者下泄之性急,既泄肺而复伤胃,故以大枣辅之。然肺之水气 满急者,非此不能除。但水去则止,不可过剂。《金匮》方云∶葶苈敷头疮,药气入脑杀人。
《长沙药解》:葶苈
【本经】味辛寒。主癥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一名大室,一名大适。生平泽,及田野。
味苦、辛,性寒,入足太阳膀胱经。破滞气而定喘,泻停水而宁嗽。
《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捣丸如弹子大,大枣十二枚。治支饮,喘不得息。饮阻肺津下降之路,肺气壅碍,喘不得息。大枣补脾精而保中气,葶苈泻肺壅而决支饮也。又治肺痈,喘不得卧者。以土湿胃逆,浊气痞塞,腐败瘀蒸,化而为脓。肺气阻格,喘不得卧。大枣补脾精而保中气,葶苈破肺壅而排脓秽也。
《伤寒》大陷胸丸方在大黄。用之,治太阳结胸,以其开痹塞而泻痰饮也。
葶苈苦寒迅利,行气泻水,决壅塞而排痰饮,破凝瘀而通经脉。凡停痰宿水、嗽喘肿胀之病,甚奏奇功。月闭经阻,夜热毛蒸之疾,亦有捷效。
《雷公炮制药性解》:葶苈
味辛苦,性寒有小毒,入肺心脾膀胱四经。主水肿结气,膀胱留热,定肺气之喘促,疗积饮之痰厥。同糯米焙黄,去米用,榆皮为使,恶僵蚕、灯草、石龙芮。
按∶葶苈辛走肺,苦走心,膀胱者,肺所绾也,脾土者,心所生也,故皆入之。大伤肺气,渗泄下元,用之不当,杀人甚捷,稍涉虚者忌之。有甜苦二种,苦者太猛劣,甜者性少缓。
雷公云∶凡使勿用赤须子,真相似葶苈,只是味微甘苦,葶苈子入顶,凡使以糯米相合,于
《名医别录》:葶苈
大寒,无毒.下膀胱水,腹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久服令人虚.一名丁历,一名 蒿.生 城及田野.立夏后采实,阴干.(得酒良,之使,恶僵蚕、石龙芮.)
《本经》原文∶葶苈,味辛、苦,寒.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一名大室,一名
《千金翼方》:葶苈
味辛苦,寒,大寒,无毒。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水伏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腹。久服令人虚。一名历,一名 蒿,一名大室,一名大适。生 城平泽及田野,立夏后采实,阴干,得酒良。
《医学入门》:葶苈
葶苈大寒辛苦味,善消水肿泻肺气,更医肾瘅破脾积,解毒祛风治疙痱。
葶,定也;苈,沥也,行也。能定肺喘而行水。无毒。沉也,阴中阴也。东垣云∶除遍身之浮肿,逐膀胱之留热,定肺痈上气喘促,疗胸中积壅痰嗽。兼治肾瘅唇干,破 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解一切毒入腹不可疗及马汗。用一两炒研浸水,利下恶血,又煎汤洗头风,捣末敷白秃,身暴中风热痱痒者亦可洗且涂之。
丹溪云∶属火,性急走泄为功,苦者尤甚,甜者少缓。病患稍涉虚者远之,杀人甚捷。不必久服乃虚,隔纸炒香,或蒸熟。榆皮为使。恶干姜、石龙芮。含膏丸∶葶苈、知母、贝母各一两,枣肉五钱,砂糖一两半,丸如弹子。每以新绵裹一丸含咽,治嗽喘,三丸即效。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葶苈
味辛寒。主症瘕,积聚结气,水饮所结之疾。饮食寒热,破坚逐邪,亦皆水气之疾。
通利水道。肺气降则水道自通。
葶苈滑润而香,专泻肺气,肺为水源,故能泻肺,即能泻水。凡积聚寒热从水气来者,此药主之。大黄之泻从中焦始,葶苈之泻从上焦始。故《伤寒论》中承气汤用大黄,而陷胸汤用葶苈也。
《新修本草》:葶苈
味辛、苦,寒、大寒,无毒。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下膀胱水,腹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腹。久服令人虚。一名大室,一名大适,一名丁历,一名 蒿。生 城平泽及田野。立夏后采实,阴干。
得酒良,榆皮为之使,恶僵蚕、石龙芮。出彭城者最胜,今近道亦有。母即公荠,子细黄至苦,用之当熬也。
《药征》:葶苈
主治水病也,旁治肺痈结胸。
【考证】
葶苈大枣汤证曰∶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
以上一方,葶苈捣丸如弹丸大。
大陷胸丸证曰∶结胸。
以上一方,葶苈半升。
己椒苈黄丸证曰∶肠间有水气。
以上一方,葶苈一两。
大陷胸丸,则水利而疾愈,然则葶苈之治水也明矣。
【互考】
或问曰∶葶苈大枣汤、桔梗汤、桔梗白散,同治肺痈,而异其方,何也?为则答曰∶用桔梗之证,浊唾腥臭,久久吐脓者也。用葶苈之证,浮肿清涕,咳逆喘鸣者也。故因其见证而处方,不为病名所绊,斯为得也。
《淮南子》曰∶葶苈愈胀。为则按∶胀是水病也。
【品考】
葶苈 有甜苦二种。而甜者不中用焉,本邦未出苦葶苈也。或曰∶关以东间有之。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葶苈
味辛苦,寒,大寒、无毒。主症瘕积聚结气,又治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膀胱水,伏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腹,又疗肺壅上气咳利小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葶苈
葶苈,味苦性寒无毒。沉也,阳中之阴也。其用有四∶除周身之浮肿;逐膀胱之留热;定肺气之喘促;疗积饮之痰厥。
《证类本草》:葶苈
(葶苈_图缺)
味辛、苦,寒、大寒,无毒。主症瘕积聚积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下膀胱水,伏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音沸)痒,利小腹。久服令人虚。一名丁历,一名 (音典)蒿,一名大室,一名大适。生 城平泽及田野。立夏后采实,阴干。得酒良。(榆皮为之使,恶僵蚕、石龙芮。)
陶隐居云∶出彭城者最胜,今近道亦有。母则公荠,子细黄至苦,用之当熬。今按此药亦疗肺壅上气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饮。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苗似荠 ,春末生,高二、三尺,花黄,角生子黄细。五月熟,采子曝干。药性论云∶葶苈,臣,味酸,有小毒。能利小便,抽肺气上喘息急。止嗽。尔雅云∶ ,亭历。注∶实、叶皆似芥,一名狗荠。日华子云∶利小肠,通水气虚肿。
图经曰∶葶苈,生 城平泽及田野,今京东、陕西、河北州郡皆有之,曹州者尤胜。初春生苗叶,高六、七寸,有似荠。根白,枝茎俱青。三月开花,微黄。结角,子扁小如黍粒微长,黄色。立夏后采实,曝干。《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许慎,郑康成注∶皆云靡草,荠、葶苈之属是也。至夏则枯死,故此时采之。张仲景治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葶苈炒黄色,捣末为丸,大如弹丸。每服用大枣二十枚,水三升,煎之取二升,然后纳一弹丸更煎,取一升,顿服之。支饮不得息亦主之。崔知悌方∶疗上气咳嗽,长引气不得卧,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或足肿,并主之。葶苈子三升,微火熬,捣筛为散,以清酒五升渍之。冬七日,夏三日。初服如桃许大,日三夜一,冬日二夜二。量其气力,取微利一、二为度。如患急困者,不得待日满,亦可以绵细绞。即服其葶苈单茎向上,叶端出角,角粗且短。又有一种苟芥草,叶近根下作奇,生角细长。取时必须分别前件二种也。又《箧中方》治嗽含膏丸∶曹州葶苈子一两,纸衬熬令黑,知母一两,贝母一两,三物同捣筛,以枣肉半两,别销沙糖一两半,同入药中和为丸,大如弹丸。每服以新绵裹一丸,含之徐徐咽津,甚者不过三丸。今医亦多用。
雷公云∶凡使,勿用赤须子,真相似葶苈子,只是味微甘苦。葶苈子入顶苦。凡使,以糯米相合,于焙上,微微焙,待米熟,去米,单捣用。圣惠方∶治上气喘急,遍身浮肿。用甜葶苈一升,隔纸炒令紫色,捣令极细,用生绢袋盛,以清酒五升浸三日后,每服抄一匙,用粥饮调下,日三、四服。又方∶治支饮久不瘥,大腹水肿,喘促不止。用甜葶苈三两,隔纸炒令紫色,捣如膏。每服丸如弹子大,以水一中盏,入枣四枚,煎至五分去滓,非时服。外台秘要∶治食饮不得息。葶苈子三两,熬令黄,捣为末。以水三升煮,大枣三十枚,得汁一升纳药中。每服如枣大,煎取七合顿服。千金方∶治腹胀积聚症瘕。葶苈子一升熬,以酒五升浸七日。日服三合。千金翼∶治头风。捣葶苈子,以汤淋取汁洗头上。经验方∶河东裴氏传经效,治水肿及暴肿。葶苈三两,杵六千下,令如泥。即下汉防己末四两,取绿头鸭就药臼中截头沥血于臼中,血尽,和鸭头更捣五千下,丸如梧桐子。患甚者,空腹白汤下十丸,稍可者五丸,频服,五日止。此药利小便,有效如神。梅师方∶治遍身肿满,小便涩。葶苈子二两,大枣二十枚,以水一大升,煎取一小升,去枣,纳葶苈于枣汁煎丸如梧子,饮下十丸。又方∶治肺壅气喘急不得卧。葶苈子三两炒,大枣三十枚,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又煎取一升去滓,并,二服。简要济众治小儿水气腹肿,兼下痢脓血,小便涩。葶苈子半两,微炒捣如泥,以枣肉和捣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枣汤下,空心、晚后量儿大小,加减服之。续十全方治一切毒,入腹不可疗及马汗。用葶苈子一两炒研,以水一升浸汤服,取下恶血。崔氏治水气。葶苈三两,以物盛,甑上蒸令熟,即捣万杵,若丸得如梧桐子,不须蜜和。一服五丸,渐加至七丸,以得微利即佳。不可多服,令人不堪美食。若气发,又服之。得利,气下定即停。此方治水气无比。萧驸马患水肿,唯服此得瘥。伤寒类要治肾瘅唇干,以葶苈主之。子母秘录∶治小儿白秃。葶苈捣末,以汤洗汽涂上。姚和众治孩儿蛔虫。葶苈子一分,生为末用,以水三合,煎取一合,一日服尽。
衍义曰∶葶苈,用子。子之味有甜、苦两等,其形则一也。《经》既言味辛、苦,即甜者于复更入药也。大概治体皆以行水走泄为用,故曰久服令人虚。盖取苦泄之义,其理甚明。《药性论》所说尽矣,但不当言味酸。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