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呕吐泄利

阳明之经,在肌肉之分,皮毛之内,太阳表寒未解,以次相传,则及阳明。其经挟口环鼻,行身之前,经气上壅,故鼻干口燥而胸满。阳明从燥金化气,太阴以湿土主令,燥盛则传腑而生热,湿盛则入脏而生寒。卫气之外发而汗解,全恃乎胃阳盛而燥气长也。


胃者,水谷之腑,一传阳明,必见呕吐。以少阳胆木,本从胃土下行,阳明经病,不能顺降,则胆木上逆而克胃土。胃气壅遏,失其容受之量,水谷在中脘以上者则为呕吐,在中脘以下者则为泄利,呕多则胃病,利多则脾病也。


紫苏葛根升麻汤


苏叶三钱 葛根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升麻二钱


流水煎大半杯,温服。


治寒疫阳明经泄利者。


紫苏葛根半夏汤


苏叶三钱 葛根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半夏三钱 生姜三钱 甘草二钱


流水煎大半杯,热服。


治寒疫阳明经呕吐者。


少阳经气,随阳明戊土下降,寒邪外束,甲木郁塞,不能顺降,逆侵戊土,戊土被贼,遂与少阳之经,痞结胸胁。凡心胸痞塞,胁肋硬满之证,皆少阳阳明两经之上逆也。胃主受盛,戊土贼于甲木,腑气郁遏,不能容纳水谷,故吐利并作。木贼土负,中气被伤,阴虚则入阳明之腑,阳虚则入太阴之脏。方其木邪肆虐之时,下见泄利,则以黄芩汤清其相火,上见呕吐,则以黄芩半夏生姜汤降其逆气。其半在少阳之经,半入阳明之腑,则以大柴胡汤双解经腑之邪。其半在少阳之经,半入太阴之脏,而下见泄利,则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温其湿土,上见呕吐,则以柴胡桂姜半夏汤降其逆气也。


黄芩汤


黄芩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大枣三枚


流水煎大半杯,热服。


治寒疫少阳经胸胁痞满泄利者。


黄芩半夏生姜汤


黄芩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大枣三枚 半夏三钱 生姜三钱


流水煎大半杯,热服。


治寒疫少阳经胸胁痞满呕吐者。


大柴胡汤


柴胡三钱 黄芩三钱 半夏三钱 大枣三枚 芍药三钱 枳实三钱 大黄三钱 生姜三钱


流水煎大半杯,热服。


治少阳经传阳明腑,胸胁痞满,呕吐泄利者。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三钱 黄芩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二钱 干姜三钱 牡蛎三钱 栝蒌三钱


流水煎大半杯,热服。


治少阳经传太阴脏,胸胁痞满,泄利者。


柴胡桂姜半夏汤


柴胡三钱 黄芩三钱 干姜三钱 桂枝二钱 甘草二钱 牡蛎三钱 栝蒌三钱 半夏三钱 生姜三钱


流水煎大半杯,温服。


治少阳经传太阴脏,胸胁痞满,呕吐者。


寒疫之少阳与伤寒之少阳,病同而法亦不殊。凡见少阳诸证,非内传于腑,即内传于脏。内连脏腑,而后少阳经证日久不罢,方宜小柴胡汤增减治之。若不连脏腑,而但经络外病,则是三日少阳之证,总以太阳为主,第宜紫苏汤发表,无事大小柴胡汤也。


阳明之经,在肌肉之分,皮毛之内。太阳经病,以次相传,二日则及阳明。其经挟口环唇,行身之前,经气上壅,故鼻干口燥而胸满。胃者,水谷之府,一传阳明,必见吐泄。以少阳甲木,从阳明戊土下行,表寒束迫,阳明经气不能顺降,壅碍甲木下行之路,甲木郁遏,而贼戊土,胃腑被逼,失其容受之量,水谷在中脘以上者则为呕吐,在中脘以下者则为泄利。


呕利者。入腑入脏之先机也。阳明胃腑,从燥金化气,太阴脾脏,以湿土主令,阳盛则呕泄亡阴,入腑而生热,阴盛则吐利亡阳,入脏而生寒。


寒疫之病,大人卫泄而汗解,小儿卫发而痘生,全恃乎胃阳盛而燥气长也。于其呕泄方作之时,扶阳明而抑太阴,一定之法也。


紫苏葛根升麻汤


苏叶三钱 葛根二钱 桂枝一钱 芍药一钱 甘草一钱 升麻一钱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阳明经泄利者。


紫苏葛根半夏汤


苏叶三钱 葛根三钱 桂枝一钱 芍药一钱 半夏二钱 生姜一钱 甘草一钱


流水煎半杯,温服。


治阳明经呕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