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上寄生
- 《本草纲目》:桑上寄生
- 《本草乘雅半偈》:桑上寄生
- 《本草崇原》:桑上寄生
- 《本草经集注》:桑上寄生
- 《得配本草》:桑上寄生
- 《雷公炮炙论》:桑上寄生
- 《名医别录》:桑上寄生
- 《千金翼方》:桑上寄生
- 《侣山堂类辩》:桑上寄生
- 《神农本草经》:桑上寄生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桑上寄生
- 《新修本草》:桑上寄生
- 《证类本草》:桑上寄生
《本草纲目》:桑上寄生
「释名」寄屑、寓木、宛童、鸢。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
1、膈气。用生桑寄生捣汁一碗服
2、胎动腹痛。用桑寄生一两半、阿胶(炒)半两、艾叶半两,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去渣温服。去艾叶亦可。
3、毒痢脓血。脉搏弱。用桑寄生二两,防风、川芎各二钱半、炙甘草三钱,共研为末。加水一碗,煎至八成。连渣服下。
4、下血后元所虚乏、腰膝无力。用桑寄生为末。每服一钱,开水冲下。
《本草乘雅半偈》:桑上寄生
(本经上品)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充肌肤,坚齿发,长须眉,安胎。其实主明目,轻身通神。
【核】曰∶近海州邑,及海外之境,地暖不蚕,桑无采剪之苦,气浓意浓,兼之鸟食榕实,粪落桑上,乘气而生。叶如橘而软浓,茎如槐而肥脆。三四月作黄白花,六七月结黄绿实;大如小豆,汁稠粘、或断茎视之,色深黄者良。世俗多以寄生他木上者充之,不惟气性不同,且反生灾害矣。修治,根茎枝叶,并铜刀锉细,阴干,不可见火。缪仲淳先生云∶感桑木精气而寄生,故其主治,一本于桑,更抽拔其英粹,功用尤胜于桑矣。
【 】曰∶木性之易生者榕桑称最,桑虽曲直仆伛,靡不怒生,榕附水土沙木,莫不勃发。更异者,鸟啖榕实,遗出桑上,遂尔寄生。故主形骸寄生之齿发须眉,及胞胎痈肿。坚之、长之、安之、疗之,其功独着。若主腰痛,治背强,充肌肤,及明目轻身通神者,此属形骸亲相分,特易易耳。先人云∶寄生桑木身半,大似腰吕之象,则凡腰吕之疾为宜。一名寓木,寓木者,如胆寄肝,当治胆病。胎亦寄,发齿须眉亦寄也。实之通神,当切于魂,断决,疑斯释矣。又云∶人世如寄,此复寄寄,取彼寄寄,以益其寄。
(易生速计之流,得有着脚处,随计就计矣。然木性之易生者,榕桑称最,真真两得其计矣。)
《本草崇原》:桑上寄生
气味苦平,无毒。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安胎。
(桑寄生始出弘农川谷及近海州邑海外之境,其地暖而不蚕。桑无剪伐之苦,气浓力充,故枝节间有小木生焉,是为桑上寄生,寄生之叶如橘而浓软。寄生之茎,如槐而肥脆。四月开黄白花,五月结黄赤实,大如小豆,有汁稠粘,断茎视之色深黄者良。寄生木枫槲榉柳水杨等树上皆有之。须桑上生者可用。世俗多以寄生他树者伪充,不知气性不同,用之非徒无益,而反有害。一种黄寄生,形如石斛,一种如柴,不黄色者,皆伪也。)
寄生感桑气而寄生枝节间,生长无时,不假土力,夺天地造化之神功。主治腰痛者,腰乃肾之外候,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寄生得桑精之气,虚系而生,故治腰痛。小儿肾形未足,似无腰痛之证,应有背强痈肿之疾。寄生治腰痛,则小儿背强痈肿,亦能治之。充肌肤,精气外达也。坚发齿,精气内足也。精气外达而充肌肤,则须眉亦长。精气内足而坚发齿,则胎亦安。盖肌肤者,皮肉之余。齿者,骨之余。发与须眉者,血之余。胎者,身之余。以余气寄生之物,而治余气之病,同类相感如此。
《本草经集注》:桑上寄生
味苦、甘,平,无毒。主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
主金创,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其实∶明目,轻身,通神。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一名茑,生弘农川谷桑树上。三月三日采茎、叶,阴干。
桑上者,名桑上寄生尔。诗人云∶施于松上。方家亦有用杨上、枫上者,则各随其树名之,形类犹是一般,但根津所因处为异。法生树枝间,寄根在枝节之内,叶圆青赤,浓泽易折,傍自生枝节。冬夏生,四月花白,五月实赤,大如小豆。今处处皆有,以出彭城为胜。
世人呼皆为续断用之。案《本经》续断别在中品药,所主治不同,岂只是一物,市人使混乱无复能甄识之者。服食方云是桑 ,与此说又为不同尔。(《新修》一○四页,《大观》卷十二?
《得配本草》:桑上寄生
忌火。
苦,平。入足厥阴经。去风湿,益血脉。主崩漏,散疮疡,安胎下乳,兼治胎产余疾。
配阿胶,治胎动腹痛。配芎、防,治下痢脓血。
桑上节间生出,缠附桑枝者,名寄生。折断有深黄色者真。杂树上生者多害人。
《雷公炮炙论》:桑上寄生
雷公云∶凡使,在树上,自然生独枝树是也。
凡修事,采得后,用铜刀和根、枝、茎细锉,阴干了,任用。
勿令见火。
《名医别录》:桑上寄生
味甘,无毒.主治金创,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农桑树上.三月三日采茎、叶,阴干.
《本经》原文∶桑上寄生,味苦,平.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其实,
《千金翼方》:桑上寄生
味苦甘,平,无毒。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主金疮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其实,明目轻身,通神。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一名茑。生弘农川谷桑上,三月三日采茎叶,阴干。
《侣山堂类辩》:桑上寄生
桑寄生,生于近海州野,及海外之境,地暖不蚕,桑无剪采之苦,气浓意浓,兼之鸟食榕实,粪落桑上,乘气而生。榕乃易生之木,枝叶下垂,即生根作本,故其树极大,多生于海山中,是以子附于桑,则为桑上寄生。盖感桑之精气,故其功力一本于桑,若寄生他木上者,不惟气性不同,且反生灾害矣。今市肆者,乃柴枝也。有一种色黄软脆,状如金钗石斛者,庶几可用。寇宗 曰∶予从官南北,遍搜不可得,故非亲采,难以别真伪,要知市卖者皆伪也。予故以根据附桑上之藤,叶如三角枫者,取之安胎甚效,盖亦得桑之精气者也。
《神农本草经》:桑上寄生
味苦平。
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其实明目,轻身通神。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茑,生宏农桑树上,三月三日,采茎,阴干。
案《说文》云:茑,寄生也;诗曰:茑与女萝,或作樢;《广雅》云:宛童,寄生樢也,又寄屏,寄生也;《中山经》云:龙山上多寓木;郭璞云:寄生也;《尔雅》云:寓木宛童;郭璞云:寄生树一名茑;《毛诗》云:茑与女萝;《传》云:茑,寄生山也;陆玑云:茑,一名寄生,叶似当卢,子如覆盆子,赤黑甜美。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桑上寄生
味苦平。主腰痛,得桑之气,亦能助筋骨也。小儿背强,驱脊间风。痈肿,和血脉。安胎,胎亦寄母腹者也。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养皮毛之血脉。其实主明目,桑性驱风,肝为风脏,而开窍于目,风去则目明也。轻身通神。寄生乃感风露之气以生,故服之亦有清虚之妙应。
寄生乃桑之精气所结,复生小树于枝间,有子之象焉,故能安胎。其性与桑相近,故亦能驱风养血。其生不着土,资天气而不资地气,故能滋养血脉于空虚之地,而取效更神也。
《新修本草》:桑上寄生
味苦、甘,平,无毒。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主金创,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其实明目,轻身通神。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一名葛,生弘农川谷桑树上。三月三日采茎、叶、阴干。
桑上者,名桑上寄生耳。诗人云∶施于松上,方家亦有用杨上、枫上者,则各随其树名之,形类犹是一般,但根津所因处为异。法生树枝间,寄根在枝节之内,叶圆青赤,浓泽易折,旁四月华白,五月实赤,大如小豆。今处处皆有,以出彭城为胜。俗人呼皆为续断用之。案《本经》续断别在上品药,所主疗不同,岂只是一物,市人使混乱无复能甄识之者。服食方云是桑 ,与此说又为不同耳。
〔谨案〕寄生槲、榉柳、水杨、枫等树上,子黄,大如小枣子,唯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如小豆,叶无阴阳,如细柳叶而浓肌,茎粗短,江南人相承用为续断,殊不相关。且寄生实,九月始熟而黄,今称五月实赤,大如小豆,此是陶未见之。
《证类本草》:桑上寄生
(桑上寄生_图缺)
味苦、甘,平,无毒。主腰痛,小儿背强(巨两切),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主金疮,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其实明目,轻身通神。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一名茑(音鸟又音吊)。生弘农川谷桑树上。三月三日采茎、叶,阴干。
陶隐居云∶桑上者,名桑上寄生尔。诗人云∶施(音异)于松上,方家亦有用杨上、枫上者,则各随其树名之,形类犹是一般,但根津所因处为异,法生树枝间,寄根在皮节之内。
叶圆青赤,浓泽易折。旁自生枝节。冬夏生,四月花白。五月实赤,大如小豆。今处处皆有,以出彭城为胜。俗呼为续断用之,按《本经》续断别在上品药,主疗不同,岂只是一物,市人混杂无识者。服食方是桑 ,与此又不同。唐本注云∶此多生槲、榉、柳、水杨、枫等树上。子黄,大如小枣子。唯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似小豆,叶无阴阳,如细柳叶而浓。晚茎粗短。江南人相承用为续断,殊不相关。且寄生实九月始熟而黄。今称五月实赤,大如小豆,盖陶未见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云∶按诸树多有寄生,茎、叶并相似,云是乌鸟食一物,子、粪落树上,感气而生。叶如桔而浓软,茎如槐而肥脆。今处处有,方家唯须桑上者。然非自采,即难以别。可断茎而视之,以色深黄者为验。《图经》叶似龙胆而浓阔。
茎短似鸡脚,作树形。三月、四月花,黄赤色。六月、七月结子,黄绿色,如小豆,以汁稠粘者良也。药性论云∶桑寄生,臣。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日华子云∶助筋骨,益血脉。采人多在榉树上收,呼为桑寄生。在桑上者极少,纵有,形与榉树上者亦不同,次即枫树上,力同榉树上者,黄色。七月、八月采。
图经曰∶桑寄生,出弘农山谷桑上,今处处有之。云是乌鸟食物,子落枝节间,感气而生。叶似桔而浓软,茎似槐枝而肥脆。三、四月生花,黄白色。六月、七月结实,黄色,如小豆大。三月三日采茎,叶阴干。凡槲、榉、柳、水杨、枫等上,皆有寄生,唯桑上者堪用。
然殊难辨别、医家非自采不敢用。或云断其茎而视之,其色深黄并实中有汁稠粘者为真。谨按《尔雅》∶寓木,宛童。郭璞云∶寄生一名茑。《诗· 弁》云∶茑与女萝。陆机疏云∶叶似当卢,子如覆盆,赤黑,甜美。而中品有松萝条,即女萝也。《诗》所谓茑与女萝,施于松上是也。旧云生熊耳川谷松上。五月采,阴干。古方入吐膈药。今医家鲜用,亦不复采之。
但附于此。
雷公云∶凡使,在树上自然生独枝树是也。采得后,用铜刀和根、枝、茎细锉,阴干了任用。勿令见火。
衍义曰∶桑寄生,新旧书云∶今处处有之。从官南北,实处处难得。岂岁岁窠斫摘践之,苦而不能生邪?抑方宜不同也?若以为鸟食物子落枝节间,感气而生,则麦当生麦,谷当生谷,不当但生此一物也。又有于柔滑细枝上生者,如何得子落枝节间?由是言之,自是感造化之气,别是一物。古人当日唯取桑上者,实假其气耳。又云∶今医家鲜用,此极误矣。今医家非不用也。第以难得真桑上者。尝得真桑寄生,下咽必验如神。向承乏吴山,有求药于诸邑者,乃通令人搜摘,卒不可得,遂以实告,甚不药。盖不敢以伪药罔人。邻邑有人,伪以他木寄生送之,服之逾月而死,哀哉!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