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砂
《本草求真》:缩砂
(芳草)温脾暖胃快滞
缩砂(专入脾胃。兼入肺肾大小肠膀胱)。辛温而涩。故书号为醒脾调胃要药。然亦兼入肺肾大小肠膀胱。是以同檀香白豆蔻则能入肺。同人参益智则能入脾。同黄柏茯苓则能入肾。同赤石脂则能入大小肠。其言醒脾调胃。快气调中。则于腹痛痞胀有功。(痛有喜按拒按之别。若使痛喜手按。多属脾胃虚寒。治须用此。否则切禁。痞有因寒因热因暑因湿因痰因气因血因食之别。亦须审其兼症兼脉以求。不可尽以砂仁为治也。)入大肠则于赤白泻痢有效。入肺则于咳嗽上气克理。(泻痢由于寒湿者宜用。热湿者勿用。)至云止痛安胎。并咽喉口齿浮热能消。亦是中和气顺之意。(胎挟寒滞者始宜。热属虚浮者方用。)若因实热而云胎气不和。水衰而见咽喉口齿燥结者服之。岂能是乎?故虚实二字。不可不细辨而详察耳。出岭南。研碎用。
《医学入门》:缩砂
缩砂(蜜)辛温暖脾胃,消食和中止泻吐,涩肠抑肾奔豚邪,止咳保胎行肺气。
皮紧缩皱,形色如砂,又名砂仁。无毒。入手足太阴、阳明、太阳、足少阴经。暖胃温脾,消化酒食,治心腹中虚冷痛,霍乱转筋,呕吐水泻,赤白痢,休息痢,气痢,涩大小肠,除肾积奔豚气,止肺气咳嗽,咳逆上气,又炒过治妊娠触伤,胎动腹痛。丹溪云∶缩砂治病,行气故也。治痢药中用之,以热攻热,乃所以顺治也。和皮慢火炒令香熟,刮去皮,取仁捣碎用。与檀香、豆蔻为使则入肺,与人参、益智为使则入脾,与黄柏,茯苓为使则入肾,与赤石脂为使则入大小肠。
《饮膳正要》:缩砂
味辛,温,无毒。主虚劳冷泻,宿食不消,下气。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