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
- 《本草纲目》:酸枣
- 《本草经集注》:酸枣
- 《本草蒙筌》:酸枣
- 《本草图经》:酸枣
- 《本草衍义》:酸枣
- 《名医别录》:酸枣
- 《千金翼方》:酸枣
- 《神农本草经》:酸枣
- 《吴普本草》:酸枣
- 《新修本草》:酸枣
- 《饮膳正要》:酸枣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酸枣
- 《证类本草》:酸枣
《本草纲目》:酸枣
「释名」山枣。
「气味」(酸枣)酸、平、无毒。
「主治」
1、胆风沉星(胆风毒气,虚实不调,昏沉多睡)。用酸枣仁一两(生用)、蜡茶二两,以生姜汁涂炙微焦为散。每取二钱,加水七分煎至六分,温服。
2、胆虚不眠(心多惊悸)。用酸枣仁一两,炒香,捣为散。每服二钱,竹叶汤调下。又方:再加人参一两、辰砂半两、乳香二钱半,调炬蜜做成丸子服下。
3、振悸不眠。用酸枣仁二升,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加水八升,煮成三分,分次服。此方称“酸枣仁汤”。
4、虚烦不眠。用酸枣仁二升,母、干姜、茯苓、芎各二两,甘草(炙)一两,先以水一斗煮枣仁,得汁七程式,再放入其余各药同煮,最后得汁三程式,分次服下。此方名“酸枣仁汤”。
5、骨蒸不眠。用酸枣仁一两,加水二碗研绞取汁,下粳米二合煮粥。粥熟后,再下地黄汁一合,煮匀吃下。
6、盗汗,用酸枣仁、人参、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本草经集注》:酸枣
味酸,平,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结气,四肢酸疼湿痹。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大骨,助阴气,令人肥健。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生河东川泽。八月采实。阴干卅日成。(恶防己。)
今出东山间,云即是山枣树子,子似武昌枣,而味极酸,东人乃啖之以醒睡,与此治不得?
《本草蒙筌》:酸枣
味酸,气平。无毒。生河东川泽,秋采实阴干。因肉味酸,故名酸枣。凡仗入药,碎核取仁。粒遍色丹,亦不易得。市家往往以棘实充卖,不可不细认焉。能治多眠不眠,必分生用炒用。多眠胆实有热,生研末,取茶叶姜汁调吞;不眠胆虚有寒,炒作散,采竹叶煎汤送下。倘和诸药共剂,却恶防己须知。宁心志,益肝补中。敛虚汗,驱烦止渴。去心腹寒热,五脏能安。疗手足酸疼,筋骨堪健。久服长寿,且令人肥。核壳烧末水调,刺入肉中敷效。
《本草图经》:酸枣
酸枣(图缺),生河东川泽,今近京及西北州郡皆有之,野生多在坡 及城垒间。似枣木而皮细,其木心赤色;茎、叶俱青;花似枣花;八月结实,紫红色,似枣而圆小,味酸。当月采实,取核中仁,阴干,四十日成。《尔雅》辨枣之种类曰∶实小而酸,曰 枣。《孟子》曰∶养其枣。赵岐注∶所谓酸枣是也。一说惟酸枣县出者为真,其木高数丈,径围一、二尺,木理极细,坚而且重,邑人用为车轴及匕筋;其皮亦细,纹似蛇鳞;其核仁稍长,而色赤如丹,亦不易得。今市之货者,皆棘实耳,用之尤宜详辨也。《本经》主烦心不得眠。今医家两用之,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生熟便尔顿异。而胡洽治振悸不得眠,有酸枣仁汤∶酸枣仁二升,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六物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深师主虚不得眠,烦不可宁,有酸枣仁汤∶酸枣仁二升, 母、干姜、茯苓,芎 各二两,甘草一两炙,二汤酸枣并生用,疗不得眠,岂便以煮汤为熟乎?
《本草衍义》:酸枣
酸枣微热。经不言用仁,仍疗不得眠。天下皆有之,但以土产宜与不宜。嵩阳子曰∶“酸枣县,即滑之属邑,其木高数丈,味酸,医之所重。今市人卖者,皆棘子。”此说未尽。殊不知小则为棘,大则为酸枣,平地则易长,居崖堑则难生。故枣多生崖堑上,久不樵则成干,人方呼为酸枣,更不言棘,徒以世人之意如此,在物则曷若是也,其实一本。以其不甚为世所须,及碍塞行路,故成大木者少,多为人樵去。然此物才及三尺,便开花结子。但窠小者气味薄,本大者气味浓,又有此别。今陕西临潼山野所出者亦好,亦土地所宜也,并可取仁。后有白棘条,乃是酸枣未为大时,枝上刺也。及至长成,其刺亦少,实亦大。故枣取大木,刺取小窠也,亦不必强分别尔。
《名医别录》:酸枣
无毒.主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生河东.八月采实,阴干,卅日成.(恶防己.)
《本经》原文∶酸枣,味酸,平.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生川
《千金翼方》:酸枣
味酸,平,无毒。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泻,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
生河东川泽,八月采实,阴干,四十日成。
《神农本草经》:酸枣
味酸平。
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藏,轻身延年。生川泽。
《名医》曰:生河东,八月采实,阴干,四十日成。
案《说文》云:樲,酸枣也;《尔雅》云:樲,酸枣;郭璞云:
味小实酢;孟子云:养其樲棘;赵岐云:樲棘,小棘,所谓酸枣是也。
《吴普本草》:酸枣
按∶此药参见本书“山茱萸”条,《本经》首载此药。
《新修本草》:酸枣
味酸,平,无毒。主心腹寒热,邪结气,四肢酸疼湿痹,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益肝气,坚筋大骨,助阴气,令人肥健。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
生河东川泽。八月采实,阴干卅日成。
恶防己。今出东山间,云即是山枣树子,子似武昌枣,而味极酸,东人乃啖之以醒睡,与此疗不得眠,正反矣。
〔谨案〕此即 枣实也,树大如大枣,实无常形,但大枣中味酸者是。《本经》唯用实,疗不得眠,不言用仁。今方用其仁,补中益气。自补中益肝以下,此为酸枣仁之功能。又于下品白棘条中,复云用其实。今医以棘实为酸枣,大误矣。
《饮膳正要》:酸枣
味酸甘,平,无毒。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除烦。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酸枣
味酸,平,无毒。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药性论》云∶主筋骨风。日华子云∶治脐下满痛。《圣惠方》∶治骨蒸劳、心烦不得眠卧。《外台秘要》∶疗齿虫腐烂。恶∶防己。
《证类本草》:酸枣
(酸枣_图缺)
味酸,平,无毒。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
生河东川泽。八月采实,阴干,四十日成。(恶防己。)
陶隐居云∶今出东山间,云即是山枣树。子似武昌枣而味极酸,东人啖之以醒睡,与此疗不得眠,正反矣。唐本注云∶此即 (贰)枣实也,树大如大枣,实无常形,但大枣中味酸者是。《本经》唯用实,疗不得眠,不言用人。今方用其人,补中益气,自补中益肝以下,此为酸枣仁之功能。又于下品白棘条中,复云用其实。今医以棘实为酸枣,大误。今注陶云醒睡,而《经》云疗不得眠。盖其子肉味酸,食之使不思睡,核中仁,服之疗不得眠,正如麻黄发汗,根节止汗也。此乃棘实,更非他物。若谓是大枣味酸者,全非也。酸枣小而圆,其核中仁微扁;大枣仁大而长,不类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今河东及滑州,以其木为车轴及匙箸等,木甚细理而硬,所在有之。八月采实,晒干。药性论云∶酸枣仁,主筋骨风,炒末作汤服之。陈藏器云∶按酸枣,既是枣中之酸,更无他异,此即真枣,何复名酸,既云其酸,又云其小,今枣中酸者,未必即小,小者未必即酸,虽欲为枣生文,展转未离于枣,若道枣中酸者,枣条无令睡之功,道棘子不酸,今人有众呼之目。枣、棘一也。酸、甜两焉。纵令以枣当之,终其非也。嵩阳了曰∶余家于滑台。今酸枣县,即滑之属邑也。其地名酸枣焉,其树高数丈,径围一、二尺,木理极细,坚而且重,其树皮亦细纹似蛇鳞。其枣圆小而味酸,其核微圆,其仁稍长,色赤如丹。此医之所重,居人不易得。今市之卖者,皆棘子为之。又云山枣树如棘,子如生枣,里有核如骨,其肉酸滑好食,山人以当果。五代史后唐刊《石药验》云∶酸枣仁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日华子云∶酸枣仁治脐下满痛。
图经曰∶酸枣,生河东川泽,今近京及西北州郡皆有之,野生多在坡 及城垒间。似枣木而皮细,其木心赤色,茎、叶俱青,花似枣花。八月结实,紫红色,似枣而圆小味酸。
当月采实,取核中仁,阴干,四十日成。《尔雅》辨枣之种类曰∶实小而酸,曰 枣。《孟子》曰∶养其 枣。赵歧注∶所谓酸枣是也。一说唯酸枣县出者为真,其木高数丈,径围一、二尺,木理极细,坚而且重,邑人用为车轴及匕箸。其皮亦细,纹似蛇鳞。其核仁稍长而色赤如丹,亦不易得。今市之货者,皆棘实耳,用之尤宜详辨也。《本经》主烦心不得眠。今医家两用之,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生熟便尔顿异。而胡洽治振悸不得眠,有酸枣仁汤∶酸枣仁二升,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六物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深师主虚不得眠,烦不可宁,有酸枣仁二汤∶酸枣仁二升, 母、干姜、茯苓、芎各二两,甘草一两炙,并切,以水一斗,先煮枣,减三升后,纳五物,煮取三升,分服。一方更加桂一两。二汤酸枣并生用,疗不得眠,岂便以煮汤为熟乎?
雷公云∶酸枣仁,凡使,采得后晒干,取叶重拌酸枣仁蒸半日了,去尖皮了,任研用。
食疗酸枣,平。主寒热结气,安五脏,疗不得眠。圣惠方治胆虚睡卧不安,心多惊悸。用酸枣仁一两,炒令香熟,捣细为散。每服二钱,竹叶汤调下,不计时候服。又方治夜不眠睡。
用酸枣仁半两,炒黄研末,以酒三合浸汁,先以粳米三合煮作粥,临熟下枣仁汁,更煮三、五沸。空心食之。又方治骨蒸劳,心烦不得眠卧。用酸枣仁二两,水二大盏,半研绞取汁,下米二合煮粥,候熟下地黄汁一合,更渐煮过。不计时候食之。外台秘要疗齿虫腐烂,棘针二百枚即是枣树棘朽落地者。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含之,日四、五度,即瘥。又方疗刺在仁肉中不出。酸枣仁核烧末,水服之,立便得出。简要济众治胆风毒瓦斯,虚实不调,昏沉睡多。
酸枣仁一两生用,金挺腊茶二两,以生姜汁涂,炙令微焦,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七分,煎六分,无时温服。
衍义曰∶酸枣,微热,《经》不言用仁,仍疗不得眠。天下皆有之,但以土产宜与不宜。
嵩阳子曰∶酸枣县,即滑之属邑。其木高数丈,味酸,医之所重。今市人卖者皆棘子,此说未尽。殊不知小则为棘,大则为酸枣,平地则易长,居崖堑则难生。故棘多生崖堑上,久不樵则成干,人方呼为酸枣,更不言棘,徒以世人之意如此,在物则曷若是也。其实一本。以其不甚为世所须,及碍塞行路,故成大木者少,多为人樵去。然此物才及三尺,便开花结子,但并可取仁。后有白棘条,乃是酸枣未长大时,枝上刺也。及至长成,其刺亦少,实亦大。故枣取大木,刺取小窠也,亦不必强分别尔。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