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方木
- 《本草纲目》:苏方木
- 《本草乘雅半偈》:苏方木
- 《本草经解》:苏方木
- 《本草蒙筌》:苏方木
- 《本经逢原》:苏方木
- 《得配本草》:苏方木
- 《冯氏锦囊秘录》:苏方木
- 《海药本草》:苏方木
- 《雷公炮炙论》:苏方木
- 《千金翼方》:苏方木
- 《新修本草》:苏方木
- 《证类本草》:苏方木
《本草纲目》:苏方木
「释名」苏木。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
1、产后血晕。用苏木三两,加水五升,煎取二升,分次服。
2、产后气喘,面黑欲死,是血入肺所引起。和苏木二两,加水二碗,煮成一碗,再加人参末一两服下。极效。
3、破伤风。用苏木末三钱,酒送服。此方名“独圣散”。
4、脚气肿痛。用苏木、鹭鸶藤,等分锉细,加定粉少许,水煎,先熏后洗。
5、偏坠肿痛。用苏木二两、好酒一壶同煮,频频饮服。
6、刀伤指断。用苏木末包敷,外层再用蚕茧裹牢。几天后断处即接合。
《本草乘雅半偈》:苏方木
(唐本草)
震苏苏震行无眚,方其义也义以方外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主破血。产后血胀,闷绝欲死者,水煮五两,取浓汁服。
【核】曰∶出南海、昆仑。树似青槐,材似赤降,中心有横纹似紫角者,号木中尊,功力倍尝百倍也。修事去粗皮,并节,锉极细,梅枝捣烂,同拌蒸之,从巳至申,阴干用,用染绛色,见铁器,则色黯不鲜。
先人云∶苏有疏畅义;方有不动义,具厥阴风木之才,非分崩离坼之比。
【 】曰∶死而更生曰苏;赋形有尝曰方;东方之行曰木。木以色胜,当判入肝,肝之心药,肝之血分气药也。肝主色,自入为青,入心为赤,肝藏血,心藏血脉之气也。故主血中诸眚,闷绝欲死者,功能屠绝鬼气,苏醒人魂,一名屠苏者以此。
《本草经解》:苏方木
气平.味甘咸.无毒.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水煮五两.取浓汁服.苏木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咸无毒.得地中北土水之味.入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味甘入脾.脾统血.味咸走血.所以破血也.产后血胀闷.煮汁五两服.破血之功也.
【制方】
苏木同泽兰、生地、人参、小便、益母、牛膝、黑豆.治产后血晕.同人参名参苏饮.治产后气喘.面黑欲死.
《本草蒙筌》:苏方木
味甘、咸,气平。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多生海外,堪用染红。入药惟取中心,煎酒专行积血。女科姿通月水,产后败血立除。外科仗散肿痈,跌扑死血即逐。同防风散表里风气,调乳香治口噤风邪。
《本经逢原》:苏方木
甘咸平无毒。
发明 苏木阳中之阴,降多升少,肝经血分药也。性能破血,产后血肿胀闷欲死者,苦酒煮浓汁服之。本虚不可攻者,用二味参苏饮补中寓泻之法,凛然可宗。但能开泄大便,临证宜审。若因恼怒气阻经闭者,宜加用之,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如产后恶露已净,而血虚腹痛大便不实者禁用。
《得配本草》:苏方木
甘、辛、咸。入足三阴经血分。达下焦,泄大便,破死血,散痈肿,排脓止痛。得人参,疗产后气喘。配乳香,治血风口噤。使防风,发表里风气。锉碎,酒煮浓汁入药,治跌扑血瘀作痛。
少用和血,多用破血。血虚内痛,勿得乱投。
《冯氏锦囊秘录》:苏方木
禀水土之气以生,故味甘、辛、气平,微寒,无毒。入手厥阴、少阴、足阳明经。
为散瘀血之药。
苏方木,专行积血,产后败血。跌扑损血,散痈肿排脓止痛,通月水活血消瘀,同防风散表里风气,调乳香治口噤风。
产后气喘而黑欲死,乃血入肺也,用此参苏饮服之,神效。苏木二两,水二碗,煎一碗入人参末五钱服。
主治(痘疹合参) 主痘中跌扑,血瘀作痛,宜暂用以活血,须锉碎酒浸煮脓汁入药。
按∶苏木理血,与红花同,少用和血,多用破血也。其治风者,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然必兼以滋补血药,方可见功。
《海药本草》:苏方木
谨按徐表《南海记》,生海畔,叶似绛,木若女贞。味平,无毒。主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安,怯起冲心,腹中搅痛,及经络不通,男女中风,口噤不语。宜此法,细研乳头香细末方寸匕,酒煎苏方,去滓,调服,立吐恶物,差。(《大观》卷十四页24,《政和》页348,《纲目》页1418)
《雷公炮炙论》:苏方木
雷公云∶凡使,去上粗皮并节了。若有中心文?如紫角者,号曰木中尊色,其效倍常百等。
凡修事,须细锉了,重捣,拌细条梅枝蒸,从巳至申,出,阴干用。
《千金翼方》:苏方木
味甘咸,平,无毒。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水煮若酒煮五两,取浓汁服
《新修本草》:苏方木
味甘、咸,平,无毒。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水煮若酒煮五两,取浓汁服之,效。
此人用染色者,自南海昆仑来,交州、爱州亦有。树似 罗,叶若榆叶而无涩,抽条长丈许,花黄,子生青、熟黑。
(新附)
《证类本草》:苏方木
味甘、咸,平,无毒。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水煮,苦酒煮五两,取浓汁服之效。
唐本注云∶此人用染色者。出南海、昆仑来,交州、爱州亦有。树似庵罗,叶若榆叶而无涩,抽条长丈许,花黄,子生青熟黑。今按陈藏器本草云∶苏方,寒。主霍乱呕逆,及人常呕吐,用水煎服之。破血当以酒煮为良。(唐本先附)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治妇人血气心腹痛,月候不调及蓐劳,排脓止痛,消痈肿,扑损瘀血,女人失音血噤,赤白痢并后分急痛。
雷公云∶凡使,去上粗皮并节了。若有中心纹横如紫角者,号曰木中尊色,其效倍常百等。须细锉了重捣,拌细条梅枝蒸,从巳至申出,阴干用。肘后方∶治血运。苏方∶三两细锉,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瘥。若无苏方,取绯衣煮汁服亦得。海药∶云谨按徐表《南海记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安怯起,冲心腹中搅痛,及经络不通,男女中风,口噤不语。宜此法,细研乳头香,细末方寸匕,酒煎苏方,去滓,调服,立吐恶物瘥。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