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杂证

小儿乳后不宜与食,食后不宜哺乳。乳食相并,则难以消下,癖积、疳块,皆自此始,消食散主之(方见下)。


小儿常流清涎者,名曰滞颐,乃胃有蛔虫之渐,苦楝根汤(方见下)主之。


小儿变蒸,即益精神长知觉之候。其证或汗,或吐,烦啼微惊,与伤寒相似。轻者五、六日,重者七、八日,治法宜用和平之剂,惺惺散(方见下)主之。


小儿乍有寒气,身热昏睡,头汗微发,或间日,或逐日。如是者,乃疟母之候,柴胡清肝汤(方见下)主之。


小儿未断乳前,母有娠,则乳儿黄瘦有病如疟痢,名曰 病。红纱袋盛夜明砂令儿佩之。


一方,蝙蝠烧灰细研,令儿粥饮调下三分,日三、四次为妙。


小儿形瘦腹饱,青络满腹,乃脾疳之证,肥儿丸(方见下)主之。


小儿颈项、手足强亘不屈,或无气不仁者,乃触风伤湿,气血壅滞而然,终为中风可虑,宜急治之。下部猝然无气,坐地不迁,乃中湿而然,六味丸(方见下)主之。


小儿足趾相叠,乃风渐,各随经治之。第一拇趾属肝脾,第二趾属胃,第三趾属肾,第四趾属胆,第五趾属膀胱。假如肝脾所属之趾叠于胃趾,则宜用肝脾治风湿之剂。(针治恐损元气,且气弱,不能引经,祛风汤主之。方见下)


小儿性喜用刀,多伤手指,血或过出(络血行指时致伤,则血出不止)。急以大黄烂捣敷之。


一方,药艾烂捣敷之。


一方,马通敷之,血竭尤妙。


小儿跌仆致伤,面部鼻唇血出不止,治宜上同。


小儿肺热鼻衄,以芜艾塞鼻孔,冷水滴脑后,血止为度。


一方∶蒲黄微炒,一钱许,和山栀子研,干汁炒二钱煎汤饮下,立止。九窍出血,亦宜服此。


小儿肿处或刀伤处干无水气(宜频察伤处),身冷,气不平者,乃破伤风之候,急以新放人粪浓覆伤处,艾灸其上,以当处出水为度。


一方∶煎紫檀香和蜜温服。


一方∶黄蜡入清酒煎服。


一方∶蜷汁极效。


小儿外肾皮腐破而脱,只悬双睾子者,乃湿处所伤。以白早米粉涂睾子,以青荷叶裹之,则皮生如旧。


小儿外肾无睾子者,乃疝气上升,睾子随而入腹之故。茴香(研,猪胆汁拌炒)、川楝肉(炒)、乌药(去皮心,酒浸,洗)等分作丸,服之为妙。 疝灸筑宾(穴在肾经内踝上三寸)甚妙。一二岁三四壮,四岁五壮。


小儿伤处,未及生肌,轻先皮合如常者,亦犯风之致,追后或痛或不仁,转为风脾之证,宜预服疏风汤(方见下)。


又以针裂破前伤处,雄黄炒盐作饼敷之。


小儿外肾、肛门、大股内侧多汗湿,且常渍粪尿汁,鲜有干时,故常有赤色。因此发胎毒、丹毒或腐伤成疮,皆可虑,须频频细察,洗以温水,俾无湿气为妙。但勿使久坐汤水之中。且水温风冷内渗,变成搐搦症,可虑。洗儿水中,入猪胆汁煎之,则不生疮疥。


小儿 疝,外肾如鹅卵大(俗称王阆)。碧梧桐皮浓煎温洗,疝气自消如常(痢疾亦然)。壮者王阆亦效云。


小儿阴茎缩入,取硫黄、吴茱萸各五钱为末,大蒜汁调涂脐腹上,仍以蛇床子烧烟微熏之。


小儿阳头猝浮,外皮腐伤者,亦湿热所伤,蛇床子煎水,频洗之涂鸡子黄油最效。又蚯蚓粪调葱涎涂之亦妙。


小儿阴茎腐伤,内消难治,胆矾、黎芦、黄丹、孩儿茶等分为末,和清涂之,生肌。(壮老人病亦效)


一方∶涂蛇胆亦效。


一方∶莴苣茎、木通、枳壳、黄菊沙等分作末,和清敷之,神效。(诸无名恶疮,皆效也)


小儿初生肛门皮塞者,以 针或金玉簪尖穿孔,苏合丸作铤纳孔中,勿令再合。


小儿放尿时痛不堪忍,淋沥不善出者,乃阳甲孔小而然,常以手按引阳头皮,则自然孔阔,否则以针裂之无妨。


若非孔小,则乃淋疾之候,鹊脑髓五、六个,和木通去节,茶空心连服三、四次,奇效。


小儿大便不通,乃热甚便燥而然,饮香油数匙许,一日三、四次,肠润则尿下(日寒时,香油去冷服之)。色白商陆长五、六分许,插入肛门,则亦引粪而下。


一方∶朱砂(水飞)和清服之,即通。


小便不通,亦由湿热雍滞,蒜饼敷之脐中,即通。


一方∶大葱白一寸,四破之,以乳汁同煎,沙石器灌入口中,即效。


小儿虚热泛上,口内糜烂,或生疮,枯矾、黄柏作末,和清掺之。或齿疳,先以白盐,手擦腐伤处,出毒血,次以人中白、黄柏末掺之,以瘥为度。鼻孔内外、唇上、舌下或上 猝有浮气,仍为腐伤,皆是疳类,治宜上同。


一方∶柏木皮削如马蹄,灸于火,待其脂出,烙腐伤处,极效。


一方∶土鼠干肉作末,和清涂之为妙。


一方∶蛇胆涂之。


一方∶寒水石、白盐和清涂之,亦效。


小儿悬雍垂不能吮乳,白清和盐掺之。


小儿咽喉浮痛或烂伤,玄参、桔梗、甘草各七、八分,煎服之。两耳尖灸三壮,神效。(长老人病,亦效)


小儿脐封犯风,或烂疮,或猝浮突起,名曰旋螺。荆芥穗、艾叶同煎,频洗之。王不留行烧存性,父脱鳞并调蜡油涂之。小儿断脐防风,且无腹痛。


一方∶石雄黄、乳香和香油涂之妙。脐封烂疮,灭瘢膏涂之奇效(方见下)。


小儿伤于风寒,失音声嘶,久而不瘥,多服清音散(方见下),以瘥为度。


小儿断脐后,和面作饼,围脐裹之,艾灸三壮,防脐风。


小儿喉痰有声者,乃气虚,痰将为癖积或痰厥。人参、黄连、贝母、甘草各二、三分煎服(或加玄胡索)。肥儿丸亦主之。


小儿处过温之壤,则血燥损元,面色萎黄,昏睡无气,升葛汤葛根(二钱)、升麻、白芍药各一钱、甘草(五分)


加当归身(一钱)、人参(三分)服之。以解肌热,兼补津液为妙。


小儿触暑昏倒,急取路中热土和童便,去滓灌口。绞肠腹痛(治上同)。暑感寒热,症涉危重,小柴胡汤为妙。暑伤诸症,生脉散主之(麦门冬去心三钱、人参一钱、五味子九粒研用)。


小儿两目猝浮不能开,见浊汁流出,乃伤于湿热而然,泻青丸加贝母、草决明各三、四分,人参、桑白皮各二、三分作汤服之。


小儿游戏,眼被撞刺,血痕疼痛,仍生翳膜,刮取水青木皮,浸水去冷,频频洗之。黄连煎水调初男乳(白芍药乳尤效),寝时入眼,兼服轻咳散(方见下)。


小儿眼胞猝浮大如拳,眼睛亦凸然突出者,乃脾胃湿热上升,结核之致,平胃散加石膏、草决明各七、八分或人参三分服之。


小儿鼻塞不通,乳不得下,取猪牙皂角、草乌(姜制)等分为末,调葱涎作膏,贴囟门上。


一方∶南星末调姜汁敷囟门上。


鼻孔生息肉者,肺热。上星(穴在前顶发际上一寸)灸五壮或七壮。


一方∶巴豆去油作末,裹纸如管形,插入鼻孔,稍久黄水流出,以水尽为度,则鼻通肉消。巴豆甚毒,勿令其屑衬鼻内肌。


浊汁恒流者,名曰鼻渊,乃脑消之候(治法上同)。兼用防风汤(方见下)。或流清涕者,亦同治。


小儿 耳,浓汁恒流,久而不瘥,成聋难治。生银杏作汁滴入耳孔(干银杏磨醋香油)略入麝香末,为妙。


一方∶干胭脂或绵胭脂,调鲤鱼胆滴入亦妙。防风通圣散(方见下)加减服之,奇效。


小儿未经痘疹之时,瘾疹数发者,乃表热夹风湿而然。预服升葛汤(方见上)以防行痘时添重之患。 斑疹,热毒甚而然。加连翘,防风,牛蒡子各五、六分。 白色疹,气虚热多而然。加羌活,苍术,人参各五、六分。


小儿移去他处,水土扰肠,痰饮猝盛,转成痰积、痰厥可虑。薏苡仁、桔梗、白茯苓、贝母等分,入干干少许,作茶和清常常服之。


一方∶生槐木上自生耳煎服,治土疾最效。


小儿误吞牟稻尾刺,饮鹅涎或狗涎(鹅与狗一足缚绳倒悬,则涎自流出)。 鱼刺着口内,鱼网罨口而饮水,则刺自下。又鱼网烧存性,和水服之。 刺着项内难拔,生姜捣作饼,微焙,熨于刺着边项外(饼冷改焙敷之),刺自耸出。 刺着手足,深入难出,榛子去壳捣作饼,敷于刺着处对冲,刺自耸出(误敷刺入处则刺入益深)。 刺着手足及肌肤,蔷薇根浓煎,沉刺着处,刺自耸出。 如或刺着足底,而上煎水过多,沉没足趺,则刺耸出足背,须如榛子敷法。如铅铁等刺入肌亦然。一方石花敷对冲,如榛子法。针入肌不可拔,指南石敷之,则自然引出。一方螳螂烂捣,略入麝香末敷之。盖螳螂前引者敷针入当处,后推者敷对冲为妙。


小儿耳孔虫入,以竹管插入耳孔,用力吸之,虫自出矣。一方滴入香油,虫即死,括出之。 豆太入耳孔,绳头掺明胶汁插耳孔,良久出之,物自附出。


小儿为他儿所咬,龟板或鳖甲烧存性,和香油涂咬处。一方粘饭敷之。 狂犬咬处,初灸七壮,后日灸一壮至百壮。


一方虎骨作末,调酒服之。一方斑猫去头翅足,炒作末,和温酒。男子则自背后越肩受其酒饮之,毒物从大便出;若自前直受而饮之,则毒物从小便出,痛不堪。盖毒物者,狂犬毒瓦斯自成物形也。一方葛根二、三钱,杏仁七、八分煎服之。


猫咬,薄荷嚼敷之。 蛇咬,以针乱刺咬处,逐日出毒血,以瘥为度。一方猪肉敷咬处,兼食之。一方贝母、木香各一、二钱,石雄黄三、四分,并作末,调酒服之。 蜈蚣咬,生鸡肉敷之咬处。一方独头蒜敷之。一方,付生蜘蛛咬之,吸去其毒。 蜂螫,醋滓或薄荷汁涂之。蛇入鼻口中,火烧其尾,则蛇惊出。一方姜汁擦猫鼻,则必放尿,滴于蛇入孔中,则自出。


小儿误食诸果诸菜,或踯躅花中毒,香油多饮之。一方甘草、黑豆煎服之。一方人粪多饮之。 误食草乌,治方上同。一方鸱羽煮于香油,服半盏即效。 牛肉毒尤验焉。


痘疹鸱张时,令小儿预服稀痘兔红丸、人参败毒散(并见下方),以防危重难救之患。


窃观牛黄抱龙丸,乃小儿百病之良剂。火丹、惊风未瘥之前,连服无妨,而未及生病之前,为其预防。一、二月之内过服七、八丸,则肠胃暴冷,寒痰猝盛,甚危。须人参、白术、贝母、肉桂各三、四分服之为可。


经曰∶大火食气。又曰∶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凡小儿之病,专出于火热,而一线脆弱之气,不能抵当其消铄,何能免其为火之所食(大火食气,气食大小),而亦望其两立一胜哉?苟非一味参力补虚回元之功,万万无拨乱反正之势矣。或曰人参助热,热症不可用。此意稽之言也。经曰∶热虽甚不死。注曰∶气尽而死,然则凡热病至死者,非热甚而死也,乃气尽而死也。盖金旺土中则木自衰而火自退矣。保养小儿之家,须以人参为瞽者之相,而察其虚实,酌量用之可也。



平和饮子


小儿初生,可日与之。


人参 茯苓 甘草(炙) 升麻(各一分)


上以水一白盏,煎至一合,半月以来时时与之,乳母忌油腻。盈月及百 以来加之临时,冷加白术,热加(缺),各半钱。


又方


治孩子脐中不干。


白矾(一钱, 过) 龙骨(一分)


上为细末,入麝香少许,每次使拭脐干掺之,用帕裹避风。


青木香散


治孩子阴囊或如疝肿胀。


狐阴(一支,炙) 蒺藜(炒) 地肤皮 昆布 枳壳(炒) 槐子(炒,各一分)


上为末,一岁二岁,空心服,米饮下一钱。


又方


治孩子蛔虫咬心痛,面伏地卧,口吐清水痰涎。


槟榔 苦楝根 鹤虱(炒。各半两)


上为末,空心热茶下一钱,以意加减,忌粘食。


杏仁丸


治孩子或渴,此是蛔虫伤。


杏仁(去皮) 腻粉(各一分)


上为末,每用唾丸。空心米饮茶任下二丸。


又方


治孩子赤游肿或如丹,烦渴,浑身赤瘤,壮热。


绿豆粉 铅白霜


上细研,芸薹汁调涂之。


又方


取铅霜法∶将铅来于石上,打令薄,掘地作坑同铅片大,以杵捣坑实,满坑着醋,以铅盖定,经一宿去取,霜如珠子大,和药使之。如烦渴以后,服解热饮子。


又方


麦门冬 小芦根 竹叶 干葛(捣末) 漏芦 犀角屑


上水四合,药半两,煎一合,无问食前后,徐徐与之。


硝石散


治孩子身上无故肿,但觉肉色赤热。


硝石 大黄 绿豆(各等分)


上为末,每用时随肿大小,取 根研汁调涂肿上。如有恶物,即看有点子,以膏贴之,四面以散子 之。若无 根,即用鸡子白或车前根叶亦得。


又方


治孩子胎中受风,长后或满身 痒如疥疮,或如饥饱痒疮。


葱白 硝 臭黄 硫黄(各等分)


上用油半两,烧令热,下少许蜡,先剥葱白三茎细切,待油热即泼葱上细研,续下硫黄、臭黄、硝,更研之,旋涂。


茴香散


治孩子赤眼并胎热,及疳障多泪。


茴香 冬青胆(阴干) 生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洗眼时取药一分、水一盏,煎十沸后,温洗之,或孩儿长大,即药并水。


引子方


孩子用药洗眼后,可更服之。


知母 黄芩 青葙子 地肤子 秦皮 车前子 山栀子 独活(各等分)


上药以水五合,煎二合,去滓温服,忌食如常。


又方


治孩子 耳。


白矾(半两,烧过) 龙骨 铅丹(烧。各一分) 麝香(少许)


上为末,以绵裹竹枝子探脓水。以一小豆大药敷之。别以绵裹塞填之,勿令见风。


又方


治小儿 耳。


石硫黄(制)


上为细末,以糁耳中,日一夜一。


又方


治孩子小便不通。


茯苓 通草 冬瓜子 车前子(各等分)


上以水四合,药半两,煎一合半作两服,忌油腻。


侧柏散


治孩子风热。


侧柏 郁金 天麻(酒浸一宿) 干蝎 天南星 地黄(去土) 子芩 大黄(各半两)


上为末,治风及惊,温酒下。退热,每夜热水下半钱。


柴胡饮子


治小儿行迟,小儿自小伤抱,脚纤细无力,行止不得。或骨热疳痨,肌肉消瘦。


柴胡 鳖甲(米醋涂炙) 知母 桔梗 枳壳(麸炒,去瓤) 玄参 升麻


上药等分并细锉,每日煎时,三岁以下,取药半两,水五合,煎二合去滓,分两服,空心食前、后各一服。忌毒物。饮后用澡浴方。


澡浴方


苦参 茯苓皮 苍术 桑白皮 白矾(各半两) 葱白(少许)


上药 细,每浴时取一两,沸水二升,浸药后通温,与儿浴之。避风于温处妙。


又方


治小儿数岁不能行。


取葬家未开户,盗其饭食来以哺之,不过三日便起行,勿令人知。


《颅囟经》二卷,不着撰人姓名,考历代史志,自唐《艺文志》已上,皆不载其名,至宋《艺文志》始有师巫《颅囟经》二卷。近世别无传本,惟《永乐大典》内载有此书,并载无名氏序文一篇,称王母金文黄帝得之升天,秘藏金匮,名曰内经,百姓莫可见之,后穆王贤士师巫,于崆峒山得而释之云云。宋志所题师巫与序文相合,殆即是本。又宋史《方技传》云∶“钱乙始以《颅囟经》著名,至京师视长公主女疾,授翰林医学。”按《郡斋读书志》有《钱氏小儿方》八卷,称乙最工疗婴孺病。盖乙著名幼科,其原实出于《颅囟经》矣。此经疑唐末人所作,其曰师巫,盖本于《黄帝内传》。而《内经》第七卷,王冰注亦有师氏藏之一语,故托名师巫,以神其说耳。其曰《颅囟经》者,按《说文》颅,顼颅,首骨,从页卢声。囟,头会脑盖也,象形。HT 或从肉宰,HT 古文囟字,《唐韵》囟,先进切,今作囟者,俗体字也。又《说文》云,儿,孺子也。从儿,象小儿头囟未合。此盖以儿之初生颅囟未合,证治不同,故取以名其书欤。首论脉候至数,次论受病之由,与疗救之术,皆深中肯綮。又论火丹证治,分别十五名目,皆发前人之所未言。其杂证所列,亦多秘方,要必别有所传耳。但沉HT 已久,今幸四库全书馆,从《永乐大典》所载,裒辑成书,根据《宋志》旧目,析为二卷。 多方托友,亟录以归,藏诸书阁,倘得好事者付梓,以广其传,则诚求保赤,其利甚溥,不独为是书幸也。


乾隆五十三年三月海宁陈 识


治小儿未满一岁,其母又妊,令儿精神不爽,身体痿瘁,名为 病 用伏翼烧令烟尽为末


治小儿不能言 用社日祭余酒,内儿口中饮,则速语。


治小儿并大人多年牙齿不生 用黑豆三十粒,牛粪火内烧,令烟尽为末,入麝少许,研匀。先以针挑不生齿处,令血出,用末少许揩,不得见风。忌酸咸物。


又方 用大芎、干地黄各半两,山薯蓣、当归、芍药、甘草炙各一分,为末。热汤调稠,搽


治小儿脐中汁出并赤肿 用白矾烧灰为末敷之。


治小儿耵耳 用硫黄为末,掺耳中,日一夜一即瘥。


治小儿白秃发不生,汁出燥痛 用陈香薷三两,水二盏,煎取浓汁半盏,入胡粉一两,猪脂半两和匀。涂于头上,日频敷之。


又方 用椿、楸、桃叶心,取汁敷之,五、七次大效。


治白秃 用白头翁根捣,敷一宿;或作疮,二十日愈。


又方 用甜瓜蔓不拘多少,河水浸一宿,砂锅熬取极苦汁,滤去滓,慢火熬成膏,盛瓷器中。先剃头去尽疮痂、死血出尽,以河水洗净,却用膏一盏,加半夏末三钱,生姜自然汁一两匙,狗胆一枚同调,不过三两上立可。大忌猪、鸡、鱼、兔、动风发热之物。


又方 用葶苈子杵烂,水煎洗并涂贴,黄水出,三五次自效。


又方 用鸡窝中草、白头翁花烧灰为末。先以酸泔水洗净,后用腊猪脂和药涂之,三五次即效。


又方 用榆白皮为末,醋调涂之,有虫出者永除根,大验。


治小儿食土炭,黄瘦 用青胡桃皮曝干为末,水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温水送下。


治小儿食土,黄似金色 用黄连水煎浓汁和爱食之土,日干与食,自不食也。


治小儿目赤肿似桃 用杏仁十四枚口内含,去皮尖细嚼,以新棉裹,频挤汁入眼,虽痛,痛


治小儿疳涩眼,数日不开 用凉膈散煎服,数贴则愈。


治小儿火烧疮 用赤地利为末,小油调涂,没瘢痕。


治火疮灭瘢痕 用鹿角胶末鸡翎扫之。


治小儿头疮白秃 用莽草叶为末,蜜调涂,并煎汤洗,勿令入眼;及与白蔹、赤小豆为末,鸡子白调如糊,贴毒肿,干即易。


治小儿睡中遗尿 用桂末、雄鸡肝等分,捣丸如小豆大。温水下二三十丸,日三服。


又方 用羊肚盛水满,系两头,熟煮开,取水顿服之即瘥。


治小儿冻耳成疮,或痒或痛 用黄柏、白蔹各半两为末。先以汤洗疮,后用生油调涂。


治冻烂脚成疮 用香附子为末,面水调,贴之即愈。


治鼻衄 用生萝卜去叶捣汁,仰头滴入鼻中,或血妄行,取汁饮之立效。


治大肠虚弱,肛门脱下 用龙骨、诃子肉炒去核各一分,大没石子二枚,罂粟壳去瓤醋涂炙二钱,为末。白汤点服;仍用葱汤熏洗令软,款款以手托上;又用新砖一片烧红,以醋浇之,气上即用脚布叠数重压定,使砖气上透,不可过热,令病者以臀坐于布上,如觉布湿遂旋减之,以常得温热为度,并常服前药。


治小儿通身浮肿,小便不利 用长流水加灯心煎五苓散,时时灌之,更于避风暖处频浴,汗


治骨痛或出脓血 用水蛇皮一条烧灰,油调敷。


治小儿疳眼赤烂 用苦参、蔓荆子、防风、龙胆草、玄参等分为末,猪胆糊为丸如绿豆大。丸数量大小,茶清下。


治眼生障 用栝蒌根、甘草、赤芍药、草决明等分为末。每服半钱,蜜汤调下。


乳子诗曰∶养小须调护,看承莫纵驰;乳多终损骨,食壅即伤脾;衾浓非为益,衣单正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