谵语续法
《医学纲目》:谵语续法
□
〔《素》〕谵语者,气虚独言也。(全文见诊。愚用参、 、归、术等剂治谵语,得愈有百十数,岂可不分虚实,一概用黄连解毒、大小承气等汤以治之乎。)
□
〔《难》〕脱阳者见鬼。(仲景谓亡阳谵语亦此义。)
□
〔海〕黄 汤 治伤寒,或时悲哭,或时嬉笑,或时太息,或语言错乱失次,世疑作谵语狂言者,非也,神不守室耳。两手脉浮沉不一,举按全无力,浮之损小,沉之亦损小,皆阴脉也,甚者用调中丸或理中丸。(二方并见发热下。)
□
〔丹〕浦江郑兄年二十岁,九月间发热头痛,妄言见鬼,医与小柴胡汤数帖,热愈甚。予视之,形肥,面亦带白,却喜筋骨稍露,诊其脉弦大而数实,脉本不实,凉药所致。此因劳倦成病,与温补药自安。遂以参、术为君,苓、芍为臣,黄 为佐,附子一片为使,与二帖而症不减。或曰∶脉既数大,狂热而又大渴,用附子误矣。予曰∶此虚症而误投寒凉之药,人肥而脉左大于右,事急矣,非加附子、参、术,焉能有急效。再与一帖,乃去附子,作大剂与服,至五十帖,得大汗而愈。自后又补养两月,气体方始平复。
一人五月内患谵语,大发热,肢体不能举,喜冷冻饮料。诊其脉洪大而数。用黄 、茯苓浓煎如膏,却用凉水调与之,三四服后,病者昏睡如死状,但颜色不改,气息如常,至次早方醒,诸症悉退而安。
卢兄汗后,再发热妄言,吕仲修汗后热不退,亦妄言,陶明节热退后不识人,言语谬妄,皆用参、 、术、归等补剂而愈。信哉,谵语属虚者,十居八九。
□
〔《活》〕大小便硬,手足冷,脉微细者,必郑声也,当服温药白通汤。海藏用黄 加干姜汤。(方见伤寒发热下。)侯辅之脉极沉细,外热内寒,肩背胸胁斑出十数点,语言狂乱。或曰∶发斑谵语非热乎?予曰∶非也。阳为阴逼,上入于肺,传之皮毛,故斑出。神不守舍,故错语如狂,非谵语也。肌表虽热,以手按之,须臾冷透如冰。与姜附等药数日,约二十余两,得大汗而愈。后因再发,脉又沉迟,三四日不大便,与理中丸,三日内约半斤,其病全愈。以此知侯公之狂,非阳狂之狂,乃失神之狂,即阴虚也。
□
〔《活》〕大便秘,小便赤,手足温,脉洪数者,必谵语也,宜用调胃承气汤。
□
〔海〕治老幼及虚人伤寒五六日,昏冒言妄,小便或淋或涩,起卧无度,或烦而不得眠,并宜白虎汤加山栀一钱。
□
〔《斗》〕治热病及时疫,心躁狂乱奔走,状似癫痫,言语不定,久不得汗,及时疫不知人事者。以人中黄不拘多少,入罐内用泥封固,武火 半日,去火候冷,取出于地上以盆盖半日许,研细如面,新汲水调下三钱,或未退,再服愈。(人中黄即屎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