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吐
《活幼心书》:诸吐
论吐之原,难以概举,有冷吐。热吐、积吐、伤风嗽吐、伤乳吐。其吐则同,其证有异。各述于后。冷吐乳片不消,多吐而少出,脉息沉微,面白眼慢,气缓神昏,额上汗出,此因风寒入胃,或食生冷,或伤宿乳,胃虚不纳而出,宜温胃去风除宿冷,用当归散、水煨姜、陈皮煎服,或间投冲和饮、理中汤及姜橘汤,定吐饮。如诸药不效,以参香饮治之。热吐面赤唇红,吐次少而出多,乳片消而色黄,遍体热甚,或因暑气在胃,或食热物,精神不慢,而多烦躁,此热吐也,宜解热毒,用大顺饮,温熟水空心调下,并五苓散、小柴胡汤,并加姜汁缓服,及香薷散主之。误服热药,先投绿豆饮解之,次服止吐之剂。积吐眼胞浮面微黄,足冷肚热,昼轻夜重,儿大者脉沉缓,此宿冷滞脾.故吐黄酸水,或有清痰,脉实而滑为食积所伤,吐酸馊气,或宿食并出,儿小者 乳不化是也。
先用五苓散、姜汁,温汤调下和解,次以乌犀丸主之,最小者投三棱散、化癖丸。伤风嗽吐,有热生风,有风生痰,痰结胸中,肺气不顺,连嗽不止,和痰吐出此为嗽吐。痰壅而作,乃为实证,宜去风化痰,先投清肺饮,次小柴胡汤为治。若嗽久而肺虚,土不生金,故面白唇燥,干嗽干呕而无痰,可温补为上,用茯苓浓朴汤。惺惺散、如意膏为治。伤乳吐,才乳哺后即吐,或少停而吐,此因乳饮无度,脾气弱,不能运化,故有此证。
譬如小器盛物,满则溢,治法宜节乳,投三棱散。诸吐不止,大要节乳,徐徐用药调治必安。节者撙节之义,一日但三次或五次,每以乳时,不可过饱,其吐自减,及间稀粥投之,亦能和胃解吐。屡见不明此理,惟欲进药以求速效,动辄断乳二三日,致馁甚而胃虚,啼声不已,反激他证。盖人以食为命,孩非乳不活;岂容全断其乳!然乳即血也,血属阴,其性冷,吐多胃弱,故节之。医者切须知此,乳母亦宜服和气血、调脾胃等药。
《幼科折衷》:诸吐
(女子呕吐甚者死,以其阴在上故也)
【总括】面青唇白冷为真,热吐腥酸头额温;停食作痰呕乳逆,不宜尿湿燥红唇。
【脉法】脉浮而迟,气少不语者难治。
《内经》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火。河间曰∶胃膈热甚则为呕,火气炎上之象也。夫吐谓有物无声,哕谓有声无物,呕者谓有物有声也,前人以吐为属火,此特其一端耳。吐属太阳,多血少气,乃血病;哕属少阳,多气少血,乃气病;呕属阳明,多血多气,气血俱病也。
冷吐者,片乳不消,多吐而少出,脉息沉微,面白眼慢,气缓神昏,额上有汗。此因风寒入胃,或食生冷,或伤宿乳,胃虚不纳而出,宜温胃去寒,理中汤、定吐饮。如不虚,以参香饮治之。
热吐者,面赤唇红,吐次少而出多,乳食不消而色黄,遍体热甚,或因暑气在胃,或食热物,精神不悦而多烦渴躁,宜服香薷饮。
诸吐者,眼胞浮,面微黄,足冷肚热,昼轻夜重。儿大者,脉沉缓。此宿乳滞胃,故吐黄酸水,或有清痰。脉实而滑,为食积所伤,吐酸 气,或宿食并出。儿小 乳不化,宜三棱散。
伤风嗽吐,有热生风,有风生痰,痰结胸中,肺气不顺,连嗽不止,和痰吐出,此为嗽吐。痰壅而作,乃为实症,宜去风化痰,先服小柴胡汤。若泻久脾虚,土不生金,面白唇燥,干嗽干呕,无痰可去,温补为上,用茯苓浓朴汤、惺惺散。
伤乳吐者,才饮乳后即吐,或少停而吐,此因乳饮无度,脾气虚弱,不能运化,譬之小器盛物,满则溢也。更当节乳,投三棱散。
呕家多渴,胃之津液干也,欲饮水以自救,宜少与之,不可多也,多则反吐,谓之水逆,宜五苓散。
有时恶心常吐清水,心胃作痛,得食即暂止,饥则甚者,此胃中有蛔虫也,宜槟榔散。大抵呕吐,第一要节乳,徐徐用药调治。盖节者樽节之节,无过饱也。如不明此理,动辄断一二日,以致馁甚而胃虚,反致不救者多矣,切须知之。
丹溪曰∶胃中有热,膈中有痰,令人时常呕吐清水,作嗳气吞酸等症,用二陈汤,加姜汁、炒黄连、山栀、苍术、川芎、香附、砂仁、神曲、山楂。少加木香以行滞气,加姜,水煎服。批∶呕家圣药生姜信矣,然气逆作呕,生姜散之;痰与水作呕,半夏逐之。生姜治寒证最佳,然热呕不可无乌梅也。
凡病呕吐,切不可下,以其逆之故也,此丹溪之论。而东垣乃云∶吐而大便不通,则利大便,上药在所当禁。二说相反,要当审其通与不通而治耳。
【附方】
理中汤 见惊风症内。
定吐饮 见惊风症内。
参香饮 人参 沉香 丁香 藿香 姜汁
香藿饮 香藿 扁豆 浓朴 黄连
三棱散 人参 莪术 三棱 陈皮 枳壳 香附 青皮 益智 神曲 谷芽 半夏 大黄 紫苏 甘草
小柴胡汤 半夏 黄芩 柴胡 人参 薄菏 甘草
茯苓浓朴汤 茯苓 浓朴 半夏 甘草
惺惺散 人参 桔梗 茯苓 白术 防风 川芎 细辛 胆星 天花粉 甘草
五苓散 见惊风症内。
槟榔散 黑锡炒成灰,槟榔末各等分,米饮调服,苦楝汤下亦可。
和中桔梗汤 茯苓(一钱) 半夏(七分) 陈皮(八分) 白术(八分) 生姜(九片) 枳实(八分炒)浓朴(八分,姜汁炒) 桔梗(八分)
荆黄散 荆芥(二钱) 人参(一钱) 甘草(五分) 大黄(六分) 加槟榔末(一钱) 木香(五分)
二陈汤 茯苓 半夏 陈皮 甘草 白术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