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热
《古今医鉴》:诸热
方
大连翘饮 治小儿心经邪热,心与小肠受盛,乃水窦之处,常宜通利。壅则结,滑则脱,热则涩,盛则淋。平凉心火,三焦自顺,不待疾作而解。证成而疗者,疏待有之矣。一十五味,加汤使用,才觉蕴热、寒热、寒邪、风邪冒之,肺经心将受之,不受则触传于小肠,或闭,或涩,或赤,或白,淋沥不通,荣卫不行,壅滞作疾,其发多端,以致肝热,眼目赤肿,唇口白疮,津液不生,涕唾稠盛,须在表里,俱得其宜,惊风悉能散之,疾热亦自消除,连翘之功,可谓大矣。
连翘(八分) 瞿麦(八分) 滑石(八分) 车前子(八分) 赤芍(八分) 栀子(四分)木通(四分) 牛蒡子(八分) 防风(四分) 荆芥(一钱二分) 当归(四分) 黄芩(一钱二分) 甘草(一钱六分) 柴胡(一钱一分) 蝉蜕(五分)
上锉,竹叶十个,灯心十茎,水一碗,煎至七分,不拘时服。风痰热变、热蒸,加麦门冬。实热、丹热,加大黄。胎热、疮疥、余毒热,加薄荷叶。痈疖,加大黄、芒硝。
犀角化毒丹(陈白野方) 治小儿蕴积热毒,唇口肿破生疮,牙龈出血,口臭腮赤,咽干烦躁不宁,并痘疹余毒未解,或头面身体,多生疮疖。
犀角(镑,三钱) 桔梗(一两) 青黛(二钱) 牛蒡子(微炒,五钱) 连翘(去穣,六钱) 玄参(六钱) 朴硝(三钱) 生地黄(酒洗,五钱) 粉草(三钱) 赤茯苓(去皮,五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兼有惊,加朱砂研细为衣。
《活幼心书》:诸热
诸热元初各有因,对时发者是潮名,乍来乍止为虚证,晚作无寒属骨蒸。
《万病回春》:诸热
小儿诸热辨例∶
伤寒热∶手足梢冷,发热恶寒而无汗,面色青惨而不舒,左额有青纹。
伤风热∶手足梢微温,自汗,面赤而光。
伤食热∶目泡肿,右额有青纹,身热而头额、腹肚尤甚,夜热昼凉,面黄,或吐痢腹疼。
惊风热∶面色青红,额正中有青纹,手心有汗,时作惊惕,手脉络微动而发热。
风热∶身热,倍能食,唇红颊赤,大小便秘。
潮热∶如水之潮,根据时而至。
变蒸热∶身体上下而蒸热,上气虚惊,耳热微汗,唇上下有白泡,状如珠子。重者,身热脉乱、腹痛啼叫、不能乳食、或吐 。周岁以后,无此症也。
潮热,发渴有时;惊热,颠叫恍惚;夜热;夕发且止;余热,寒邪未尽;食热,肚背先热;疳热,骨蒸盗汗;背热,一向不止;烦热,心躁不安;积热,颊赤口疮;风热,汗出身热;虚热,困倦少力;客热,来去不定;癖热,涎嗽饮水;寒热,发如疟状;血热,辰巳时发;疹热,耳鼻尖冷。诸热得之,各有所归,其间有三两症交互者,宜随其轻重而治之。
□
诸热为病者,宜清热也。
大连翘饮 治小儿伤风感冒,发热。痰壅、风热、丹毒肿痛、颈项有核、腮赤痈疖、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小便淋沥、胎毒痘疹余毒、一切热毒并治。
连翘 瞿麦 滑石 车前子 牛蒡子 赤芍 栀子 木通 当归 防风(各四分) 柴胡 黄芩 荆芥(各一钱二分) 蝉蜕(五分) 甘草(一钱六分)
上锉,竹叶十个、灯芯十茎,水煎,不拘时温服。风痰热变蒸加麦冬;实热、丹热加大黄;胎热、疮疹余毒加薄荷叶;痈疖热毒加大黄、芒硝。
五福化毒丹 治小儿壅积热毒,唇口肿破生疮、牙根出血、口臭颊赤、咽干烦躁、或痘疹余毒未解、或头目身体多生疮疖。
犀角 桔梗(去芦) 生地黄(酒洗) 赤茯苓(去皮) 牛蒡子(微炒。各五钱) 朴硝 连翘 玄参(黑者) 粉草(各六钱) 青黛(二钱,研极细)
上为末,炼蜜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兼有惊,加朱砂为衣。
《续名医类案》:诸热
徐仲光治一儿痘后,午余发热,脸赤色,谵妄狂颠,乃火从虚发也,以保元汤加归、芎、川连而愈。
一儿痘后,身热减食,面黄肌瘦,右脉沉滑。虽系内伤,而脾胃则虚,宜先调而后消之,六君子加山楂、青皮而愈。
一儿痘痂后能食便秘,身热口渴,乃胃有蕴热也,迟则变生。三黄丸、清胃汤,利之而愈。
一儿痘后,夏令痞满燥热,用巴豆下之,心痞少解,燥肠腹痛,利下如烂鱼脑,强食即呕,痞嗳不已,足肘痛,舌赤溺涩,此乃伤元气,热药又伤之,阴亡而阳独存也。
一痘后伤食,过用克伐,致面黄少食,午后潮热,用清热剂,更加泄泻。此中气不足,用六君、补中益气即愈。
一痘后身热烦躁,面红唇赤,惊掣,此热伤风也。由于衣被太暖,或近火,积温成热,热极生风。以犀角地黄汤合导赤散而愈。
万密斋治徐氏子,痘后发热。或用小柴胡汤、竹叶汤、黄连解毒汤,皆不效。乃与保元汤加当归、炒黑干姜,一服热去。
费建中治沈氏女,周岁,身热如焚,汗出如雨,两目彷徨,如畏刀锯,以大黄四分,黄连三分,石膏二钱,佐以青皮、木通、山楂、丹皮、蝉蜕,连二剂。次日,神色定,放标数点,磊落分明。又二剂,热和神爽,稀疏颇润。更以中和之剂,八日愈。
吴桥治汪一龙,幼而患痘,方七日,痘多而不起,四肢皆凉,痘色如浮萍,干红枯紫,渴甚,啜茶水,日数十升,水泻不禁。诸医皆以为寒也,递以木香异功散、独参汤补之,既而下结血数枚,诸医辞去。桥至,则以为火症,众皆不然。皆曰∶身凉饮水多,且水泻不止,即有热,无伤也。桥曰∶水泻者,挟热也;身凉者,热厥也。视其口,则舌有红斑一,黑斑三。语众曰∶此非热而何?遂大寒凉之剂投之,一服得寐而渴止。诘朝四服,痘色微红有神,九日而起。(《太函集》。)
《幼科发挥》:诸热
小儿病则有热.热则生风.不可不调理也.
肝热者.目中青.手寻衣领.及乱捻物.泻青丸.当归龙荟丸主之.
有身热.口中气热.湿风温证者.谓之风热.亦肝热也.宜生犀散脱甲散主之.
心热者.目中赤.视其睡.口中气温.合面睡.或仰睡.上窜切牙.宜导赤散黄连安神丸主之.
有一向热不已.亦心热也.甚则发惊痫.宜黄连安神丸主之.
如目中热.心虚也.宜钱氏安神丸主之.
脾热者.目中黄.弄舌.泻黄散茵陈五苓散主之.
有但温而不热.亦谓之温热.亦脾热也.宜人参白虎汤主之.
肺热者.目中混白.手掐眉目面鼻.甘桔汤木通散主之.
有时间发热.过后却退.次日根据时发热.谓之潮热.此亦肺热.宜地骨皮散主之.
肾热者.目无精光.畏明.脊骨重.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地黄丸主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