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参
- 《本草纲目》:沙参
- 《本草备要》:沙参
- 《本草便读》:沙参
- 《本草乘雅半偈》:沙参
- 《本草崇原》:沙参
- 《本草经集注》:沙参
- 《本草经解》:沙参
- 《本草蒙筌》:沙参
- 《本草求真》:沙参
- 《本草思辨录》:沙参
- 《本草图经》:沙参
- 《本草择要纲目》:沙参
- 《本经逢原》:沙参
- 《滇南本草》:沙参
- 《顾松园医镜》:沙参
- 《冯氏锦囊秘录》:沙参
- 《名医别录》:沙参
- 《千金翼方》:沙参
- 《外科全生集》:沙参
- 《医学入门》:沙参
- 《神农本草经》:沙参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沙参
- 《新修本草》:沙参
- 《药鉴》:沙参
- 《玉楸药解》:沙参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沙参
- 《证类本草》:沙参
《本草纲目》:沙参
「释名」亦名白参、知母、羊乳、羊婆奶、铃儿草、虎须、苦心。
「气味」(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肺热咳嗽。用沙参半两,水煎服。
2、突然发疝(小腹及阴中绞痛,自法出,几欲死)。用沙参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3、妇女白带。用沙参研细,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本草备要》:沙参
补阴,泻肺火
甘苦微寒。味淡体轻,专补肺气,清肺养肝,兼益脾肾(脾为肺母,肾为肺子)。久嗽肺痿,金受火克者宜之,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人参补五脏之阳,沙参补五脏之阴,肺热者用之,以代人参)。
似人参而体轻松,白实者良,生沙地者长大,生黄土者瘦小。畏防己。反黎芦(北地真者难得。郑奠一曰∶能疗胸痹、心腹痛、邪热结,去皮肤游风、疥癣、恶疮、疝气、崩带)
。
《本草便读》:沙参
沙参(图缺)
补肺阴之不足.甘苦微寒.降金令之有余.整肃上热.疏痰利咳.南参力薄形松.体润质坚.北者功优性滑.(沙参处处山原沙地皆有之.古无南北之分.然观各家本草云.其色白.其根多汁等语.似指北参而言.若南参则质粗大而松.气薄味淡.大抵甘寒入肺.清养之功.北逊于南.其润降之性.南不及北耳.南北之分.亦各随地土之所出.故大小不同.质坚质松有异也.)
《本草乘雅半偈》:沙参
(本经上品)
【气味】苦,微寒,无毒。
【主治】主血结,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核】曰∶出淄、齐、潞、随、江、淮、荆、湖州郡沙碛中。二月生苗,初生如小葵叶,圆扁不光。八、九月抽茎,茎端叶尖长,如枸杞,边有细齿。叶间开小花五出,色紫,长如铃铎,结实如冬青,实中有细子。霜后苗枯,根长尺许,若黄土地中者,根则短小。根茎俱有白汁如乳,故一名羊乳、羊婆奶。根干时,宛似人参,中黄外白,世所用者皆伪,不知为何许物,食之反损肺气。恶防己,反藜芦。
先人云∶色白而乳,肺金之津液药也。故又得知母志取苦心之名。
【 】曰∶乐树沙碛而气疏,质本秋成而性洁。参容平之金令,转炎敲为清肃者也。故可汰除肺眚,因热伤气分,为洒淅寒热,及藏真失行营卫阴阳,致气不 ,血不濡,与惊气上逆,不能 之使下者,功用颇捷。
《本草崇原》:沙参
气味苦,微寒,无毒。主血结惊风,除寒热,补中,益肺气。《别录》云∶久服利人。
(沙参一名白参,以其根色名也。又名羊乳。俚人呼为羊婆奶,以其根茎折之皆有白汁也。始出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今淄齐,潞随,江淮,荆湖州郡,及处处山原有之。喜生近水沙地中。)
沙参生于近水之沙地,其性全寒,苦中带甘,故曰微寒,色白多汁,禀金水之精气。血结惊气者,荣气内虚,故血结而惊气也。寒热者,卫气外虚,故肌表不和而寒热也。补中者,补中焦之精汁。补中则血结惊气可治矣。益肺者,益肺气于皮毛,益肺则寒热可除矣。所以然者,禀水精而补中,禀金精而益肺也。久服则血气调而荣卫和,故利人。
愚按∶《本经》人参味甘,沙参味苦,性皆微寒。后人改人参微温,沙参味甘,不知人参味甘,甘中稍苦,故曰微寒。沙参全寒,苦中带甘,故曰微寒。先圣立言自有深意,后人不思体会而审察之,擅改圣经,误人最甚。
《本草经集注》:沙参
味苦,微寒,无毒。主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治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久服利人。一名知母,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识美,一名文希。生河内川谷及宛朐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恶防己,反藜芦。)
今出近道,丛生,叶似枸杞,根白实者佳。此沙参并人参、玄参、丹参、苦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治颇同,故皆有参名。又有紫参,正名牡蒙,在中品。(《大观》卷七,《政和》一八九页)
《本草经解》:沙参
气微寒.味苦.无毒.主血结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沙参气微寒.禀天初冬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心主血而藏神.神不宁则血结而易惊矣.结者散之.惊者平之.沙参味苦能散.气寒能平也.心火禀炎上之性.火郁则寒.火发则热.苦寒之味能清心火.故除寒热.阴者所以守中者也.气寒益阴.所以补中.肺为金藏.其性畏火.沙参入心.苦寒清火.所以益肺气也.
【制方】
沙参一味.治肺热咳嗽.为末.酒服方寸匕.治卒疝.少腹及阴中相引绞痛.自汗出欲死者.用米饮下二钱.治白带.
《本草蒙筌》:沙参
味苦、甘、气微寒。无毒。江淮俱多,冤句(注前。)尤妙。丛生崖壁上,苗高二尺余。
叶类枸杞有叉丫,根若葵根而筋大。近夏花开白色,瓣瓣有白粘胶。《图经》尝云,此为小异。秋后采根曝用,中正白实者佳。反藜芦,恶防己,乃足厥阴本经药也。治诸毒排脓消肿,安五脏益肺补肝。止疝气绞疼,散浮风瘙痒。除邪热,去惊烦。易老用代人参,形实不同。
盖取味之苦甘,泻中兼补,略相类尔。
《本草求真》:沙参
(山草)肺火熏蒸
沙参(专入肺)。甘苦而淡。性寒体轻。故能入肺以泄热。及泻肺火。凡久嗽肺萎。金受火克者。服此最宜。盖以热气熏蒸。非用甘苦轻淡。不能以制焚烁之势。故嗽必借此止。若寒客肺中作嗽。切勿妄用。以嗽既属寒成。复以寒药为治。不更使寒益甚乎?至书有言补肺养肝。及益脾肾。皆是从肺子母受累推究而出。服此肺不受刑。子母皆安。即肝亦不受累。诸脏并见安和耳。非真能以补阴也。(热在于肺宜用。肺热清而阴不受累。故书言人参补五脏之阳。沙参补五脏之阴。)凡书所载药性补泻。类多如斯。不独沙参为然。似人参而体轻松白实者良。生沙地长大。生黄土者瘦小。恶防己。反藜芦。
《本草思辨录》:沙参
本经沙参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血积二字,惟徐氏最为得解,云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之药,色白体轻,疏通而不燥,润泽而不滞,血阻于肺者,非此不能清之。曰理血,曰血阻,曰清之,恰合沙参治血之分际。与桃仁为肺药而主瘀血之闭者,大有不同。热伤其气,斯气阻而血亦阻,心以扰乱而有惊气,营卫愆其度而有寒热,非甚重之证,故得以沙参主之。别沙参生于沙碛而气微寒,色白而折之有白汁。茎抽于秋,花开于秋,得金气多。味微甘则补肺中之土,微苦则导肺气而下之,金主攻利,寒能清热,复津润而益阴。故肺热而气虚者得之斯补,血阻者得之斯通,惊气寒热,咸得之而止。
肺恶寒,咳嗽由肺寒者多,故徐氏戒用沙参;然卫生方用沙参一味治肺热咳嗽。曰肺热,则
《本草图经》:沙参
沙参(图缺),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今出淄、齐、潞、随州,而江、淮、荆、湖州郡或有之。苗长一、二尺以来,丛生崖壁间;叶似枸杞而有义牙,七月间紫花;根如葵根,筋许大,赤黄色,中正白实者佳。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南土生者,叶有细有大,花白,瓣上仍有白粘胶,此为小异。古方亦单用。葛洪卒得诸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如绞,自汗出欲死者。捣筛末,酒服方寸匕,立瘥。
《本草择要纲目》:沙参
【气味】
苦微寒无毒.入厥阴经.
【主治】
滋养肝木.除寒热.安五脏.疗久咳肺痿.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补阴制阳.
【反】(漏芦)
【恶】(防己)
《本经逢原》:沙参
甘淡微寒,无毒。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反藜芦。
《本经》主血结,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发明 沙参专泄肺气之热,故喘嗽气壅,小便赤涩不利,金受火克。阴虚失血,或喘咳寒热及肺痿等疾宜之。《本经》主血结惊气者,因惊气入心,心包热郁而血结也。除寒热者,郁热解而寒热除也。补中益肺气者,用以清理脾胃之虚热,则津液复而正气受益矣。洁古言,肺寒用人参,肺热用沙参。好古言,沙参性寒,补五脏之阴,总未达轻虚泄热之义也。
《卫生方》治肺热咳嗽,沙参一味,水煎服之。《肘后方》治卒然疝痛,自汗欲死,沙参为末,酒服立瘥。《证治要诀》治妇人白带,沙参为末,米饮服之。盖沙参专开肺气,肺气清则木邪散,而疝自除,带自愈矣。时珍云∶人参甘苦而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与肾,故内伤元气者宜之。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清肺气,因而益肺与肾,故金受火克者宜之。此即《本经》补中益肺气之谓,一补阳而生阴,一补阴而制阳。不可不辨。
《滇南本草》:沙参
沙参(图缺),味甘,性平、微寒。入肺经,能补肺气,以及六腑之阴气。肺气盛则五脏六腑之气皆盛。性微寒,故补阴气。肺热者,可以代人参用,刮去皮,铜锅蜜炒。
(附方)专治诸虚之症。
沙参(一两) 嫩鸡(一只去肠) 入沙参在鸡腹内,用砂锅水煎烂食之。若肺家有痰火及热者评云∶鸡热、非沙参热也。
──务本卷二
《顾松园医镜》:沙参
〔甘苦微寒,入肺经〕清肺火,治久咳,肺痿须用,〔清肺之功。〕寒热能除,〔补阴之效。〕兼治身痒,复医疮癣。〔肺主皮毛,清肺热则自安。〕沙参甘寒体轻,专清肺热,补阴而制阳。人参甘温体重,专益肺气,补阳而生阴。又云∶沙参能补五脏之阴,人参能补五脏之阳,然亦须本脏药同用之。
寒客肺经而嗽者勿服。。
《冯氏锦囊秘录》:沙参
禀天地清和之气,味苦、甘,微寒,无毒。放散结除热则有之,补中益气则不及也。
沙参,味淡体轻,专补脾气而益脾与肾,久咳肺痿,金受火克者宜之。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主寒热咳嗽胸痹头痛,定心内惊烦,退皮间邪热,易老服代人参,盖取味之苦甘,泻中兼补略相类耳。
按∶沙参气轻力薄,非肩弘任大之品也。人参甘温体重,专益肺气补血而生阴;沙参甘寒,体轻专清肺热,补阴而制阳,一行春气,一行秋气,不相侔也。故脏腑无实热,及寒客肺经,而嗽者勿服。
《名医别录》:沙参
无毒.主治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识美,一名文希.生河内及宛朐、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恶防己,反藜芦.)
《本经》原文∶沙参,味苦,微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一名知母.生川谷.
《千金翼方》:沙参
味苦,微寒,无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疗胃痹,心腹痛,结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久服利人。一名知母,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识美,一名文希。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外科全生集》:沙参
清肺火,益心,治久嗽肺痿,消痈排脓。
《医学入门》:沙参
沙参性寒甘苦味,能除表热与胃痹,卒疝恶疮身浮痒,散血积兮补阴气。
生砂地,叶似枸杞,根如葵,筋大外赤黄内白,一名白参,出华州者良。无毒。主肌表间热,头痛寒热,胃痹心腹痛结热,卒得疝气下坠绞痛,一切恶疮疥癣,浮风身痒,散血分积,养肝之功居多,常欲眠而多惊烦者最宜,故曰厥阴本药也。兼泻肺热,能补五脏之阴,亦随各脏引至。易老常以此代人参,取其甘也。米泔浸晒。恶防己,反藜芦。
《神农本草经》:沙参
味苦微寒。
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一名知母。生川谷。
《吴普》曰:白沙参,一名苦心,一名识美,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志取,一名文虎,神农黄帝扁鹊无毒,岐伯咸,李氏大寒,生河内川谷,或般阳渎山,三月生如葵,叶青,实白如芥,根大白如芜菁,三月采(《御览》)。
《名医》曰: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识美,一名文希,生河内及冤句,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案《广雅》云:苦心,沙参也,其蒿,青蓑也;《范子计然》云:白沙参,出洛阳,白者善。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沙参
味苦,微寒。主血积,肺气上逆之血。惊气,心火犯肺。除寒热,肺家失调之寒热。
补中,肺主气,肺气和则气充而三焦实也。益肺气。色白体轻故入肺也。久服利人。肺气清和之效。
肺主气,故肺家之药气胜者为多。但气胜之品必偏于燥,而能滋肺者,又腻滞而不清虚,惟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之药,色白体轻,疏通而不燥,润泽而不滞,血阻于肺者,非此不能清也。
《新修本草》:沙参
味苦,微寒,无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久服利人。一名知母,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文希。生河内川谷及宛朐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恶防己,反藜芦。今出近道,丛生,叶似枸杞,根白实者佳。此沙参并人参、玄参、丹参、苦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疗颇同,故皆有参名。又有紫参,正名牡蒙,在中品。
〔谨案〕紫参、牡蒙各是一物,非异名也。今沙参出华州为善。
《药鉴》:沙参
气微寒,味苦甘,无毒。主安五脏,止疝气,去惊烦。排脓消肿,其功甚捷。益肺补肝,其效若神。童便制,治痰之邪热无比。玄参佐之,散浮风瘙痒何难。易老用之以代人参,良有以也。但甘则补五脏之阳,苦则补五脏之阴。反藜芦,恶防己。
《玉楸药解》:沙参
味甘,稍苦,微凉,入手太阴肺经。清金除烦,润燥生津。
沙参凉肃冲淡,补肺中清气,退头上郁火,而无寒中败土之弊。但情性轻缓,宜多用乃效。
山东、辽东者佳,坚脆洁白,迥异他产,一切疮疡疥癣、肿痛瘙痒皆效。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沙参
味苦,微寒,无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头痛及皮间邪热。《药性论》云∶臣。能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脏风气。日华子云∶补虚,止惊烦,益心肺,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证类本草》:沙参
(沙参一_图缺)
(沙参二_图缺)
味苦,微寒,无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久服利人。一名知母,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识美,一名文希。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恶防己,反藜芦。)
陶隐居云∶今出近道。丛生,叶似枸杞,根白实者佳。此沙参并人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疗颇同,故皆有参名。又有紫参,正名牡蒙,在中品。唐本注云∶紫参、牡蒙,各是一物,非异名也。今沙参出华州为善。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花白色,根若葵根。
药性论云∶沙参,臣。能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日华子云∶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图经曰∶沙参,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今出淄、齐、潞、随州,而江、淮、荆、湖州郡或有之。苗长一、二尺以来,丛生崖壁间,叶似枸杞而有叉牙。七月开紫花,根如葵根,箸许大,赤黄色,中正白实者佳。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南土生者,叶有细有大,花白,瓣上仍有白粘胶,此为小异。古方亦单用。葛洪卒得诸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如绞,自汗出欲死者。捣筛末,酒服方寸匕,立瘥。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