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
- 《本草从新》:茄子
- 《本草分经》:茄子
- 《本草撮要》:茄子
- 《本草蒙筌》:茄子
- 《本草求真》:茄子
- 《本草衍义》:茄子
- 《冯氏锦囊秘录》:茄子
- 《药性切用》:茄子
- 《饮膳正要》:茄子
- 《饮食须知》:茄子
- 《证类本草》:茄子
《本草从新》:茄子
一名落苏.泻、宽肠.
甘寒而利.散血宽肠.动风发病.(宗 曰∶蔬圃中唯此无益、丹溪曰∶大肠易动者忌之、生生编云∶性寒利、女人能伤子宫.)
茄根(泻、散血消肿.)散血消肿.煮汁渍冻疮.(喉痹肿痛、细嚼陈久酱茄、咽汁.)
《本草分经》:茄子
甘寒而利,散血宽肠,动风发病,能伤女人子宫。茄根散血消肿。
《本草撮要》:茄子
味甘寒而利.入手足太阴阳明经.功专散血宽肠.动风发病.多食伤子宫.老黄茄子治乳头裂.根煎汁洗冻疮.折蒂烧灰治口疮.俱获奇效.以鲜茄蒂鲜首乌等分煮饮.治对口疮神验.以马尿浸根三日.酒炒为末.点牙即落.一名落苏.
《本草蒙筌》:茄子
味甘,气寒。无毒。一名落苏,处处俱种。有紫黄白数种,惟黄茄子拯 。主寒热,去五种痨;若食多,发痼疾易。生小疥,动大便。自裂茄用之烧灰,堪敷乳成痈绽裂。
苦茄根及枯茎叶煎汤,冬月冻脚疮可渍。亦追风湿,曾载方书。煮醇酒早晚频吞,俾脚膝屈伸复旧。蒂用烧灰存性,口吻疮疥敷差。丹溪云∶茄属土,故甘。用治疮毒,悉获奇效者,甘以缓火意也。
《本草求真》:茄子
(瓜菜)解热散血宽肠利气
茄子(专入肠胃)。性禀地阴。外假阳火。皮赤肉白。阳包乎阴。花实香紫。故书载治寒热脏痨。并或散血止痛。宽肠利气。然味甘气寒。质滑而利。服则多有动气。生疮损目。腹痛泄泻之虞。孕妇食之。尤见有害。此瓜菜中无益之物也。(李延飞曰。秋后食此损目。生生编云。女人服此。能伤子宫。宗 曰。冷人食此。动气发疮及痼疾。)蒂治肠风。及擦癜风。(时珍曰。治癜风用茄蒂烧灰。同硫黄末擦之。取其渗血也。)花治金疮牙痛。(烧灰涂痛处。)根及枯根叶。皆治冻疮皴裂。煮汤渍之。
《本草衍义》:茄子
新罗国出一种,淡光,微紫色,形长味甘。今其子已遍中国蔬圃中。惟此无益,并无所治,只说损人。后人虽有处治之法,然终与《本经》相失。圃人又植于暖处,浓加粪壤,遂于小满前后求贵价以售,既不以时,损人益多。不时不食,于可忽也。
《冯氏锦囊秘录》:茄子
禀地中一阴之气 外受南方热入之阳,故其花实皆紫。虽去甘寒,然外赤里白,阳包乎阴,属冷利滑润之性,虽云主寒热,去五劳,皆非正治,所以有久服生小疥动大便发痼疾之戒,虚人冷人切勿进食,止堪仗其属土,甘寒之意以敷冻疮,消痈肿之需,治乳头裂用茄子自裂老黄者烧灰敷之。鲜茄蒂、鲜何首乌等分煮饮,治对口疮有神。
茄子,有紫黄白数种,惟黄茄子拯 。主寒热,去五种劳。若食多发痼疾,生小芥,动大便。自裂茄烧灰敷乳成痈绽裂。苦茄摩醋,痈肿亦敷,根及枯茎叶煎汤,冬月冻脚疮可渍,亦追风湿,煮醇酒早晚频吞,脚膝痹曲伸如旧。丹溪曰∶茄属土,故疳用治疮毒故效。
《药性切用》:茄子
即落苏。甘寒性利,散血宽肠。多食,动风损脾;肿病初愈切忌,犯之必复。茄根∶血消风,白者尤良。
《饮膳正要》:茄子
味甘寒,有小毒。动风,发疮及痼疾。不可多食。
《饮食须知》:茄子
味甘淡性寒,有小毒。多食动风气,发痼疾及疮疥。虚寒、脾胃弱者勿食,诸病患莫食,患冷人尤忌。秋后食茄损目,同大蒜食,发痔漏。多食腹痛下利,女人能伤子宫无孕。蔬中唯此无益。
《证类本草》:茄子
(茄子_图缺)
味甘,寒。久冷人不可多食,损人动气,发疮及痼疾。一名落苏。处处有之。
根及枯茎、叶 主冻脚疮,可煮作汤渍之,良。
苦茄 树小有刺。其子,以醋摩疗痈肿。根亦作浴汤。生岭南(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落苏,平。主寒热,五脏劳。不可多食,熟者少食无畏。又,醋摩之,敷肿毒。陈藏器云∶茄子,味甘,平,无毒。今人种而食者名落苏。岭南野生者名苦茄足刺,子小,主瘴。日华子云∶茄子,治温疾,传尸劳气。
图经曰∶茄子,旧不着所出州土,云处处有之,今亦然。段成式云∶茄者,连茎之名,字当革遐反,今呼若伽,未知所自耳。茄之类有数种∶紫茄、黄茄,南北通有之;青水茄、白茄、唯北土多有。入药多用黄茄,其余唯可作菜茹耳。又有一种苦茄,小株有刺,亦入药。江南有一种藤茄,作蔓生,皮薄,似葫芦,亦大风热痰,取大黄老茄子,不计多少,以新瓶盛贮,埋之土中,经一年,尽化为水,取出,入苦参末,同丸如梧子。食已及欲卧时,酒下三十粒,甚效。又治坠扑内损,散败血,止痛及恶疮、发背等。重阳日收取茄子百枚,去蒂,四破切之,硝石十一两,碎捣,以不津瓶器,大小约可盛纳茄子者,于器中先铺茄子一重,乃下硝石一重覆之,如此令尽,然后以纸三数重,密密封之,安置净处,上下以新砖 复,不犯地气,至正月后取出,去纸两重,日中曝之。逐日如此,至二、三月,度已烂,即开瓶倾出,滤去滓,别又曝,直至成膏,乃可用。内损,酒调半匙,空腹饮之,日再,恶血散则痛止,血愈矣。诸疮肿,亦先酒饮半匙,又用膏于疮口四面涂之,当觉冷如冰雪,疮者,亦可内消,若膏久干硬,即以饭饮化动涂之。又治腰脚风血积冷,筋急拘挛疼痛者,取茄子五十斤,细切净洗讫,以水五斗,煮取浓汁,滤去滓,更入小铛器中煎至一斗以来,即入生粟粉同煎,令稀稠得所,取出搜和,更入研了麝香、朱砂粉,同丸如梧子。每旦日,用秫米酒送三十丸,近暮再服,一月乃瘥。男子、女人通用,皆验。
陈藏器云∶平,无毒。醋摩敷痈肿。茎、叶枯者,煮洗冻疮。今人种食之,一名落苏。
又岭南有野生者,名苦茄,足刺亦主瘴。食疗云∶平。主寒热,五脏劳。不可多食,动气,亦发痼疾。熟者少食之,无畏。患冷人不可食。又,根主冻脚疮,煮汤浸之。胜金方∶治磕扑损,肌肤青肿方∶茄子留花种通黄极大者,切作片如一指浓,新瓦上焙干为末。欲卧酒调二钱匕,一夜消尽,无痕迹也。灵苑方∶治肠风下血,久不止。茄蒂烧存性为末,每服食前米饮调三钱匕。
衍义曰∶茄子,新罗国出一种,淡光微紫色,蒂长,味甘。今其子已遍中国蔬圃中,唯此无益,并无所治,只说损人。后人虽有处治之法,然终与《本经》相失。圃人又植于暖处,浓加贵价以售。既不以时,损人益多,不时不食,于可忽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