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盐
- 《本草乘雅半偈》:戎盐
- 《本草崇原》:戎盐
- 《本草从新》:戎盐
- 《本草撮要》:戎盐
- 《本草经集注》:戎盐
- 《本草衍义》:戎盐
- 《本经逢原》:戎盐
- 《长沙药解》:戎盐
- 《名医别录》:戎盐
- 《千金翼方》:戎盐
- 《神农本草经》:戎盐
- 《吴普本草》:戎盐
- 《新修本草》:戎盐
- 《药性切用》:戎盐
- 《药征续编》:戎盐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戎盐
- 《证类本草》:戎盐
《本草乘雅半偈》:戎盐
(本经下品)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主明目,目痛,益气,坚筋骨,去毒蛊。
【核】曰∶戎盐,即青盐,亦赤盐也。史书言虏中盐有九种∶曰白盐、食盐、黑盐、胡盐、柔盐、赤盐、驳盐、臭盐、马齿盐,而戎盐即胡盐。日华一名羌盐,《唐本》一名秃登盐,大明一名阴土盐,生河崖山 之阴土石间也,大小不尝,形作块片,间有方棱,或如鸡卵,或如菱米,坚结似石,色玄紫白,味不甚咸,臭若 鸡之气,烧之不鸣 者是也。凉州异物志云∶姜赖之墟,今称龙城。刚卤千里,蒺藜之形。其下有盐,累棋而生。又云∶盐山二岳,二色为质,赤者如丹,黑者如漆。小大从意,镂之为物。作兽辟恶,佩之为吉。或称戎盐,可以疗疾。张果《玉洞要诀》云∶赤戎盐,生西戎,禀自然水土之气,结而成质。其地水土之气黄赤,故盐时,色益赤者为真。再烧之最久,赤转为青矣。故一名绛盐。西凉记云∶有青盐池,出青盐,正方寸半,其形如石,味甚甘美。真腊记云∶山间有石,味胜于盐,可琢为器。梁杰公传云∶交河之间,掘碛下数尺有紫盐,如红如紫,色鲜而甘。其下丈许,必有 珀。北户录云∶张掖池中生桃花盐,色如桃花,随月盈缩。今宁夏近凉州地,盐井所出青盐,四方皎洁如石。
山丹卫,即张掖地,有池产盐红色。此二盐者,即戎盐之青、赤二盐也。今方书但用青盐,不用赤盐,并目赤盐为异物矣。本草云∶北海产青盐,南海产赤盐,总从西戎来。所谓南北者,指西海之南北耳。岭南一种红盐,用色染成,非真赤盐也,烧之出白汁,凝定仍转白色矣。丹房 源云∶蛮盐可伏雌雄,唯赤盐为上。独孤滔云∶戎盐累卵,干 ,制土砂。
【 】曰∶煮海为盐,若戎盐者,钟海水自然之精气,不假人力为也。生海北者黑如漆,海不越水火为色,递以水火为胜劣,亦递以水火为功用也。故主精明眼识为缘,生于眼识,盖识精缘水为根,缘明为尘,尘为火用,根为火体故尔。若益气坚筋骨,去毒蛊,此宝明澄湛之休征耳。
(宝明即火,澄湛即水。经云∶宝明生润,水从火出矣。)
《本草崇原》:戎盐
气味咸寒,无毒。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蛊。
(戎盐产自西戎,故名戎盐。生酒泉福禄城东南之海中,相传出于北海者青,出于南海者赤,此由海中潮水溅渍山石,经久则凝结为盐,不假人力而成。所谓南海、北海,乃西海之南北,非南方之海也。青红二种,皆名戎盐。今医方但用青盐,不用红盐。)
戎盐由海中咸水,凝结于石土中而成,色分青赤,是禀天一之精,化生地之五行,故主助心神而明目,补肝血而治目痛,资肺金而益气,助脾肾而坚肌骨。五脏三阴之气,交会于坤土,故去蛊毒。
《本草从新》:戎盐
一名青盐.补肾、泻血热.
甘咸而寒.入肝肾.助水脏.平血热.治目痛赤涩.(散肝经风热.)吐血溺血,齿舌出血,坚骨固齿.(擦牙良.)明目乌须.功同食盐而更胜之.出西羌.不假煎炼.方棱明莹色青者良.(风眼烂弦、戎盐化水点之.)
《本草撮要》:戎盐
味咸寒.入手足少阴太阴阳明经.功专助水藏.益精气.得杜仲补骨脂补肝阳.得川椒明目.一名青盐.
《本草经集注》:戎盐
舌血出。一名胡盐。生胡盐山,及西羌北地,及酒泉福禄城东南角,北海青,南海赤。十月采。
今世中不复见卤咸,唯魏国所献虏盐,即是河东大盐,形如结冰圆强,味咸、苦,夏月小润液。虏中盐乃有九种∶白盐,食盐,常食者;黑盐,治腹胀气满;胡盐,治耳聋目痛;柔盐,治马脊疮;又有赤盐、驳盐、臭盐、马齿盐四种,并不入食。马齿即大盐,黑盐疑是卤咸,柔盐疑是戎盐,而此戎盐又名胡盐,兼治眼痛,二、三相乱。今戎盐虏中甚有,从凉州来,芮芮河南使及北部胡客从敦煌来,亦得之,自是稀少尔。其形作块片,或如鸡鸭卵,或如菱米,色紫白,味不甚咸,口尝气臭,正如 鸡子臭者言是真。又河南盐池泥中,自有凝盐如石片,打破皆方,青黑色,善治马脊疮,又疑此或者。盐虽多种,而戎盐、卤咸最为要用。又巴东朐 县北岸大有盐井,盐水自凝生粥子盐,方一、二寸,中央突张如伞形,亦有方如石膏、博棋者。李云戎盐味苦、臭,是海潮水浇山石。经久盐凝着石取之。北海者青,南海者紫赤。又云卤咸即是人煮盐釜底凝强盐滓,如此二说并未详。(《新修》七三页,《大观》卷五,《政和》一二九页)
《本草衍义》:戎盐
戎盐成垛,裁之如枕,细白,味甘咸,亦功在却血。入肾,治目中瘀赤、涩昏。
《本经逢原》:戎盐
一名石盐,俗名青盐,与光明盐同类
咸寒,无毒。
《本经》主明目,目痛,益气,坚筋骨,去毒盅。
发明 戎盐禀至阴之气凝结而成,不经煎炼,生涯 之阴,功专走血入肾,治目中瘀赤昏涩。《金匮》茯苓戎盐汤治小便不通,取其补肾利膀胱也。又能固齿明目,治目痛;益气,坚筋骨,一皆补肾之力。《本经》首主明目,目痛,是热淫于内,治以咸寒。又言去毒蛊者,咸能软坚,蛊毒邪气不能浮长矣。
《长沙药解》:戎盐
【本经】戎盐,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蛊。生池泽。
大盐,令人吐。
卤盐,味苦寒,主大热,消渴狂烦,除邪及下蛊毒,柔肌肤。生池泽。
味咸,微寒,入足太阳膀胱经。清膀胱而泻热,开癃闭而利水。
《金匮》茯苓戎盐汤,茯苓半斤,戎盐弹丸大,白术二两。治小便不利。以其土湿则水道不利,术、苓,燥土而泻湿,戎盐利水而泻热也。
戎盐咸寒之性,直走膀胱,而清痰热,长于利水。其诸主治,能止吐血尿血,齿舌诸血,以咸走血而清清降也。
味咸而甘,入药殊胜食盐之苦,即青盐也。
《名医别录》:戎盐
味咸,寒,无毒.主心腹痛,溺血,吐血,齿舌血出.一名胡盐.生胡盐山,及西羌地,及酒泉福禄城东南角.北海青南海赤.十月采.
《千金翼方》:戎盐
味咸,寒,无毒。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蛊,心腹痛,溺血,吐血,血出。一名胡盐。生胡盐山,及西羌北地酒泉福禄城东南角。北海青,南海赤。十月采。
《神农本草经》:戎盐
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蛊。
大盐,令人吐(《御览》引云,主肠胃结热,《大观本》,作黑字)。
卤盐,味苦寒,主大热,消渴狂烦,除邪及下蛊毒,柔肌肤(《御览》引云,一名寒石,明目益气)。生池泽(旧作三种,今并)。
《名医》曰戎盐,一名胡盐,生胡盐山,及西羌,北地,酒泉,福禄城东南角,北海青,南海赤,十月采,大盐,生邯郸又河东,卤盐,生河东盐池。
案《说文》云:盐咸也,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卤,西方咸地也,从西省象盐形,安定有卤县,东方谓之斥,西方谓之卤盐,河东盐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十六里。北山经云:景山南望盐贩之泽。郭璞云:即解县盐池也,今在河东猗氏县,案在山西安邑运城。
《吴普本草》:戎盐
《北堂书钞》卷百四十六
无毒。李氏曰∶大寒。生邯郸、西羌、戎胡山。
《新修本草》:戎盐
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虫。味咸,寒,无毒。疗心腹痛,溺血,吐血,齿舌血出。一名胡盐,生胡盐山,及西羌北地,及酒泉福禄城东南角。北海青,南海赤。十月采。
今俗中不复见卤咸,唯魏国所献虏盐,即是河东大盐,形如结冰圆强,味咸、苦,夏月小润液。虏中盐乃有九种∶白盐,食盐,常食者;黑盐,疗腹胀气满;胡盐,疗耳聋目痛;柔盐,疗马脊疮;又有赤盐、驳盐、臭盐、马齿盐四种,并不入食。马齿即大盐,黑盐疑是卤咸,柔盐疑是戎盐,而此戎盐又名胡盐,兼疗眼痛,二、三相乱。今戎盐虏中甚有,从凉州来,芮芮河南使及北部胡客从敦煌来,亦得之,自是希少尔。其形作块片,或如鸡鸭卵、或如菱米,色紫白,味不甚咸,口尝气臭,正如 鸡子臭者言是真。又河南盐池泥中,自有凝盐如石片,打破皆方,青黑色,善疗马脊疮,又疑此或者。盐虽多种,而戎盐、卤咸最为要用。又巴东朐 县北岸有盐井,盐水自凝生粥子盐,方一、二寸,中央突张如伞形,亦有方如石膏、博棋者。李云戎盐味苦、臭,是海潮水浇山石,经久盐凝着石取之。
北海者青,南海者紫又云卤咸即是人煮盐釜底凝强盐滓,如此二说并未详。
〔谨案〕陶称卤咸,疑是黑盐,此是咸土,议如前说,其戎盐即胡盐。沙州名为秃登盐,廊州名为阴土盐,生河岸山坡之阴土石间,块大小不常,坚白似石,烧之不鸣 者。
《药性切用》:戎盐
即青盐。性味咸寒,入肝肾而泻热益阴,固齿明目。功近食盐,而力更胜,水肿宜之
《药征续编》:戎盐
茯苓戎盐汤。
上一方。
【品考】
戎盐,即青盐,说详于诸家本草可考。
【辨误】
李时珍本草附方引此方,曰∶小便不通,戎盐汤,用戎盐弹丸大一枚,茯苓半斤,白术二两,水煎服之。仲景《金匮》方云云。按∶《金匮要略》作小便不利。夫不利与不通,其证不同,不利者,虽少少利之亦不快利之谓也。不通者,决不通利之谓也。即小便闭是也。
故仲景于此方,谓之不利,而不谓之不通也。今考其病证,有所不同者,又戎盐汤上脱茯苓二字,唯分两不异而已。至谓水煎服之,则略其煮法,何其疏漏乎?又云∶仲景《金匮》方,夫时珍之取仲景之方,往往如此。或云张仲景《金匮要略》,或云《金匮玉函方》,引其书各,亦不一定,录其煮法,不多略之。至如略引其书,则无害于治,今录其煮法服度,则恒医苟取其法以施之病患,岂惟不无益其病而大害于其治矣。时珍之作本草也,其疏漏亦往往如此。
况至于品目,其庶物亦自有阙略失其真者,天下医人,何其心醉彼人矣乎?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戎盐
味咸,寒,无毒。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蛊,心腹痛,溺血吐血、齿舌血。陈脏器云∶味咸,无毒。主眼赤, 烂,风赤,去热烦,痰满,头痛,明目,镇心,主蛇,恶虫毒,疥癣,痈肿,瘰 。日华子云∶平。助水脏,益精气,除五脏症结,心积聚痛。
《证类本草》:戎盐
味咸,寒,无毒。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蛊,心腹痛,溺血吐血,齿舌血出。一名胡盐。生胡盐山及西羌北地酒泉福禄城东南角。北海青、南海赤。十月采。
陶隐居云∶今俗中不复见卤咸,唯魏国所献虏盐,即是河东大盐,形如结冰圆强,味咸、苦,夏月小润液。虏中盐乃有九种∶白盐、食盐,常食者;黑盐,主腹胀气满;胡盐,主耳聋目痛;柔盐,主马脊疮;又有赤盐、驳盐、臭盐、马齿盐四种,并不入食。马齿即大盐,黑盐凝是卤咸,柔盐疑是戎盐,而此戎盐又名胡盐,并主眼痛,二、三相乱。今戎盐虏中甚有,从凉州来,芮芮河南使及北部胡客从敦煌来,亦得之,自是稀少尔。其形作块片,或如鸡鸭卵,或如菱米,色紫白,味不甚咸,口尝气臭,正如 鸡子臭者言真。又河南盐池泥中,自有凝盐如石片,打破皆方,青黑色,善疗马脊疮,又凝世或者。盐虽多种,而戎盐,卤咸最为要用。又巴东朐 县北岸大有盐井,盐水自凝,生粥子盐,方一、二寸,中央突张伞形,亦有方如石膏、博棋者。李云∶戎盐味苦,臭。是海潮水浇山石,经久盐凝着石取之。北海者青,南海者紫赤。又云∶卤咸即是人煮盐釜底凝强盐滓,如此二说并未详。唐本注云∶陶称卤咸,疑是黑盐,此是碱土,议如前说,其戎盐即胡盐。沙州名为秃登盐,廓州名为阴土盐,生河岸山 之阴土石间,块大小不常,坚白似石,烧之不鸣 尔。臣禹锡等谨按陈器云∶盐药,味咸,无毒。主眼赤皆烂风赤,细研水和点目中。又入腹去热烦,痰满,头痛,明目,镇心,水研服之。又主 蛇恶虫毒,疥癣,痈肿,瘰 。以前入腹,水消服之,着疮正尔摩敷。生海西南雷、罗诸州山谷。似芒硝末细,入口极冷。南人多取敷疮肿,少有服者,恐极冷,入腹伤人,且宜慎之。日华子云∶戎盐,平。助水脏,益精气,除五脏症结,心腹积聚,痛疮疥癣等。即西蕃所出,食者号戎盐,又名羌盐。
图经文具食盐条下。
陈藏器云∶戎盐累卵。丹房镜源云∶戎盐,赤、黑二色。累卵,干汞,制丹砂。
衍义曰∶戎盐,成垛,裁之如枕,细白,味甘、咸。亦功在却血。入肾,治目中瘀赤、涩昏。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