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汁
《本草乘雅半偈》:乳汁
(别录中品)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主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疗目赤痛多泪。解独肝牛肉毒,合浓豉汁服之神效。
【核】曰∶乳者化之信,故从孚从化,省作七尔。方家隐其名,谓之仙人酒、白朱砂。
乃阴血所成,生于脾胃,摄于冲任;未妊则下为月水,既妊则留以养胎;已产则上为乳汁。
凡入药用,并取首生男儿,无病妇之乳,色白汁稠,无臭者佳。有孕之乳,谓之忌奶,小儿饮之,或作吐泻,或成疳魃,最为有毒。时珍云∶人乳无定性,其人和平,食饮有节,其乳必纯,其人躁暴,食饮不节,其乳必热。凡服食须热饮,晒曝成粉,入药尤佳。
【 】曰∶阳明别汁曰乳,水谷之精粹也。脏腑倾颓者,饵之奠安;百骸稿瘁者,饵之悦泽
《本草撮要》:乳汁
味甘咸.入手足太阴阳明太阳经.功专润五脏.补血液.止消渴.泽皮肤.渍烦热.理噎膈.悦颜色.利肠.得黄连点赤眼.虚寒滑泄胃弱者禁服.乳与食同进.即成积滞发泻.人乳人参末等分蜜丸.名参乳丸.大补气血.乳须择无病妇人者.水顿取粉用.百虫入耳.以乳滴之即出.得梨汁能消痰补虚.得酒治卒不能语.
《本草择要纲目》:乳汁
【气味】
甘咸平无毒.
【主治】
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疗目赤痛多泪.解独肝牛肉毒.合浓豉汁服之神效.和雀屎去目中 肉.益气.治瘦悴.悦皮肤.润毛发.点眼止泪.但人乳汁治目之功多何也.人心生血.肝藏血.脾受血则能视.盖水入于经.其血乃成.又曰上则为乳汁.下则为月水.故知乳汁则血也.用以点眼.岂不相宜.血为阴.故性冷脏寒人.如乳饼酥酪之类.不可多食.虽曰牛羊乳.然亦不出乎阴阳之造化耳.老人患口疮不能食.但饮人热乳甚良.人乳无定性.其人和平.饮食冲淡.其乳必平.其人暴躁.饮酒食辛.或有火病.其乳必热.凡服乳须热饮.若晒曝为粉入药尤佳.
《雷公炮制药性解》:乳汁
味甘,性平无毒,入心肝脾三经。主健四肢,荣五脏,实腠理,悦皮肤,安神魂,利关格,明眼目,久服延年。
按∶乳汁本血也。心主血,肝藏血,脾裹血,宜并入之。夫妇人之血,降为月水,升为乳汁。房术云∶女子一身属阴,惟月水属阳,故名水中金。惜《神农本经》不载,而诸家本草,遂以为血属于阴,其性大冷,不知月水乳汁,本同一物。月水之热,人咸知也,今升而为乳,质较轻清,中和补益,实为过之,何反以为大冷耶?若果大冷,则必能伤脾,小儿食之,当泄利不止矣!有是理哉?特不宜与食混进,诚能令人泻耳。
《医述》:乳汁
产妇乳汁不行有二种∶有因血气盛而壅闭不行者。有因血气少而弱涩不行者。虚当补之,用钟乳粉、猪蹄、鲫鱼之属;盛当疏之,用通草、漏芦、土瓜根之属。(陈无择)
前证,若因气血虚弱不能生化者,宜壮脾胃;若因怒动肝火,乳肿汁出者,宜清肝火。盖乳汁乃气血所化,若屡产无乳,亡津液也,当滋化源。(薛立斋)
妇人以血用事,上为乳汁,下为月水。而血之所化,则本于脾胃,饮食之精微营运而为乳为经。产后脾胃气旺,则血旺而乳多;脾胃气衰,则血减而乳少。此立斋治乳汁以壮脾胃滋化源为要也。若徒从事通乳之剂,是犹求金于乞丐矣。(萧慎斋)
未产,乳自出者,谓之乳泣,生子多不育;若产妇劳役,乳汁涌下者,此气虚也,独参汤补之。(《女科大全》)
《医学入门》:乳汁
乳汁甘寒润发肤,填补五脏点睛珠,老病口疮女经闭,惟有脏寒不可哺。
妇人血下为月经,上为乳汁。无毒。治瘦悴,悦皮肤,润毛发,补五脏,点眼止泪,消赤肿痛,老人虚热,口疮不食,妇人血枯经闭。昔张苍常服,身肥白,年享百岁有余。但性属阴,脏寒人食之则泻。服乳法∶取甘香者入银器内,加梨汁一半,锅内顿滚,五更热服。消痰润肺,补虚生血,兼梨汁亦可,但服须吸入气脘乃佳。
又和豉汁饮之,解猪肝、牛肉毒,极效。晒乳粉法∶遇有乳汁若干,即下银锅内煎成膏,用大瓷盘盛于日下晒之,以水浸于盘下,乃未济之妙也。不然,其乳久晒不干。
《玉楸药解》:乳汁
味甘,性凉,入手太阴肺、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清肺除烦,滋肝润燥。
乳汁以肝血化于肺气,即朱汞变为白金,养育婴儿,滋生气血,全赖夫此。内伤虚劳,为小儿热吮,极佳,非寻常草木所能及也。一离人身,温气稍减,但存冷汁,其质寒滑滋润,绝无补益。血得气化,温变为肃,暖服不热,冷饮则凉,润肺滋肝,是其长耳,抑阴扶阳,非所能也。
至乳酥、乳酪之类,冷食寒饮,极损中气。惟塞外、西方之民,脾胃温燥,乃相相宜。阳亏土湿,切当远之。噎膈湿旺之病,朱丹溪以为燥证,而用乳酪,湿滋土败,其死更速。点眼病甚良,解食牛中毒。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