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
- 《本草备要》:砂
- 《本草便读》:砂
- 《本草乘雅半偈》:砂
- 《本草从新》:砂
- 《本草分经》:砂
- 《本草撮要》:砂
- 《本草蒙筌》:砂
- 《本草求真》:砂
- 《本草图经》:砂
- 《本草衍义》:砂
- 《本草择要纲目》:砂
- 《本经逢原》:砂
- 《得配本草》:砂
- 《冯氏锦囊秘录》:砂
- 《千金翼方》:砂
- 《药性切用》:砂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砂
- 《证类本草》:砂
《本草备要》:砂
泻,消肉积
咸苦辛热,有毒。消食破瘀。治噎膈症瘕,去目翳 肉,暖子宫,助阳道(性大热,能烂五金。《本草》称其能化人心为血,亦甚言不可多服耳。凡煮硬肉,投少许即易烂,故治噎膈、症瘕、肉积有殊功。《鸡峰方》云∶人之脏腑,多因触冒成病,而脾胃最易受触。饮食过多,则停滞难化。冷热不调,则呕吐泻痢,而膏梁者为尤甚。口腹不节,须用消化药。
或言饮食既伤于前,难以毒药反攻其后,不使 砂、巴豆等,只用曲、柏之类。不知古今立方用药,各有主对。曲、柏只能消化米谷,如伤肉食,则非 砂、阿魏不能治也;如伤鱼、蟹,须用橘叶、紫苏、生姜;伤菜果,须用丁香、桂心;伤水饮,须用牵牛、芫花,必审所伤之因,对用其药,则无不愈。其间多少,则随患人气血以增损之而已。又有虚人沉积,不可直取,当以蜡匮其药,盖蜡能久留肠胃,又不伤气,能消磨至尽也。又有脾虚饮食迟化者,正宜助养脾胃,自能消磨,更不须用消导药耳。病久积而成症瘕者,须用三棱、鳖甲之类。寒冷成积者,轻则附子、浓朴;重则矾石、硫黄。瘀血结块者,则用大黄、桃仁之类,用者详之)。出西戎。乃卤液结成,状如盐块,置冷湿处即化。白净者良。水飞过,醋煮,干如霜用(畏醋)。忌羊血。
《本草便读》:砂
砂(图缺)
软坚痰.消宿食.咸热可行瘀.内服须知性有毒.化肉积.除症瘕.苦辛能散肿.外施颇觉效非常.( 砂产炎方斥卤之地.禀阴石之气.含阴毒之精.以鼻闻之.自觉炎热之气蒸蒸外达.能化五金八石.腐烂肠胃.其咸热之性.毒烈可知.功用皆外治为长.虽有内服诸方.然亦不可乱用也.西域有火山.每每有烟出自焚.山为之崩.甚至远近人畜皆灾.采砂者.须乘木履.若皮底即焦矣.)
《本草乘雅半偈》:砂
(唐本草)
【气味】咸苦辛温,有毒。
【主治】主积聚,破结血,止痛,下气,疗咳嗽,宿冷,去恶肉,生好肌,烂胎。亦入驴马药用。
【核】曰∶出西戎,今西凉夏国,及河东、陕西,近边州郡亦有。然西戎来者,颗块光明,大者如拳,重三、五两,小者如指面,入药最紧。边界者,杂碎如麻豆粒,颇夹砂石,虽可水飞澄去,入药则无力矣。修事∶水飞去尘秽,入瓷器中,重汤煮干,以杀其毒。或用黄丹锻石作柜, 赤使用,亦无毒矣。 云∶ 遇赤须, 留金鼎。权云∶柔五金,消八石,可卷柏、羊蹄、商陆、冬瓜、羊踯躅、苍耳、乌梅,皆可伏 。设中 毒,生绿豆研汁,饮一、二升可立解。畏酸,及浆水,忌羊血。
缪仲淳先生云∶ 砂禀阴毒之气,阳毒之精,腐人肠胃,化人心血,其毒之猛烈如此,诚可畏也。
【 】曰∶ 从囟石声,取通气以为量。一名气砂,其为性至透,湿即水化渗泄而走矣。
一名透骨将军,张匡邺行程记云∶高昌北庭山,尝有烟涌,而无云雾,夕则光焰若炬火,照见禽鼠尽赤,谓之火焰山。中有 砂,土人乘屐采之,若屐底为皮革者,即焦败矣。一名火砂,故性秉火毒,对待宿冷,糜化有形者也。时珍云∶ 砂亦硝石之类,乃卤液所结,出于青海,与月华相射而生,附盐而成质者。故可投诸藏阴之属,若止痛下气,疗咳嗽,谓其气结则痛,积聚则气不下矣。经云∶咳逆上气,有积气在胸中也。倘属虚无,为害弥笃,慎勿以药试病耳。
《本草从新》:砂
泻、消肉积.
咸苦.辛热有毒.消食破瘀.治噎膈症瘕.去目翳弩肉.(凡煮硬肉、投少许即易烂、故治噎膈症瘕肉积、有殊功.)热毒之性.能烂五金.本草称其能化人心为血.亦甚言不可轻用尔.出西戎.乃卤液结成.状如盐块.置冷湿处即化.白净者良.水飞过.醋煮干如霜.刮下用.(鼻中息肉、 砂点之、即落、悬痈卒肿、 砂五钱、绵裹含之、咽津即安.)
《本草分经》:砂
咸苦辛热,消食破瘀,热毒之性能烂五金、化人心为血。
《本草撮要》:砂
味咸苦辛热有毒.入手足太阴足阳明经.功专消食破瘀.治噎膈症瘕.去目翳 肉.若鼻中息肉点之即落.悬痈卒肿. 砂五钱.绵裹含之.咽津即安.但能烂五金而化心为血.不可轻用.出西域火焰山者佳.
《本草蒙筌》:砂
味酸、苦、辛,气温。有毒。近边州郡俱有,西戎出者尤奇。形择如牙硝光明,水飞去土石重煮。水飞后,又水煮干用。)忌羊血勿食,畏浆水须防。因多烂肉之功,每为外科要剂。肿毒资破口去血,溃痈仗剔腐生肌。除翳膜,明双睛。柔金银为焊药。《本经》又云∶生食之,化人心为血。倘误中毒,急研绿豆汁解之。
(谟)按∶经注云∶ 砂质禀阴石气,性含阳毒精。去秽益阳,功用甚着。故能消五金八石,而为五金贼也。飞炼有法;一飞为酸砂,二飞为伏翼,三飞为定精,色如鹅儿黄。若草伏住不碎,可转制得诸石药。亦能变铁,又能制铜。为大青大绿,修丹灶者当知。
《本草求真》:砂
(石)消肉食不化
砂(专入肠胃)。系卤液所结而成。秉阴毒之气。含阳毒之精。其味苦咸与辛。其性大热。五金八石。俱能消磨。(本草言能化人心为血。)硬肉难化。入砂即烂。(故治噎膈症瘕肉积。有殊功。)其性猛烈。殆不堪言。况人脆肠薄胃。其堪用此消导乎?第或药与病对。有非峻迫。投治不能奏效。(时珍曰。 砂大热有毒之物。噎膈反胃。积块内瘕之病。用之则有神功。盖此疾皆起于七情饮食所致。痰气郁结。遂成有形。妨碍道路。吐食痛胀。非此物化消。岂能去之?)如谷食不消。则必用以曲柏。鱼鳖不消。则必用以橘叶紫苏生姜。菜果不消。则必用以丁香桂心。水饮不消。则必用以牵牛芫花。至于肉食不消。又安能舍此阿魏砂而不用乎?第当详其虚实。审其轻重缓急。以求药与病当耳。(洁古云。实中有积。攻之而不可过。况虚而有积者乎?但谓壮实之人。其在初时。果有大积。攻之自便。若属虚人。纵有大积。或应攻补兼施可耳。如其置虚不问。徒以实治。似属偏见。未可法也。)如其审证不明。妄为投治。祸犹指掌。不可不慎。出西戎。如牙硝。光净者良。用水飞过。醋煮干如霜。刮下用之。忌羊血。
《本草图经》:砂
砂(图缺),出西戎,今西凉、夏国及河东、陕西近边州郡亦有之。然西戎来者,颗块光明,大者如拳,重三、五两,小者如指面,入药最紧。边界出者,杂碎如麻豆粒,又夹砂石,用之须飞,澄去土石讫,亦无力,彼人谓之气砂。此药近出唐世,而方书着古人单服一味伏火,作丸子,亦有兼硫黄、马牙硝辈合饵者,不知方出何时,殊非古法。此本攻积聚之物,热而有毒,多食腐坏人肠胃,生用又能化人心为血,固非平居可饵者,而西土人用淹肉,炙以当盐食之无害,盖积习之久。若魏武啖野葛不毒之义也。又名北庭砂,又名狄盐。《本经》云柔金银,可为焊药。今人作焊药,乃用鹏砂,鹏砂出于南海,性温、平。今医家治咽喉,最为要切,其状甚光莹,亦有极大块者,诸方亦稀用。
《本草衍义》:砂
金银有伪,投熔锅中,其伪物尽消散。矧人腹中有久积,故可溃腐也。合他药,治目中翳,用之须水飞过,入瓷器中,于重汤中煮其器,使自干,杀其毒,及去其尘秽。
《本草择要纲目》:砂
( 音铙.一名透骨将军.其性毒.服之使人 乱.故曰 砂.本草云 性透物.五金籍之以为先锋.故号为透骨将军.凡用须水飞过.去尘秽.入瓷器中重汤煮干.则杀其毒.今时人多用水飞净.醋煮干如霜.刮下用之.又一法治用黄丹锻石作柜 赤使用.并无毒.)
【气味】
咸苦辛温有毒.(中其毒者.生绿豆研汁饮一二升解之.)
【主治】
砂大热有毒之物.噎膈反胃.积块内症之病.用之则有神功.盖此疾皆起于七情饮食所致.痰气郁结.遂成有形.妨碍道路.吐食痛胀.非此物化消.岂能去之.其性善烂金银铜锡.庖人煮硬肉.入 砂少许即烂.可以类推矣.所谓化人心为血者.亦甚言其不可多服耳.若被刀刃所伤.以之罨傅.当时生痂.
【畏】(浆水一切酸)
【忌】(羊血)
《本经逢原》:砂
咸苦辛热,有毒。醋煮干,刮下用。番禺者良。畏酸浆水,忌羊血。中其毒者,生绿豆研汁恣饮解之。
发明 砂大热,乃卤液所结,秉阴毒之气,含阳毒之精,破积攻坚,无出其右。故能治噎膈反胃,积块肉症。其性能柔金银,故焊药用之。所言化人心为血者,甚言其迅利也。
外用治恶肉,除疣赘,去鼻中息肉最捷。但不可过用,用过急以甘草汤洗之。观金银有伪,投砂罐中,悉能消去,况人腹中有久积死胎,岂不腐溃。但其性毒烈,苟有生机,慎勿轻试。
《得配本草》:砂
一名透骨将军
畏一切酸、浆水、醋、乌梅、牡蛎、卷柏、萝卜、独帚、羊蹄、商陆、冬瓜、苍耳、蚕沙、海螵蛸、羊 骨、羊踯躅、鱼醒草、河豚鱼胶。忌羊血。消五金八石。
咸、苦、辛,热。有毒。治症瘕肉积,破结血顽痰,又能尽化三焦之痼疾。其性能消金石、腐肠胃,不宜服。服之化心为血。
白净者良。水飞醋煮干如霜,刮下用。
中其毒者,以生绿豆研汁,饮二三升解之。
《冯氏锦囊秘录》:砂
乃卤液所结。禀阴毒之气,舍阳毒之精,其味极咸、极苦、极辛,气温,有大毒。能消五金八石,腐人肠胃,性毒猛烈,故为烂胎、去恶肉宿冷、积聚结血、 肉息肉、顽痰咳嗽之需。然大热有毒之物,庖人煮硬肉难炖,入卤少许即烂,其烈可知。一名狄盐,一名北庭砂,一名气砂,一名透骨将军。如中其毒者,以生绿豆研汁服,解之。凡用水飞去尘秽,入瓷器中重汤煮干。
砂,主宿冷积聚,破结血烂胎。逐顽痰咳嗽,去恶肉生肌。因多烂肉之功毒,每为外科要药。肿毒资,破口去,血溃痈仗,剔腐生肌,除翳膜,明双睛,《经》又云∶生食之,化人心为血。倘中毒,研绿豆汁解之。
《千金翼方》:砂
味咸苦辛,温,有毒。不宜多服,主积聚,破结血,烂胎,止痛,下气,疗咳嗽宿冷,去恶肉,生好肌。柔金银,可为焊药。出西戎。形如牙消,光净者良,驴马药亦用。
《药性切用》:砂
咸苦辛热,专消肉积,治噎膈症瘕,除目翳 肉。热毒之性,非经炼过,不可轻投。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砂
味咸苦辛,温,有毒。主积聚,破结血、烂胎,止痛下气,疗咳嗽,宿冷,去恶肉,生好肌。陈脏器云∶主妇人丈夫羸瘦积病,血气不调,肠鸣,食饮不消,喉中结气、反胃吐令人能食。《药性论》云∶有大毒。畏∶浆水。忌∶羊血。味酸咸。能消五金八石,腐肠胃,生食之化人心为血,能除冷病,大益阳事。萧炳云∶使。日华子云∶北庭砂味辛暖,无毒。畏∶一切酸。补水脏,暖子宫,消冷癖、瘀血,宿食不消,气块、 癖及血下,恶疮,息肉,食肉饱胀,夜多小便,女人血气心痛,丈夫腰胯酸重四肢不任。凡修用黄丹、锻石作柜,锻赤使用,并无毒。柔金银可为焊药。
《证类本草》:砂
( 砂_图缺)
味咸、苦、辛,温,有毒。不宜多服。主积聚,破结血,烂胎,止痛下气,疗咳嗽宿冷,去恶肉,生好肌。柔金银,可为焊药。出西戎,形如牙硝,光净者良。驴马药亦用。
今按陈藏器本草云∶ 砂,主妇人、丈夫羸瘦积病,血气不调,肠鸣,食饮不消,腰脚疼,癖痰饮,喉中结气,反胃吐水。令人能食,肥健。一飞为酸砂,二飞为伏翼,三飞为定精,色如鹅儿黄,和诸补药为丸,服之有暴热。飞炼有法,亦能变铁。又按别本注云∶胡人谓为浓沙,其性大热,今云温,恐有误也。(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 砂,有大毒。畏浆水,忌羊血。味酸、咸。能销五金八石,腐坏人肠胃。生食之,化人心为血。中者,研生绿豆汁,饮一、二升解之。道门中有伏炼法。能除冷病,大益阳事。萧炳云∶ 砂,使。生不宜多服。光净者良,今生北庭为上。日华子云∶北庭砂,味辛、酸,暖,无毒。畏一切酸。补水脏,暖子宫,消冷癖瘀血,宿食不消,气块 癖,及血崩带下,恶疮息肉。食肉饱胀,夜多小便,女人血气心疼,丈夫腰胯酸重,四肢不任。凡修制,用黄丹、锻石作柜,赤使用,并无毒。世人自疑烂肉,如人被刀刃所伤,以北庭 敷定,当时生痂。亦名狄盐者。
图经曰∶ 砂,出西戎,今西凉夏国及河东、陕西近边州郡亦有之。然西戎来者,颗块光明,大者有如拳,重三、五两,小者如指面,入药最紧。边界出者,杂碎如麻豆粒,又夹砂石,用之须飞澄去土石讫,亦无力,彼人谓之气砂。此药近出唐世,而方书着古人单服一味,伏火作丸子,亦有兼硫黄、马牙硝辈合饵者,不知方出何时?殊非古法。此本攻积聚之物,热而有毒,多食腐坏人肠胃,生用又能化人心为血,固非平居可饵者。而西土人用淹肉炙以当盐食之,无害,盖积习之久,若魏武啖野葛不毒之义也。又名北庭砂,又名狄盐。《本经》云∶柔金银,可为焊药。今人作焊药,乃用硼砂,硼砂出于南海。性温,平。今医家治咽喉最为要切。其状甚光莹,亦有极大块者,诸方亦稀用。
陈藏器云∶有暴热,损发。圣惠方治悬痈卒肿。用 砂半钱,绵裹含,咽津,即瘥。外台秘要∶救急治鱼骨哽在喉中。以少许 砂,口中咀嚼咽之,立下。经验方∶ 砂丸方∶ 砂不计多少,用罐子内着 砂,上面更坐罐子一个,用纸筋、白土和上下俱 了。窨干后,从辰初时便用苍耳自在落下叶,将来捣罗为末,药上铺头盖底,上面罐子内用水坐着,水旋添,火烧从罐子外五寸以来围绕,欲尽更添火,移向前罐子周回,火尽更旋烧促向前,计一伏时为度,更不移火,却闲杂人及妇人不得见,一伏时住。取来捣罗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桐子大。
每服逐日十丸至十五丸,温酒或米饮下,并无忌,若烧吃三、二斤,进食无病。陈巽∶治元脏虚冷,气攻脐腹疼痛。 砂一两,川乌头生去皮脐,杵为末取二两, 砂生研,用纤霞草末二两,与 砂同研匀,用一小砂罐子,不固济,慢火烧通赤热,将拌了者 砂入罐子内,不盖口加顶火一秤,候火尽炉寒取出研,与乌头末同研匀,汤浸蒸饼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热木香汤、醋汤任下。青霞子《宝藏论》∶ 砂,若草伏住火不碎,可转制得诸石药,并引诸药,可治妇人久冷。 砂为五金贼也,若石药并灰霜伏得者,不堪用也。太清服炼灵砂法云∶北庭砂所禀阴石之气,性含阳毒之精,功能消败去秽益阳,其功甚着。丹房镜源云∶ 砂性有大毒,或沉冷之疾可服则愈,久服有痈肿。出北庭白黄者,诀曰为五金贼,能制合群药。药中之使,自制雄、雌黄。
衍义曰∶ 砂,金银有伪,投熔窝中,其伪物尽消散。矧人腹中有久积,故可溃腐也。
合他药治目中翳,用之须水飞过,入瓷器中,于重汤中煮其器,使自干,杀其毒及去其尘秽。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