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肾附于脊之十四椎下。肾有两枚,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黄脂包裹,各有带二条,上条系于心,下条趋脊下。大骨在脊骨之端,如半手许,中有两穴,是肾带经过处,上行脊髓至脑中,连髓海。引经报使,用独活、细辛、知母、桂。酉时气血注于肾。


足少阴脉属肾经,小指之下走足心,然谷之下内踝后,〔然谷内在踝前大骨下。〕别入跟中 内行,出内廉上股内,〔上股内后廉。〕贯脊旁属膀胱临,直者从肾贯肝膈,入肺循喉舌本寻。支者从肺出络心,注于胸中接厥阴。


凡人有切于己者.无不珍恤.而独至精至要之所.反不之恤者.色是也.男子二八精通.八八精绝.言其常也.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言其妄也.殊不知此真阴.赋于先天.则有盈怯.资于后天.则有薄浓.矧且情欲交攻.劳役并侵.益少损多.岂堪供无穷之耗哉.故无病者.嗜之而成病.有病者.犯之而致死.东坡谓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亡也.至逐声伎.干非分.败德丧简.失业亡家.为神人所诛.隐曲难问者.尤不可言.即或禀赋过度.奉养素丰.足以乐而忘倦.胡不将此精力.立德立功立言.以垂来兹.乃耗于无用之地而为快哉.则亦不思之甚矣.


肾者。藏也。两旁五十四穴(并二十三单穴。共七十七穴)。出甲乙经。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水也(一名地冲。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指宛宛中。足少阴脉之所出也。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于然谷。然谷者。火也(一名龙渊。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足少阴脉之所留也。为荣。春三月宜灸之)。注于太溪。太溪者。土也(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者中。足少阴脉之所注也。为俞。夏三月宜灸之)。行于复溜。复溜者。金也(一名伏白。一名昌阳。在足踝上二寸陷者中。足少阳脉之所行也。为经)。入于阴谷。阴谷者。水也(在膝内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应手。屈膝得之。足少阴脉之所入也。为合。秋三月宜灸之)。


涌泉(一名地冲。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指宛宛中。灸三壮。主腰痛。大便难。小腹中痛。小便不利。甄权云。在脚心底宛宛中。白肉际是。主热中。少气厥寒。灸之热去。头痛烦心。心痛不嗜食。咳而短气。喉痹身热痛。脊胁相引。匆匆善忘。足厥。喘逆。足下清至膝。阴痹腹胀。头项痛。眼眩。男子如蛊。女子如阻。身体腰背如解。不欲食。丈夫颓疝阴跳痛。篡中不得溺。腹 胁下支满。癃闭。阴痿。后时少泄。四肢不举。实则身头痛。


汗不出。目KT KT 然无可见。怒欲杀人。暴痛引膑下节。时有热气。筋挛膝痛不可屈伸。狂如新发。衄不食。喘呼。少腹痛。引嗌足厥痛。肩背颈痛头眩。妇人无子。咽中痛。不可内食转筋。风入腹中侠脐急。胸胁支满。衄不止。五指端尽痛。足不得践地。癫疾。喑不能言)。


然谷(一名龙渊。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灸三壮。主不嗜食。心如悬。哀而善怒。嗌内肿。心惕惕然恐。如人将捕之。多涎出。喘逆少气。呼吸不足以息。心痛如刺。厥心痛。与背相引。善螈 如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厥心痛。如锥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胸中寒。脉代时不至。上重下轻。足不能安地。小腹胀上抢心。胸胁支满。咳唾有血。喉痹。癃疝石水。女子不子。阴暴出。淋漏。男子精溢胫酸。不能久立。寒热。消渴。黄瘅。足一寒一热。乱纵烦满。小儿脐风。口不开。善惊。痿厥。癫疾。洞泄)。


太溪(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者中。灸三壮。主疟。咳逆心闷。不得卧。呕甚热多寒少。欲闭户而处。寒足厥。足热肾胀。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少腹热。嗌中痛。腹胀内肿。涎下厥心痛。如锥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霍乱吐泄不自知。消瘅。善噫。气走咽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尿黄。大便难。嗌中肿痛。唾血。口中热如胶。胞中有大疝瘕积。与阴相引如痛苦穴泄上下出 。胸中满痛。乳肿溃痈。咳逆上气。喉咽喝有声。厥气上支)。


大钟(在足跟后冲中。足少阴络。灸三壮。主实则闭癃。凄凄腰脊痛宛转。目循然嗜卧。口中热。虚则腰痛。寒厥。烦心。闷喘。少气不足以息。腹满。大便难。时上走胸中鸣胀满。口舌干。口中吸吸善惊。咽中痛不可以内食。善怒惊恐不乐。咳喉中鸣。咳唾血。大肠结)。


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灸三壮。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


后取太溪。大指间动脉。皆先补之。目痛引脊。少腹偏痛。呕螈 。视昏。嗜卧。 惊。善悲不乐。如堕汗不出。面尘墨色。饥不欲食。卒疝。少腹痛。病在左取右。右取左。立已。阴暴起疝。女子不下月水。妇人淋沥。阴挺出。四肢淫泺。心闷暴疟。及诸淋。目中赤痛。


偏枯不得行。大风默默。不知所痛。视如见金星。尿黄。少腹热。咽干痹)。


水泉(足少阴 。去太溪下一寸。在内踝下。灸五壮。主月经不来而多闭。心下痛。目KT KT 不可远视)。


复溜(一名伏白。一名昌阳。在足内踝上二寸陷者中。灸五壮。主腰痛引脊内廉嗌干。腹 痛。坐而欲起。目KT KT 善忘。多言。疟热。少气。足 寒。不能自温。腹 切痛引心。心如悬。阴厥。脚 后廉急不可前却。血淋肠 。便脓血。足趺上痛。舌卷不能言。喜笑足痿不收履。溺青赤白黄黑。青取井。赤取荣。黄取俞。白取经。黑取合。血痔泄后重。腹痛如淋状。在仆必有所扶持。及大气涎出。鼻孔中痛。腹中雷鸣。骨寒热无所安。汗出不休。心风四肢肿。气在横骨。风逆四肢肿。乳难)。


交信(穴在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廉筋骨间。足阴跷之 。灸三壮。主气癃颓疝。阴急。股枢 内廉痛)。


筑宾(在足内踝上 分中。灸五壮。主大疝。绝子。狂癫疾。呕吐)。


阴谷(在膝内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应手。屈膝而得之。灸三壮主舌纵涎下。烦闷狂痹。脊内廉痛。溺难。阴痿不用。少腹急。引阴及脚内廉痛。妇人漏血。腹胀满不得息。小便黄。男子如蛊。女子如阻。寒热。腹偏肿)。


俞府(在巨骨下去璇玑旁各二寸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仰卧而取之。灸五壮主咳逆上气。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饮食)。


中(在俞府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仰卧而取之。灸五壮。主咳逆上气。涎出多唾。呼吸喘悸。坐不得安)。


神藏(在 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满咳逆。喘不得息。呕吐烦满。不得饮食)。


灵墟(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痛。引膺不得息。闷乱烦满。不得饮食)。


神封(在灵墟下一寸六分陷者中。灸五壮。主胸胁支满。不得息。咳逆。乳痈。洒淅恶寒)。


步郎(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阴脉气所发。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膈逆不通。呼吸少气。喘息不得举臂)。


幽门(一名上门。在巨阙傍半寸陷者中。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胸胁背相引痛心下溷溷。呕吐多唾。饮食不下。善哕支满。积不能食。数咳善忘。泄有脓血。呕沫吐涎少腹坚喜睡。女子心痛。逆气善吐。食饮不下)。


通谷(在幽门下一寸陷者中。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失欠口 僻不端。食饮善呕不得言。一云舌下肿。难以言。舌纵 唳不端)。


阴都(一名食宫。在通谷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身寒热 疟。心满气逆)。


石关(在阴都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 。脊强。口不能开。多唾大便难。妇人子藏中有恶血。内逆满痛)。


商曲(在石关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腹中积聚。时切痛)。


肓俞(在商曲下一寸、直胫傍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心大坚。大肠寒中。大便干。腹中切痛)。


中注(在肓俞下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小腹有热。大便难)。


四满(一名髓府。在中注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脐下积。疝瘕。胞中有血。肠 泄切痛。振寒。大腹石水。肾痛)。


气穴(一名胞门。一名子户。在四满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三壮。主月水不通。奔气上下。引腰脊痛)。


大赫(一名阴维。一名阴关。在气穴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女子赤淫。男子精溢。阴上缩)。


横骨(一名下极。在大赫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灸五壮。主少腹满。小便难阴下纵。身中痛)。


鸠尾(一名尾翳。一名 。在胸前蔽骨下五分。任脉之别。不可灸刺。一云灸五壮主心中寒。胀满不得息。息贲时唾血。血瘀。热病胸中痛。不得卧。心痛不可按。善哕。心疝太息。面赤心背相引而痛。数噫喘息。胸满咳呕。腹痛皮瘙痒。喉痹食不下。甄权云。宜针不宜灸)。


巨阙(在鸠尾下一寸。任脉气所发。灸五壮。主心痛不可按。烦心。热病胸中澹澹。腹满暴痛。恍惚不知人。手清少腹满。螈 。病心疝满。不得息。息贲时唾血。心腹胀满。心噫烦热善呕。膈中不通利。霍乱。狂妄言怒恐。恶火善骂詈。狐疝惊悸少气。胸胁支满。螈引少腹痛。短气烦乱。呕吐心胀)。


上脘(在巨阙下一寸五分。去蔽骨三寸。足阳明手太阴任脉之会。灸五壮。主寒中伤饱。食饮不化。腹 胀。心腹痛。胸胁支满。脉虚则生百病。甄权云。主心风。惊悸不能食心下有膈。呕血。目眩。头悬眩痛。身热汗不出。心痛有三虫。多涎。不得反侧。腹中满暴痛汗出)。


中脘(一名太仓。在上脘下一寸。手太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灸七壮。主腹胀不通。心痛。胃胀。霍乱吐泄不自知。先取太溪。后取太仓之原。溢饮。胁下坚痛。腹胀不通寒中伤饱。食饮不化。头热鼽血。目黄振寒。善噫。烦满膈呕。伤忧损思。气积。 。甄权云。主因读书得贲豚气。积聚。腹中胀暴满。心痛。身热。难以俯仰。冲疝。暴死不知人心腹痛发作。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中热。喜涎出。是蛇咬也。鼻闻焦臭。大便难。小腹有热。尿赤黄。病温汗不出。有血溢水)。


建里(在中脘下一寸。灸五壮。主心痛上抢心。不欲食。支满。甄权云。主腹胀逆气上。并霍乱)。


下脘(在建里下一寸。足太阴任脉之会。灸五壮。主食饮不化。入腹还出。六府之气。谷食不转。甄权云。主小便赤。腹坚硬也)。


水分(在下脘下一寸。任脉气所发。灸五壮。主 。脊强里急。腹中拘急痛。甄权云。主水病腹肿)。


脐中(灸三壮。主水。腹大脐平。腹无理。不治。绝子。灸令人有子。脐疝绕脐痛。胸肿不得息。甄权云。主水肿。鼓胀。肠鸣。状如雷声。时上冲心。日灸七壮。至四百壮罢)。


阴交(一名少关。一名横户。在脐下一寸。任脉阴冲之会。灸五壮。主水胀水气行皮中。甄权云。穴在阴茎下附底宛宛中。主惊不得眠。善断水气上下五藏游气也。阴疝引睾。女子手脚拘挛。腹满疝。月水不下。乳余疾。绝子。阴痒。贲豚上 腹坚痛。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


气海(一名脖 。一名下肓。在脐下一寸半。任脉气所发。灸五壮。主少腹疝。卧善惊。甄权云。主下热。小便赤。气痛。状如刀搅)。


石门(一名利机。一名精露。一名丹田。一名命门。在脐下二寸。任脉气所发。灸三壮。女子禁不可灸。主脐疝绕脐痛。三焦胀水。腹大及水气行皮中。心腹中卒痛。而汗不出气癃。小便黄。气满。虚则遗溺身寒。热吐逆。溺难。腹满疝积。乳余疾。绝子阴痒。贲豚上腹。腹痛口强。不能言。茎肿先引腰。后引少腹。腰 少腹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甄权云。主妇人因产恶露不止)。


关元(一名次门。在脐下三寸。任脉足三阴之会。灸七壮。主寒热石水。痛引胁下。腹胀头眩痛。身尽热。气癃。尿黄。甄权云。主小便处状如散灰色。转胞不得尿。少腹满。引胁下胀。头眩痛。身尽热。贲豚寒热入少腹。时欲呕。伤中溺血。小便数。腰背脐痛。下引阴 中窘急。欲凑。后泄不止。癫暴痛。少腹大热。身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解 不收。名曰体解。女子绝子。衄血。在内不下)。


中极(一名气原。一名玉泉。在脐下四寸。任脉足三阴之会。灸三壮。主女子禁中央腹热痛。妇人子门不端。少腹苦寒。阴痒及痛。经闭不痛。乳余疾。绝子。内不足。贲豚上抢心。甚则不能息。匆匆少气。尸厥。心烦痛。饥不能食。善寒中。腹胀引 而痛。少腹与脊相控暴痛。时窘之后。经闭不通。小腹不利。丈夫失精)。


曲骨(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者中。动脉应手。任脉足厥阴之会。灸三壮主膀胱小便难。脚曲。转胞不得尿。妇人赤白淫。阴中干痛。恶合阴阳。水胀满。尿涩。癫疝常呕沫)。


会阴(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后两阴间。任脉别络。侠督脉波脉之会。灸三壮主痹。小便难。窍中热。实则腹皮痛。虚则痒瘙。痔与阴相通者死。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


不得大小便。女子血不通。男子阴端寒。上冲心中狠狠)。


廉泉(一名本池。在颔下结喉上舌。本阴维任脉之会。灸三壮。主舌下肿。难以言。舌纵涎出。咳逆少气。喘息呕沫。禁断上气窘屈胸满)。


天突(一名五户。在颈结喉下五寸中央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灸三壮。主咳逆上气喘。暴喑不能言。及舌下侠青绛脉气。颈有大气。喉痹。咽中干急。不能息。喉中鸣翕翕。寒热颈肿。肩痛胸满。腹皮热衄。气哽心痛。陷疹。头痛面皮赤热。身肉尽不仁)。


璇玑(在天突下一寸中央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头取之。灸五壮。主胸满痛。喉痹咽痈。水浆不下)。


华盖(在璇玑下一寸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痛引胸中。咳逆上气。喘不能言)。


紫宫(在华盖下六分陷者中。任脉所气发。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痹痛骨疼。饮食不下。呕逆上气。烦心)。


玉堂(一名玉英。在紫宫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脉气所发。灸五壮。主胸中满。不得息。胁痛骨疼。喘逆上气。呕吐烦心)。


膻中(一名元儿。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中。任脉气所发。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痹。心痛烦满。咳逆唾脓。上气喘不得息。不能言)。


中庭(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脉气所发。灸三壮。主胸胁支满。膈寒。饮食不下。呕吐食下还出)。


肾气盛者.囟小而合早.牙齿早生.肾气怯者.解颅而囟不合.牙久不生.生则不固.面惨.目睛多白.肾主骨髓.脑为髓海.怯则脑髓不成.故囟解而不能结也.解颅不瘥.而百病交攻.极难将护.此最为大病矣.又肾主骨.牙乃骨之余.怯则牙久不生也.


玉乳丹


治小儿解颅.钟乳粉(根据法炼者半两) 熟干地黄(根据法蒸者半两) 柏子仁(半两)当归(去芦半两) 防风(去芦分锉) 补骨脂(一分拣净微炒) 或加黄 茯苓亦得.上为细末.入钟乳粉柏子仁拌匀.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煎茴香汤送下.乳后.


又方 治同前.细辛(去苗) 桂心(各半两) 干姜(七钱半)


上为细末.以乳汁和敷缝上.干即复敷.儿面赤即愈.


又方 以蛇蜕皮炒焦为末.用猪颊车骨中髓.调敷缝上.日三.一方只用猪颊髓.


又方 以驴蹄烧灰.研细末.生油和敷缝上.以瘥为度.治小儿囟不合 生蟹足骨半两.白蔹半两.为细末.以乳汁和贴缝上.


又方 以龟甲煮汤.适寒温渍之.不得用黑者.治小儿囟不合.鼻塞不通.以大天南星微炮去皮.为细末.淡醋调.摊绯帛子上贴之.仍炙手热.频熨立效.治小儿囟不合.囟肿囟陷并主之.蛇蜕皮(半两烧灰细研) 防风(去芦) 白芨 大黄(湿纸裹煨纸焦各一分)


上为细末.入青黛一分.同研极匀.每用半钱.用 猪胆汁调匀.将纸一片.按大小长短.翦一纸花子.摊药在上.仍于四边各留少白纸.用淡醋糊涂遍.以贴病上.不住以温水润动.一伏时换.一方以防风一两半.柏子仁白芨各一两.为末.乳汁和敷囟上.十日知.二十日愈.日一易之.又法 治小儿解颅.囟不合.作头巾与裹.遮护之.久而自合.千金云.良法也.治小儿齿久不生 以雄鼠屎三十枚.日一枚拭齿断.即生.其屎两角尖者.乃雄鼠屎也.一云.用雌鼠屎.两头圆者.


又方 以黑豆三十粒.于牛粪火内烧令烟尽.细研.入麝香少许.再研匀细.用针挑不生齿处.令血出.以药末揩上.不得见风.忌醋.多年不生者.用之极效.


又方 以尿坑中竹木.正旦刮屑涂之.即生.


经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又曰∶肾者,任也。主骨,而任周身之事,故强弱系之。


肾图(图缺)


《甲乙经》曰∶肾者,引也。能引气通于骨髓。


《卮言》曰∶肾者,神也。妙万物而言也。


经曰∶肾附于脊之十四椎下,其合骨也,其荣发也,开窍于二阴。


《难经》曰∶肾有两枚,重一斤二两,藏精与志。


华元化曰∶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


肾有两枚,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黄脂包裹,各有带两条,上条系于心,下条趋脊下大骨,在脊骨之端,如半手许,中有两穴,是肾经带过处,上行脊髓至脑中,连于髓海。


又曰∶命处于中,两肾左右开阖,正如门中枨 ,故曰命门。一阳处二阴之间,所以成坎也。静而阖,涵养乎一阴之真水,动而开,鼓舞乎龙雷之相火,静为阳本,阴为阳基也。


又曰∶足少阴经肾。


又曰∶是经常少血多气。


又曰∶酉时气血注于肾。


《黄庭经》∶人身神名曰肾神,玄冥字育婴。


《灵枢》曰∶耳者,肾之官也。肾病者,颧与颜黑,耳枯焦。


象川翁曰∶精生于谷。(然醴郁之味,不能生精。惟恬澹之味,乃能补精生气,气自生神。)


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黄庭经》曰∶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


经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原注∶肾为都会关司之所,非肾一脏独有精也。)


《真诠》曰∶五脏各有藏精,并无停泊于其所。盖人未交感,精涵于血中,未有形状,交感之后,欲火动极而周身流行之血,至命门而变为精以泄焉。故以人所泄之精,贮于器,拌少盐酒,露一宿则复为血矣。


经曰∶肾者,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肾,在时为冬,在方为北,在色为黑,通窍于耳。


经曰∶北方水也,万物所以合藏也。


又曰∶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肺金为母,肝木为子,膀胱为腑,克火主骨,若久立则伤骨,司藏与志,其类水,其畜彘,其卦坎,其性智,其华在发,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其病在骨,其音羽,羽者舒也,阳气将复,万物舒生也。其数六,其臭腐,其声呻,其气吹,其液唾,在变动为栗,其味咸,其虫鳞,其果栗,其菜藿。下应腰肾而色黑,然黑欲如重漆光泽,不欲如炭。


《灵枢》曰∶肾应骨,密理浓皮者,三焦膀胱浓。更肾主寒,然寒则伤肾,病主为疝。痘主黑陷,若淫欲过度则伤骨,湿气胜则病,其病之候则面黑恐欠足寒,逆气腹痛,飧泄而后重,脐下动气。肾实则腹膨胀而体重,少气不言,骨疼飧泄,并小便少;肾虚则欲坠下缩身,面青 白,颅囟开解,下窜畏明,心悬如饥,胸痛引脊,厥逆溲多而耳鸣。肾绝则反目直视,狂言遗尿,腰折骨枯,然肾绝者四日死。平脉则冬旺七十二日而脉沉濡石,石者沉濡而滑,举指来疾,其贼则缓而大,并面大黄,皆逆。其危脉则石如转索,去如弹石。


又曰∶肾又为气之脏,主纳。


又曰∶其日壬癸,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入门》曰∶肾主受水谷之精而至静,惟子时浊气一动而已。


又曰∶肾与脐相对,与腰相应,腰者肾之外候。


又曰∶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肾为牝者,阴也。


又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又曰∶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又曰∶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灵枢》曰∶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


又曰∶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耳高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


又曰∶肾小则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易伤于邪,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俯仰;肾下则腰尻痛,或为狐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脆则善病消瘅。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偏倾则苦腰尻痛也。


又曰∶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汗出浴水则伤肾。


《难经》曰∶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


又曰∶脏各有一,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为肾,其右为命门,命门者,精神之所舍,元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二也。


《入门》曰∶命门非正脏,三焦非正腑也。


《灵枢》曰∶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


经曰∶肾热者,色黑而齿枯。


又曰∶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痛,出白一名蛊。(注曰∶出白,谓溲出白液也。)


又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真脏来见,期一岁死,见其真脏,乃予之期日。(注曰∶此肾之藏也,期三百六十五日内死。)


《难经》曰∶外证面黑,善恐,数欠。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苦痛,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


《灵枢》曰∶肾气虚则厥,实则胀。


又曰∶肾实则腹大腔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


《入门》曰∶肾虚则心悬如饥善恐。


太乙真人曰∶戒色欲,养精气,咽津液,养脏气。


无名子曰∶天一生水,在人曰精,地二生火,在人曰神。


经曰∶肾藏精与志。志者,专意而不移者也。


又曰∶脏气绝则神见于外。(无锡游氏子,以酒色得疾,常见两女子衣服鲜丽,冉冉至腰而没。医者曰∶此肾神也,肾绝则神不守舍,故见于外也。)


《灵枢》曰∶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疼厥,精时自下。


经曰∶其精管自两肾脊骨间发来,绕大肠之右,从溺管下,同出前阴而泄精。


又曰∶水旺于冬,相于秋,废于春,囚于夏,死于季夏,其壬日壬癸,王时人定夜半,困日丙丁,困时禺中,死日戊己,死时日 。( ,乃日昃也。)


又曰∶肾俞在十四椎旁,募在京门腰间季胁。


又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又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二阴,前阴后阴。)


又曰∶肾也者,其荣在发。发无润泽者,骨先死。


又曰∶两气通于肾。


又曰∶精气并于肾则恐。


又曰∶肾恶燥。


又曰∶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


又曰∶久立伤骨,劳于肾也。


又曰∶损其肾者,益其精。


又曰∶肾色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


又曰∶黑如乌羽者生,如 者死。( ,音苔。)


又曰∶肾热者,颐先赤。


又曰∶肾热病者,先腰痛胫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 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员员,谓似急也。澹澹,谓似欲不足也。)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


又曰∶肾开窍于二阴,实则胀满。


又曰∶肾着之病,其人从腰以下冷,腰重如带五千钱。


又曰∶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


又曰∶肾水者,腹大脐肿腰重,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头汗,其人足逆寒,大便反坚。


又曰∶肾病者,色黑气弱,呼吸少气,两耳若聋,腰痛时时失精食减,膝以下清,其脉沉迟为可治,宜补。


(清,冷也。)


又曰∶肾疟者,令人洒洒,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 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 ,音绚。目动也。)


又曰∶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治主于肺,肺移热于肾,传为柔 。( ,音次。恶也。)


又曰∶精脱者耳聋。


《仙经》曰∶背后有三关,脑后曰玉枕关,夹脊曰辘轳关,水火之际曰尾闾关,皆精气往来之道路也。若得斗柄之机斡运,则上下循环,如天河之流转也。


谦甫曰∶夫肾藏天一,以悭为事,志意内治则精全而涩。若思想外淫,房室太甚,则固有淫佚不守,辄随溲尿而下。然本于筋 者,以宗筋弛纵也。


经曰∶其不御女漏者,或闻淫事,或见美色,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而精自出者,谓之白淫,宜乎渗漏而不止也。


丹溪曰∶精滑专主湿热,宜知、柏、蛎、蛤。


经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


《入门》曰∶少时欲过肠脱而遗泄者,宜金锁正元丹。


又曰∶欲心一动,精随念去,碍滞久则茎中疼痛,常如欲小便然,或小便而出,或不从便出而自流者,谓之遗精,比之梦遗尤甚。(《纲目》曰∶一人虚而泄精,脉弦大,用五倍子一两,白茯苓二两为丸,服之良愈,涩脱之功,敏于龙蛎。)


又曰∶不因梦而自泄者,谓之精滑,皆相火所动也。


东垣曰∶面色白而不泽,悲愁欲哭,脉按之空虚,是为脱精脱神,宜峻补肝肾,收敛补气,补益元阳。


《医鉴》曰∶童男阳盛,情动于中,志有所慕而不得,遂成夜梦而遗精,慎不可补,宜清心定志。


张子和曰∶茎中作痛,痛极则痒,或阴茎挺纵不收,或出白物如精,随溲而下,得之于房室劳伤,及邪术所使,谓之白淫,宜以降心火之剂下之。


《真诰》曰∶精者人之神,明者身之宝,劳多则精散,营兢则明消。


经曰∶心火旺盛,肾水不足,心有所欲,速于感动,疾于施泄。


又曰∶肾在志为恐。


又曰∶胃为恐。(注曰∶胃热则肾气微弱,故为恐。)


又曰∶精气并于肾则恐,由心虚而肾气并之,故为恐。


《灵枢》曰∶足少阴之脉病,善恐。


又曰∶恐惧而不解则伤精。


又曰∶恐惧者神荡散而不收。


又曰∶恐则气下。(注曰∶上焦固禁下焦气还,故气不行矣。)


子和曰∶肝藏血,血不足则恐。


《纲目》曰∶恐与惊相似,然惊者,为自不知也。恐者,为自知也。盖惊者闻响乃惊,恐者自知如人将捕之状,及不能独自坐卧,必须人为伴侣,方不恐,或夜必用灯烛,亦恐惧者是也。


《灵枢》曰∶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善忘其前言。


经曰∶肾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


丹溪曰∶恐伤肾者,以思胜之,以忧解之。


经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所以圣人只是教人收心养心,其旨微矣。


《直指》曰∶精之主宰在心,精之脏制在肾,气虚不能管摄,因小便而出者,曰尿精,因见闻而出者,曰漏精。


《入门》曰∶初因君火不宁,久则相火擅权,精元一于走而不固,甚则夜失连连,日亦滑流不已,宜坎离丸。知柏用童便九蒸、九晒、九露,地黄煎膏丸,盐汤下。


又曰∶梦遗不可作虚冷,亦有经络热而得之。


《脉经》曰∶男子脉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也。


又曰∶涩脉为精血不足之候,丈夫脉涩号伤精。


又曰∶涩为精竭血枯。


《脉诀》曰∶遗精血浊,当验与尺,结芤动紧,二证之的。


《医鉴》曰∶微涩伤精。


戴氏曰∶梦遗精滑,皆相火所动,久则有虚,而无寒也。


又曰∶梦遗日久,气下陷宜升提肾气以归原。


《本事》曰∶肾气闭,即泄精。


又曰∶肾藏精,盖肾能摄精气,以生育人伦者也。或育或散,皆主于肾,今肾气衰,则一身之精气无所管摄,故妄行而出不时。


《纲目》曰∶梦遗属郁滞者居大半,庸医不知其郁,但用涩剂固脱,殊不知愈涩愈郁,其病反甚。


仲景曰∶失精家,小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经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


《灵枢》曰∶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经曰∶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


又曰∶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


又曰∶肾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


又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又曰∶肾病禁犯 HT ,热食温炙衣。


《纲目》曰∶肾本无实,不可泻。


钱氏曰∶只有补肾地黄丸,无泻肾之药。


《纲目》曰∶左肾属水,水不足则阴虚,宜六味地黄丸。右肾属火,火不足则阳虚,宜八味丸,加减八味丸。


又曰∶六味地黄丸,血虚阴衰,熟地黄为君;精滑山茱萸为君;小便若多,或少,或赤,或白,茯苓为君;小便淋涩,泽泻为君;心气不足,丹皮为君;皮肤干涩,山药为君。


《入门》曰∶小便清利,脉沉迟,是冷气归肾。小便赤涩,脉沉数,是热气归命门。是肾与命门脉同者,谓其所受之病同归于膀胱一府也。


经曰∶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塞,上下不通而终矣。


金匮真言论曰∶冬气者,病在四肢,肾之应也。


《灵枢》曰∶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戊日笃,己日死。


仲景曰∶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脉浮而洪,身汗如雨,喘而不休,水浆不下,形体不仁,乍静乍乱者,此为命门绝也。


《脉经》曰∶肾绝四日死,何以知之?齿为暴枯,面为正黑,目中黄色,腰中欲折,自汗如流水。一云∶人中平,十日死。


梦与鬼交泄精,名曰梦遗。专主于热。


又曰∶肾咳之状,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咳,音概,气逆也。)


又曰∶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宠然浮肿,(庞,音忙,丰浓貌。)脊痛不能正立,其色 ,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又曰∶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如人垂首向地寻物貌。)


又曰∶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相属;虚则梦见舟船溺人;厥气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


又曰∶是动病则饥不欲食,面黑如地色,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KT KT 如无所见,心如悬,病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谓骨厥,是主肾。


又曰∶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胆肠癖,脊臀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又曰∶肾主寒,自病则足胫寒而逆,人之五脏,惟肾无实,小儿痘疮变黑陷,是肾水克退心火,多不治也。


又曰∶心乘肾微邪,内热不恶寒,桂枝丸。


又曰∶肺乘肾虚邪,喘嗽皮涩而寒,百部丸。


又曰∶肝乘肾实邪,拘急气搐身寒,理中丸。


又曰∶脾乘肾贼邪,体重泄泻身寒,理中丸。


《人镜经》曰∶五行之间,惟肾之一脏,母盛而子反受邪,是物之性有不可一概论者,肺肾是也。何则?


肺属金,应乎皮毛,所主者气,肾属水,主乎骨髓,所藏者精,气之轻浮能上而不能下,精之沉重能下而不能上,此物性之自然,今肺盛,乃热作也,气得热而上蒸,则肺不能下生于肾,则肾受邪矣,急以凉药解之,使脏气温和,自能下生于肾,病必先求之于肺,若肺和而肾忽受病,不过脾湿相刑,所以有解肺热去脾邪二药,若脾肺俱和,而肾自病,亦当察其本脏虚实而治之。


足少阴肾引经药歌∶


酉肾猪肤猪(苓白)茯苓,牡丹(皮)泽泻(肉)桂阿(魏)丁(香),山(萸肉)吴茱(萸黄)柏砂(仁)乌药,败酱天(门)冬牡蛎停,(豆)豉桔(梗五)味(子)元(参)并独活,(益)智(仁檀)香(甘)草(地)骨(皮)或(朱)砂行,下行知(母)附地(黄地)榆(苍)术,右肾沉(香黄) 益附称。


《难经》曰∶冬脉石。


经曰∶劳而动血者,属肾。


又曰∶若喉中常有血腥,一咯血即出,或鲜或紫或细屑者,为咯血,或鲜红随唾而出,为唾血。唾中带血,咯出有血,或血丝,皆出于肾。


又曰∶肿胀水肿,有十种之分,腰痛足冷为肾水,总而论之,肾虚不能行水,脾虚不能制水。


又曰∶诸髓者,皆属于脑。


又曰∶黑如乌羽者生,黑如煤炭者死。


又曰∶实则梦腰脊解软,虚则梦涉水恐惧。


又曰∶声喑不出,寒厥不回,二便闭,不能泄,不能禁者,肾脏气绝,不治证。


又曰∶耳聋绝无闻,骨痛之极者,肾之经病危证。


补∶地黄、山萸肉、芡实、山药、枸杞、桑螵蛸、牡蛎、杜仲、牛膝、龙骨、锁阳、虎骨、龟版。


泻∶知母、黄柏。


温∶附子、鹿茸、破故纸、肉桂、沉香、腽肭脐。


凉∶知母、黄柏、牡丹皮、地骨皮。


引经报使∶独活、肉桂。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附于脊之十四椎下,是经少血多气,其合骨也,其荣发也,开窍于二阴。


《难经》曰∶肾有两枚,重一斤二两,藏精与志。华元化曰∶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李士材)


《经》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是精藏于肾,非生于肾也。五脏六腑之精,肾藏而司其输泻,输泻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所以成其坎位,而上交于心,满而后溢,生生之道也。《经》又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褚澄曰∶精血者,饮食五味之秀实也。故东垣立言,首重脾胃。


脾胃一亏,则生化之源绝矣,精何由生?肾气虽强,可坐而败也。可怪今之治虚损者,专以补肾为事,是不明肾者主水之文。若以精为肾之所专主,则何不曰肾气盛,乃能泻,而曰五脏盛,乃能泻也?藕塘居士有云∶钱粮贮在库中,库中不出钱粮,所谓民脂民膏者是也。善补肾者,当于脾胃求之。(《怡堂散记》)


〔钱〕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黑陷。儿本虚怯,由胎气不成,则神不足,目中白睛多,其颅则解,囟开,面色 白,此皆难养,纵长不过八八之数,若恣色欲,不及四旬而亡。或有因病而致肾虚者,非也。又,肾气不足则下窜,盖骨重惟欲坠下而身缩也。肾者阴也,肾虚则畏明,皆宜补肾,地黄丸主之。(心气热则上窜、宜导赤散,肾气虚则下窜、宜地黄丸是也。)肾病见夏,水胜火,肾胜心也,当治肾,轻者肾病退,重者悸动当搐。〔洁〕肾主寒,自病则足胫寒而逆。人之五脏,惟肾无实,小儿疮疹变黑陷,则是肾实,水克退心火。心乘肾,微邪,内热不恶寒,桂枝汤主之。肺乘肾,虚邪,喘嗽皮涩寒,百部丸主之。肝乘肾,实邪,拘急气搐身寒,理中丸主之。脾乘肾,贼邪,体重泄泻身寒,理中丸主之。〔刘〕五行之中,惟有肾之一脏,母盛而子反受邪,何则?肺属金,射于皮毛,所主者气。肾属水,主于骨髓,所藏者精。气之轻浮,能上而不能下,精之沉重,能下而不能上,此物性之自然,今肺之盛,盖热之作也,热上蒸于肺,则不能下生于肾,而肾受邪矣。


急服凉药解之,使肺气清和而后可,此肾病必先求之于肺,若肺脏安和而肾忽然受病者,不过脾之湿相刑于肾而生疾,所以有解肺热、去脾邪两药,若脾肺两脏俱和而肾自生疾,亦察其本脏而治之。〔薛〕下窜等证,足不喜覆者,盖腰以下皆肾所主,乃心气下行于肾部也,法用地黄丸壮肾水以制心火。若因脾肺虚而不能生肾水者,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以滋化源。其疮疹黑陷,乃肾虚而邪气实也,尤当用地黄丸。


地黄丸(钱氏)


熟干地黄(八钱) 山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 泽泻 牡丹皮 白茯苓(去皮。各三钱)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三岁以下一二至三丸,空心温水化下。


〔垣〕或问,钱氏地黄丸补肾,又曰补肝何也。曰然,手厥阴心主包络、足厥阴肝经、俱治在下焦,经云∶不足者,滋其化原,故肝肾之病,同一治法,此地黄丸补二经之意也。海藏云∶若加五味,为肾气丸,此滋肺之源,以生肾水。


〔薛〕前丸,治肾肝血虚,燥热作渴,小便淋秘,痰气上壅。或风客淫气,瘰结核。或四肢发搐,眼目 动。或咳嗽吐血,头目眩晕。或咽喉燥痛,口舌疮裂。


或自汗盗汗,便血诸血。或禀赋不足,肢体瘦弱,解颅失音。或畏明下窜,五迟五软,肾疳肝疳。或早近女色,精血亏耗,五脏齐损。凡属肾肝诸虚不足之证,宜用此以滋化原,其功不可尽述。


〔海〕肾实,须泽泻泻之。肾本无实,不可泻,钱氏止有补肾地黄丸,无泻肾之药。治脉洪而实,钱氏地黄丸加生地黄,去山茱萸是也,此治左手本部脉实。


若右尺洪实,以凤髓丹泻之。(凤髓丹、方见杂病遗精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