荛花
- 《本草备要》:荛花
- 《本草乘雅半偈》:荛花
- 《本草崇原》:荛花
- 《本草经集注》:荛花
- 《本草蒙筌》:荛花
- 《本草思辨录》:荛花
- 《本草衍义》:荛花
- 《本经逢原》:荛花
- 《得配本草》:荛花
- 《冯氏锦囊秘录》:荛花
- 《千金翼方》:荛花
- 《医学入门》:荛花
- 《神农本草经》:荛花
- 《药征续编》:荛花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荛花
《本草备要》:荛花
大通,行水
辛散结、苦泄热,行水捷药,主治略同芫花。
《本草乘雅半偈》:荛花
(本经中品)
【气味】苦寒,有毒。
【主治】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症瘕,荡涤肠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
【核】曰∶荛花出咸阳川谷,及河南中牟,所在亦有,近以壅州者为好。苗似胡荽,高二尺,茎无刺。入夏作花,簇生细碎,生时色黄,干则缟白。或言世无荛花,每以芫花充用,不
【 】曰∶山海经云∶首山多荛,苗首出,萼随之,花落尽,叶乃茁也。故荛谐尧。尧,高也,广也,炎也,上也。高广承寒,炎上作苦,合配太阳化令,对待太阳体用药也。力主寒伤层署,表着六标暑巢营舍,因遇肃杀之秋风,或侵凄沧之水寒,或袭沐浴之水气,随卫入出,实虚更显,阴阳且移,休作成疟也。至下十二经水,破五脏积,六腑聚,大坚症,大坚瘕,留癖肠胃中者,荡涤无遗,空诸所有,捷于影响。若食饮馨饪,邪从口入者,或发于阴而寒,或发于阳而热,或寒热叠呈,而阴阳互迁者,陂可平,往可复,艰贞之吉,于食有福。
《本草崇原》:荛花
气味苦寒,有毒。主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症瘕,荡涤胸中留 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荛音饶。)
(荛花始出咸阳、河南、中牟,今所在有之,以雍州者为胜,苗似胡荽,茎无刺,花细黄色《诊要经终论》云∶五月六月,天气高,地气盛,人气在头。荛花气味苦寒,花开炎夏,禀阳之标阳,故苦寒有毒。伤寒者,寒伤太阳。荛花气合标阳,故治伤寒。温疟者,病藏于肾,荛花气禀寒水,故治温疟。
膀胱水气藉太阳阳热而营运于周身,则外濡皮毛,内通经脉。水气不行,则为十二经脉之水。
荛花合太阳之阳,故下十二水,且破类也。不但荡涤胸中留 ,且除饮食内停之寒热邪气。水气得阳热以营运,故利水道。
按∶《伤寒论》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若微利者,小青龙汤加荛花,如鸡子大,熬令赤色。大如鸡子,形圆象心也。熬令赤色,取意象火也。是荛花气味虽属苦寒,而有太阳之标阳,恐后世不能司岁备物,故加炮制如是尔。
《本草经集注》:荛花
味苦、辛,寒、微寒,有毒。主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症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治痰饮咳嗽。生咸阳川谷及河南中牟。六月采花,阴干。
中牟者,平时惟从河上来,形似芫花而极细,白色。比来隔绝,殆不可得。(敦煌卷子本?
《本草蒙筌》:荛花
味苦、辛,气寒。有毒。生咸阳川谷,及河南中牟。苗似胡荽刺无,花类芫花色白,状极细四五月采,力甚猛熬令赤收。入药剂中,急欲行水。有是证者,斟酌投煎。破积聚大坚瘕症,疗痰癖咳逆上气。咽喉内肿痛,疰气可散;脐腹下 癖,气块能消。
《本草思辨录》:荛花
小青龙汤若微利者去麻黄加荛花,盖利则水气不径趋膀胱,更以麻黄升太阳,则水道益涩,水气必泛而为胀满,太阴篇所谓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也。荛花本经主荡涤肠胃留癖利水道,则微利不至成滞下,而在上之水气亦去。且其用在花,走里兼能走表,故本经并主伤寒温疟饮食寒热邪气。若以茯苓泽泻治微利,则表邪亦从而陷之矣,此仲圣所以有取于荛花也。
《本草衍义》:荛花
今京、洛间甚多。张仲景《伤寒论》以荛花治利者,以其行水也。水去则利止,其意如此。然今人用时,当以意斟酌,不可使过与不及也。仍须是有是证者方可用。
《本经逢原》:荛花
苦寒,有毒。熬黄用,芫花叶尖如柳,花紫似荆,荛花苗茎无刺,花细色黄与芫花绝不相似,或言无荛花以芫花代之,性相近耳。
《本经》主伤寒温疟,下十二经水,破积聚,大坚症瘕,荡涤胸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
发明 荛花苦辛,能破积聚症瘕,治痰饮咳逆,去咽喉肿闭。《本经》治伤寒温疟者,取苦寒以攻蕴积伏匿之邪也。言下十二经水,又治饮食寒热邪气者,以其苦寒峻利,饮食之邪亦得荡涤,而寒热自除也。仲景用此止利以行水,水去则利止矣。又小青龙汤云,若微利者,去麻黄加荛花,盖亦取其利水也。愚按∶芫花、荛花虽有辛温开表,苦寒走渗之不同,而破积逐水之功用仿佛。《本经》虽无芫花利水之说,而仲景十枣汤专行利水。是以药肆皆不辨混收,医家亦不辨混用。犹夫食谷得以疗饥,食黍亦可疗饥,混用可无妨碍。若矾石、石字形相类,药状亦相类,可不辨而混用耶。
《得配本草》:荛花
苦、辛,微寒。有毒。能下十二经水,荡涤胸中邪癖。治咽喉肿痛,顽痰咳逆。
炒令赤色用。气血弱者禁用。
《冯氏锦囊秘录》:荛花
荛花猛力行水,破积聚大坚,瘕 顽痰,咳逆上气,更治咽喉内肿痛,消脐腹下癖气块。
《千金翼方》:荛花
味苦辛,寒,微寒,有毒。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症瘕,荡涤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疗痰饮咳嗽。生咸阳川谷及河南中牟,六月采花,阴干
《医学入门》:荛花
荛,饶也。言其花开多也。味辛、苦,气寒,有毒。主伤寒,温疟,十二水肿,利水道,破积聚大坚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疗痰饮咳嗽。仲景用治利者,以其行水也,水去则利止,量病斟酌用之。六月采花,阴干。
《神农本草经》:荛花
味苦平寒。
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症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生川谷。
《名医》曰:生咸阳及河南中牟,六月采花,阴干。
《药征续编》:荛花
小青龙汤,加减法内有荛花。本方无所用之。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荛花
味苦辛,寒,微寒,有毒。主伤寒,湿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症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疗痰饮,咳嗽。《药性论》云∶使。治咳逆上气,喉中肿满,疰气蛊毒, 癖气块,下水肿等。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