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自汗盗汗


汗脉浮虚,或涩,或濡,软大洪散,渴饮无余。脉大而虚,浮而软者,汗。在寸为自汗,在尺为盗汗。伤寒脉阴阳俱紧,当无汗。若自汗者,曰亡阳,不治。



夫汗者,心之液也。心动则惕惕然而汗出也。有自汗者,有盗汗者。自汗者,不因发散而自然出也;盗汗者,睡而汗出,及觉则不出矣。自汗之症,未有不由心肾俱虚而得者。故阴虚阳必凑,发热而盗汗;阳虚阴必乘,发厥而自汗。此阴阳偏胜之所致也。丹溪曰∶自汗属气虚,属痰与湿;盗汗属阴虚,相火炽盛。其伤寒、伤暑、伤风、伤湿、痰嗽等自汗,各载本门。其无病而汗常自出,与病后多汗,皆属表虚卫气不固,荣血泄漏,宜黄 建中汤加浮麦煎,黄 六一汤或玉屏风散。或身温而常出冷汗,或身冷而汗亦冷,别无他病,并属本证。凡汗出发润,一不治也;汗出如油,二不治也;汗凝如珠,三不治也。



治内伤及一切虚损之症,自汗不休,总用补中益气汤,少加附子、麻黄根、小麦,其效捷如影响。但升麻、柴胡,俱用蜜水拌炒,以杀其升发涌汗之性。又欲其引参 等药至肌表,故不可缺也。


如左寸脉浮洪而自汗者,心火炎也,本方倍参 ,加麦门冬、五味子、黄连各五分。如左关脉浮弦而自汗者,挟风邪也,本方加桂枝、芍药。若无阴虚,只用桂枝汤亦可。左尺脉浮洪无力而自汗者,水亏火盛也,本方加黄柏、知母各五分,熟地黄一钱,壮水之剂以制阳光。如右寸脉浮洪,或伏而滑,此挟痰也,根据本方加知母、贝母、天花粉各八分。如右关脉浮洪无力而自汗者,此脾元怯弱也,只根据本方倍参 。右尺脉洪数无力而自汗者,或盗汗,相火挟心火之势,而凌伐肺金也,宜当归六黄汤。



玉屏风散 治自汗腠理不密,易感风寒。


防风(一两) 黄 (一两) 白术(二两)


一方加浮小麦、茯苓、牡蛎、麻黄根、甘草。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温服。


黄 汤 治元气虚弱自汗。


黄 (二钱二分) 当归(一钱二分) 生地(一钱五分) 天门冬(一钱五分) 麦门冬(一钱) 五味子(七分) 防风(五分) 白茯苓(一钱五分) 麻黄根(一钱) 甘草(八分) 浮小麦(一撮,炒)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黄 建中汤 治内虚挟外感自汗。又补诸虚不足,羸乏少力,大益荣卫。


黄 (二钱) 肉桂(二钱) 白芍药(三钱) 甘草(炙,三钱)


上锉一剂,姜一片,枣二枚,水煎服。


镇液丹(思恒兄传)〔批〕(按此方治自汗之剂) 防风(一两,炒) 黄 (二两,蜜炙) 白术(一两,略炒) 中桂(一两) 芍药(一两,酒炒) 大附子(二两,面裹煨,去皮、脐,童便浸炒)


上为末,酒糊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当归六黄汤 治盗汗之圣药也。


当归(一钱) 黄 (一钱) 生地黄(一钱) 熟地黄(一钱) 黄柏(炒,七分) 黄连(炒,七分) 黄芩(炒,七分)


上锉一剂,水煎,临卧服。


黄 六一汤〔批〕(按此方治盗汗之剂) 治虚人盗汗。


黄 (六两) 甘草(一两,各用蜜炙十数次,出火毒)


上锉,每剂一两,水煎,空心服。


独胜散 治自汗盗汗。


用五倍子为末,津唾调,填满脐中,以绢帛缚定,一宿即止。或加枯矾末,尤妙。


白龙汤〔批〕(按此方治自汗盗汗兼治之剂) 治六脉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及自汗盗汗等症。


桂枝(三钱) 白芍药(三钱) 甘草(炙,三钱) 龙骨( ,三钱) 牡蛎(三钱)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加枣子一个同煎尤好。


一人血气大虚,形体羸瘦,大汗如雨不止,命在须臾,诸医弗效。以十全大补汤倍用参 ,以童便制附子,一剂即效,服不数剂,全安。


伤寒门.以自汗为伤风.盗汗为少阳症.其余杂病.自汗为阳虚.盗汗为阴虚.然阴阳互为其根.自汗亦有阴虚者.盗汗亦阳虚者.宜辨而治之.


一阳虚自汗.其人常畏寒.宜参附汤.(一百零五)术附汤.(一百零五) 附汤.(一百零五)


一阴虚盗汗.其人常发热.宜当归六黄汤.(六)


一阴阳两虚.自汗盗汗.怔忡不眠烦躁等症.宜归脾汤.加麦冬五味.(二十)人参养荣汤.(十二)


一自汗发热.为前此伤风医不得法所致.宜玉屏风散(八十七)


自汗者,汗自出,属阳虚,宜玉屏风散加牡蛎、浮小麦之类,以实表补阳;盗汗者,睡而汗出,醒而汗收,属阴虚,宜当归六黄汤,以补阴清火。


然阴阳有互根之理,有阳虚而治其阴者,阴虚而治其阳者,不可不知。又汗为心液,宜补其心,以人参养荣汤主之。液主于肾,宜补其肾,以左右归饮、六八味丸主之。


总之,汗以元气为枢机,苟大汗身冷,必以六味回阳饮,人参加至两许,方可挽回;伤寒误发其汗,上焦津液干枯,必引肾水上泛外溢,如水涌出,名曰亡阳,必以真武汤救之。盖以此汤君茯苓以镇水,佐附子以回阳也。


自汗症,有风伤卫自汗出者、有热邪传里自汗出者、有中暑自汗出者、有中寒冷汗自出者,治法俱见本门。然风火暑热症,自汗太多,犹恐亡阳,尚当照顾元气,矧在虚寒者乎?是以人参、 、术,为敛汗之圣药。挟寒者,则以附子佐之。轻剂不应,则当重剂以投之,设仍不应,则以龙骨、牡蛎、北五味等收涩之品,辅助而行。或以人参养荣汤,相兼而用。盖补可去弱,涩可固脱,自然之理也。其盗汗症,伤寒邪客少阳则有之,外此悉属阴虚。古方当归六黄汤,药味过凉,不宜于阴虚之人,阴已虚而更伤其阳,能无损乎?宜用八珍汤加黄、麦冬、五味主之。方有参、 以气旺则能生阴也。


人参养荣汤 (见虚劳。


托里消毒散加减法 善思体痛,无寐盗汗,脾血虚也,去三味加茯苓、远志、酸枣仁、圆眼肉。如不应,暂用归脾汤。寝寐而汗出,肾气虚也,去三味加五味子煎送六味丸。饮食而汗出,胃气虚也,去三味加参 、归术、五味子。如不应,暂用六君子汤。睡觉饱而出盗汗,宿食也,去三味加参、术、半夏。如不应,暂用六君子汤。


心之所藏,在内为血,在外为汗。汗者心之液也,而肾主五液,故汗症未有不从心、肾而得者。阳虚不能卫外而为固,则外伤而自汗;阴虚不能内营而退藏,则内伤而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