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肿
- 《儿科萃精》:阴肿
- 《妇人规》:阴肿
- 《女科证治准绳》:阴肿
- 《奇效简便良方》:阴肿
- 《奇效简便良方》:阴肿
- 《普济方·针灸》:阴肿
- 《外科大成》:阴肿
- 《外科大成》:阴肿
- 《外科心法要诀》:阴肿
- 《医宗金鉴》:阴肿
- 《医宗金鉴》:阴肿
- 《幼科心法要诀》:阴肿
- 《证治准绳·幼科》:阴肿
《儿科萃精》:阴肿
小儿阴器,乃诸经之总会也,因邪客于少阴厥阴之经,湿热之气,与风冷之气相搏,气不得通,故结聚而阴囊肿大,究之风盛多痒,湿盛多坠,热盛多疼,如外肾肤囊肿大,痒痛坠下,此风湿袭于下也,古法主疏风五苓散(如防风、苍术、肉桂、羌活、猪苓、泽泻、赤苓、土炒白术,引用生姜)。
〔真按〕此散可用等分水泛为丸,每次用一钱,空心以淡姜汤送下。
如外肾肤囊肿疼光亮,此因心火移热于小肠故也,古法主加味五苓散(如金铃子、土炒白术、泽泻、木通、炒茴香、赤茯苓、橘核仁、肉桂、槟榔、猪苓,引用生姜、灯芯)。
〔真按〕此散可用等分水泛为丸,每次用钱半,以生姜灯芯汤送下,空心服。
更有偏坠一法,或左或右,睾丸作肿者,此因食积不消,湿气下行故也,古法主加味守效丸(如南星、南山楂酒炒、炒苍术各二钱,白芷、姜制半夏、橘核仁,神曲各一两,海藻、昆布各五钱,吴茱萸、醋炒青皮、延胡索、炒荔枝核各一两,共为细末,神曲为丸),每服钱半,空心白酒下。
〔真按〕此丸可改酒泛为丸,每次用一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妇人规》:阴肿
妇人阴肿,大都即阴挺之类。然挺者多虚,肿者多热。如气陷而热者,升而清之,宜清化饮,加柴胡、防风之属;气闭而热者,利而清之,宜大厘清饮、徙薪饮;肝肾阴虚而热者,加味逍遥散;气虚气陷而肿者,补中益气汤;因产伤阴户而肿者,不必治肿,但调气血,气血和而肿自退;或由损伤气滞,无关元气而肿者,但以百草汤(按∶即百草煎)熏洗之为妙。
清化饮(见血热经早)
大厘清饮(见白浊遗淋)
徙薪饮(见崩淋经漏不止)
百草煎(见《新方八阵·因阵》)治百般痈毒诸疮,损伤疼痛,腐肉肿胀,或风寒湿气留聚,走注疼痛等证,无不奇效。
百草 凡田野山间者,无论诸品,皆可取用,然犹以山草为胜,辛香者佳,冬月可用干者,须预为收采之。
上不论多寡,取以多煎浓汤,乘热熏洗患处,仍用布帛蘸熨良久,务令药气蒸透,然后敷贴他药,每日二、三次不拘,但以频数为善。盖其性之寒者可以除热,热者可以散寒,香者可以行气,毒者可以解毒,无所不用,亦无所不利。汤得药性则汤气无害,药得汤气则药力愈行。凡用百草以煎膏者,其义亦此,此诚外科中最要最佳之法,亦传之方外人者也。若洗水鼓肿胀,每次须用草二、三十斤,煎浓汤二、三锅,用大盆盛贮,以席 遮风,熏洗良久,每日一次或二次,内服廓清饮分利等剂,妙甚。
一方∶治阴中肿痛。用枳壳半斤,切炒,乘热以帛裹,熨之,以消其外,仍用少许乘热裹纳阴中,冷即易之,不三次愈。
一方∶用小麦、朴硝、白矾、五倍子、葱白,煎汤浸洗。
甘菊汤 治阴户肿。用甘菊苗叶,不拘多少,捣烂,以百沸汤淋汁,熏浸洗之。
《女科证治准绳》:阴肿
〔大〕夫妇人阴肿者,是虚损受风邪所为。胞络虚而有风邪客之,风气乘于阴,与血气相搏,令气痞涩,腠理壅闭不泄越,故令肿也。
〔薛〕前证若气血虚弱,用补中益气汤举而补之。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渗而清之。若阴肿、阴痒、阴冷、阴挺,当与后论互相参看。一妇人阴中肿闷,小便涩滞,两胁作肿,内热晡热,月经不调,时或寒热。此因肝脾郁怒,元气下陷,湿热壅滞。朝用归脾汤加柴胡、升麻,解郁结,补脾气,升元气。夕用加味逍遥散清肝火,生肝血,除湿热。各数剂,诸证悉愈。又用四君、芎、归、丹皮,调补肝脾而经水如期。
菖蒲散 治妇人月水涩滞,阴间肿痛。
菖蒲 当归(各一两,炒) 秦艽(半两) 吴茱萸(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葱白五寸,煎至六分,空心温服。
《经心录》方 治妇人阴中肿痛不可忍。
艾叶(五两) 防风(三两) 大戟(二两)
上锉细,以水一斗,煮取五升,热洗,日三次,切宜避风冷。
《古今录验》治妇人阴肿或疮烂者,麻黄汤洗方。
麻黄 黄连 蛇床子(各二两) 北艾叶(一两半) 乌梅(十个)
上锉细,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热洗,避风冷。
又方 治妇人阴肿坚痛,白矾散。
白矾(半两) 甘草(半分,生) 大黄(一分,生)
上为细末,每用枣大,绵裹纳阴中,日两换。
《肘后方》疗阴中肿痛。
枳壳(半斤) 炒令热,以故帛裹熨,冷即换之。
《子母秘录》疗阴肿。铁精粉敷上。
《补遗》方 治阴门肿。以甘菊苗研烂,百沸汤淋洗熏浸。
又方 小麦、朴硝、白矾、五倍子、葱白,煮水洗。
又方 阴肿大,马鞭草捣烂涂之。
《奇效简便良方》:阴肿
马鞭草捣涂或马齿苋捣敷,或桃捣如泥,和鸡蛋黄和涂。
《奇效简便良方》:阴肿
菊花苗捣,煎水熏洗。
《普济方·针灸》:阴肿
治阴肿(资生经)。穴泉曲 阴跷 大敦 气冲治阴痛下肿。穴志室 胞肓治气肿。穴昆仑治阴肿 痛。穴曲泉治阴肿。穴气冲治阴生疮。穴膀胱俞资生经云。有人阴肿。医以赤土涂之。令服八味丸而愈。一小儿阴肿。医以赤土涂愈(今人用写字油柱米用)。若病久而阴肿。病已不可救。宜速灸水分穴。能分水谷。水谷不分。故阴肿。不特阴肿。他处亦肿也。尤宜急服禹余粮丸云。
《外科大成》:阴肿
阴肿忽然肿而作痛名蚌疽.由劳伤血分所致.宜四物汤加丹皮、泽泻、花粉、柴胡.或秦艽汤.
《外科大成》:阴肿
阴肿者为阴囊肿大也.古谓之脱囊.由久坐阴湿之地.为风寒所袭也.间有怒叫气闭.结聚于下者.桃仁丸主之若寒气客于厥阴少阴者则阴囊肿痛腹痛冷汗.引缩二子入腹.痛止方出.谓之内吊,乌梅散、匀气散主之.有阴茎全缩不见.或不缩而阴囊肿大光亮.不燥不疼者.肝肾气虚也.橘核煎汤.调匀气散主之.囊肿及四肢俱肿.二便不利者.膀胱蕴热.风热相乘也.三白散主之.女儿阴户肿胀者.心热相传也.木通散、导赤散.或五苓散、用薏苡仁、车前子煎汤调服.俱外敷立消散.
桃仁丸 治坐感阴湿.或因怒气闭.
桃仁(七钱五分去皮尖麸炒微黄) 丹皮 白蒺藜(微炒去刺) 桂心(各五钱) 牵牛(头末二钱五分)
为末.蜜丸黍米大.每服十丸.黄酒送下.
乌梅散 治腹痛脐下痛.疝气等症.
乌梅肉 玄胡索 粉甘草(半生半炙各五钱) 钩藤 没药 乳香(各二钱五分)
为粗末.每服二钱.用水一钟.煎七分服.
匀气散 治气滞不和冷疝腹痛.
桔梗(二两炒) 陈皮(去白一两) 砂仁 茴香(各五钱) 粉草(炙四钱) 白姜(炮二钱五分)
为末.每服五分或一钱.如调气.用滚水下.如腹痛疝痛.用烧盐汤下.
三白散 治囊肿肢肿.及大小便不利.
桑白皮 白术 白丑(半生半熟) 陈皮(去白) 木通(去皮) 甘草(炙各一钱)
水煎服.
立消散 治膀胱久受热毒.以致阴器肤囊赤肿胀痛.
赤小豆 赤芍药 枳壳 商陆 风化硝(各五钱俱不见火晒为末)
用柏叶煎汤.候冷调涂.
腊茶散 治阴囊生疮.疼痛出水.久不愈者.
腊茶 文蛤(各五钱) 腻粉(少许)
为末.先用葱、椒煎汤洗之.次以香油调敷.或紫苏叶煎汤洗之.及紫苏末掺之托之.
地龙散 治阴囊肿大.
甘草煎汁.调地龙末涂之.
《外科心法要诀》:阴肿
阴肿之证小儿生,久坐阴湿寒气凝,或因怒叫气结闭,寒热虚实择可行。
【注】此证即古名脱囊。由久坐阴湿之地,为寒气所凝而成;间或有因怒叫气闭,结聚于下而成者,俱宜用桃仁丸主之。若寒气客于厥阴、少阴者,则阴囊肿痛,腹痛,冷汗,引缩二子入腹,痛止方出,谓之内吊,宜乌梅散、匀气散主之。有阴茎全缩不见,或不缩而阴囊肿大光亮,不燥不疼者,肝肾气虚也,宜橘核煎汤,调匀气散服之。囊肿及四肢俱肿,二便不利者,膀胱蕴热,风热相乘也,宜白牵牛散主之。若女儿阴户肿胀者,心热相传也,宜导赤汤服之,或五苓散用薏苡、车前子煎汤调服。外治法,俱敷立消散,甚效。
桃仁丸
桃仁(去皮尖,炒微黄,七钱五分) 白蒺藜(微炒,去刺) 桂心 丹皮(各五钱) 黑牵牛(头末,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粒大。每服十丸,黄酒送下。
【方歌】桃仁丸逐阴肿疾,怒气闭结或湿袭,蒺藜牵牛桂丹皮,研末蜜丸如黍粒。
乌梅散
乌梅肉 甘草(半生、半炙) 元胡索(各五钱) 钩藤钩 乳香 没药(各二钱五分)
共捣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盅,煎七分服。
【方歌】乌梅散用乳香没,钩藤甘草元胡索,阴囊肿兼腹中疼,煎服必先研粗末。
匀气散
桔梗(炒,二两) 陈皮(去白,一两) 茴香(炒) 缩砂仁(炒,各五钱) 甘草(炙,四钱) 姜炭(二钱五分)
共研细末,每服五分或一钱,白滚水调下。
【方歌】匀气散因外寒侵,阴囊肿痛汗淋淋,桔梗陈皮甘草炙,茴香姜炭缩砂仁。
白牵牛散
白牵牛(半生、半熟) 甘草(炙) 橘红 白术(土炒) 桑白皮 木通(各一钱)
水煎服。
【方歌】白牵牛散草橘红,白术桑白皮木通,阴囊相兼四肢肿,能逐膀胱热结壅。
五苓散
白术(土炒) 赤茯苓(各一钱五分) 猪苓 泽泻(各一钱) 桂心(五分)
水煎服。
【方歌】五苓白术桂心加,赤茯苓除心火邪,猪苓泽泻能分利,调和脏腑效堪夸。
立消散
赤小豆 风化硝 赤芍 枳壳 商陆(俱不宜见火,晒干,共研为末,各五钱)
用侧柏叶煎汤,候冷调敷肿处。
【方歌】立消阴囊肿痛注,因受风寒湿热毒,赤小豆与风化硝,芍枳同研加商陆。
导赤汤(见口部口糜)
《医宗金鉴》:阴肿
阴囊肿大邪气凝,风痒湿坠热多疼,疏风五苓导赤散,偏坠守效尤最灵。
[注]
阴器者,乃诸经之总会也,因邪客于少阴厥阴之经,湿热之气与风冷之气相搏,气不得通,故结聚而阴囊肿大,总之风盛多痒,湿盛多坠,热盛多疼,如外肾肤囊肿大,痒痛坠下,此风湿袭于下也,宜疏风五芩散主之,如外肾肤囊肿光亮,此因心火移热于小肠故也,宜加味五苓散或导赤散主之,更有偏坠一证,或左或右,睾丸作肿者,此因食积不消,湿气下行故也,宜加味守效丸主之。
(疏风五苓散)防风苍术米泔水浸肉桂羌活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土炒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阴肿疏风五苓散,防风苍术肉桂羌,猪苓泽泻赤苓术,煎服之时入生姜。
(加味五苓散)金铃子白术土炒泽泻木通茴香炒赤茯苓橘核仁肉桂槟榔猪苓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方歌)
五苓散内用金铃,白术泽泻与木通,茴香赤苓橘核配,肉桂槟榔合猪苓。
(导赤散)方见不小便。
(加味守效丸)南星山查肉酒炒苍术各二钱炒白芷半夏姜制橘核仁神曲各一两 炒海藻昆布各五钱吴茱萸青皮醋炒元胡索醋炒荔枝核各一两炒以上共为末,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酒下。
《医宗金鉴》:阴肿
【方歌】阴肿之证小儿生,久坐阴湿寒气凝,或因怒叫气结闭,寒热虚实择可行。
【注】此证即古名脱囊。由久坐阴湿之地,为寒气所凝而成;间或有因怒叫气闭,结聚于下而成者,俱宜用桃仁丸主之。若寒气客于厥阴、少阴者,则阴囊肿痛,腹痛冷汗,引缩二子入腹,痛止方出,谓之内吊,宜乌梅散、匀气散主之。有阴茎全缩不见,或不缩而阴囊肿大光亮,不燥不疼者,肝肾气虚也,宜橘核煎汤,调匀气散服之。囊肿及四肢俱肿,二便不利者,膀胱蕴热,风热相乘也,宜白牵牛散主之。若女儿阴户肿胀者,心热相传也,宜导赤汤服之,或五苓散用薏苡、车前子煎汤调服。
外治法,但敷立消散,甚效。
方剂:桃仁丸
组成:桃仁(去皮、尖,炒微黄,七钱五分)
白蒺藜(微炒,去刺)桂心丹皮(各五钱)黑牵牛(头末,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粒大。每服十丸,黄酒送下。
【方歌】桃仁丸逐阴肿疾,怒气闭结或湿袭,蒺藜牵牛桂丹皮,研末蜜丸如黍粒。
又方:乌梅散
组成:乌梅肉甘草(半生,半炙)
元胡索(各五钱)钩藤钩乳香没药(各二钱五分)
共捣粗末,每服二钱,水一钟,煎七分服。
【方歌】乌梅散用乳香没,钩藤甘草元胡索,阴囊肿兼腹中疼,煎服必先研粗末。
又方:匀气散
组成:桔梗(炒,二两)陈皮(去白,一两)
茴香(炒)缩砂仁(炒,各五钱)
甘草(炙,四钱)姜炭(二钱五分)
共研细末,每服五分或一钱,白滚水调下。
【方歌】匀气散因外寒侵,阴囊肿痛汗淋淋,桔梗陈皮甘草炙,茴香姜炭缩砂仁。
又方:白牵牛散
组成:白牵牛(半生,半熟)甘草(炙)
橘红白术(土炒)
桑白皮木通(各一钱)
水煎服。
【方歌】白牵牛散草橘红,白术桑白皮木通,阴囊相兼四肢肿,能逐膀胱热结壅。
又方:五苓散
组成:白术(土炒)赤茯苓(各一钱五分)
猪苓泽泻(各一钱)
桂心(五分)
水煎服。
【方歌】五苓白术桂心加,赤茯苓除心火邪,猪苓泽泻能分利,调和脏腑效堪夸。
又方:立消散
组成:赤小豆风化硝赤芍枳壳(麸炒)
商陆(俱不宜见火,晒干,共研为末,各五钱)
用侧枯叶煎汤,候冷调敷肿处。
【方歌】立消阴囊肿痛注,因受风寒湿热毒,赤小豆与风化硝,芍枳同研加商陆。
又方:导赤汤(见口部口糜)
《幼科心法要诀》:阴肿
阴囊肿大邪气凝,风痒湿坠热多疼,疏风五苓导赤散偏坠守效丸最灵。
【注】阴器者,乃诸筋之总会也。因邪客于少阴、厥阴之经,湿热之气与风冷之气相搏,气不得通,故结聚而阴囊肿大。总之,风盛多痒,湿盛多坠,热盛多疼。如外肾肤囊肿大,痒痛坠下,此风湿袭于下也,宜疏风五苓散主之。如外肾肤囊肿痛光亮,此因心火移热于小肠故也,宜加味五苓散或导赤散主之。更有偏坠一证,或左或右,睾丸作肿者,此因食积不消,湿气下行故也,宜加味守效丸主之。
疏风五苓散
防风 苍术(米泔水浸) 肉桂 羌活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白术(土炒)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阴肿疏风五苓散,防风苍术肉桂羌,猪苓泽泻赤苓术,煎服之时入生姜。
加味五苓散
金铃子 白术(土炒) 泽泻 木通 茴香(炒) 赤茯苓 橘核仁 肉桂 槟榔 猪苓
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方歌】五苓散内用金铃,白术泽泻与木通,茴香赤苓橘核配,肉桂槟榔合猪苓。
导赤散
加味守效丸(方见不小便)
南星 山楂肉(酒炒) 苍术(炒,各二两) 白芷 半夏(姜制) 橘核仁 神曲(炒,各一两) 海藻 昆布(各五钱) 吴茱萸 青皮(醋炒) 元胡索(醋炒) 荔枝核(炒,各一两)
共为末,神曲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酒下。
《证治准绳·幼科》:阴肿
《全婴方》云∶小儿阴肿核肿者,由儿啼怒,气逆不顺,乘虚而行,阴核偏大。又因甘肥不节,生冷过度,致生疳气,气结不行,流入阴中。或伤暑毒,或触风邪,使血气与邪气相搏,停结不散,则成阴肿也。仁斋云∶若肾经气虚,或坐石不起,冷气凝之,或近地经久,风邪湿气伤之,不为阴肿,几希矣。间有啼叫怒气,闭系于下,结聚不散,加以水窦不行,亦能发为此疾。治用桃仁丸主之。丹溪谓∶脱囊肿大,坠下不收,用紫苏茎叶为末,水调,荷叶包之,一人传此方,用野白紫苏为末,湿则掺之,干则香油调敷,虽皮溃子坠,皆有神效,此用紫苏,盖亦同功也。〔曾〕巢元方论曰∶诸筋会于阴器,邪客于厥阴少阴之经,与冷气相搏,则阴囊肿痛,而引缩经中,虽分四证曰肠 、气 、水 、卵 ,然小儿患此,若治之不早,则成痼疾,如腰曲腹痛,冷汗自出,而阴囊二子,吊缩入腹,痛止方出,名为内吊。用乌梅散、匀气散、金茱丸、金铃散为治。有阴茎全缩不见,有阴囊光肿不痛,此因肝肾气虚,宜以橘子仁煎汤,调下金铃散、匀气散,皆可投之。《内经》曰∶癃疝肤胀者,阴亦盛而脉胀不通,故曰 癃疝。由是观之,乃阴气盛而致有此,吊缩者,筋急也,筋遇寒则引缩,遇热则弛张,故《三因》所用方法,以宽小肠气,疏风为治,然小儿此证,多因坐阴润之地,感风湿而得,用当归散加槟榔、苍术,水姜煎服,并青木香汤、钓藤膏,外以立消散敷之。有外肾无故,而肤囊肿大,不燥不痛,光亮如吹,此名气虚所致,以匀气散调治,《三因方》家韭子丸主之。
一证,外肾肤囊赤肿通明,及女儿阴户肿胀,乃心热之所传,皆以木通散、导赤散、为治,或用薏苡仁煎汤调五苓散,及以外消散敷之,并投天花散,用无灰酒煎下,不能饮者水煎,少入酒同服亦好。张涣曰∶小儿足少阴之经虚而受风邪者,冲于下经则成阴肿病,桃仁丹主之。
桃仁丹
桃仁(七钱半,汤浸,去皮尖、双仁者,麸炒微黄) 牡丹皮 白蒺藜(微炒,去刺)桂心(各半两) 郁李仁(二钱半,汤浸,去皮,微炒)
上件药,捣罗为细末,炼蜜和,黍米大。每服十粒,以温酒下,乳食前。量儿大小加减。亦可水煎服。
胡连散 治阴肿生疮。
胡黄连(去须) 胡粉(各半两) 白矾(枯,二钱半)
上,捣、罗为细末。每用少许,以生油、调涂患处。
〔汤〕小儿阴肿,由啼叫怒气闭纵于下,成此疾,宜
海蛤散
海蛤(三钱) 香(炒,七钱半) 薏苡仁 白术 槟榔(各半两)
上为末。食前,温酒调下,大小加减。
桃仁丸
桃仁(去皮尖,麸炒,三钱) 桂枝(去皮) 牵牛(炒,头末) 蒺藜 牡丹皮(各二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黍米大。用青皮、木香、葱白、入盐少许同煎汤,食前服。
三白散 治小儿解国中肿疾,四肢肤囊浮胀,大小便不利,皆因膀胱蕴热,风湿相乘。
桑根白皮(炒) 白术 木通(去皮节) 陈皮(去白) 白牵牛(半生半炒) 甘草(炙。各五钱)
上 咀。用水煎,食前服。
〔丹〕脱囊,即外肾肿大。
木通 甘草 当归 黄连 黄芩上,水煎服。
〔钱〕蚯蚓散 治肾子肿硬成疝,用干蚯蚓为末,唾调敷,常避风冷湿地。(先用花椒葱汤避风处洗,却用此敷之累验)
〔世〕治小儿囊肿如升,用甘草煎汁、调地龙末涂之,立退。累效。
敷药方
牡蛎粉(二分) 干地龙(碾末,一分)
上用津唾调,敷外肾。热者、鸡子清调敷。
牡蛎散 治小儿外肾肿大,茎物通明。
用牡蛎粉研十分细,先以唾津涂肿处,次以牡蛎粉掺。
又方 治小儿卵肿,研桃仁,唾调敷。
〔曾〕乌梅散 匀气散 金茱丸 金铃散(方并见疝) 当归散(见痢)
牡蛎大黄汤 治三五岁小儿,感受温湿之气,侵袭膀胱,致阴茎、肤囊浮肿作痛。
牡蛎(用熟黄泥包裹,炭火 透,出地上、候冷用) 大黄(纸裹,水浸透,煨过,候冷用。二味各一两)
上锉研为末。每服一钱,无灰温酒空心调服,不能饮者,温汤调,少入酒同服。
青木香汤 治小儿阴茎无故而肿,或痛缩,因阳明经有风热湿气相搏,法当宽此一经,自愈,盖阳明受病,不能养其宗筋故也,咳嗽痰喘,亦宜服之。
青木香(去芦) 枳壳(浸,去穣,麸炒。各半两) 甘草(二钱半)
上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立消散 治膀胱久受热毒,致阴器肤囊赤肿胀痛。
赤小豆 赤芍药 生枳壳 商陆 风化朴硝(另研,后入。各半两)
上件,不过火,锉、晒为末。柏枝煎汤候冷,调二钱或三钱涂肿处,仍服咀五苓散加车前子、薏苡仁、水煎。
木通散(见惊)
天花散 治外肾肤囊肿痛。
天花粉(二两) 甘草(三钱)
上锉。每服二钱,无灰酒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不能饮,用水煎,少入酒同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